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间艺术功能的回归与价值重估

2022-03-17

天工 2022年13期
关键词:民间工艺美育民族

文 文 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学艺术创造、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首先要搞清楚为谁创作、为谁立言的问题,这是一个根本问题。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艺术来源于生活,审美与美的创造对人类来说与生俱来,艺术的实用功能与审美价值往往同时存在,“生活美育”自然而然地存在于社会文化传统中,是“第一存在”。异彩纷呈的民间工艺品融会技术与艺术,匠人将贯穿于人们生命全过程中的文化传统具象展现出来,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民族民间工艺因此与社会学、人类学、文艺学、历史学、民族学、文化遗产学等人文社会科学多领域交叉,是“新文科”建设的天然阵地。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近年来民间工艺越来越走向“术”的层面,以技能传授为主,专业划分使艺术教育深入精英教育,美育同时由“第一存在”退而成为“第二存在”。专业艺术人才的培养,从高等教育入学考试开始,乃至向前延伸到高中阶段的专门性学习和培训,将艺术与生活分离。实际上,艺术人才的培养不仅是空洞技能、单纯技法的教育,不是以“致知”为主要内容的知识教育,不能施以过度的技术化;艺术的思维方式是直觉的、发散性的、情感驱动的,倾向于通过情感交流、相互理解、不断沟通来解决问题;艺术创作的方法是实践的、体验的,讲究从客观实际出发,认识世界,进而改造世界。

20世纪50年代以来,现代化与全球化浪潮使得地方社会历史文化在某种程度上出现文化断裂现象。从这个意义上讲,民族民间工艺承担着延续传统、传承创新地方民族文化的任务;“工匠精神”不仅仅是技术的传授和学习,还强调社会责任感,有为社会服务的意识,要求具备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引导人们以严谨、认真、创造性的方式去思考,也是民族文化、民间工艺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的路径,是提升文化自信、深化文化交流、增强文化认同的桥梁。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地域民族文化,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实现激发乡土情感与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的双重价值引领,是新时代工艺美术人艺术教育的重要任务。

猜你喜欢

民间工艺美育民族
我们的民族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多元民族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民间工艺的传承分析及阐述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美育教师
民间工艺保护的困境与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