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倒逼”教学模式的创新构建

2022-03-17蒋慎之

林区教学 2022年8期
关键词:理论课话语教学内容

蒋慎之,张 扬

(湖南农业大学,长沙 410128)

引言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对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具有重要意义。高校思政课是否具有实效性,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然而一段时间以来,高校思政课课堂中使用的“填鸭式”或“满堂灌”式传统教学方法,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其产生了厌倦情绪,高校思政课一度被打上“枯燥乏味”“照本宣科”的标签。对此,必须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想状况,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积极创新教学方法,调动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的思政课改革创新“八个相统一”中就明确思政课教学要具备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思政课“问题倒逼”教学顺应教学改革方向,符合教育规律,契合学生心理特点,是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的有益探索。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倒逼”教学模式的内蕴要求

传统思政课教学“以教材为中心”,注重知识的传授和灌输。与之不同的是,“问题倒逼”教学模式注重“以问题为中心”,主要是结合学生认知规律和思想实际,以教学目标为指导,系统组织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赋予学生压力与动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不断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理论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同时让学生在“问题—思考—探索—解答”的过程中掌握理论知识,认可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立场和思维方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内在特质上,思政课“问题倒逼”教学模式相较于其他教学模式具有完全不同的要求。

1.始终“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

何谓问题?马克思说:“问题是时代的格言,是表现时代自己内心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1]哲学家波普尔指出:“科学和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愈来愈深化的问题,愈来愈能启发新问题的问题。”[2]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是“问题倒逼”教学模式最核心的特质和要求,这一教学模式不是只谈现实、不谈理论的教学,也不是为了研讨而研讨的教学,而是注重教学目标,为了保证教学效果,凸出问题逻辑,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设计,各个教学内容自始至终在问题链倒逼下展开,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理论知识讲授,拓展教学的深度和广度。而作为“问题倒逼”教学的原料,问题链中的问题不论是教材中挖掘出来的理论问题,还是具有普遍性的学生思想困惑或社会现实问题等,教学问题都必须与教学目标、内容相吻合,符合教学需要,能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探求知识的兴趣。

2.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

思政课“问题倒逼”教学模式有效实施的关键是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要求教师能够有扎实的理论素养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把控和主导课堂。首先,“问题倒逼”教学要成功以问题引导教学,教师就必须针对教学内容全面收集问题、精心设计教学问题、打造问题链。其次,教师要以“问题倒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就必须熟悉“问题倒逼”教学基本规律,掌握发问和解答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把握教学过程和整体教学节奏。最后,“问题倒逼”教学模式在教师问题引导的同时,也会面临学生各种“为什么”的追问,这就需要教师直面学生思想困惑,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提供的理论观点和思想方法全面分析思考问题、作出客观有效的诊断,帮助学生弄清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实现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和精神引领。

3.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

思政课“问题倒逼”教学模式不是教师将理论知识或者“成熟”观点直接灌输给学生,“问题倒逼”教学模式是沟通、开放、互动的,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预设问题,针对学生专业特点和思想实际,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实现知识的自我建构。其中,学生应当是主动的学习参与者、问题的积极探究者,教师与学生是民主平等的对话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是一种主动参与和互助合作的关系。因此必然要求教师在课程开始让学生明白马克思主义价值立场和思维方式的重要性,打破学生对思政课无价值、无意义的错误印象,同时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时刻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赋予学生压力与动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二、“问题倒逼”教学模式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在契合性分析

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如何,关键在于教学模式是否契合思政课目标导向、内容设计及教学主体的需要。“问题倒逼”教学与思政课教学互通共融,是新形势下提升思政课教学有效性的现实需要和内在要求。

1.“问题倒逼”教学模式契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目标导向的需要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3],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的最终教学目标是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引导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4]。而教学目标的实现一方面依赖于理论知识的系统讲授,另一方面则需要通过对学生思想问题的实际解决,与学生产生共鸣和心灵上的对接,使其从内心深处认可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立场和思维方式。“问题倒逼”教学模式作为一种互动生成式教学模式,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重塑教学内容,在理论讲述的同时,不断主动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始终处于“问题—思考—探索—解答”的状态中,不仅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同时可以让学生在对问题的分析和探讨中将理论知识内化为自身的学识和思想,其在教学目标的实现上相比坚持“灌输论”传统教学模式有着无法比拟的优势。因此,思政课中应用“问题倒逼”教学模式,能够引导学生辩证地认识、思考问题,让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立场和思维方式的优势,进而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认同和理论自觉,契合了思政课目标导向的需要。

2.“问题倒逼”教学模式契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设计的需要

高校思政课教材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科学性和权威性不容置疑。但由于思政课教材编写严格遵循理论自洽和逻辑周延的基本要求,为了保证系统性和全面性,很多教学内容在教材中无法详细生动展开,教学内容重点并不凸显,并且教材内容“是什么”的叙述表达让其整体上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在深刻领会教材精神实质的基础上对教材内容进行组织重塑。“问题倒逼”教学在于教师将教学重点进行逻辑重组,形成教学专题,进而将教学专题内容转化为“问题”,使各专题之间形成问题逻辑,问题解决与理论讲述同步推进,从而对学生进行启发式和引导式教学,因此这一教学模式十分契合思政课教学内容设计的需要。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为例,可以对毛泽东思想部分章节内容,按照“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怎样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什么是社会主义改造、如何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改革开放前30年取得了哪些成就、有何成功经验和理论成果”进行“问题逻辑”专题转化,就会使学生准确把握教学重点,激发其求知欲望。

3.“问题倒逼”教学模式契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体的需要

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思想认识的独立性、多边性和差异性明显增强,面对信息时代庞大多变的信息和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他们往往有自身的认识和看法,但又因无法对各种信息或“问题”进行比较准确、深刻、系统的理论分析,因而从内心希望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期望教师能够结合现实社会问题开展理论知识讲授,进而学会用马克思主义思维方式分析和解决问题。而从教师主体来看,为了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需积极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但是在实践中发现如果只是注重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不契合学生精神需要,教学效果将会大打折扣。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须坚持问题导向,从学生的“为什么”来讲理论知识,因为“从一个问题切入,把一个问题讲深,最后触类旁通,可以带动很多关联问题,有可能是一通百通,提纲挈领。”[4]“问题倒逼”教学模式以与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相契合的具有普遍性“问题”为切口,教师主动创设问题情景,带领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开展契合学生精神需求的理论知识讲授,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掌握理论知识、形成理性科学的思维方式,进而不断提升教学的有效性,这就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体的需要实现了高度的契合。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倒逼”教学模式构建路径

“问题倒逼”教学模式契合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需要,教师应当坚持问题导向,积极构建“问题倒逼”教学模式以增强大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动力和内在认同,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学的有效性。

1.重塑教学内容,突出问题设计,激发学生求知欲

高校思政课教材编写强调理论阐述的科学性和系统性,若将教材直接用于教学,并不能吸引和保持学生注意力、契合学生的精神需要。因此,构建“问题倒逼”教学模式必须针对教学对象,突出问题设计,对教学内容进行重塑,实现从教材体系到教学体系的转换。首先,需要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深刻领会教材精神,把握教学重点,将教学内容分解为若干教学专题,实现教学内容从大而全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的转变。其次,要根据问题逻辑对教学专题进行设计,一是在教学导入上突出问题意识,因为“传递信息时最首要的问题就是我们如何吸引和维持别人的注意”[5],这就需要从激发学生认知矛盾设置问题导入,如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中针对新民主主义革命专题,设置“山沟沟里能出马克思主义吗”问题导入,直接激发出学生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二是在专题内容上体现问题逻辑,每个专题内容都对应一个核心问题,在其基础上结合实际将教学内容文本转换为环环相扣的问题链,以逻辑相连、能够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帮助学生实现从“为什么”到“是什么”“怎么做”的知识链接和拓展,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感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价值和意义,提升学生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丰富教学互动,突出自我建构,调动学生研讨热情

思政课“问题倒逼”教学是问与答、引导与求知的师生互动过程,“问题倒逼”教学需要教师丰富教学互动,运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手段,使师生之间的教与学形成同向合力,实现培育目标和学生发展的同频共振。首先,教师应充满热情、积极主导教学。教师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宏亮的声音、有亲和力的语言、全身心地主导课堂,本身就代表一种对课堂的尊重和重视,会引发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参与课堂研讨。其次,研究、设计多种教学互动,调动学生研讨热情。一方面,依托“问题倒逼”教学中各类问题载体,设计问答、讨论、辩论等教学环节,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积极参与;另一方面,针对教学重点,设置演讲汇报、角色扮演汇报、调查研究汇报、研究学习汇报等教学互动,鼓励学生团队协作完成论题。问题探究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实现知识的自我建构,而过程中的趣味性、挑战性、获得感更能激发学生参与研讨的热情。如在社会主义改造专题,针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让学生团队自主代入角色、融入时代场景,通过角色扮演汇报了解我国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特色和经验,领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及其理论成果的自然魅力。

3.融合信息技术,突出即时交互,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6]新媒体时代,移动互联是网络通信最主要的增长点,而大学生群体是其中重要的参与者,由于移动互联能让使用者随时与外界取得联系,便捷获得信息,因而智能手机等移动互联设备对传统思政课教学产生了冲击。不过,应用于移动设备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却能拓展教学过程的自主性和互动性,增强教学内容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这也成为教师将其积极应用到教学过程的主要考量。“问题倒逼”教学要求教师主动创设问题情境,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师生之间的“问”与“答”形成良性循环,这就需要教师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教学互动效果。对此,教师应将最新的智能化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如契合学生特点的学习通、微助教、课堂派、雨课堂等,将智能化的课堂应用与教学互动设计相结合,实现点对点、一对多、多对一等实时交互,即时反馈师生互动对话,最大程度、最大范围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如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微助教,点答和抢答功能以游戏化的思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问答互动,匿名弹幕讨论则可以兼顾不同个性学生,最大范围地调动学生参与教学,从而整体上拓展和强化了教学互动,提高了学生课堂参与的良好体验。

4.转换教学话语,突出学生需求,提升课程亲和力

高校思政课教材为了保证理论阐述的科学性,一般以规范性、学理性的理论话语为表达方式,因此不宜直接用于课堂教学,而“问题倒逼”教学模式更是要求积极转换教学话语,突出学生需求,提升课程亲和力。首先,实现学术话语到口头话语的转变[7]。思政课教材为了表达准确和形式规范,基本使用学术话语,从认识规律来说,并不利于学生理解,这就需要教师对其进行深入浅出的转换,将理论知识用学生听得懂、乐于接受的口头话语进行表达,帮助学生理解吸收。其次,实现官方话语到大众话语的转变。思政课教学内容涉及党的文件、重要会议、历史文献等,自然涵盖大量带有政策性、官方特点的话语,如果直接应用到教学中,很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这就需要教师仔细研究话语内容,将其转化为契合学生精神需求,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群众性话语。最后,实现学生话语在教学话语上的渗透。在各类网络社群和同辈群体中,学生之间往往有一条话语系统,但是在进入课堂后,学生会自动切换到日常主流话语系统[8]。因此,“问题倒逼”教学需要在教学内容逻辑化的基础上,将学生话语系统中常用的时尚、流行语言渗透其中,使思政课更具有亲和力。

结语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其是否具有实效性,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培养。但是,长期以来因为传统课堂教学不能契合学生需要,教学效果十分不理想,所以对其进行改革是逻辑必然。高校思政课“问题倒逼”教学模式完全不同于传统思政课教学,其在目标导向、内容设计及教学主体方面契合了思政课需要。因此,教师构建并应用“问题倒逼”教学模式是提升思政课教学有效性的现实需要和内在要求。但是,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问题倒逼”教学模式必须以系统的理论知识讲授为支撑,没有理论内容的问题教学将是有“形”而无“神”的教学,仍然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持续的参与热情。与此同时,“问题倒逼”教学模式也不应是思政课教学的全部,将“问题倒逼”教学积极与分众式、对分课堂、智慧课堂等融合,才是教师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的应然之举。

猜你喜欢

理论课话语教学内容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那什么”的话语功能
新课标下中职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有效教学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