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必读书目《傅雷家书》的教育价值

2022-03-17周恬羽

语文天地 2022年6期
关键词:傅雷家书傅聪傅雷

周恬羽

傅雷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他还是一位伟大的父亲,在长子傅聪出国留学期间,去信百余封,在家书中倾注了对儿子生活起居、为人为艺的教育与指引。1981年,傅雷次子傅敏受三联书店之邀,将家信辑成《傅雷家书》出版。《傅雷家书》入选中学生必读书目,其教育价值需要多方面挖掘和解读。

一、先学做人——人生教育价值

傅雷对于傅聪的教育最为看重的是人生价值观念,也就是如何做人。

首先,爱国是立身之本。傅聪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是自己天赋和努力的结果,也是父母精心教育的结果。1959年10月1日下午,傅雷在信中提醒他“个人的荣辱得失事小,国家的荣辱得失事大”,时刻牢记民族大义,牢记报效祖国这一神圣使命。今天在对学生的教育中,应注重爱国为先,让坦荡赤诚的中国心始终驻长在学生的心中。

其次,做人是事业前提。傅聪是从事钢琴演奏的,是当时中国少有的顶尖艺术家,艺术在其生命中占据重要位置。傅雷在家书中告诉孩子如何做人。1954年12月27日的书信说:“我始终认为弄学问也好,弄艺术也好,顶要紧是humain(按:法语,人、人类),要把一个‘人’尽量发展,没成为某某家以前,先要学做人。”在当时的国际大环境下,傅雷以开阔的视野教导傅聪以专业优势在国外的立身之法,但时刻警醒他立身之本在于好好做人,在于坚持中国传统的道德教训。

第三,品质是做人保障。傅雷所谓的“做人”是什么标准?1956年2月29日夜所写家书中说:“做艺术家先要学做人。艺术家一定要比别人更真诚,更敏感,更虚心,更勇敢,更坚忍。”“真诚”“虚心”“勇敢”“坚忍”,傅雷给出的“做人”标准重在优秀品质的养成。优秀的品质决定优秀的孩子,而优秀品质的核心是真诚坦荡。1955年,傅聪在第五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中获得第三名的好成绩,他想要找理由更换老师,以提升艺术造诣,父亲在回信中罗列了13个现实问题,告诉儿子做人做事要坦白,如果真想要换导师,就要坦诚地与导师沟通,在与人交往中真诚坦荡是最基本的品质,也是最基本的礼仪。

二、融会贯通——人文教育价值

从《傅雷家书》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傅聪之所以能将音乐与中西人文历史密切联系起来,是与父亲一直以来对他进行的人文素养教育分不开的。

一方面,中华传统文化是人文素养的内核。中国哲学看重“通”和“变”,傅雷在家书中多次诠释他对中国哲学的见解,即融通并蓄。1963年11月3日,傅雷在家书中与身在海外的儿子讨论传统文化遗产问题,他期望儿子能够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并邮寄给了傅聪大量古典文学和美术方面的读物。有了传统文化做基础,傅聪无论走到哪里,他身上的儒家气息都没有改变,相反,随着知识和阅历的磨练,越发明显。

另一方面,西方文化是人文素养的补充。傅雷通过翻译实践,对西方人文思想了解甚深,对高度重视人的价值和尊严的西方人文精神如何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起来教育后人有着深切的领会。在家书中,他不断向儿子推荐西方哲学、史学和文学名著,把中西文化的精髓结合起来,在精神品质上要求儿子做到坚强、勇敢、冷静、虚心;在个人品质上做到一定要比别人更真诚,更敏感;在处理问题上,要求孩子有自信,同时又能保持自我批评精神,要学会坚持,同时必须讲手段和方式。

傅雷本人所具备的广阔视野和艺术修养,使得他对傅聪的培养更加周全,也为《傅雷家书》增添了更加耀眼的艺术光彩。

三、平民风格——家风教育价值

苗炜认为傅雷对子女教育的目标是把孩子塑造成为“君子”。诚然,傅家子女温文尔雅,谈吐有致,无论放在古代还是今天,都是不折不扣的“君子”形象。不过,从《傅雷家书》中,我们看到的是他对子女教育时强调平民风格,越是朴素自然的,越是君子的。

1.平等友爱

傅雷根据自己多年的家庭生活经验,教导傅聪和傅敏要懂得夫妻间和平相处的道理,要学会商量,学会顾及对方感受,学会与另一半平等相处。他在子女面前从来没有表现出父亲的威严,相反,还不断在家书中反思自己作为父亲的不足,毫不避讳,真诚坦然,甚至经常把自己的孩子称作朋友。1954年1月3日信中说:“孩子,我从你身上得到的教训,恐怕不比你从我得到的少……我从与你相处的过程中学得了忍耐,学到了说话的技巧,学到了把感情升华!”他把父子关系看成朋友关系,在他看来,这是世界上最大的幸福。

2.自我批评

傅雷深知破坏家庭和谐的因素有很多,最关键的是在子女面前长辈不愿意丢掉所谓的威严,不愿意在孩子面前承认自己的过失。傅雷不一样,他勇于解剖自己,敢于自我批评。1954年1月18日的信中说:“孩子,我虐待了你,我永远对不起你,我永远补赎不了这种罪过。跟着你痛苦的童年一齐过去的,是我不懂做爸爸的艺术的壮年。”1954年1月19日家书也是自责不已。傅雷的道德品质一向成为标杆,如果不是他勇于自揭伤疤,别人根本不相信他曾经有过这样的“黑历史”,正是因为他这种坦诚的态度,不断修正自己的做法,其品质修养丝毫没有因为“自黑”而受损。

3.严格自律

傅雷认为,一个人要达到完美的人格,缺乏严格的自律和要求是根本做不到的。《傅雷家书》中经常出现这方面的教育理念,如1954年8月16日晚的信中,他告诉孩子进别人家里时,“围巾必须和大衣一同脱在衣帽间,不穿大衣时,也要除去围巾。手插在上衣袋里比插在裤袋更无礼……在饭桌上,两手不拿刀叉时,也要平放在桌面上,不能放在桌下,搁在自己腿上或膝盖上”。这些生活细节十分琐碎,一般的家长只有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了才会及时告诉孩子,或者认为孩子能够领会而不需要告知,但傅雷不一样,他唠叨、牵挂、敏感,甚至有些苛求。而正是近乎严格的自律,才能培养孩子成长为君子和完人。

4.学会理财

傅雷对家庭的认知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改变,不断在家书中告诫孩子学会理财,懂得生存方式。1961年7月8日上午的信中说:“孩子,光是瞧不起金钱不解决问题;相反,正因为瞧不起金钱而不加控制,不会处理,临了竟会吃金钱的亏,做物质的奴役……你既要保持你艺术的尊严,人格的独立,控制物质更成为最迫切最需要的先决条件。”傅雷有限的理财经验并非科学和完善,但他和盘托出,谆谆告诫,理财是现代家庭重要的生存方式,是适应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重要技能。

“傅雷用理解、用年轻而纯真的心、用这样一种平等的姿势消弭了父子间的‘代沟’和距离,让父子之间的书信往来情意交融,形成共鸣和互动。”当今的教育在向传统文化发掘经验的同时,也在与国外教育先进理念接轨,将《傅雷家书》选入中学生必读书目符合教育发展的大趋势。我们对学生的教育不能只局限在所教即所学,要教会学生用更深广的视野来对待学习,不断地拓宽学习维度,在学习思想上永远追求新境界。

猜你喜欢

傅雷家书傅聪傅雷
傅雷的称赞
恐惧宴会的钢琴大师
杨绛眼中的傅雷:严肃不乏幽默
傅雷 刘海粟 友情与绝情
新版《傅雷家书》中的人文情怀
我读《傅雷家书》
傅雷家书的修身思想研究
傅聪:我的信不能入《傅雷家书》
遵从内心的呼唤
博学慎思 明辨笃行——从《傅雷家书》看傅雷音乐教育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