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无胸痛症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表现的分析

2022-03-18张志彪张礼丙

当代医药论丛 2022年5期
关键词:胸痛心电图心肌

张志彪,张礼丙

(应城市人民医院,湖北 孝感 432400)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由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AMI 的发生建立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基础上,此病患者多合并有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1]。AMI 患者的典型症状是出现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性疼痛,但也有部分AMI 患者无胸痛症状[2]。据统计,约有20%的AMI 患者无典型的胸痛症状,此类患者多为老年人或同时患有多种疾病的人群。进行心电图检查是临床上诊断AMI 的有效手段。本文主要是对无胸痛症状AMI 患者的心电图表现进行分析和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 月至2021 年3 月我院急诊科接诊的50 例无胸痛症状的AMI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纳入标准是:病情经心电图检查、心肌酶检测、心肌坏死标记物检测等得到确诊;无明显的胸痛症状,因出现其他症状(如恶心呕吐、牙痛、腹痛、畏寒发热、昏迷、心悸等)前来就诊;病历资料完整;无AMI 病史。在这些患者中,有男性29 例,女性21 例;其年龄为42 ~76 岁,平均年龄为(61.25±6.38)岁。

1.2 方法

采用ECG-9020K 型心电图机对本研究中50例患者进行静息12 导联(必要时可附加导联)心电图检查。在检查时协助患者取仰卧位,除去其上衣,用酒精擦拭其拟安放电极部位的皮肤后涂抹导电液体。将电极粘贴在相应的位置,进行心电图检查。每隔3 h 对患者进行1 次心电图检查,共检查3 次。由心血管内科医生对患者的心电图进行分析,若发现其心电图存在异常,需进一步对其进行心肌酶检测及心肌坏死标记物检测。

1.3 观察指标

观察50 例患者心电图的变化情况及心肌梗死的发生部位。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1.0 软件处理本研究中的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 表示,用χ² 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50 例患者心电图的变化情况

对本研究中50 例无胸痛症状AMI 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的结果显示,其中有31 例(占62.00%)患者的心电图存在典型AMI 改变,有19 例(占38.00%)患者的心电图无典型AMI 改变。在31 例心电图存在典型AMI 改变的患者中,有31 例(占100.00%)患者的心电图存在ST-T 改变,有29 例(占93.55%)患者的心电图存在T 波改变,有20 例(占64.52%)患者的心电图存在Q 波异常,有18 例(占61.29%)患者的心电图存在R 波改变。详见表1。

表1 50 例患者心电图的变化情况

2.2 50 例患者心肌梗死的发生部位

在本研究中50 例无胸痛症状AMI 患者中,前间壁心肌梗死、下壁心肌梗死、高侧壁心肌梗死、心内膜下心肌梗死、前侧壁心肌梗死、下壁合并右心室心肌梗死、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分别有13 例(占26.00%)、11 例(占22.00%)、9 例(占18.00%)、7 例(占14.00%)、4 例(占8.00%)、3 例(占6.00%)、3 例(占6.00%)。详见表2。

表2 50 例患者心肌梗死的发生部位

3 讨论

胸痛是AMI 患者的典型症状,其疼痛类型为突然发作的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性疼痛。但部分AMI 患者可无胸痛症状,其首发症状以恶心呕吐、腹痛、牙痛、畏寒发热、昏迷、肩背部疼痛、心悸等为主[3]。一些AMI 患者发病后,其心脏感觉纤维进入脊髓后与上腹部脏器的感觉纤维共同聚合于同一脊髓神经元,并经同一途径上传至脑部,心脏感觉冲动传入丘脑和大脑皮质后就会产生腹痛的感觉[4]。另外,迷走神经的传入感受器几乎都位于心脏后下壁表面,当心肌缺血缺氧时会对迷走神经造成刺激,产生腹痛感。AMI 患者的消化道症状以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为主。AMI 患者若无胸痛症状,而仅出现消化道症状,则易被收治在消化内科或肝胆外科,从而导致其病情出现漏诊或误诊的情况,延误其治疗的时机,威胁其生命安全[5]。部分老年AMI 患者基于心排血量降低与组织灌注不足,可出现胃肠功能减退的现象,这种情况下易将其病情误诊为肠梗阻[6]。还有少数AMI 患者因出现强烈的应激反应而导致消化道平滑肌蠕动增强,引发腹泻,此时易将其病情误诊为急性肠炎等疾病。AMI 发生后,坏死物质吸收所引发的胃寒与发热症状较为常见。AMI 患者若无胸痛症状,而单纯出现畏寒发热症状,易将其病情误诊为感染性疾病。若此类患者有慢性咳嗽、咳痰病史,则易将其病情误诊为肺源性畏寒发热。一些AMI 患者无典型的胸痛症状,但会出现肩背部疼痛的症状。究其原因主要是,心肌发生缺血缺氧后,酸性代谢产物会对心肌交感神经的传入纤维造成刺激,并经颈部交感神经节传入中枢神经系统,进而可产生肩背部疼痛的感觉。以肩背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AMI 易被误诊为肩周炎、臂丛神经痛等疾病。部分老年AMI 患者在发病前其脑动脉已存在粥样硬化病变或供血不足的情况,当AMI 发作时,由于心输出量下降或心律失常,可导致其脑组织缺氧缺血,使其出现头晕头痛等症状,此时易将其病情误诊为脑血管疾病[7]。部分AMI 患者在发病后会出现快速性心律失常或缓慢性心律失常,导致其心排血量快速下降,从而引发低血压等症状,此时易将其病情误诊为晕厥。对于无胸痛症状的AMI 患者,仅从症状上进行判断无法准确地诊断其病情,发生误诊或漏诊的风险较高。本研究中对50 例无胸痛症状AMI 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的结果显示,其中有31 例患者的心电图存在典型AMI 改变,有19 例患者的心电图无典型AMI 改变。在31 例心电图存在典型AMI 改变的患者中,有31 例患者的心电图存在ST-T 改变,有29 例患者的心电图存在T 波改变,有20 例患者的心电图存在Q 波异常,有18 例患者的心电图存在R 波改变。这说明,无胸痛症状的AMI 患者虽然无典型的胸痛表现,但其心电图仍会出现典型的AMI 改变。ST-T 段改变是AMI 患者心电图的典型表现。基于梗死部位的不同,AMI 患者的心电图ST-T 段可出现抬高或下移两种改变。对AMI 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时,部分患者的心电图无坏死型Q 波表现,或未出现ST-T 段改变。由此可认为,坏死型Q 波可受心肌梗死的范围与厚度等因素的影响而不显现,或呈现出等位性Q 波(多表现为小Q 波、进展型Q 波等)。用心电图检查诊断AMI 具有操作简便、费用低、无创、准确性高等优势。一些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在发生AMI 时可无明显的胸痛症状,仅通过观察其临床症状难以诊断其病情,需尽早对其进行心电图检查。对于进行心电图检查的结果存在异常的患者,需进一步对其实施心肌酶谱检测与心肌坏死标志物检测,以明确诊断其有无AMI。

综上所述,无胸痛症状AMI 患者的心电图多存在典型的AMI 改变,表现为ST-T 改变、T 波改变、Q 波异常、R 波改变等,其心肌梗死的发生部位多为前间壁心肌、下壁心肌、高侧壁心肌等。

猜你喜欢

胸痛心电图心肌
超声诊断心肌淀粉样变性伴心力衰竭1例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心电图机检定方法分析及简化
心肌桥是什么病?
经常性胸痛,你了解过吗?
查出“心肌桥”怎么办
有些胸痛会猝死
胸痛未必都是心脏病
临床表现为心悸的预激综合征B型心电图1例
藏在心里的“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