APP下载

开展跨班区域游戏,有效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2022-03-19江婷芬

当代家庭教育 2022年1期
关键词:交往能力自主性

江婷芬

摘 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对幼儿人际交往学习与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即要为幼儿创造机会,让幼儿感受到交往的乐趣。跨区域活动作为一种新型区域活动形势,在培养幼儿交往能力方面发挥着非常积极的作用。为此,针对幼儿园跨班区域游戏,从组织游戏主旨、内容与建议三个方面进行讨论,提出打造特色跨班游戏区域、发挥游戏引导作用这两点建议,完善跨班区域游戏方案,以期能增强幼儿的交往能力。

关键词:跨班区域游戏;交往能力;自主性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2)01-0052-03

Carry out Cross-class Regional Games to Effectively Cultivate Children's Communication Skills

JIANG Tingfen  (The Second Experimental Kindergarten in Hui'an County, Quanzhou City, Fujian Province, China)

【Abstract】The "3-6 Years Old Children's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Guide" puts forward clear requirements for the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that is, to create opportunities for children,so that children can feel the joy of communication. As a new type of regional activity situation, cross-regional activities play a very active role in cultivating children's communication skills. To this end, for the kindergarten cross-class regional games, we will discuss the theme, content and suggestions of the organization of the game, and put forward two suggestions to create a characteristic cross-class game area and play a guiding role in the game, and improve the cross-class regional game plan, in order to enhance children's communication skills.

【Keywords】Cross-class regional game; Communication skills; Autonomy

幼儿教育阶段不仅要帮助所有幼儿适应集体环境,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还应该通过游戏、区域活动等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通常区域游戏分为艺术设计、科学探究等不同的形式,幼儿以集体或者个体的形式均可参与。组织跨班区域游戏,带领幼儿获得游戏体验,既能实现全方位发展,又可以体会到跨班区域游戏的趣味性。

1.跨班区域游戏的主旨

跨班区域游戏最为重要的是要认识到所有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性以及发展层次性需求,尊重幼儿的自主性,为每一名幼儿提供参与游戏的机会。通常开始游戏前,幼师分别从跨班区域游戏环境创建、区域材料投放、各个班级幼儿之间的交流等方面展开讨论,明确最为合理的跨班区域游戏方案。需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游戏资源,结合幼儿园内的环境布置跨班区域游戏场景。如果条件允许,还可设置公共游戏区域。幼儿参与游戏期间,可以和其他班级的幼儿共同交流、合作参与,经过互帮互助树立自信,加强幼儿的交往能力。

2.跨班区域游戏内容

根据现阶段幼儿园跨班区域游戏组织情况,经过不断探索逐渐发现适合幼儿园跨班区域游戏方案,为所有幼儿创建适合自主交往的游戏环境,加强问题合作交流与解决、人际交往能力。一方面,组织跨班区域游戏,需要着重关注游戏内容、投放材料等,保证所有资源实现共享。另一方面,根据相关要求与规范,跨班区域游戏需要以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团结合作能力为最终目标,而且通过游戏过程培养创新性思维与自主意识,是跨班区域游戏最为重要的核心意义。

3.跨班区域游戏的建议

(1)打造特色跨班游戏区域

第一,连通所有班级的游戏区域。

为了促进幼儿各方面智力的开发,同时更好地锻炼幼儿的身体素质,幼儿园通常会根据幼儿的情况设置不同的功能区。但是以往幼儿园在进行活动区域设置时,都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的,各个班级根据情况会设置相应的活动区,如健身区、阅读区、游戏区、手工区、表演区等。这样的活动区设置虽然会占用较多的空间及资源配置,但在提升幼儿参与性方面,其效果还是比较显著的。但同时也存在一个明显的现象,即幼儿对喜爱的活动区往往存在集中现象,导致部分活动区人员集中,部分活动区则人烟稀少;同时在一个班级中设置较多的活动区还会造成幼师精力分散,无法顾及全体幼儿,这不仅会对活动开展效果造成影响,甚至可能增加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因此,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弥补以班级为单位的活动区的不足,同时更好地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幼师要打破传统区域活动理念的束缚,积极开展跨区域活动,实现幼儿园内各类教学资源的有效整理。同时通过跨区域活动的开展,还可以合理应用幼儿园空间,有利于幼师根据幼儿园的具体情况为幼儿设置更合适的活动区,从而实现幼儿的跨班级交往。具体来说开展跨班区域游戏活动的作用体现在以下三方面:①能对幼儿园内各班级的教学资源、活动材料进行整合,从而为幼儿提供更丰富的活动区域及活动形式,明显提升各区域的活动空间,充分发挥教学资源价值。②有利于整合幼儿园的师资力量,减少幼师在区域游戏活动材料设计、收集、制作等方面花费的时间与精力,且可避免幼师精力分散现象发生,对提升区域活动管理水平有着积极作用。③有利于增加幼儿园内各班同龄幼儿间的沟通交流,可以让幼儿通过相同的兴趣爱好、相同的认知能力,获得更多朋友,增进幼儿间的交流沟通,这对提升幼儿语言表达能力、交往能力均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具体操作上,幼儿园内各个班级可以设置一个到两个特色游戏区域;同时可以每天定时对同年级各个班级区域游戏活动进行统一开放,然后由同年级中各个班级的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感兴趣的区域游戏活动,让幼儿在各个班级的区域活动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并在活动中发挥自己的优势与特长。这样通过跨班级区域游戏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为本班幼儿参与游戏创造机会,也可吸引其他班级的幼儿共同参加,而且能将所有班级的游戏区域连通,为幼儿的人际交往、合作参与游戏创造条件。从幼儿角度分析,当各个班级的游戏区域连通之后,也可选择其他班级的特色区域,有利于锻炼交往能力。例如,有的班级选择创建漫画动画表演区域、传统文化区域等,吸引了很多幼兒参加。

第二,强调区域材料投放的层次性。

组织跨班区域时,各个班级的幼儿尽可能参与到游戏中,为了使区域游戏更加有序地开展,在摆放区域材料时要加强层次性,每一名幼儿都可以找到自己喜欢且适合的材料。例如,大班区域材料的投放要根据幼儿的特征与年龄特点,分析所有的区域材料并对其进行类别划分,如可以按照数量、点卡取物,并按照规律进行排序,同时可以组织幼儿按照物体的宽窄、粗细、大小、长短等进行分类。如果结合二维特征,只要加强所有材料之间的匹配度,也可以根据材料特征展开数量分解与组合。幼儿可以自行进行计算,也可以由幼师组织幼儿将所有区域材料摆放在指定位置,锻炼交往能力的同时也能提高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第三,循序渐进地组织跨班区域游戏。

跨班区域游戏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初期阶段幼儿轮流到平行班级进行跨班游戏,熟悉各班游戏的玩法和规则,中期阶段让幼儿自主选择班级游戏。在游戏过程中,幼师观察实际情况确定幼儿的交往能力确已得到提升后,便可将其班级选择范畴拓宽。例如,通过观察发现,个别幼儿性格比较内向,不会积极主动地去其他班级参与区域游戏,那么幼师可先让其留在班级中参与本班区域游戏。因为这样也可以接触其他班级前来参与游戏的小伙伴,其间需要发挥幼师的引导作用,拉近所有幼儿的距离,鼓励性格内向的幼儿到其他班级玩耍,帮助其克服内心的恐惧,这也是提高幼儿交往能力的有效方法。

(2)幼师要发挥游戏引导作用

跨班区域游戏最为直观的目标是将幼儿人际交往的范围扩大,帮助幼儿进行交流分享。无论是在学习方面还是游戏环节,都可以积极地和其他班级的幼儿展开密切的交往。初期组织的跨班区域游戏幼师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需要对幼儿进行引导,帮助其克服心理上的畏惧,积极主动地到其他班级共同游戏。为此,要想充分发挥幼师在跨班区域游戏中的引导作用,提出以下两点建议:

第一,为幼儿的交友创造媒介。

根据幼师对幼儿的了解,组织跨班区域游戏可以强调竞赛性质,充分利用幼儿的好胜心理,组织交友方面的评比。这样一来,可以鼓励幼儿更加积极主动地认识其他班级的幼儿。当跨班区域游戏全部结束后,也可以由幼儿将自己认识的新伙伴带回班级,向其他幼儿介绍。幼师为幼儿之间的交友创造媒介,有利于调动幼儿参与跨班区域游戏的积极性。

第二,引导幼儿掌握人际交往的方法。

准备跨班区域游戏时,幼师应该对幼儿加以引导,使其可以掌握人际交往的正确方法。例如,幼师与幼儿交流时,有些幼儿会说自己认识新朋友后会与他分享自己的玩具,或者询问对方是否愿意和自己一起玩耍。结束游戏后,幼儿可以回到班级中分享自己的经验,帮助其他性格内向的小伙伴实现交友,加强交往能力。具体方法可以归纳为下述几点:

①谈话讨论法。游戏开始前,幼师可以先引导幼儿以某一主题来进行讨论。如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提出问题:“今天我们幼儿园的活动区域中增添了新的游戏材料,并且幼师还在图书区增加了新的图书,但是现在明明、萱萱、欣欣三个小朋友同时想看一本图书,你们觉得应该怎么办呢?”“幼师在美工区放了一张很大很大的画纸,需要很多人一起合作才能完成,那么,大家想一想要怎么分工才能完成这幅画呢?”“在结构区幼师给大家放置了一套非常大的积木,如果只由一个小朋友进行积木搭建,大家觉得能又快又好地完成搭建活动吗?想要又快又好地完成搭建,我们应该怎么办呢?”等,通过提出和幼儿息息相关的问题,引导幼儿思考、讨论,可以增加幼儿对分工、合作重要性的认知,从而增加幼儿的合作交流意识,在此基础上再组织幼儿开展相应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在相互协作、相互帮助下共同完成相关游戏活动,在活动中达到锻炼幼儿交往能力的效果。

②观察引导法。在组织幼儿开展区域游戏时,幼师应做好有效的引导,通过针对性地指导,帮助幼儿产生合作行为,从而在游戏过程中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比如,在美工区域为幼儿提供一张大画纸,在幼儿不知道应该怎么完成画画活动时,幼师可以先引导幼儿确定绘画主题,然后再根据幼儿的情况进行分工,让幼儿在相互协作中共同完成作品,从而让幼儿在实践中感受合作的价值和乐趣。

③实践应用法。生活条件的改善,使得当代幼儿的生活条件普遍较好,加之现在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很多幼儿都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缺乏与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需要幼师引导幼儿如何与人交往,并让幼儿在实践中尝试与人交往,从而锻炼幼儿与人交往的能力。比如,在区域游戏过程中让幼儿主动邀请其他班级的幼儿共同参与游戏活动;同时也可在游戏开始前,先让幼儿共同商量分工问题;在游戏中如果遇到问题和矛盾,可以引导幼儿先尝试进行语言沟通协商,以达到解决问题的效果;若游戏中的玩具或游戏材料不足以满足所有幼儿时,可以引导幼儿相互谦让,共同使用或轮流使用,等等。通过这样具体的实践锻炼,让幼儿逐步掌握与人沟通交往的能力。同时在完成跨区域游戏活动后,幼师还可以引导幼儿做好总结归纳。比如,幼师可以在完成游戏活动后,适当地进行提问:“大家知道应该如何与陌生的小朋友相处吗?”通过已经开展的区域游戏活动,幼儿已经有了切身体验,于是很多幼儿都能积极回答,有的幼儿说:“要先进行自我介绍,然后邀请他一起做游戏。”有的幼儿说:“可以询问他需不需要帮助,需不需要一起做游戏。”通过组织幼儿开展跨区域活动,增加其和陌生幼儿的交流相处,同时通过总结引导,帮助幼儿掌握和他人相处的方法,这对于幼儿交往能力的提升有非常大的帮助。

(3)展开积极正面评价,提升幼儿的交往意识

正确的游戏评价在强化幼儿行为方面可以发挥十分积极的作用,但幼儿的年龄较小,空洞的说教通常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幼师可以通过活动、游戏等方式吸引幼儿的兴趣,提升参与度。并在游戏结束后及时进行正确、积极的评价,让幼儿感受交往的快乐和价值。以往幼师在进行游戏评价时,更多关注游戏结果,却忽略了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表现与努力,这种片面的评价对幼儿能力、游戏积极性、交往意识的提升都是不利的。因此,在针对幼儿进行游戏评价时应尽可能全面,并且需要关注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态度、付出的努力等,通过全面、细致的评价帮助幼儿建立信心,提升幼儿的交往积极性。此外,在针对幼儿进行游戏评价时,幼师可以针对游戏过程中表现突出的幼儿进行点名表扬、鼓励,并引导其他幼儿向其学习;还可以让受到表扬的幼儿进行经验分享,讨论游戏中自己的收获,等等。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评价和表扬时,幼师应关注所有幼儿的情感。在每次活动后,表扬的人都应有区别,保证幼儿在一段时间内均能获得表扬,避免部分幼儿因长时间未得到表扬而出现自卑、积极性下降等现象。当然,在游戏中幼师还应充分尊重幼儿的想法,鼓励幼儿积极和其他幼儿交流,在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同时,促进幼儿的个性化发展。

4.结语

综上所述,对幼儿来说,在幼儿园阶段具备人际交往的能力非常重要,是今后参与学校学习、社交的必要条件。幼儿园组织的跨班区域游戏,为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提供了交往的条件与环境,所有幼儿都能共同参与游戏,分享自己的经验,有效提高幼儿的综合发展,也有利于完善幼儿园组织区域游戏方案。

参考文献

[1]程俣.主题背景下中班区域游戏材料投放与应用[J].华夏教师,2019(34).

3497501908235

猜你喜欢

交往能力自主性
自主性数学课堂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无人机自主性分级标准浅析
成员自主性视角下社会组织自主性探析
国内教师自主性研究的回顾与建议
乐学善悟,让数学复习更有效
民办高校大学生交往能力的探讨
小班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
论户外活动对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与发展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重构小班“娃娃家”环境,建立幼儿交往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