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生活即教育”谈校园环境中语文教学资源的开发

2022-03-17姜天一

林区教学 2022年1期
关键词:生活即教育校园环境综合性

姜天一

(南京外国语学校方山分校,南京 211100)

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教学资源。在低年级的学科教学活动中,大多以学生的日常生活为知识基础展开。例如:数学教师在跟学生讲授简单的加减法时,会引入学生日常的行为方式,将公式化、抽象化的计算转变为生活化的“你一个苹果,我一个苹果,我们一共几个苹果”等现实问题。在诸如此类的教学活动中,学科教师有意无意地将学科知识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连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与表达欲,也提升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学习水平。

然而,无论是开发何种教学资源,教育工作者总是会遇到诸多问题。一直以来,这些问题困扰着许许多多的教育工作者,限制了他们进行教学资源开发的脚步。

艺术家罗丹曾言:“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语文教学资源的开发同样如此。本文试以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这一理论为基础,着眼师生的教学生活与学习环境,浅论如何从师生共建的校园环境中开发语文教学资源。

一、语文教学资源需要多样化开发

如何合理有效且多元化地开发语文教学资源,一直以来都是语文教育问题中的重难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积极开发潜在的资源,特别是人的资源因素和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生成的资源因素。”[1]8语文作为一门人文性、工具性的学科,不仅是学生学科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日常学习中,语文同样也充当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可以说,语文教学资源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获取语文教学资源的途径是十分多样的。但是,也正是因为语文教学资源的这些特点,使得很多语文教师在开发语文教学资源的过程中很难找准切入点,因此也就无法合理有效地开发教学资源。所以,只有明确目前语文教学资源的开发现状,教师才能找准教学资源开发的真正方向。

1.语文教学资源的开发现状

总体来说,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的开发是不全面的。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的开发主要是围绕着文本阅读展开的,这其中又以课内文本(教材)为主要的教学资源开发对象。这一点不仅体现在日常授课上,也体现在各类关于语文教学资源开发的研究论文中。除去文本类教学资源,教师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很少再去使用其他形式的教学资源。

从目前情况来看,关于学习生活、网络影视、主题实践的小学语文教学资源存在大量缺失。而这三大类教学资源,都是师生学习生活中真实存在的。

诚然,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课本教材的质量也在不断地上升,开发其作为主要的语文教学资源也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但是语文毕竟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相互统一的学科,学习、理解语文教材中的知识是语文教学活动的重要目标,但绝不是唯一目标。同理,课本教材可以是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的主要来源,但绝不能是唯一来源。

综上,可以看出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对于语文教学资源的开发是不足的,在学习生活中学生对于周围事物、事件的感知也是不够充分的。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是教师根据课内外文本开发出了语文教学资源,这些呈现形式较为单一的教学资源也难以长久有效地作用于学生的语文学习。

可见,以文本类资源为核心的语文教学资源开发是不均衡、不全面的。在这种背景下,学生、教师甚至课程本身,都难以获得长期的良性发展。

2.“生活即教育”指引语文教学资源的开发

陶行知先生师从美国教育家杜威,他的“生活即教育”起源于杜威提出的“教育即生活”。他们二者的观点并不相同,但是有一点却是一致的,即重视教育和生活实践之间的关联。

陶行知先生十分强调学生要活用知识,要在生活中学习、践行知识。他曾在南京创办晓庄师范,并给图书馆起名为“书呆子莫来馆”。他在1929年中华图书协会的第一次年会上这样解释道:“世上有两种人生活极无意义:一为读书而不做事,一为做事而不读书。敝校现在造一小规模之图书馆,其名似嫌太长,名为‘书呆子莫来馆’,盖专为用书而设,非为书呆子而设也。”[2]也就是说,如果师生不积极地去发掘生活中的知识,进行大量的社会实践活动,那么“生活即教育”也就无从说起。

因此,“生活即教育”的前提是相信生活中充满着教学资源,并且认可这种教学资源是可以开发、值得开发的。这种积极面对学习生活、在生活中去实践知识的教育理念,对当前语文教学资源的开发具有指导作用。

二、校园环境中蕴含丰富的语文教学资源

语文课程的综合性体现在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

例如:语文教学中所使用的语文教材就极具综合性。各板块之间彼此穿插又互为表里,使得语文课程的综合性有了最直接的书面呈现。

应该说,综合性的语文教材是决定语文课程顺利开展的基石。然而,即便是有了好的教材,如果没有与之匹配的综合性语文教学资源和语文教学活动,那么学生最终也难以形成完整的语文知识体系,想要获得综合性的语文实践能力也就无从说起。

那么,综合性的语文教学资源和教学活动应该从何处去挖掘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就藏在师生早就习以为常的校园环境中。语文作为一门实践性与综合性相统一的人文性、工具性学科,许许多多的学科知识都来自于实际生活,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开发语文教学资源无疑具有极高的可行性,同时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校园环境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校园环境的概念定义主要分为狭义与广义两种,本文所指的校园环境主要指狭义上的、除了教育教学工作以外的一切无意识的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主要由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构成。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已经不满足于“有个地方上学”,而是开始追求“有个好地方上学”。在时代背景的影响下,许多学校的校园环境不断发展革新,并将校风融入校园环境,进入了“高颜值、高科技、高内涵”的新阶段。

学习是学生的天职,从周一到周五,学生在学校进行系统化学习的时间几乎占据了他们日常生活时间的70%,校园生活成为学生最主要的、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种生活方式。校园环境作为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切学习活动的前提。愈发丰富多彩的校园环境,必将对学生的语文知识学习产生愈发积极正面的隐性影响。

2.丰富多彩的校园环境契合语文课程的综合性

校园环境契合语文课程综合性的首要原因,即校园环境本身也具有综合性。

校园环境所包含的内容非常之多,除去随着四季而变化的、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外,学校所设置的人文景观也是多种多样的,如教室、图书馆、体育场等学习场所,都属于校园环境的一部分。它的呈现形式并不是单一的只能看的“景”,还有可以去听的“声”、去嗅的“香”、去触的“柔”、去品的“美”。正因为校园环境具有综合性的呈现特点,所以它的每一次变化都会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全方位的影响。

校园环境契合语文课程综合性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校园环境可以为综合性的语文教材提供相匹配的综合性生活场景,借助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

学生的想象力是需要培养的,学生对于课文中情感的体验是需要积累的。为什么有些学生总是无法想象画面、无法理解课文中的情感?究其原因,就是这些学生对于生活的观察与感知还不够细致和丰富。那么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去想象他们未曾见过的山河大海、体验他们未曾感受过的生离死别呢?其实,语文书中那些复杂的、丰富的情感首先应该来自于学生的生活,只有将语文教学和实际生活相联系,发挥语文在学生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工具性作用,学生才能明白语文中的人文性。

将课文教学与学生的校园生活相结合,是符合部编版教材的单元设置的。以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为例,强调每个单元的主题是部编版教材的特色,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主题为“寻找春天”,课文共四篇,分别是《古诗二首(村居·咏柳)》《找春天》《开满鲜花的小路》《邓小平爷爷植树》。三月正值春季,《找春天》一文处处都在写“我们”如何在户外寻找春天,《邓小平爷爷植树》更是直接对接了三月“植树节”,暗示了语文课程的开展应该符合“学生生活环境的变化”,这样的课文设置将课文学习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语文教师在教授有关自然风光的课文时若能够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那么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一定会比单纯地学习课文文本要好很多,学习效率和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也会随之提高。

3.校园环境为语文课程的实践性提供物质基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该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1]2语文是学生日常沟通交流的交际工具,也是帮助学生理解其他学科知识的前提。语文课程的实践性由它的工具性所决定,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需要开展大量的语文教学实践活动。其中帮助学生培养“听说读写”能力,是比较主流的一种实践活动主题。

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实际上就是要求学生在“听说读写”活动中锻炼“听说读写”能力,但是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究竟指什么,很多教师并没有一个清晰的定义,因此很多时候他们会认为这些简单的实践活动只需通过教师解析教材、学生讨论分享就可以完成。

实际上,“听说读写”的内涵远不止于此。语文课程的实践活动并不能仅仅只关注师生之间的你“听”我“说”、我“读”你“写”,也应该借由校园环境,“听”过去,“说”现在,“读”校园事,“写”校园志。校园环境不仅是语文实践活动的物质基础,也是语文知识的一种现实载体。

三、开发校园环境中的语文教学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语文课程是一门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的学科,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是它的基本特点。作为一门需要“听说读写”能力的语言类学科,语文课程的开展离不开学生的实际生活。

对学生而言,学习生活是他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在时间的占比上比较高,从重要性的角度来看,学习生活水平也会对学习质量产生很大的影响。事实上,学生的学习生活水平是受校园环境影响的,因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处的校园环境不仅是学习生活的物质基础,也是开发学科教育资源的重要途径。

因此,如何有效地开发校园环境中的语文教学资源,并将其运用到语文学科教学中,是一个重要问题,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与现实意义。

1.走进校园环境,促进语文教学资源的多元化开发

语文教学所需要的资源是多样的。例如:在普通的字词教学中,除去教材,学生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字词的身影。引导学生积极观察身边事物,在学习生活中发现字词的写法、用法,也是教师从校园环境中开发语文教学资源的一种方式。

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教会学生理解文本、体会情感是课文教学和阅读教学的重点。很多教师习惯以课内外的文本教学资源为主,加上多媒体的“多样化”辅助,也可以将一节综合性的语文课讲好。但事实上,如果教师想要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让学生学会感知文本中的主题情感,那么引导学生在校园环境中进行一定的实践活动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冬去春来,校园中的景物会发生诸多变化,在讲授写景类课文时,语文教师带领学生走进校园、观察风景,先自我感受再体会文本,这样的做法就是语文教学资源的一次成功开发。

2.引导观察反思,培养学生的综合性语文学习能力

从某种程度上讲,在校园环境中开发语文教学资源需要师生走进校园进行大量的实践活动。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手段。

在开发资源之前,师生需要提前进行观察思考确定实践活动的目的,进而得出有用的实践结果,提炼出语文教学资源。在校园环境中进行实践活动,需要大量的观察和反思,因为语文课程具有综合性,在语文教学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师生所面对的开发对象往往也具有综合性,需要进行仔细地观察和反思,才能最终开发出多元化的语文教育资源。

要想开发校园环境中的语文教学资源,需要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学会观察身边的事物并及时反思总结。这样,不仅使语文教学资源得到了有效开发,学生们的观察和反思能力也得到了极大地提升,同时语文课程的教学环节得到了一定的优化,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也获得了提高。

3.提升学习兴趣,丰富师生语文教学活动的环节设计

学习兴趣是需要激发的,只有学习兴趣高涨才能有效地促进学习效率,保证语文课程的教学质量。那么学生的语文兴趣如何才能得到有效地激发呢?走进生活,在校园中“上语文课”,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较于抽象的文字,小学生更愿意接触直观的图像和音乐。在进行学习活动时,抽象的课本知识无法像实践活动,如手工课、绘画课那样,对学生产生持久有效的感官刺激。小学阶段,尤其是低年级段的语文教学工作总是很难有效开展,根本原因在于大多数的语文教学资源都是抽象的文本类资源,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实,在语文教学中也可以引入有趣的实践活动,借由多元化的语文教学资源实施“趣味教学”。例如:在进行《雪地里的小画家》课文教学时,带领学生走进校园里的雪地,让学生体验一回“小画家”。这样,不仅语文教学资源得到了开发,参与其中的学生也获得了更高的学习积极性。

4.实现良性循环,推动校园环境的建设水平

语文教学资源的开发需要良好的校园环境来提供物质条件的支持,换句话说,校园环境的综合性越强,学科教学资源也就越丰富。

校园环境对语文教学资源的开发具有很强的推动性,事实上,语文教学资源的开发也可以反过来作用于校园环境。上文提到,开发语文教学资源需要师生具有较强的观察和反思能力,那么当师生在一系列实践活动中积极观察和反思之后,他们也就可以对校园环境进行一个大致的评估,这些评估不仅包含语文教学资源,也包含目前校园环境中的不足之处,即可以进一步开发建设的校园环境板块。以此为基础,在进行了大量语文实践活动之后,教师不应该只满足于语文教学资源的开发,还可以根据教学素材,积极地归纳、总结已经开展的实践活动,反推校园环境的发展和完善。

综上,“生活即教育”,开发校园环境中的语文教学资源,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与思维能力,也可以促进语文教学资源的多元化开发。教师应当以“生活即教育”作为理论指导,积极地开发语文教学资源,进而有效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猜你喜欢

生活即教育校园环境综合性
智慧校园环境下高职德育课程教学模式创新实践研究
定制铺丝新工艺降低成本提高综合性能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校园环境优化研究
数字化校园环境下学生综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生态学视角的大学校园环境建设研究
文艺作品中的化学素材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践行行知教育思想构建有效地理课堂
让《品德与社会》教学回归生活
“生活即教育”思想下的小学数学教学
模糊PID在离合器综合性能实验台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