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摊经济”背景下高校学生创业实践助推专业能力发展的可行性研究

2022-03-17王琪瑶

林区教学 2022年8期
关键词:幼儿经济专业

王琪瑶

(汉江师范学院 教育学院,湖北 十堰 442000)

专业实践是专业课程学习的延伸与升华,是实践教学平台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卓越幼儿教师的重要环节,也是学前教育师范生接触和学习教育教学实践知识与经验的宝贵机会。教育实践应当回归到生活,本研究运用“地摊经济”研究实践,既解决了学生脱离实际、脱离幼儿的现状,又为学生创业开辟新路;在创业实践中接触幼儿,展现专业技能,通过幼儿的反应得到及时评价,再反思,再行动,在不断行动研究中获得专业进步。

一、研究背景

1.“地摊经济”

“地摊经济”为现代生活提供了便利和多样化选择,有存在的必然性,应当有一定的生存空间,但因缺乏明朗政策的支持,悬而未决[2]。从统筹规划的角度来看,地摊的收益与整洁城市应当共存,合理规划“地摊经济”才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3]。2020年起中央文明办不再将占道经营、流动商贩、马路市场列为文明城市考核内容,无疑是为“地摊经济”提供了政策支撑。李克强总理在山东考察时,点赞“地摊经济”是人间烟火,是中国生机。自2020年5月25日起,各大日报争相报道“恢复‘地摊经济’,释放城市活力”,进一步鼓励推动恢复“地摊经济”,这些都为本研究提供了政策支持。

受疫情影响,国内近两年经济发展压力较大,在湖北有数不清的小型企业和自营店铺关闭。笔者走访发现,疫情期间有多所幼儿园,如S市柳林幼儿园,通过卖早点、饭食等方式自救渡过难关,有力证明“地摊经济”有序复苏不仅能够帮助受疫情影响的经济回温,还能产生创业效益并促进就业,即使疫情结束,“地摊经济”也能作为创业途径,产生经济效益。

放眼高校,前有“跳蚤市场”存在学生创业素质不高、商品渠道单一、学校政策不明晰等问题;后有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高开低走,形式大过内容,只有极少数学生受益其中。本研究的重点在于对在校大学生“地摊经济”实践进行创业指导,经前期调查,大部分有创业想法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会通过“微商”“淘宝刷单”等渠道赚取零花钱,但这都是与专业无关的事情。因此,应鼓励学生将创业实践和专业实践相结合,通过自主实践,改变理论与实践“两张皮”的学习现状,提升学前教育学生对专业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激发创业激情,能有效将专业技能与“地摊经济”创业实践相结合,也是对学生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的有效实践[4]。

2.学前教育专业实践

学前教育实践活动是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发展的重要一环,目的是在实践活动中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培养学生美术、手工、声乐、器乐等艺术技能,并开展学校内部实训、学生模拟教学、见习实习等实践活动,以此来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但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大一大二的学生很少有机会能接触到幼儿,仍然存在“脱离幼儿”的问题,即使实训、模拟环节安排的井井有条,没有幼儿的参与还是无法准确评价。高校实践环节只注重过程和内容改革,但其本质并没有发生改变。

近年来,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逐渐成为学前教育专业实践中的一环,随着学生专业知识学习的深入,分别开辟线上课程创业、手工艺术创业、环创设计创业等途径[5],创业意向也不断推进,但考虑到学生的能力水平,创新创业需要与教改相结合,通过优化实践教学制度、“双导师制”、协同育人、改变评价机制来保障专业实践的质量[6]。“线上家教”“早教App”将创业内容与专业内容相融合,但产品使用状况无法得到及时反馈,点评、推广仍是在导师的选择下开展,自始至终都没有幼儿参与,学生还是无法身处一线了解实际。本研究的实践空间在室外,时间在课余,既不影响课堂学习,又能满足“走出去”的专业实践要求。与幼儿亲身接触,学生的艺术技能、语言能力都可以直接展示给幼儿,通过直接对反馈行动研究能够迅速增进学生专业实力。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地摊经济”售卖幼儿喜欢的自制玩具、自制手工作品等,以吸引来往的幼儿群体,在互相沟通中了解幼儿发展特点,在实践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同时,学生能够理解专业实践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并在亲身实践中观察总结,进一步了解当下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尝试进行理论研究,反哺其专业发展。通过“地摊经济”与专业实践相结合,捕捉创业时机,进而为学生缓解就业压力、创造就业机会。

二、高校学生“地摊经济”实践的意义

1.理论意义

受“实践取向”思潮的影响,反对传统的理论与实践分离的教学模式,主张“实践中学习”“实践中反思”,为深入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是行动研究的基础。在疫情影响的经济下行的情况下,“地摊经济”的复苏,其成本低、灵活性强的特点给大学生专业实践提供了新的理论方向;将创业和专业实践相融合,体现了研究内容的实效性;从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的角度和学前教育专业实践的特殊性出发,为在校学生提供创业理论指导,并培养学生形成教育思维;依据专业现状,提出实践新路径,丰富教育教学理论,助力高校学前教育实践环节的发展。通过“地摊经济”创业实践的展示、交流与接触,对幼儿行为习惯、发展阶段、兴趣爱好等情况进行长期观察,从而发现自身感兴趣的教育教学问题,并展开较为深入的调查研究,进而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

2.实践意义

经前期了解,学前教育专业部分学生从大一学年就开始通过“淘宝刷单”“微商”“网拍”等渠道尝试创业,独立创业的精神值得肯定,但会导致顾此失彼,专业学习被搁置的结果。“地摊经济”将学生的创业实践需要和专业实践需要相结合,既满足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和学生创业的需要,又给在校学生专业实践环节提供“接地气”的机会。通过“地摊经济”贩卖自制玩教具等,吸引幼儿和家长前来购买,起到专业推广的作用;通过室外“地摊经济”实现流动性、广泛性交流,帮助师范生在沟通交流的过程中,观察分析幼儿喜好,了解幼儿心理发展规律,反哺其专业发展,实现对幼儿教育各项工作的渐进式实训;通过社会实践感知,使师范生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师风师德、心理品质得到进一步提升,增强对幼儿教师职业的认同感,提升从事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基本素质。同时在“地摊经济”中渗入地方文化,起到助推民族和地方文化建设的作用。

三、“地摊经济”实践推动学生专业能力发展的可行性

1.“地摊经济”实践满足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集成培养

目前,高校十分重视学前教育专业实践课程的设计与安排,构建了一套连续化、多元化的实践课程体系,实现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校内与校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但也存在“走过场”、对专业认知不足、实践体验不够等问题。同时,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也存在基础知识薄弱、专业技能缺乏、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如何加深学生对所学专业课程的实践体验,如何加快应用型人才培养进程,采用逆向思维法,从专业的最终落脚点即就业结果出发,回望专业发展,结合创新人才培养要求,研究思考如何保证创新人才培养环节在专业发展中发挥引导作用,同时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实现专业发展与创业实践的深度融合。

通过学生自主实践,鼓励学生用专业能力挖掘创业机遇,提升学生创业热情,激发创业兴趣,有效地促进专业技能与创业实践相结合。这不仅能够将专业理论与实践活动相融相长,还可以帮助学生搭建创业环境。以创促学,改变理论与实践“两张皮”的学习现状,激发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对专业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以创促教,打破原有教学时间、空间等限制,在活动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学生创业参与度,在创业实践过程中充分利用自身专业能力,产生内驱力进行思考,以自身专业发展为需要出发,不断进行主动学习,为创业打下基础,并认识到创业带来的社会价值,激发实现自我价值的动力。

2.“地摊经济”实践是对“全实践”理念的补充与整合

专业实践是专业课程学习的延伸与升华,是实践教学平台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卓越幼儿教师的重要环节,也是学前教育师范生接触和学习教育教学实践知识与经验的宝贵机会。以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习实践场地只有幼儿园和微格教室,虽然也有社会实践、暑期实践,但存在时间的限制(利用假期)和内容限制(参与的项目不一定和专业有关)。“全实践”理念是在学生步入教学一线之前就获得教育实践性知识与智慧。“地摊经济”挖掘实践开放空间,转变实践路径,让学生到有烟火气的地方,运用自身的专业技能吸引幼儿,获得沟通机会,在展示专业技能的同时还将起到专业推广的作用。充分挖掘实践场所,多维度实践使专业体验更完善,专业认知度更高。以汉江师范学院为例,其学前教育专业锻炼储备了一批从事音体美教学的师资力量,并找到艺术类课程与学前教育专业相结合的路径,为培养人才的艺术修养特色提供了师资保障。基于学校文化传统和本地区人才需求,围绕“课、话、书、歌、画、舞”六个典型领域,搭建“新六艺”学生艺术修养提升平台,打造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艺术修养与技能水平,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多年来,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尊师重道、知书达礼、多才多艺”的品质和形象赢得了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可。“新六艺”育人,重点在于通过学生活动平台,构筑学生生活场域的良好文化,发挥文化陶冶的隐性教育力量。活动性和交互性是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特征,借助活动,促进学生的人际互动和教育活力,是培养学前教师的重要环节。基于特色专业文化,学前教育专业强调拓展学生活动平台,促进学生专业素养的提升。近年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表现出了良好的素质和风貌,在各级各类专业技能比赛上屡获佳绩,涉及教学技能、演讲与朗诵、三笔字、简笔画、课件制作、文学创作、舞蹈等多个领域。目前,“新六艺”学生系列活动已成为省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品牌,“三全育人”活动成果显著。可见,必须为学生实践搭建场所,在良好的环境下学生专业优势才能得以展示。

在“地摊经济”的新形式下,通过贩卖自制的艺术作品,如玩具、绘画、手工品等,实现艺术变现,激发学生行动力,提升专业自信;学生在与幼儿沟通过程中,通过观察交流,发现幼儿个体差异,了解幼儿发展特点,并形成自己的教育观点;以创业促进学业,学生的专业能力得到提升,并尝试进行儿童发展理论性研究。“地摊经济”使创业实践与学前教育课程相结合,为实践类教学研究提供了新视角,为教师提供了可操作性指导。

3.“地摊经济”实践有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综合素质是幼儿教师在保教活动中所具备的专业理念、师德、各类知识和保教能力,是一个幼儿教师内在知识、观念和外在行为、能力的具体体现。以综合素质为人才培养目标,改变传统的以学生艺术表现能力的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在知识、能力和道德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成为幼儿全面健康发展的引路人。为了培养综合素质高的教师,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必须创新,要围绕职业理念、幼师道德与法规、文化素养、保教技能等方面展开。除了课程的应用与实施以外,高校还应通过不断健全实践教学体系,开发实践场地,逐步完善实践教学制度,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将地方文化元素融合到“地摊经济”实践中,能有效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可以因地制宜。如,结合鄂西北地区特色文化元素武当、道教、民歌等,通过展销、幼儿舞蹈艺术表演、书法等形式展现,不仅能够锻炼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艺术技能,还可以助推、宣传地方文化,强化自身文化素养。将民族、地方特色文化融入“地摊经济”,学生把特色文化和专业技能相融合,可形成如武当绘画、道教娃娃黏土、民歌儿童舞、汉江剪影、民间故事等类型丰富的自制商品及展销表演,以新颖独特的销售内容,吸引幼儿前来观看和购买,激发学生的行动力,并起到文化推广及专业推广的作用。学生通过销售情况了解幼儿喜好,在实践中验证课堂所学的儿童发展理论,总结思考,通过再研究提升自身理论水平,促进学生专业能力成长,体现不同阶段专业内容的逐步深化。

4.“地摊经济”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敬业乐群的职业观

以汉江师范学院为例,学前教育专业围绕“注重乡村情怀、强调综合素质、融合理实一体、突出创新能力”的专业特色,制定了实践性教学环节计划,对每一个环节都明确了质量要求。实践着眼于教学工作、班级管理工作、教育研究与反思工作、儿童体验工作等学前教育的重要主题,体现不同阶段专业实践主题内容的逐步深化,并结合各学期专业课程安排进行有重点、有针对性的内容设计。但由于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缺乏有关健康职业观念建构的内容,导致学生无法快速从学生角色转变成教师角色,缺乏与幼儿、家长沟通交流的方法和技巧;对待实践以应付和浅层体验为主,态度不够端正;理论学习不扎实,无法形成教学反思。

新时代背景下,师范专业坚持把“四有”和师德建设作为不变的方向。除此之外,职业观受心理、社会、文化等多方因素影响,随着学生专业学习的深入,创业意向也在不断推进。当理论知识与创业实践相结合,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体验真实的职业感。在“地推经济”实践活动中,融入地方文化,以新颖独特的销售内容吸引幼儿,并起到文化推广及专业推广的作用。同时,学生在与幼儿、家长接触时,能够提高职业认同感与成就感。实践环节一旦完善,将激发学生创业热情,并尝试手工艺术创业、环创设计创业等,为成为合格教师做好充足准备,从求职者变成创业者,实现创业带动就业,满足学生就业需要。

猜你喜欢

幼儿经济专业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