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管理创新研究
2022-03-17潘书才魏建军徐小明
潘书才 魏建军 徐小明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江苏常州 213164)
0 引言
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当前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通过加强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深化产教融合,增强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的契合度,能够有效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但在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受到校企衔接度、家长认知度、实习集散度与过程控制度等方面的影响[1],顶岗实习管理工作还存在诸多问题。为了优化产教融合办学模式,为学生顶岗实习打造良好的环境,从而适应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有必要对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管理进行深入研究,积极探索管理创新路径,实现校企深度合作。
1 产教融合下加强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管理创新的意义
1)有助于突破顶岗实习“天花板”。通过加强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管理创新,重点关注校企契合度与家长认知度的提升,优化实习集散度与过程控制度,将职业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生产实践与理论教育有机融合,能够突破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在师生数量、岗位配置、企业资源以及技能娴熟方面存在的瓶颈问题,使各种产教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促进学生突破顶岗实习“天花板”。
2)有助力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蓄水池”。通过加强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管理创新,能够促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流程的优化,连接人才培养与人才应用,使技术技能人才“供给—需求”的单向链条,转向“供给—需求—供给”的闭环反馈[2],促进企业需求侧和教育供给侧要素的全方位融合。从人才聚集角度看,在顶岗实习管理创新中,高职院校需要从专业发展与学生就业出发,整合、吸纳产业链的中下游企业,为学生顶岗实习配置最佳的实习岗位,以此促进产业型人才聚集,打造校企双元合作下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蓄水池”。
3)有助于开拓精细管理“创新源”。通过顶岗实习管理手段与方式的创新,有助于创新管理模式。具体而言,这种助力主要表现在功能源和环境源两个方面:在功能源方面,高职院校从自身的价值与功能定位出发,借助顶岗实习的过程体验与感知,为产教融合工作以及实习管理实施寻得新的机遇与动力;在环境源方面,高职院校不断深化顶岗实习管理创新,通过管理方式与方法的推陈出新,对管理机制、宏观环境、岗位变化以及学生期望等多方面进行干预调节,为产教融合下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管理创新赋能,从内外部环境开拓精细管理“创新源”。
2 产教融合下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管理的难点问题
1)学校、企业衔接不紧密。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的管理创新,涉及学校与企业两大主体,但在顶岗实习管理的实际工作中,学校与企业衔接不紧密成为管理难点,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学生顶岗实习的地点在企业,因此,承担管理责任的也应当是企业,但实际上,学生参与顶岗实习期间并不算企业的正式员工,因此企业管理相对牵强;而高职院校的顶岗实习管理又属于非生产领域的越界管理,处于相对尴尬的地位,学校、企业管理衔接上的隔阂成为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管理创新的难点之一。其次,产教融合下学校与企业在顶岗实习中扮演的角色不同,投入的资源与精力也不同,二者的不同加大了高职院校在顶岗实习管理中创新的难度。最后,在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校企双方的应尽职责、服务条款、保障机制、资源供给等各不相同,高职院校在参与学生顶岗实习管理过程中,仅能基于教学开展层面的目的进行管理,而无法越线对生产层面进行干预,现实客观条件给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管理创新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2)学生、家长认知有误差。顶岗实习管理创新离不开学生与家长的支持,但在实践过程中,由于部分学生与家长存在认知偏差,导致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管理面临较大的阻碍,增加了管理的难度。一方面,学生先期准备与顶岗实习的实际差距为管理创新带来困难。高职学生第一次顶岗实习,无论是心理准备还是生理磨练都相对欠缺,加之顶岗实习普遍与多数学生预期的劳动强度、工作环境、薪资标准差距较大,这成为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的管理难点。另一方面,家长认知与顶岗实习的客观差距为管理创新带来困难。家长认知中的顶岗实习是与专业对口,并高度契合行业发展需要与高质量人才培养标准的实践活动,但实际上,由于顶岗实习的学生数量庞大,高职院校很难找到与家长期望相契合的实习单位与顶岗岗位,大多是安排学生到劳动密集型企业实习,这一客观事实与家长认知的差距也是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管理的难点。
3)集中、分散实习难统一。在当前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管理中,实习集散度的控制是无法回避的难题之一,如果实施高度集中的顶岗实习,对企业的规模及人力资源承载量有很大的要求,一般区域产业经济体无法同时接纳大批量的实习学生,由此导致高职院校安排的顶岗实习无法保证与每位学生的专业对口,且与学生的实习预期相差甚远;如果实施分散性的顶岗实习,虽然提升了学生的行业选择空间与岗位选取余地,能够较高程度地契合所学专业与就业规划,但对于高职院校而言,较为分散的顶岗实习意味着派驻的管理人手更多。因此,无论是实施集中的或分散的顶岗实习,管理工作都面临着一定的难题。集中式的顶岗实习便于高职院校对学生的生产实践情况进行统一调度,但却要花更多精力去处理学生消极的实习态度;分散式的顶岗实习则给予了学生相当的自由空间,但由于企业分布散,产业业态与企业类型复杂,增加了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管理的难度。
4)监控、考核实施较随意。根据《意见》,产教融合的目的在于形成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这就要求在监管过程中要注重“产”与“教”的互动。而在顶岗实习的管理中,监控、考核存在着随意性问题,使得“产”与“教”的互动联系缺乏深度。首先,高职院校对顶岗实习的监控大多局限于学生是否到岗与参与,对学生顶岗生产劳动的监管则交由企业负责,学校无法深入了解学生在顶岗实习中的具体表现与工作成果,更难以关注顶岗实习中“产”与“教”的互动性;其次,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的教师大多由专任教师兼任,其不仅要完成本职的教学任务,还需要兼顾校外的实习指导,落实学生的到岗情况与顶岗职责,难免因精力不足导致监管盲区的出现,更遑论对“产”与“教”的互动管理;最后,在顶岗实习的考评管理上,高职院校一般通过实习前的动员会讲解考核机制,并在实习中或实习后进行考核,考核指标大多是完成实习报告、心得体会等,考核相对简单、随意,整体而言无法突出“产”与“教”的契合点。
3 产教融合下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管理创新的策略
1)加强沟通,促进学校与企业的双元管理衔接。针对当前产教融合下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管理存在的校企衔接不畅问题,需要加强校企沟通,促进学校与企业的双元管理衔接。一是要构建校企顶岗实习的双元管理工作机制,共同商议、相互支持,强化企业顶岗实习前的人才培养参与度和高职院校顶岗实习中的管理度,通过校企结合座谈会、顶岗实习动员会等形式,补足学校和企业在不同地点、不同阶段中的管理短板,打通越界管理的阻碍,真正实现“引企入教”。二是在沟通协调中制订管理职责与衔接机制,组建顶岗实习联合管理办公室,安排合适的管理人员接洽相关事宜,实现顶岗实习管理信息的共享,使高职院校与企业都以积极、负责的态度开展顶岗实习的双元管理工作。三是在沟通中完善校企合作机制,加强产教融合师资队伍建设,支持企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到校任教,为顶岗实习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支持。通过沟通确立双方的合作定位与沟通机制,明确顶岗实习不同阶段管理中应尽职责、履行条款、保障供给与资源配置等事宜,构建校企双方顶岗实习管理工作的专线联络方式。
2)强化教育,转变学生和家长的思想认知误区。针对学生与家长存在的认知误区,要从思想教育层面加以干预,从而适应学生的成长规律。一方面,针对学生存在的顶岗实习预期差距,高职院校要通过校内实训活动提升其顶岗实习能力,强化理论学习、价值塑造、劳动磨砺方面的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工匠精神与劳动价值,减少对顶岗实习的认知差距;企业对即将进入顶岗实习的学生开展岗前技能培训与动员部署,避免因工作环境改变引起的不适反应,助力于顶岗实习管理。另一方面,借助招生入学宣传、实习常识教育等各个渠道提升家长对顶岗实习的认识,开展顶岗实习预演活动,提升家长对顶岗实习的整体认知。此外,高职院校还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在岗教育培训,向家长展示培训成果,使家长对生产性顶岗实习岗位具有正确的理解。
3)加强组织,优化集中分散的顶岗实习安排。针对不同的顶岗实习组织方式,高职院校应从以下方面加以优化:在集中组织顶岗实习管理方面,高职院校应结合地区产业实际,安排不同专业的学生进入对口行业实习,尤其是高职院校的特色专业,更应不断完善、扩大实习基地,与区域头部企业签订长效的校企合作育人协议,落实产教融合。高职院校还应做好学生集中参与顶岗实习的准备工作,以人才培养目标为框架在课堂教育中渗透顶岗实习的内容,塑造正向的劳动价值观,同时抓住顶岗实习动员大会的契机,向学生传达实习过程中的集中管理制度。在分散组织顶岗实习管理方面,高职院校可以鼓励并吸纳区域、行业的骨干企业共同组建产教融合集团(联盟),鼓励以引企驻校、引校进企、校企一体等方式[3],吸引优势企业与学校共建共享生产性实训基地,进而形成专业对口、岗位多样、行业各异的分散顶岗实习体系,理顺学校与企业、专业与行业等不同主线的管理流程与方式。高职院校还要注重推进实习实训规范化,保障学生享有获得合理报酬等合法权益,为高职学生的顶岗实习保驾护航。
4)加强监管,规范监控、考核的过程实施机制。在构建校企育人双重主体、学生学徒双重身份的人才培养机制下,加强过程监管、规范考核评价至关重要。首先,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为育人方向,协同“产”与“教”的管理,共享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管理信息,例如企业将学徒的在岗表现、工作成果等信息共享给学校,学校则将学生的出勤信息、专业信息分享给企业,共同实现顶岗实习的双向管理。其次,培养专业化的顶岗实习指导教师,建立就业联络员制度。通过“双师型”师资队伍的打造,构建学校领导、指导教师、实习教师、企业师傅于一体的管理团队,实现学生顶岗实习“产”与“教”协同管理[4],并设定实习联络员,实现管理团队的信息互通。最后,在顶岗实习考核上,构建校企双方、产教领域、理实层次的考核体系,无论是理论层次的实习报告、心得体会,还是实践层次的工作量、出勤率统计,或是产业劳动领域的技能考核与教育教学领域的闭卷考核,都应针对不同专业顶岗实习的实际情况规范考核流程。例如顶岗实习的整体考核应将实践层次的工作量、出勤率考核与理论层次的实习报告、心得体会得分按不同权重组合起来,从而形成全面而规范的管理考核机制。
4 结束语
以产教融合为依托,深化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管理创新是职业教育改革的内在要求。高职院校要在正确认知顶岗实习管理创新的价值基础上,深度分析当前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难点和问题,有的放矢探寻顶岗实习管理创新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