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版《傅雷家书》中的人文情怀

2017-01-20卞文志

青春期健康 2017年1期
关键词:傅聪傅雷译林

卞文志

2016年是傅雷逝世五十周年,也是《傅雷家书》出版三十五周年。《傅雷家书》在1981年出版以来,引起了巨大的文化反思,成为一本很有名的书,一直流传至今,但是随着岁月的变化,读者群的变化,《傅雷家书》版权几度转移,版本也不断变化。随着傅聪回信的失而复得、傅雷家书手稿的进一步发现和整理,译林出版社推出了目前最为完整的《傅雷家书》。

这本新版的《傅雷家书》,可谓是许多文字都散发着傅雷的人文情怀,而这样的人文情怀,在他写给两个儿子的每一封信中都处处散现。所以,傅敏时常回忆父亲身前的点点滴滴,找到机会就会与朋友们分享:“我时常在梦里回忆小时候与父母的快乐时光……他教诲我做人的基本原则,终身受用。”

这本新版的《傅雷家书》的意义非同一般,据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它是那个年代的一个非常真实的记录,记录了正直、善良的知识分子对人生、艺术、后辈的态度,所以这本书能一版再版。我们随便翻一页,就能发现:虽然那个年代已经远去,但是里面讲的话对我们仍然有很大的启示。

关于老版的《傅雷家书》,傅聪曾讲过这样一段话,他说中国有一个学钢琴的女孩子,这个女孩子读完《傅雷家书》后,说有这么个爸爸太可怕了!这就是过去《傅雷家书》中傅雷给读者的印象,因为当年选编《傅雷家书》的时候,主要是选思想性强、艺术性强的东西,很多体现生活细节、人心的文字没有收入。而这次新版家书由于发表了傅聪的信,大家才可以发现傅雷对儿子是严肃而不失亲切的。可以说,新版《傅雷家书》更加贴近普通家庭,也更加贴近学生和家长,它告诉读者,傅雷夫妇是很平凡的夫妇,也是很伟大的父母。

举个例子,1955年傅聪比赛之后没有给父亲回信,傅雷连续写了几封信批评傅聪,显得很严苛。最后傅聪给他回了一封信,一一回答了父亲的问题。由于傅聪的脾气,他当时想放弃比赛,因为他感觉到了压力,他觉得比赛并不是提高钢琴艺术的手段。这里就可以看出傅聪很理解父亲,但是父亲的严厉责问并不影响他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他知道父亲是爱他的,父亲对他的严厉,其实里面饱含着深深地爱心以及对他的期望。

再举一例,傅雷在给傅聪的一封信里这样写道:“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烦,也就罢了。可是没有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晨六七点就醒了,翻来覆去地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了什么。真的,你那次在家一个半月,是我们一生最愉快的时期,这幸福不知应当向谁感谢。我高兴的是我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的?尽管将来你我之间离多聚少,但我精神上至少是温暖的、不孤独的。我从你身上得到的教训恐怕不比你从我得到的少,尤其是近三年来,你不知使我对人生多生了几许深刻的体验,我从与你相处的过程中学得了忍耐,学到了说话的技巧,学到了把感情升华……“傅聪说,爸爸这封信里说的事我还记得。那还是我在波兰留学的时候,第一次回国,大概是1956年吧!我在家里觉睡得很少,跟家里人有说不完的话,特别是跟我爸爸,简直是促膝长谈呵!整晚谈的是各种各样的题材,音乐上的,哲学上的,真是谈不完!

人之爱其子,也是一种自然规律。人的生命总是有局限的,而人的事业却永远无尽头。通过亲生的儿女,延续自己的生命,也延续与发展一个人为社会,为祖国,为人类所能尽的力量。因此,培育儿女也正是对社会,对祖国,对人类世界应该的尽的一项神圣的义务与责任。

我们看傅雷怎样培育他的孩子,从家书中显而易见。他在给儿子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牍地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年轻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不论在做人方面还是其他各方面。“贯穿全部家书的情谊,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具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过去三联版的《傅雷家书》,主要是体现傅雷与长子傅聪之问关于文化艺术的探讨。随着文化反思大潮的离去,这类文字和读者的亲近感就有差距了。2003年以后,版权转移到辽宁教育出版社,读者群转向了学生和家长,但是内容没有跟上,造成很多读者不了解这本书。为此,译林出版社和傅敏(傅雷次子)商量,能否给现在的年轻人和学生编一本更容易读的家书?经过多年打磨,译林出版社才定下这本以傅聪的游学打拼经历和恋爱婚姻之路为线索的新版《傅雷家书》,并且把傅雷严苛的形象转为更亲切,更家常的父亲。

傅雷曾经在给长子傅聪的一封信里谈到,“你谈到中华民族能‘化的特点,以及其他关于艺术方面的感想,我都彻底明白,那也是我的想法。多少年来常对你妈妈说:越研究西方文化,越感到中国文化之美,而且更适合我的个性。”傅雷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在短短几句话里面就表达得很充分,所以无论是家长还是青年学生,都能从这本书里获得启发,获得教育。所以说,译林出版社50年后的今天出版纪念版,不仅是对傅雷先生最好的纪念,也是对那个年代强烈的反思。

(编辑 王娜)

猜你喜欢

傅聪傅雷译林
傅雷的称赞
恐惧宴会的钢琴大师
杨绛眼中的傅雷:严肃不乏幽默
钢琴天才傅聪:黑白键上有我的“终身”情人
没有寄出的信
《译林》创刊四十周年庆
Nida’s Dynamic Equivalence Theory on Poetry Translation
傅聪:我的信不能入《傅雷家书》
遵从内心的呼唤
我和《译林》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