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民族民间工艺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

2022-03-17蔡卉君

天工 2022年13期
关键词:民族民间技艺文化遗产

蔡卉君

福建省湄洲湾职业技术学校

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包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和巧妙的传统工艺,其作为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传扬我国的文化、展示我国的技艺、巩固我国的经济地位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如何提高民族民间工艺美术的保护力度成为当前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品的内涵及特征

(一)内涵

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品指的是,在我国某些少数民族地区,人们为了丰富自己的日常生活、满足自身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生活增添更多的活力与色彩,利用本地区特有的材料和自创的制作手艺对物品进行简单的加工,并最终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手工艺术作品[1]。在时代的变迁中,这种工艺美术品制作技艺得到了后代的传承与发扬,并且在流传的过程中得到了更好的完善与改进,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工艺流程。且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这种工艺美术作品变成了具有商业价值的物品。

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它既能反映当地人的社会生活和地域特点,还能体现出少数民族人民的精神愿望和审美情趣。在中国,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品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具特色的代表,即便是在信息技术发达的现代社会,依然有着难以取代的精神意义和文化地位,其蕴含的深厚内涵和精神象征并不会被科技所掩盖。由此可见,对民族民间工艺美术的传承与发扬既能更好地展现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满足当代人对精神文明的追求,又能促进我国艺术品行业的发展。

(二)特征

民族民间工艺美术产业与其他产业相比,其科技含量并不是很高,但是艺术含量和文化含量却非常高,很多传统美术作品都是依靠人们手工制作的,需要制作人掌握精湛的传统技艺,所以并不容易被大批量地生产,而且耗时也比较长,这就使得民间工艺美术品的可复制性和共享性较低。正是因为如此,其价值就显得高,甚至大部分作品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这也恰好满足了人们在精神文明方面的需求。由此可见,民族民间工艺产业是以需求促进消费的消费主导型产业。

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品来自不同的少数民族地区,这就使得其制作技艺和形式多种多样,所呈现出来的作品也具有强烈的民族特征,可以反映出当地人特有的生活方式、艺术文化和审美水平。

由于人们对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品的需求不同,因此,其消费人群也更加趋向于分层化模式,喜欢收藏观赏的人更愿意购买价格较高、样式独特的工艺美术品,这些是高层级的消费者;而中层级的消费者会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购买一些价格中等的工艺美术品,可以用来美化环境,也可以赠送他人;普通的消费者通常都是购买一些旅游纪念品。不同的消费层次也使得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品呈现出分层化的趋势。

二、民族民间工艺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价值

(一)文化价值

民族民间工艺美术不仅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也是我国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缩影。在数千年的历史变迁中,我国少数民族呈现出多元文化融合,但又依然保持本民族特色的发展状态,这就使得他们所创作出的工艺美术作品仍然具有浓厚的少数民族特征,有的表现在花纹样式上,有的表现在工艺形态上,还有的表现在制作技艺上,因此,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始终都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这类非遗文化的保护,能使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扬,并且为它们带来更广阔的市场,使其被世界各国人民所认知,并借此提高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和文化自觉意识[2]。就苏绣来讲,它是江苏省苏州市的民间传统美术技艺,是四大名绣之一,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它因技法复杂、做工精湛被冠以“以针作画”“巧夺天工”的美称,无论是山水花鸟还是人物,都能以栩栩如生的形态展现,因此被世界各国誉为“东方的明珠”,而这就使苏绣拥有了较高的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另外,苏绣在千百年传承的过程中受到不同朝代、不同文化的影响,呈现出了多样化的艺术风格,这也使它拥有较高的文化价值。

(二)政治价值

民族民间工艺美术作品无论是在视觉形态上还是在工艺技法上都是在展示我国的形象,而这正是我国向世界介绍本民族发展历史的最直观方式,它甚至可以成为我国政治社交的名片,因此具有较强的政治价值。比如,我国经常将苏绣、青花瓷、掐丝珐琅画等艺术作品作为国礼赠送给其他国家。由此可见,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品凝聚了我国各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文化,对推动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展现民族自信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经济价值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第三产业已经逐渐成为我国新时代背景下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型产业,提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加强对民族民间工艺美术的保护和弘扬能更好地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为国民经济水平的提升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并且利用民族特色优势可以使我国在世界市场中收获更多的关注。另外,由于少数民族人口聚集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所以国家鼓励并大力推动民间工艺美术产业的发展能充分挖掘这些地区的潜在生产力,从而提升少数民族聚集区整体的经济水平,提高当地人的生活水平。

三、民族民间工艺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问题

(一)艺术审美环境缺失

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由于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我国的社会环境、艺术环境、文化环境发生了突破性的改变。另外,越来越现代化、科技化、智能化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人们的日常需求和审美意识。大部分传统工艺美术作品都是手工业经济时代的产物,而在当今社会,这类艺术作品已经难以满足人们普遍的生活需求,这就使得传统的民族民间工艺美术逐渐淡出了大众的视野,成为高高在上、曲高和寡的艺术表现形式,从而导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难度逐渐增大。比如,杨柳青年画一直是人们庆贺新春佳节必不可少的物品,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有了更多样化的庆祝方式,杨柳青年画也就慢慢失去了其原本的作用,反而成为极少数人才有能力收藏的奢侈品。

(二)专业高素质人才少

民族民间工艺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保护和传承的过程中可以分为两部分内容,一种是对工艺美术作品的保护,另一种是对传统工艺美术作品制作技法的传承。对艺术作品而言,其制作技艺才是最基本、最本质、最核心的部分,因此,保护民间工艺美术制作技艺才是最重要的。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部分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都非常少,这主要是由于传统的思想观念和传承方法所导致的。

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对技艺的传承通常都是采用师带徒、父传子的方式,传承人需要经历漫长的学习时间,在持久的练习中得到技能的积累与沉淀,从而真正达到传承的标准。但是,在飞速发展的21世纪,这种传承方式让新一代年轻人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因而越来越多的民族民间工艺美术技艺面临着人才断层的问题。

(三)保护方式过于落后

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品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其中有很多制作技法和制作观念要在实践过程中才能得以体现,而人们对这类关键知识的传播依然停留在照相、文字记录、人物采访、艺术品收藏等方式上,这很难直观地呈现出艺术作品的制作过程,也难以真正起到保护作用。而且这些保存方式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自然损坏,所以要想真正做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人们就应当建立更加系统、完整、多元化、立体化的工艺美术保护体系。

四、民族民间工艺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策略

(一)还俗于民,回归生活

对民族艺术品来说,只有将其放回到民间,在大众生活中汲取养分,并回归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才能真正延续传统民间工艺美术的生命力,才是对它最好的保护[3]。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原本就来源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也应用于人们平时的各种活动中,并借此对人们产生各种各样潜移默化的影响。民族民间工艺美术是各地区、各民族人民的生活习惯和各类民俗活动的缩影,它与大众的日常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要想加强对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就需要激发普通大众的保护欲望,增强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认识,并且通过创新与改进把这类美术作品真正融入现代都市文化生活中,使其以更新颖的形式回归到人民群众中,并得到更好的继承与发扬。

以掐丝珐琅画为例。掐丝珐琅又称景泰蓝,这是一种金属工艺品,在明代景泰年间达到了巅峰,又因珐琅釉多为蓝色,故而被后人称为景泰蓝。景泰蓝以纹样繁复、造型典雅、色彩清丽等特点而驰名世界,也因此成为人们展现自己身份地位的装饰品,或者答谢他人的最佳赠品,但对普通人来说,就成了一种高高在上的奢侈品。而为了让这种技艺能得到传承与发扬,有的艺术传承人研发出掐丝珐琅画,用较为平面化的方式展现这项技艺,也因此降低了制作的难度,并且还可以根据人们的喜好来制作更符合现代审美的艺术作品,这就使得掐丝珐琅技艺逐渐回归大众的视野,同时这种简化技法的传播也让人们拥有了更真实的体验感,从而改变了人们对传统工艺美术的认知,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更有效的方式。

(二)注重传统艺术创新

非物质文化遗产拥有“文化活化石”之称,这也从侧面体现其是需要依靠人来传承的,而如果出现人才断层的情况,这些技艺就会失传甚至逐渐消亡。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传统的民间工艺美术的前景反而令人担忧,老一辈手艺人年事已高,而年轻人却并不想继承这些手艺,因此这些民族文化技艺出现了后继无人的情况。现代年轻人不愿意继承老一辈手艺的原因主要在于,这些民间工艺美术技法学起来太过辛苦,而且时间非常长,有的技法甚至要练习十年或数十年才能真正达到一定的高度,但现在的生活环境使得人们很少再有这样的耐心。另外,有的传承人依然沿用传统的制作技法,缺乏对这些艺术品制作形式和作品样式的创新,这也导致工艺美术作品失去了原有的优势。对此,民间艺术传承人应当注重对传统技艺的创新,要结合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当代人的审美特点进行适当的改进与完善,使其能更好地顺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从而实现有效的传承与保护[4]。

(三)创新优化保护方式

为了更好地实现对民族民间工艺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需要创建大型的数据库,并把这些制作技艺以图像、视频、三维模型、动作记录等方式进行留存[5]。以丰宁满族剪纸技艺为例,人们需要将现存的优秀作品通过信息采集的方式保存在数据库中,并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式对这种剪纸技法进行比对和分析,再利用计算机技术将其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分类,从而展现出这类剪纸技艺特有的文化特征。

另外,还要利用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数字化技术、VR技术创建虚拟实操平台,让感兴趣的人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与虚拟场景进行交互,亲手剪出一幅好看的剪纸作品,同时借助大数据技术挖掘出更多对此感兴趣的人,并努力实现平台自主应用,从而提高人们参与的积极性,进而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五、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的民族民间工艺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但是只要人们能真正意识到这些问题,并尽快加以改正,就可以更好地促进我国传统技艺的发展,并且可以借助现代化科学技术将其变得更加大众化、普遍化,从而使其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扬。

猜你喜欢

民族民间技艺文化遗产
非遗技艺绒花的传承与创新
民族民间音乐之于民族声乐演唱及教学
高职音乐教育发展与民族民间音乐传承研究
与文化遗产相遇
新时期我国民族民间音乐艺术的传承与保护策略探究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冬奥背景下我国民族民间冰雪运动传承研究
治理的技艺:三代王官学新说
郑庆章 把“弄虎”技艺传回大陆
技艺精湛 星光灿烂——来自欧洲的Herrm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