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记念刘和珍君》中五次“微笑”的作用

2022-03-17蔡薇蕙

语文天地 2022年6期
关键词:记念和蔼反动

蔡薇蕙

南开大学文学院徐江曾指出《记念刘和珍君》是一篇传统课文,具有永恒的价值和魅力。在语文课堂中带领学生全面赏析《记念刘和珍君》一文,既能让学生感知旧社会学生无惧生死的社会责任感,强化学生爱国主义意识与民族团结精神,又能让学生借鉴我国优秀文学家鲁迅的写作手法与叙述方式,提高学生语文鉴赏能力与写作水平。与此同时,《记念刘和珍君》全文批判性强,情感丰富,在抒情的同时,又具有杂文的特点。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赏析文本语言,品味鲁迅行文艺术,兼具现实意义与文学价值。本文将从探析刘和珍君五次微笑的作用出发,品读文章语言特点,优化学生学习效果。

一、抒情叙事,勾画线索

《记念刘和珍君》是鲁迅先生的一篇悼念散文,整篇文章线索环环相扣,结构明晰。总体而言,全文以刘和珍君的“微笑”为线索,将鲁迅自身与刘和珍的联系、刘和珍的遭遇、鲁迅的看法以及鲁迅对“三一八”惨案的痛惋之情连结于一体,叙事与抒情并行,表达环环相扣,语言掷地有声。

文中刘和珍君的“微笑”共出现五次,第一次出现于“她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这一处描写用来回顾“我”初见刘和珍时发现其与“我”想象中桀骜不驯的形象有所区别,明示“我”与刘和珍君的初遇。第二处“微笑”出现于“于是见面的回数就较多了,也还是始终微笑着”。推进叙述进程,揭示我与刘和珍君更加熟识。第三次出现于“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这一部分写到刘和珍向政府请愿却被认作乱党无故被残忍虐杀,既表达了鲁迅对于执政府的愤恨之情,也抒发了个人对于刘和珍不畏强权、视死如归的敬佩之情。第四次关于刘和珍君微笑的描述是在其遭遇执政府杀害之后——“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确是死掉了,这是真的,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这一处在写到刘和珍君去世事实的同时,以反讽的写作手法揭示了段祺瑞政府的残暴。“微笑”“和蔼”与“尸骸”“猛击”等词形成强烈对比,将反讽手法运用到极致。一方面表达了自身对于像刘和珍君这类爱国者、猛士的尊敬与悼念之情;另一方面还抒发了个人对于苟活者,如“我”的激励之情;除此之外,还表达了自身对于反动派、流言家、有恶意的闲人的揭露与嘲讽。最后一处关于“微笑”的描写在于“纵使时光流逝,洗成绯红,也会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这一处微笑,给鲁迅先生留下了最为深刻的印象,折射出了刘和珍君的善良,无恶意闲人的麻木,文人的无耻,革命的失败与作者的痛惜,是对全文的总结与升华。

总体来看,文章从“微笑”由表及里,层层递进,通过叙述刘和珍君的生平事迹与遇难经过,在歌颂爱国青年追求真理、不畏强权的大无畏精神的同时,反讽军阀随意残杀人民的卑劣行径以及抨击文人走狗恶意造谣的阴险无耻,并试图以文字形式唤醒民众奋起斗争。语言文字既具有叙事可读性,又具有极高思想价值。值得教师带领学生细细品味,也值得学生加以借鉴。

二、融入情感,彰显意图

英国著名历史小说家、诗人沃尔特·司各特指出:“大凡一个人在急难之中,最容易流露真情。”刘和珍作为鲁迅的学生之一,鲁迅本就对其有着关照之情。当其无故被反动政府所残杀后,鲁迅心中更加百感交集。在《记念刘和珍君》这篇文章中,我们不难看出作者所展现出的个人情感变化多样。其中既包括如题目所呈现的悼念之情,又包括更深层次的思念、留念与怀念之情以及背后所蕴含的对反动派与军阀的愤恨之情,对麻木群众的哀痛之感。这些情感的表达以刘和珍君的五次“微笑”为线索,穿针引线贯穿于全文始终。

例如,从第一处描写刘和珍君“微笑”的前后可以看到鲁迅对自己进行了解剖,并称自己为“苟活到现在的我”。除此之外,还交代了杨荫榆和刘百昭的不耻行径。鲁迅将自身的退缩隐忍、杨荫榆和刘百昭的残暴无耻与刘和珍的微笑进行对比,在反衬反动派丑恶嘴脸与苟活者胆小懦弱的同时,融入了鲁迅对黑暗势力的强烈谴责以及对自身自省与激励的情感。再比如在第四次关于刘和珍微笑的描述部分,鲁迅写道:“竟在执政府前中弹了只是没有便死。一个兵在她头部及胸部猛击两棍,于是死掉了。”在这一部分,鲁迅并未直截了当抨击反动政府,而仍然采用反讽的手法控诉着反动政府的不堪。尤其是类似“竟”“只便”这一系列描述,像一把把匕首和刀枪直击每个国人的心脏。每当读至此处,作为读者的本人都能感受到鲁迅心中迫切想要“揭出苦病,以笔救国”的理想愿望。鲁迅先生用词慷慨激昂,但抒情却委婉多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有把握住核心线索才能循序渐进彰显文章的情感价值所在。

三、聚焦细节,增强效果

“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细节在文章写作中同样发挥着至关重要的效用。《记念刘和珍君》一文通篇充斥着作者悲与愤的情感。如何将文章情感淋漓尽致彰显并引导读者感同身受是任何作者在执笔时都迫切想要解决的问题。鲁迅在展开《记念刘和珍君》写作时,将自身情感意图与细节描写的特点相融合,将笔尖聚焦于细节之处,从细微处流露真情。作者采用这一写作方式,一方面,言之有据地抨击了反动派的恶劣行径,所达成的增强效果令平铺直叙、直抒胸臆的文章难以企及;另一方面,也在潜移默化中令读者产生共情,让文章既具现实价值也具鉴赏意义。纵观全篇细节描写之处,鲁迅所采用的重复写法最能打动人心。

例如,鲁迅在文章中所谈到的五次“微笑”都彰显出了刘和珍君“温和”“和蔼”等细微的人物性格特点,所揭示出的反动政府强加给刘和珍的“暴徒”罪名可谓是无耻谰言这一事实更具说服力,所表达出的对反动政府的痛恶、憎恨之情也更加强烈。除此之外,鲁迅在回忆刘和珍君时多次谈到其“始终微笑和蔼”也在无形之中表达出了自己对于这位学生的不舍与悲痛之情,并在抒发个人情感的同时也凸显出了刘和珍崇高的人格与伟大的精神,让文章更具警示性。老子曾言:“天下大事,必作于细。”鲁迅从“微笑”出发,将情感的传达聚焦于细节之中,既确保了文章有理有据,兼具批判性与可读性,还有效实践了自身试图打破“铁笼子”的想法,让文章得以唤醒那一时代麻木之人的心灵,慰藉在黑暗之中不断探索的真正勇士。

综上所述,《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所使用的语言别具一格。作者鲁迅虽多次采用重复写法,但并未让文章枯燥乏味,甚至还达成了锦上添花的成效。尤其是文章中所谈到的刘和珍君的五次“微笑”更是升华了文章的写作意义。首先从叙事结构上看,鲁迅层层递进用“微笑”将故事情节的发展贯穿于一体,是写作上的一次创新。其次,从情感层面上看,作者通过重复的语言反讽反动政府的不堪,更能打动读者之心。最后从细节描写上看,鲁迅以小见大既抒发了个人对于刘和珍的怀念之情,又提升了文章的警示意义,是值得学生持续学习的优秀写作手法之一。

猜你喜欢

记念和蔼反动
“记念”可写做“纪念”吗
当青春年少遇上饱经风霜
怕吵到你
曲折盘旋 欲吐还吞——试析《记念刘和珍君》的抒情特色
小学数学教学略谈
我国蔬菜科技发展的小心记忆
——记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
知识是把双刃剑
《记念刘和珍君》反讽策略的运用
反动作等
再说谦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