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从内心的呼唤
2016-05-14大爱无痕
大爱无痕
有着“钢琴诗人”美誉的著名钢琴演奏家傅聪,蜚声海内外。关于他和父亲傅雷的故事,一直引人注目。特别是那部著名的《傅雷家书》,读者不仅被舐犊情深的父子之情所感动,更从傅雷的教育方式与理念中深受启发。傅雷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文学艺术家、翻译家,傅聪在成长路上受他的影响很深。
为了自己钟爱的钢琴事业,傅聪一生醉心于钢琴演奏,并没有依靠父亲的光环,而是凭借自己的音乐天赋和执着追求,最终享誉国际乐坛,为人津津乐道。探寻他的成才往事,会让我们对这位豁达、真诚的老艺术家肃然起敬。他对待艺术的那份神圣、虔诚,足以让我们受益一生。
音乐是修养的一部分
傅聪,1934年3月10日出生于上海,是傅雷的长子。如同所有的父亲一样,望子成龙的傅雷很想把傅聪培养成有用的人,可是不知道他适合学什么。最开始的时候,傅雷希望傅聪能够学习画画,为此,傅雷有意识地培养他这方面的兴趣,但效果甚微。可见,父母的意愿是一回事,孩子的爱好却是另一回事。
然而,事情在傅聪6岁的时候有了转机。有一天,傅雷好友雷垣来家中做客,傅雷无意中说起,傅聪平日里非常调皮,很爱打闹,可家中一放唱片,他就会马上安静下来,所以萌生了想法,想试试他对音乐的感觉。
雷垣说:“孩子有没有音乐天分,要试试他的音感,一试就灵。”雷垣弹钢琴,叫傅聪听音辨名,没想到傅聪都说对了,这一点让雷垣很惊讶,因为一般的孩子是没有这种感觉的。雷垣当即对傅雷说,傅聪有着极高的音乐天赋,不应该埋没孩子。
雷垣是傅雷最好的朋友,听了他的话,傅雷非常高兴,决定让傅聪学习音乐,但他觉得:尽管傅聪对音乐有悟性,有很好的音乐感,却未必就能靠音乐成名成才。所以, 最初让傅聪学习音乐,主要是为了提升他的人格修养,即使将来傅聪不依靠音乐成名,但人文的东西都应该是相通的,学一学总没坏处。于是,傅雷让傅聪拜雷垣为师,7岁时正式学习钢琴。就这样,傅聪走上了音乐之路。
抱着这样的初衷,傅雷不仅让傅聪学习音乐,同时不放松对他在美术、文学、哲学等方面的培养,期待他能够健康、全面地成长。
随着傅聪更加深入地学习钢琴,傅雷渐渐地打消了让他学画的念头。因为,傅聪对音乐的热爱和刻苦程度,完全超出了他的想象。
“钉”在琴凳上
两年后,傅聪的钢琴水平突飞猛进。见他对音乐已能驾轻就熟,傅雷更用心地为他聘请更专业的老师。于是,9岁半时,傅聪开始在意大利指挥家、钢琴家、时任“上海工部局交响乐队”指挥的梅帕器(Mario Paci)门下学习。梅帕器非常出名,是李斯特的再传弟子。
古语有云:名师出高徒。每个取得成功的人都不可能靠投机取巧。优秀老师的指导固然极为重要,但是,培养一个成功的音乐家也需要家长们多年来的付出与陪伴。傅聪的成功,就与傅雷的严格教诲分不开。
傅雷觉得,既然傅聪对音乐如此挚爱,是“该出手好好管教”了,便制定了严格的训练计划。从此,傅聪就像“上了发条的钟”:发条紧了,认认真真练琴;发条松了,也会贪玩。可父亲绝对不允许他这么做。
有时候,傅雷正在翻译书稿,听到楼下的琴声断断续续,就下来监督傅聪练琴。有一次,傅聪在练琴时走神了,傅雷当时手里正拿着一个放蚊香的碟子,“啪”的一下就砸过来,碟子的尖角一下划破了傅聪的脸,鼻梁上出血了,最终留下了一道疤痕。
严格的家教,让傅聪养成了练琴专注的习惯。他一天练琴至少在7、8个小时以上,即使是酷暑天气,他也能够牢牢地“钉”在琴凳上,衣服裤子全湿透了也不罢休。
虽然对傅聪练琴态度十分严厉,但在他学琴初期,傅雷却从不逼迫着他向自己汇报成绩,而是让他解释给自己听,然后旁敲侧击地激发他的灵感。
有时候,出于年龄的原因,傅聪一时还不能明白太多的道理以及对所弹乐曲的深度领悟,父亲不急不催,等着他“突然明白”。这样的做法,让傅聪对音乐有了自己独特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