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减负增效”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

2022-03-17

林区教学 2022年1期
关键词:减负增效职责专业化

梁 涛

(阿坝师范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四川 汶川 623002)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1]。教育事业是民族振兴与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教师是立教与兴教的根本[2]。教师专业化水平既关系着人才培养的质量,也关系着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实现。然而,忽视教师工作的专业特性,加之受到传统观念、社会分工安排、教师教育管理工作保障机制完善程度等因素的影响,中小学一线教师在承担本职教育教学工作之外还必须承担大量的非职责性工作任务。烦琐的非职责性工作不仅容易加重教师的心理负担,由此产生职业倦怠,还因此制约着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学生的健康成长,甚至阻碍教育现代化的实现。

一、“减负”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涵

要减轻一线中小学教师负担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就必须明晰负担的含义,调查了解一线中小学教师负担的具体表现与种类。

1.“减负”

从词源角度来讲,负担主要是指个体承担的责任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压力后果。工作职责是指在工作中负责的范围和承担的相应责任,包括完成效果等。从相关法律以及职业道德要求的规定来看,任何一项工作都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和压力。因此,在履行工作职责及义务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压力与负担是合理负担,符合法律与职业道德要求的工作职责及任务应当切实履行;超越法律与职业道德要求,并且不属于工作职责范畴及其义务履行的非职责性工作是不合理负担,这种超越工作职责范畴的非职责性负担需要减免。由此可见,要准确理解“减负增效”中的“减负”实质,就必须明确教师工作职责。《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以下简称《教师法》)指出“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3]《教师法》中的相关界定既是教师工作的基本准则,也是教师职责的基本要求。

《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对于中小学一线教师的工作负担形式进行了详细阐述,其中主要包括:名目多、频率高的督查、检查、评比与考核活动;各类随意、交叉的调研、统计以及信息采集工作;地方政府和职能部门的任务摊派等等。由此可见,其中一部分工作任务并非教育教学工作,它不属于教师工作职责的范畴。据此可将一线中小学教师所承受的负担种类分为:教育教学的职责性工作负担以及非职责性工作负担;显性的工作生活负担与隐性的心理负担等[4]。因此,中小学一线教师所承受的负担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负担是指教师在工作与生活中所承担的责任、压力以及相应的代价等;狭义负担主要是指工作负担。研究所指的负担主要是狭义负担,即在学校教育工作中所承受的工作负担以及心理压力等。根据“负担”的词源解释以及教育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教师工作的实际情况,研究认为与教师职业发展有关的“减负增效”中的“减负”是指:教师必须依法依规履行工作职责,承担起与职业相关的工作压力,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履行管理教育工作职责,切实减轻教师因不合理工作安排而承受的过重工作负担,减免教师的非职责性工作负担并消除由此产生的心理负担。

2.教师专业化发展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指从事教育教学的个体经过专业学习与训练,在教师职业生涯期内逐渐形成具有专业伦理、专业情意、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与专业自主的发展过程。我国于2012年颁布了幼儿园、小学和中学阶段的《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该标准对于一名合格教师应该具备的专业信念、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进行了规范性描述。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始终把教育作为优先发展的战略。在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建设一支政治过硬、专业信念强、业务精湛的新时代专业化教师队伍,不仅是教师教育研究领域关注的热点,更是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在教育事业上的共同追求。

二、“减负增效”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关联依据及其意义

1.“减负增效”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联依据

根据教育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及“负担”的词源解释,结合教师工作的实际情况,研究认为“减负”是保障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本措施,“增效”是教师专业化身份与地位体现的基本要求,由此可见“减负增效”的实质应是减轻教师的不合理工作负担以保障教师专业化发展,进而提高教师教育工作效率以实现教育现代化。“减负”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让教师回归教育教学一线,并以专业化的身份发挥其在教育中的作用。提出“增效”的目标,有助于教师端正职业动机,提升教师专业成长信心,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确保教育事业的社会功能得以有效发挥。因此,从教育工作开展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规律来看,“减负增效”与教师专业化发展是存在关联的。

2.“减负增效”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

事实证明教师专业化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过重的负担和压力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党和政府非常重视中小学一线教师负担过重的问题,并出台相关政策改善教师工作现状。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指出要夯实教师专业发展体系,推动教师终身学习和专业自主发展[5]。2019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提出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为教师安心、静心、舒心从教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6]。由此可见,党和政府已经意识到减轻教师负担,保障教师权益,提高教师工作效率的重要性。“减负增效”在保障教师专业化发展中的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倡导“减负增效”理念有助于从思维观念以及工作制度上保障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是推进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十大战略任务之一。“减负增效”有助于各级党委和政府牢固树立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的理念,有助于教育主管部门以科学的管理思维规划和安排教育活动,从而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政策依据和制度保障的思想基础。从思维观念改变到工作制度的保障,标志着教师管理制度与管理体系日趋完善,有助于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让全社会理性关注教育活动,从而减少外部因素对学校和教师的不利干扰,进而为一线专任教师安心、舒心地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以及进行专业化发展提供更加良好的氛围环境[7]。

其次,“减负增效”工作的开展,有助于学校提升教师教育与管理工作水平。学校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实现其价值的主要阵地。高效的教学工作业绩与育人成效是教师专业地位被认可的基础,教师要高效地完成工作任务,为社会发展培养各类所需的人才,引导学生全面发展,需要学校科学化的工作安排。因此,学校有保障教师权益并以自身高效的教育与管理水平促进教师取得更大工作成就的义务与责任,也有监督教师明晰并履行工作职责的义务与责任。

再次,“减负增效”工作理念的提出以及相应工作的开展为教育科学研究提供了研究课题和实践经验。一方面,“减负增效”激励研究者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例如,如何有效进行减负以实现工作增效既是教育活动追求的目标,也是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议题。另一方面,“减负增效”工作的实践为教育科学研究提供了实践经验,总结经验将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参考和反思素材。

三、“减负增效”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建议

1.树立旨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教育管理工作理念

科学的工作理念是取得良好工作实效的前提。此前,社会各界将“减负”工作重心置于学生,以期通过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来提升人才培育实效,然而最终结果却并不能令人满意。究其原因除了学生负担过重的原因较复杂以外,还因为教师非职责性工作负担过重,导致一线的中小学教师难以集中精力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教育是由多因素组成的关联性系统,牵一发而动全身,任何一项因素受到干扰而不能在系统中正常发挥作用,都势必会对教育结果造成消极影响。因此,在教师发展的问题上,各级地方政府、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学校管理者们应牢固树立旨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教育管理工作理念,以科学的工作理念和评价机制指导教师专业发展。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既要敢于推陈出新,破除陈旧思想,以发展理念为工作指导思想,避免工作指导思想的僵化;也要优化工作思路与流程,保持工作指导思想的科学性与连贯性,避免工作理念和工作指导思想的随意性。

2.完善教师保障法律法规与规章制度,依法依规保障教师权益

健全的法律和规章制度是“减负增效”工作的必要保障,有效的工作监督是“减负增效”工作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已在这方面进行积极且有成效的建设和改革。2018年1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在基本原则中明确指出要坚持依法治教、依法执教。随后,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专门指出将进一步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切实减轻教师负担,为教师安心、静心、舒心从教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此外,为了适应教育事业发展,以《教师法》为代表的一系列法律法规正在制定与修订过程中。有了健全的法律法规,还需要各级政府以及教育有关部门认真履行各自职责,统筹规范各项工作,依法依规保障教师权益,监督教师履行教育职责义务,通过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有效监督着力构建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的长效工作机制,这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以及落实“减负增效”工作精神的根本保障。

3.拓展教育力量,协同合作共创工作辉煌

从教育的规律和实践经验来看,教育教学工作要取得更大成效,还取决于各方参与教育与支持教育事业的程度。目前,学校教育的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是班级授课制,在班级授课制中,教师的角色多样,一线教师既要从事教学工作,也要从事班级管理等教育工作,再加上非职责性工作安排,教师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若能有更多的力量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大家分工协作,中小学一线教师才会有更多的精力专心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例如,可以尝试在每个班配备1名“助教”,“助教”可以是新入职教师或者顶岗实习的师范学生,也可以是符合学校相关工作要求的社会志愿者,由政府、社会与学校共同给予“助教”相应的地位和身份保障。“助教”的主要工作职责是协助班主任或者任课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带领并指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同时“助教”措施的施行也可以为教师队伍培养更多的准专业化人才。

4.借鉴国外“减负”工作经验,优化“减负增效”工作

学习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在教师教育管理的理念和相关工作经验,有助于我们在开展相关工作时事半功倍。以英国为例,英国早在2002年即开始了旨在提升学校教育质量,以政府为主导,学校负责具体实施的教师减负工程,经过一年的探索,英国在教师减负工作方面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8]。又如,日本文部科学省于2017年开始了以改革学校工作方式的教师减负探索,随后日本各地教育委员会又相继出台教师减负改革计划,政府从政策层面引导各学校最大程度地改变教师高负荷的超时工作现状,经过较短时间的工作推进,日本文部省实施的减轻教师过重负担的教育改革就初见成效[9]。英日两国由政府主导,学校负责实施的教师减负的教育改革为我们的“减负增效”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我们在学习借鉴各国的经验时,还需要立足本国实际,不断优化“减负增效”工作措施。

5.加强教师心理健康的关注和干预,全面开展“减负增效”工作

面向一线教师的减负除了要加强工作管理,还需要对教师有人文关怀。国外一些学者倡导基于一种增强复原力和积极影响学生互动的新型干预措施对公立学校教师和教职员的压力管理和复原力训练[10]。一线教师在成长发展的过程中,在长期过重的工作负担和心理压力的影响下,极易产生职业倦怠。因此,在加强管理的同时,还必须重视教师心理健康的关注和干预,切实有效地解决教师心理问题,特别是在日常的教师教育管理过程中,对教师隐性负担和压力要有科学认识以及科学干预,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师教育和管理工作。

6.发挥教师主观能动性,全面助推“减负增效”工作

“减负增效”工作能否实现预期目标,教师能否实现专业化发展,关键取决于教师在工作中有无主动为教育事业奉献的精神,是否能表现出与教师身份相符的“专业自律”与“专业自主”。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来看,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类意识所特有的认识世界和通过实践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教育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以及教育对象本身的复杂性需要教师在日常工作与成长过程中要有主观能动意识,积极树立为教育事业奉献的价值观和远大理想,认真进行业务学习和教育实践研究,合理安排工作与生活,保持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努力提升抗压与工作能力,以坚强的意志和毅力面对工作与生活中的困难。

四、“减负增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减负增效”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一项长期性的复杂工作,需要我们有足够的智慧和耐心应对这项工作的挑战,尤其是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还应注意一些问题。例如,减负的目的是强化教师教育教学本职工作,弱化与教育教学无关的随意工作安排,但减负并不意味着弱化教师应尽的教书育人的义务。又如,单一性视角要求管理层保障教师权益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既不是科学的教师教育管理工作方法,也不是提升教育工作实效的唯一途径。因此,在“减负增效”工作过程中,还需要我们有先进的理念、宽阔的视野、大无畏的改革与奉献精神以及科学的工作方法与保障措施,进行教师教育管理的研究与工作实践。

猜你喜欢

减负增效职责专业化
LNG安全监管职责的探讨
对幼儿园听评课专业化的思考
满腔热血尽职责 直面疫情写忠诚
徐钲淇:“引进来”“走出去”,都是我们的职责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初中英语教学中实现“减负增效”的策略
轻摆渡,济江川
初中作文教学分层分组策略探究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各级老促会的新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