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智能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重构研究

2022-03-17寇培宇李鸿雁

林区教学 2022年8期
关键词:学习者习作人工智能

寇培宇,李鸿雁

(黑龙江工程学院,哈尔滨 150050)

一、概述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虽给高等教育按下“暂停键”,但也给线上教学的蓬勃发展注入了无限生机。中国大学慕课、智慧树、超星等诸多教学平台借助人工智能让“停课不停学”成为可能。外语教学也借人工智能技术找到了一条有着更光明前景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基于AI的英语教学模式的最大特点是制定因人而异、因校而异的精准教学。”[1]精准教学是基于斯金纳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而提出的。精准教学中最大的“精准”在于教学评价。衡量教学是否达到目标、学生是否真正掌握知识或技能,就要检测学生学习的行为过程及其反应[2]。基于大数据的智慧课堂,让精准教学成为可能。教育大数据在教学中正在成为教育创新和变革的有力推手。

传统外语教学评价手段的终结性评价(summative assessment)只侧重期末考试结果,而忽视学习者的学习过程,给临时抱佛脚者留下可乘之机;而借助于人工智能的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assessment)更为客观,对学习者学习过程给予足够关注,监督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并作出及时反馈,有效激励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因此被视为促进教学的有效评估手段。

“00后”学生作为网络原住民,其特点在于逻辑思维较强、善于运用技术、动手能力较强,因此应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并借助人工智能增强其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大学外语教学应用形成性评价手段要求教师区分各阶段的学习任务,并把其分为线上和线下学习活动。线上任务布置可通过科大讯飞听说平台完成,学生进行相关的专业内容信息输入,完成填空、问答、口语表达、线上测试等任务,并在该平台上提交口语作业得到自动评分;线下在课堂内完成主题陈述、角色扮演、小组活动等任务,并由教师进行点评。不再囿于时间、空间的限制,依托AI的形成性评价只要有网络接入,就可让语言学习全方位渗透于学习者的生活,符合新时代学习者的碎片化学习特点,有利于构建“互联网+”后语言学习时代的新模式。

二、借助人工智能提高学生外语能力的策略构建

移动互联网具有交互性、个性化、反馈及时、情境性强的特点,是极佳的外语教学传播载体,而“云+网+端”已成为“00后”学生必备的基础设施,这使得全面开展基于AI软件的口语、翻译、写作训练成为可能。

1.人工智能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相对于传统的付费学习产业而言,基于智能手机的付费型App(应用软件)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以App英语流利说为例,该软件在运营初期所提供的学习内容绝大多数均为免费,从而吸引了众多学习者练习口语,累积了大量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语音数据,为后续的学习者建模和数据分析做好了原始积累。随着客户群的增多和不断增加的黏性忠实客户,英语流利说于2017年开始收费。目前英语流利说借助人工智能技术而建立的语音数据库是其资本得以快速增长的重要砝码。其应用分析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步骤:首先通过测试确定学习者英语水平,然后为学习者量身定制个性化的学习内容,最后推送人机语音交互的体验式学习场景。这样的个性化、交互性的语言学习方式有助于提升中国英语学习者的口语学习能力,弥补教学实际中班额大、口语练习机会少的弊端。而自带的打分环节以在其他社交平台进行分享的方式,进一步让用户间发生交集,吸引更多潜在用户的关注并订制服务。

大学外语教师利用口语App的优势资源,再整合适合校本学情的合适资源,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终端训练口语的交互性、便捷性及高效性,既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也能够间接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基于AI的语言学习创造了自然输入、输出和随时嵌入的人际互动机遇,这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人机耦合能够有效提升学生泛在学习的效率,实现智慧教学的宏大目标。

但不可否认的是,作为依托AI提高学习者英语听说能力的强大工具,App英语流利说还是有其局限性:人机对话时语言模式有时过于僵化,容易固化学习者的思维模式,而且在辨别说话人语气时灵活性稍差,这是亟须解决的问题。

2.人工智能提高学生翻译能力

自机器翻译问世几十年来,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翻译软件一再推陈出新,其翻译速度及准确性在某些技术相关领域令译员都难以企及。于是有人断言外语无用论:未来机器翻译将取代译员,外语教育将逐渐低迷,外语教师将失业。事实真的如此吗?毋庸讳言,语言作为交流工具,不仅用来传达信息,更重要的是承载着情感、文化等复杂、微妙的信息,而这是机器翻译目前难以体会并传达出来的。

毛泽东的经典名句“不爱红装爱武装”被百度译为“not red, not armed”,而著名翻译家许渊冲的经典译文“to face the powder and not to powder the face”非常精妙,既翻译出源语的本意,又巧妙地借用译入语“powder”(火药、脂粉)双关修辞,堪称经典。“衣食足而知荣辱”百度翻译为“food and clothing foot but wed bred”,翻译软件根本没有理解原文,只是望文生义地译为三个并列名词,译员翻译为 “well fed, well bred”则非常准确、精练、到位,从音形义三个方面完美复现了源语的真正内涵。

诚然,翻译软件虽不能完全准确并校对翻译内容,但其每秒翻译3 000字的速度是人工翻译的4万多倍。对于商务、旅游等应用文体而言,可以基本满足其需求。因此,利用翻译软件确实可以大大减少译员的重复性劳作,并显著提高翻译效率。但英语学习者必须认识到,就目前而言,完全寄希望于翻译软件来解决翻译问题是不切实际的。只有掌握语言学习的精髓,发挥好译者的创造性作用,才能更好地驾驭翻译软件而为我们所用。

3.人工智能提高学生写作表达能力

近年来,中国大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显著提高,但写作能力还不尽如人意。为推进各高校共同开展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2013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和中山大学成立了中国高校写作教学联盟(www.naew.org),该联盟依托大数据支持下的在线辅助写作系统批改网(www.pigai.org),用户只需在该网站注册,即可享受其提供的免费的、全面具体的就习作语言结构的诊断评价及整体打分。

近十年来,和传统的人工写作评价相比,基于人工智能的自动写作评价系统引入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和语料库技术,比对标准语料库,为学习者习作的错误进行分析并对习作打分,从行为、情感、认知三个相互关联的维度为学生习作提供了即时、系统、全面的跟踪性评价反馈,构建与挖掘学生英语写作数据,助力信息技术辅助写作教学。

从行为角度来看,根据学生使用批改网的情况及个人教学经验而言,学生在修改写作中所花的时间和精力越长,所得最终分数就越高。学生课下多次提交修改的写作文稿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例如,某学生曾对一篇初次判分为69分的习作进行了18次修改,最终获得了90分的高分,授课教师对其在全班同学面前的表扬让她大受鼓舞。

从情感角度来看,学生对于习作得到低分表现出沮丧、失望等负面情绪,得到高分则表现出兴奋、满意等正面情绪,但多次修改后成绩仍未有较大改观则情绪消极。因此,教师应对学生给予针对性指导,及时点拨并为学生习作“把脉”。

从认知角度来看,经过多次修改和提交文稿,学生对习作中的整体问题有较深认识,并通过查阅词典对某些词法、句法问题有更深刻的理解,能够培养思辨能力,增强习作自我修正的元认知意识。

根据学生对批改网的问卷反馈,97%的学生认为批改网在反馈习作评价方面非常及时;84%认为针对语法、句法乃至篇章的指导比较或非常有效;76%的学生会对同一题目提交两次或多次习作以验证修改效果。但批改网也绝不是完全能取代传统教师的人工指导。根据学生的反馈,对批改网的写作评价提出了质疑:评价有时过于机械,不能识别“means”作为名词的用法。有些情况下,批改网并不能识别某些不恰当的表达,例如“in nowadays society”。关于标点使用、固定搭配、复杂句式等对于母语为非英语的学习者而言确实并非易事,教师需在课上给予明确指导并发挥监督、协调的作用。

总之,借助于人工智能的批改网守正创新,能够及时、高效地对学生习作进行量化评价和质性诊断反馈,能够营造独立自主、精准指导的智能学习生态环境,有效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解决教师面对大班额学生批改滞后的问题。并且依托大数据的写作问题分析,教师对学生习作的评价、后续跟进及教学调整更易做到有的放矢。

由此可见,“外语教育技术从辅助到融合、从范式到学科,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智力技能以及比较广泛的学科实践应用”[3]。人工智能在辅助外语教学方面已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今后还将在外语教学方面大放异彩。

三、人工智能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提升策略

1.提高教师信息技术水平

教育家陶西平谈及教育信息化投入时强调:“如果不把一半经费用于培训教师,另一半钱等于白花。”[2]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高校应为教师提供更多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机会,并且教师在课余时间也应通过网络或其他途径努力提高自身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一方面,教师需熟练掌握PPT课件制作技术及视频剪辑处理技术,以制作适合本校学情的慕课、微课或SPOC进行翻转课堂的教学实践;另一方面,教师应通过疫情之下的线上教学学习数据分析技术,在数据分析基础上为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教学干预。梁文鑫认为,在大数据时代“教学问题的解决不再依赖于停留在每位教师头脑中的模糊的经验,而是基于对海量的教学问题的描述以及教学问题解决方案的分析”[4]。通过系统化的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等工具,教师可以通过宏观和微观结合的分析随时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个性化指导,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

2.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

新入学的大学生高考英语成绩迥异:高分者130分甚至更高,低分者70分左右。作为“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00后”学生的信息应用技术能力和十多年前笔者刚入职时相比总体虽有较大提高,但计算机应用能力总体还不尽如人意。相对而言,来自于大城市的学生计算机水平普遍较高,而偏远地区的学生上大学之前很少接触计算机,甚至连基本的文字处理软件Word都不会操作。

因此,高校应为学生提供更多培养信息素养的机会。熟练的网络应用技术可以让学生知道如何寻找原汁原味、丰富多彩的视频、音频英语学习资料,如何在慕课、微课互动区提问,如何和其他学习者互动交流,这样可以有效规避各自为战而导致的信息孤岛和数字鸿沟现象。同时熟练掌握网络技术会增强学生在面对海量学习资源时甄别、获取及加工信息的能力。

此外,学生在中学阶段常受到教师、家长的约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进入大学后,学生面对全英文授课感到不适应。因此需要培养学生的自律性,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制订学习计划,并有计划地完成,为今后就业或进一步深造打下坚实基础。

3.建立切实可行的选课制

目前,各院校都有减少大学英语课时的趋势,大班额加上日益减少的课时不利于师生、生生之间培养良好的互动关系。师生课堂教学互动的程度远远落后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如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选课制度,如何对学生分层次教学,如何指导学生利用网络慕课、微课资源补充线下面授课程的不足,是高校管理者和教师亟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4.加大对硬件和软件设施的投入

目前,黑龙江工程学院正在加快推进智慧化校园建设,无线网络硬件设施完备,移动式学习模式实施条件已初步具备。但大学英语精读教学都是在普通教室授课,教师还只能单纯使用教材、粉笔加黑板进行传统模式教学,显然难以吸引“00后”学生的注意力,导致课堂上用智能手机玩游戏、浏览网页的学生大有人在,而且长此以往教师的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也趋于弱化。听力教学虽然在多媒体教室,但教学硬件、软件经过多年使用未及时维护、升级,已趋于老化,不能满足现阶段英语教学需求,提升教学质量更无从谈起。因此,学校应增加建设语音室的资金投入,配备辅助大学英语教学的先进设备和相关教学资源库,促进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安排充足的专业技术人员,定期对硬件、软件进行维护和升级,满足教师与学生的使用需求。

四、总结

人工智能在高校外语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从计算智能、感知智能进而发展到认知智能,未来技术创新和更新的速度会超乎人们的想象。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和工具,秉承创新的教育理念,实施个性化自学、共享交流、头脑风暴、答疑测试、总结评价等诸多环节,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潜能都能得到充分发挥和提升。教师通过教学实践,搭建区域内研讨型、学习型组织,营造共生共建共享的教学氛围。高校管理部门应通过政策层面进行总体设计、统筹规划,进而集群发展、逐步落实,才能实现英语教学模式的重构。

1.不足与局限

虽然本研究有一定的创新,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研究对象不够广泛、没有进行大规模量化数据的分析、对有些研究内容的阐释不够深入。首先,课题组研究实验时间和被试班级少。本研究对象只选择了黑龙江工程学院两个专业的学生,没有涉及省内其他应用型本科院校或者其他省份院校的学生,导致数据和研究结论带有一定的地域局限性。其次,由于本人对量化数据的分析能力不足,所以本研究只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时缺少量化数据的支撑,研究不够全面。再者,本研究在如何结合数据挖掘和云计算建立学生学习内容和结果的数据模型方面不够深入。

2.展望

基于“互联网+”的大数据背景,在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过程中,海量的大数据资源远远超过教师的知识存储。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搬运工”或“传声筒”,而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监控者和评价者。高校应借此次线上教学的东风,重新审视人工智能给英语教学模式重构带来的契机和挑战。为实现课堂内外真实有效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机互动,教师必须转变思维方式,更新教育观念,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素养,充分发挥人工智能的技术优势,把学生英语学习水平推上一个新台阶,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猜你喜欢

学习者习作人工智能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下一幕,人工智能!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