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意识”视域下的李大钊思想研究
2022-03-18秦善进张文彬郭兆祥
秦善进,张文彬,郭兆祥
“四个意识”视域下的李大钊思想研究
秦善进1,张文彬2,郭兆祥1
(1. 唐山学院 李大钊思想研究中心,河北 唐山 063210;2. 唐山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0)
“四个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时代发展高度,对党的建设重要经验的科学总结。从党史发展进程看,“四个意识”有着深厚的历史理论渊源。革命先烈李大钊的思想中,蕴含着跟“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相关的若干元素。新时代加强李大钊思想研究,可以为有效增强“四个意识”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四个意识”;李大钊思想;人民性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牢抓住政治建设这个党的根本性问题,把全面从严治党确立为党的建设的鲜明主题,针对如何有效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发表重要讲话。2016年1月,他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四个意识”。2016年7月1日,他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再次指出:“全党同志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1]“四个意识”的提出,是强化党的权威、把全面从严治党推向深入的内在需要,对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具有重大意义。回顾党的历史,“四个意识”是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与建设实践中形成的经验总结,是一代又一代党的领导人艰辛探索和理性思考的思想结晶。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先驱、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以及党的建设早期探索者李大钊的思想理论和革命实践中就蕴含着丰富的“四个意识”元素。
一、李大钊思想蕴含的政治意识
政治意识就是在看待、分析工作与生活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和挑战时,必须站在讲政治的高度来处理与解决。作为一个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我们党一直具有讲政治的优良传统。具体而言,政治意识就是时时确保政治信仰坚定、政治方向正确与政治立场牢固,在困难、危险与挑战面前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具备政治敏锐感、政治鉴别力和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政治定力,经得起一切考验。对于如何有效增强政治意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明确指出:“信仰信念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2]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政治意识还应时时本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理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需,不断提升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论述的那样:“历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党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就能够无往而不胜。反之,我们将一事无成,甚至走向衰败。”[2]
李大钊的思想理论中处处折射出坚定的政治意识,这不仅仅体现在他心中蕴含着坚定的政治信仰与始终朝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行上,还在于他充分意识到作为一名成熟的马克思主义者应具备人民性的高贵品质,尊重基层民众,引导基层工人阶级与受压迫的农民阶级参加革命争取自身解放,最终为被压迫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李大钊为民族解放事业所做出的种种努力,始终围绕着既定政治目标而展开。自进入学堂那一刻起,李大钊就立下明确的学习目标,随着教育程度的提升,李大钊对时局的认识愈加深刻,更加坚定自己当初的选择,致力于挽救民族危亡,“急思深研政理,求得挽救民族、振奋国群之良策”[3]。
在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过程中,除了致力于学习外,李大钊还密切关注国内政治动向,不计个人安危,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先后组织、参加预备立宪请愿运动、支持国内倒袁运动、为争取教职工合法权益的请愿运动等;参加学生社团组织,与志同道合的同学共同奋斗,在报刊上发表自己的政治抱负与主张,“相期吾少年、匡时宜努力”[4];参加编纂《新青年》《每周评论》等进步杂志,宣传救国救民、启迪民智的进步思想,旗帜鲜明地举起反对封建主义大旗等。他所做的一切都体现出作为一名民主主义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与政治担当。
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后,李大钊更加坚定自己的政治信仰,致力于研究与传播马克思主义,认为马克思主义是指导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唯一思想,“人道的警钟响了!自由的曙光现了!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5]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无产阶级为了取得自身解放,必须组建自己的政党。李大钊倾心研究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思想,意识到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唯一政党只能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的布尔什维克党,随后在神州大地上发起、指导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的筹建工作。在李大钊和其他早期党的领导人严密组织、精心筹划与周密部署下,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宣告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诞生,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李大钊思想理论中蕴含的政治意识还体现在他的民本与民众观点上,认为国家的政治工作重心应放在普通劳苦大众群体上,国家应该为基层大众谋福利,真实展现出马克思主义人民性的鲜明特征,“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人民立场是我们党的根本立场”[6]。无论是他作为民主主义者时期的“民彝”思想、“劳工神圣”思想、互助论,还是成为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后的“平民政治与工人政治”思想、劳工阶级论与农民阶级论等观点,李大钊一直关注普通劳苦大众的根本利益,同时站在唯物史观的立场上,认为历史进程中的唯一主角只能是人民群众,而非所谓的英雄人物,“生产与活动,只能在人民本身的性质中去寻,决不在他们以外的什么势力”[7]220。更为可贵的是,李大钊把这种思想运用于指导工人运动的伟大实践中,认为农民阶级是工人阶级的同盟军,这就扩大了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阶级基础,为我们党开展工人、农民运动提供了指引。
二、李大钊思想蕴含的大局意识
大局意识主要强调从大局出发,不计个人利益,自觉服从、服务于大局事业,在工作中服从大局安全、自觉维护大局,从而推动各项事业向前发展。树立与增强大局意识就是要处理好个人与集体、局部与整体、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辩证关系,必要时牺牲小我而成全大我,让各项工作、部署与决策都能畅通无阻地得到执行。讲大局、服务大局向来是我们党的一项光荣传统,“共产党员必须懂得以局部需要服从全局需要这一个道理。如果某项意见在局部的情形看来是可行的,而在全局的情形看来是不可行的,就应以局部服从全局。反之也是一样,在局部的情形看来是不可行的,而在全局的情形看来是可行的,也应以局部服从全局。这就是照顾全局的观点”[8]。对于大局意识,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必须牢固树立高度自觉的大局意识,自觉从大局看问题,把工作放到大局中去思考、定位、摆布,做到正确认识大局、自觉服从大局、坚决维护大局。”[9]
在探索救国救民道路、参加民族复兴大业的革命实践中,李大钊的思想理论处处流露出大局意识,不计个人利益,不顾个人安危,全身心投入到民族解放事业之中。李大钊认为,在当时愚昧、落后的专制时代,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够改造中国;只有按照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组建起来的代表工人阶级利益的先进政党,才能领导工人阶级进行自身解放的革命斗争。“无产者组织成为阶级,从而组织成为政党这件事,不断地由于工人的自相竞争而受到破坏。但是,这种组织总是重新产生,并且一次比一次更强大、更坚固、更有力。”[10]可见,共产党的组建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充满着众多的阻挠、荆棘,甚至是挫折。但是,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形式,共产党必将在斗争中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最终战胜一切守旧势力。在斗争过程中,李大钊意识到当时的大局工作是筹建中国共产党,为此排除一切困难、战胜一切阻力,最终促使中国共产党诞生。党成立后,李大钊服从党组织的工作安排,不计个人安危,选择在黑暗势力较为浓厚的北方地区传播党的思想、组织工人运动,直至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
党成立后,组织领导一系列工人运动,不断扩大党的阶级力量。同时,党也意识到反动势力过于强大,工人阶级力量相对较弱,在当时的客观环境中如果仅仅依靠党组织与工人阶级的力量,很难战胜一切敌对势力。因此,按照共产国际的指示精神,党开始酝酿与中国国民党开展合作,扩大革命力量,共同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重任。对于党的政策变化,尤其是与国民党合作,党内一些同志并不理解,持抵制态度。当时,李大钊旗帜鲜明地支持同国民党合作的政策,维护统一战线的工作大局,并向一些思想上存在顾虑的同志耐心解释国共合作的必要性,“若想完成此国民革命的事业,非有一个统一而普遍的国民党不可。我们认为在这种国民革命运动中,不宜使国民革命势力的分歧而不统一,以削减其势力,而迟阻其进行,非以全民族之心力,集中于一党不可”[11]330。这就打消了党内其他同志的顾虑,让全体党员统一思想,服从党的组织安排,严格履行党的统一战线策略,正确区分朋友与敌人,共同为中华民族民族民主革命而奋斗。同时,李大钊这番讲话也向国民党表明了态度:加入到国民党的共产党党员都是大公无私的,没有一丝别的目的,就是为了壮大民族民主革命力量,扩大革命的阶级基础,同腐朽的反动势力展开坚决而彻底的斗争。
李大钊在早期的党建工作中非常重视政治纪律,强调党员要有一切行动听指挥的大局意识。他曾多次批评有的“同志只听党中个人指挥,不接受党的组织指导”的现象,认为如果“一切工作只有同志个人活动,而没有党的组织的指导”,就会导致“有许多负责的同志,不但在工作中不努力,而且行为极为浪漫”[12]141。李大钊在对正反两个方面进行认真总结后指出服从大局的重要性。
三、李大钊思想蕴含的核心意识
顾名思义,核心意识是处处维护党组织的核心地位与核心作用,自觉服从党组织分配、无条件接受党组织领导,在实际行动中处处维护党组织权威,把各项具体工作落到实处,让党组织成为指导民族民主革命的领导核心,“保证全党服从中央,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必须常抓不懈”[2]。核心意识的工作准则是民主集中制,重视集体决策,听从集体意见,最终促进中国革命一步步走向胜利。与核心意识相悖的就是在党内搞“团伙”宗派斗争。
在筹备成立中国共产党期间,李大钊严格执行组织工作纪律。由于一些客观原因,作为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在建党后并没有进入党中央领导机构。对于这一点,李大钊淡然处之,坚决执行党中央领导机构做出的决定,体现出一名高尚而纯粹的共产党人所具备的核心意识。这种高风亮节、不计个人得失的奉献精神也一直传承下去,传给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按照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决议,中共北京地方委员会正式成立,李大钊任书记,全面负责北方地区的党组织建设与党员发展工作。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后,由于北方地区的特殊位置和重要性,为了巩固前期工人运动与党组织建设成果,中共中央决定派李大钊为中央驻北京委员,并成立中央北京区执行委员会,对于这一艰巨的任务,李大钊毫不犹豫地执行,迅速组建中央北京区执行委员会,负责党建与国共合作运动的组织与开展,经过长时间的呕心沥血,李大钊在北方地区为党组织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党员干部。在负责北方地区党建工作过程中,李大钊也对当时党中央制定的一些政策存在疑虑,不过他并没有让这种疑虑公开化,而是以咨询、协商的方式来解决。1925年初,由于种种原因,中共中央决定撤销北方局,对于这一决定,李大钊通过致柏文蔚、王法勤等人的信件,向党中央表达自己的看法,“中央以为北方工作均当停止,即望代请中央明白告知。长期消极对北方不合作,不是一个好办法”[13]。这就可以看出李大钊所具备的核心意识,对于党中央的指示与决定,坚决贯彻执行,同时在不影响党中央权威的前提下,通过公开途径,合情合理表达自己的不同意见,避免产生不必要的分歧,从而维护党组织的高度团结。
在维护党的权威方面,李大钊坚决反对在党内搞“拉帮结派”的宗派行为。他认为党内的派系斗争会严重削弱党的团结和战斗力。他常以国民党内部的党争造成的恶果警示党员,“北京国民党中有很多小团体……今年为组织北京执行部、各团体中竞争、倾轧、相互利用、造谣、合纵连横、以谋瓜分其中职务……以致国民党之权力反不如各团体内部之势力有效”[14]。除了维护党中央的核心地位、拥护党中央的各项政策外,在执行统一战线策略过程中,针对国民党较为分散、内部分歧较为严重的客观情况,李大钊也旗帜鲜明地维护孙中山先生的核心地位。虽然当时国民党内部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在长期的国民运动过程中,国民党不啻为一个拥有一定影响力、能号召部分中华民族有识之士奋起斗争的政党,同时有一定的革命立场与理论主张,故此只有开展国共合作,帮助改组国民党,才能加快中国革命的前进步伐,“我们环顾国中,有历史、有主义、有领袖的政党,只有国民党;只有国民党可以造成一个伟大而普遍的国民革命党,能负解放民族、恢复民权、奠定民生的重任”[11]330。但是国民党内部山头较多、派系林立,孙中山先生的很多主张有时难以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鉴于此,李大钊处处注意维护中山先生的核心地位,坚定不渝地执行先生的指示,高度评价先生在中国民族民主革命中的地位,“中山先生在这个运动中,是惟一的指导者。他以毕生的精力,把中国民族革命种种运动,疏导整合,溶解联合,以入于普遍的民众,革命的正规”[15]。李大钊还号召国共两党精诚合作,继承总理遗志,弘扬总理遗训,共同推进中国民族民主革命深入发展。
四、李大钊思想蕴含的看齐意识
看齐意识,是党组织的一项重大政治准则,也是我党产生出强大政治力量、拥有严格的执行纪律、产生出“行必果”执行效果、以及具备坚强群众基础的根源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看齐意识,“要教育引导全党从党史中汲取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坚定不移向党中央看齐,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2]。看齐意识重在要求每位党员应自觉向党中央看齐,自觉执行党中央制定的理论政策、路线方针以及决策部署等,坚决响应党中央、党组织号召,从而不断强化组织纪律、政治纪律与工作纪律。民族民主革命阶段,尤其是党组织领导土地革命、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看齐意识一直是一项毫不动摇的原则,也是我党克敌制胜的一项重要保证,毛泽东曾论述道:“看齐是原则,有偏差是实际生活,有了偏差,就喊看齐。”[16]可见,看齐意识就是时时严格要求自己、鞭策自己、警醒自己,发现偏差及时纠正,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看齐意识贵在坚持、贵在自始至终,这也是那些具有坚定的理论信仰、品质过硬、立场坚定的优秀共产党人高风亮节的一个体现。李大钊在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严守党中央组织纪律的过程中,一言一行都显示出坚定不移、毫不动摇的看齐意识,彰显了一名杰出共产党人所拥有的组织观念、优秀情怀与宝贵品质。李大钊的看齐意识首先体现在向党章看齐、高标准严格要求每一名党员,同时严格执行党中央的组织纪律、严守党的组织机密。在发展新党员、加强党组织建设时,李大钊要求每一名党员同志都应怀有明确的目的与宗旨,认真学习党章,加强对党章的认知,按照党章的要求来开展各项工作,“我们要认清我们的党和党纲。我们的同志,在党中做过多年工作的,然而有许多人不明白我们的党和党纲,这是很危险的。我们要明白我们的党纲是科学的,很自然的,很合乎人道的,因此我们的党是光明正大的”[17]。在李大钊看来,只有认真学习党章、对照党章,才能坚定政治信仰、强化理想信念,自觉为民族解放事业而奋斗。在主持北方局工作期间,针对国民党内部存在的“不能令党员绝对服从命令”[18]的普遍现象,李大钊明确要求加强党员纪律建设,强化纪律意识,严格执行党中央的决定。他坚决批评部分党员身上存在的纪律意识不够浓厚的现象,认为这不单单损害个人利益,更损害党组织的根本利益,会给民族解放事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在革命斗争实践中,李大钊一直身体力行,严守党的秘密,在被捕以及牺牲前的狱中斗争中,没有泄露党组织的一丝机密,体现出一名优秀共产党人的崇高气节[19]。
李大钊言行及思想中蕴含的看齐意识,还体现在他一直向马克思主义看齐。早在日本留学期间,李大钊就初步接触到马克思主义,随后他尝试用马克思主义来分析中国社会问题。十月革命胜利后,李大钊敏锐地意识到这种崭新的革命形式对于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开始向中国人民介绍十月革命,并陆续发表数篇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积极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除传播这种先进的理论思想外,李大钊还注意到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开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初步尝试,提出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初步建议。李大钊具备向马克思主义看齐的意识,认为必须长期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以马克思主义思想来指导中国革命,并作为改造中国的唯一正确理论思想,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那样:“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1]
此外,李大钊的看齐意识还体现在坚定不移地向唯物史观看齐。刚刚对中国革命道路进行探索时,李大钊曾经信奉过社会进化论与无政府主义的进化论思想,但是随着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入研究,李大钊抛弃原先的立场,接受唯物史观,随后一直怀有坚定的唯物主义立场,运用唯物史观来分析中国社会问题、中国农村社会性质、中国社会历史进程、中国社会阶级现状以及中国民族民主革命对象与任务等问题,认为只有工人阶级才能肩负起领导革命的社会重任,农民阶级也是中国革命的革命动力,也蕴含着伟大力量,是工人阶级的同盟军,这就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正确的发展方向。根据李大钊的理解,平民大众是唯物史观的最终落脚点,“我们要晓得一切过去的历史,都是靠我们本身具有的人力创造出来的,不是那个伟人、圣人给我们创造的,亦不是上帝赐予我们。将来的历史,亦还是如此。现在已是我们世界的平民的时代了,我们应该自觉我们的努力,快赶联合起来,应我们生活上的需要,创造一种世界的平民的新历史”[7]220-221。李大钊对唯物史观展现出来的看齐意识,体现出强烈的民本意识,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理论的最佳诠释,也是我们党人民性立场的有力展示。
总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意识”是对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中所积累的经验与智慧的科学总结,在党的早期领导人的言行与思想中都蕴含着与“四个意识”相关的元素,其中革命先烈李大钊就是典型的代表,他的这些思想元素是我们党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永远值得我们党珍视,并且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大力弘扬。
[1]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16-07-02(2).
[2] 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J].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1,38(2):1-9.
[3] 李大钊.狱中自述[M]//李大钊.李大钊全集:第四卷.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713-714.
[4] 李大钊.乙卯残腊[M]//李大钊.李大钊全集:第五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323.
[5] 李大钊.Bolshevism的胜利[M]//李大钊.李大钊全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63.
[6] 杨大志.解放战争时期“四个意识”的初步形成和体现[J].实践(思想理论版),2020,27(2):55-57.
[7] 李大钊.唯物史观在现代史学上的价值[M]//李大钊.李大钊全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20.
[8] 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M]//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25.
[9] 习近平.办公厅工作要做到“五个坚持”[J].秘书工作,2014, 21(6):4-8.
[10]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37.
[11] 李大钊.北京代表李大钊意见书[M]//李大钊.李大钊全集:第四卷.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
[12] 李大钊.北方区对于三特别区及西北军中工作的意见[M]//李大钊.李大钊全集:第五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
[13] 李大钊.致烈武,励斋,季龙,孟馀函[M]//李大钊.李大钊全集:第四卷.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695.
[14] 李大钊.守常交来的报告(之二)——全国国民运动状况[M]//李大钊.李大钊全集:第五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438.
[15] 李大钊.孙中山先生在中国民族革命史上之位置[M]//李大钊.李大钊全集:第四卷.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9:649-950.
[16] 毛泽东.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工作方针[M]//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6:298.
[17] 李大钊.中国的事变和本团的训练——在东方大学中共旅莫支部大会上的报告[M]//李大钊.李大钊全集:第五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7.
[18] 李大钊.主张在广州召开国民党第二届代表大会——在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帅府园会议上的发言(节录)[M] //李大钊.李大钊全集:第五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50.
[19] 李星华.光荣牺牲——回忆我父亲李大钊烈士被捕的前前后后[M]//许德衍,等.回忆李大钊.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0:135.
A Study on Li Dazhao's Though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our Consciousness”
QIN Shan-jin1, ZHANG Wen-bin2, GUO Zhao-xiang1
(1. Li Dazhao’s Thought Research Centre, Tangshan University, Tangshan 063210, China; 2. Marxism College,Tangshan Normal University, Tangshan 063000, China)
“Four Consciousness” is Xi Jinping’s scientific summary of the important experience of Party building from the height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From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 party history, “Four Consciousness” had a profound historical and theoretical origin. The thoughts of revolutionary martyr Li Dazhao contain several elements related to “political consciousness, overall situation consciousness, core consciousness and alignment consciousness”. Strengthening the study of Li Dazhao’s thought in the new era can provide a certain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effectively enhancing “Four Consciousness”.
“Four Consciousness”; Li Dazhao’s thought; people’s nature
D26
A
1009-9115(2022)02-0011-06
10.3969/j.issn.1009-9115.2022.02.003
2021-06-30
2022-01-27
秦善进(1977-),男,河南信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李大钊思想。
(责任编辑、校对:孙尚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