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加强高职院校中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路径探索

2022-03-17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中层干部干部院校

孟 丽

(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党委组织部,江苏 无锡 214000)

高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中层干部是高职院校办学治校的中坚力量,是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参与者、政策的执行者、工作的协调者、活动的组织者。加强高职院校中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增强培训实效,提升工作水平和本领,是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加快发展的关键所在。

1 加强高职院校中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意义

1.1 贯彻落实党中央有关精神的必然要求

中国共产党一贯高度重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为干部队伍建设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为加快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学习大国的建设,党中央就加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明确要求。高职院校有组织、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中层干部培训工作,推进中层干部更加崇尚学习、积极改造学习、持续深化学习,正是贯彻落实中央决策精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必然要求[1]。

1.2 推动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日益发展,统筹推进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任务,迫切需要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中层干部在学校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领导决策定大局,中层落实成大事。学校形成的决策部署,只有通过中层干部的理解执行、动员发动、统筹协调、检查督促等环节,才能不打折扣高质量完成,只有不断地加强理论修养、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主动担当作为,才能高质量、高水平服务新时代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因此,高职院校中层干部是否勇于担当作为,直接影响干部个人的事业成败,更关系到整个学校事业的兴衰。

1.3 提升高职院校治理能力的迫切需要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职责,高职院校迫切需要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中层干部队伍,在教书育人、管理服务、平安建设、科学决策、依法治校等方面不断提高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高职院校有必要通过大力开展专业化培训,促进中层干部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把中层干部队伍打造成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抓治理的先锋和抓教学的尖兵,从而加快形成领导有力、多级联动、开放共享的新时代干部培训格局。

2 高职院校中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

2.1 教育培训理念仍需进一步强化

部分高职院校对干部培训的定位把握不准,对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战略部署理解不够到位,落实党建主体责任不实,“一岗双责”抓得不深不细;对中层干部培训缺少系统全面和长期规划,大而化之,针对性和约束性不强。一些高职院校中层干部受市场经济负面思潮影响,认为培训是软指标,时间一到任务“自动完成”,或者以“工学矛盾”为借口应付培训,导致培训效果不好,培训质量不高[2]。

2.2 教育培训内容有待进一步丰富

目前,高职院校在干部培训内容设置上,还存在着重形式轻质量,重理论轻实践、重过程轻效果的现象。完成上级规定动作多、自选动作特色亮点少,理论灌输多,结合社会热点难点和高职校实际工作深入研讨少。培训内容对标专业能力、专业精神,以及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能力还有差距,超前性、针对性、有效性不强,不能满足中层干部个性化、专业化、层次化发展的新需求。

2.3 教育培训形式还需进一步创新

高职院校对中层干部的教育培训主要依托学校党校开展。受体制编制等因素影响,高职院校本级对中层干部日常培训的师资、教材等不够配套,缺乏有效的培训组织方式和载体,专题讲座、视频教学较多,现场教学,经验交流较少,教学管理和日常工作事务繁忙导致教育培训单一,缺少研讨式、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等互动性强的教学方法的运用,久而久之,中层干部对教育培训不感兴趣。培训缺少分级管理、分类实施的方式,线上和线下结合不紧密,尤其是面对新形势下中层干部急需的党建、管理学、心理学等方面的培训不够。

2.4 教育培训机制亟需进一步完善

部分高职院校中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制度体系建设如领导制度、考核评价制度、检查督导制度、学分登记管理制度等尚不健全,成为影响和制约干部教育培训质量的重要因素。部分高职院校对教育培训尚未形成科学有效的量化、约束和激励机制,尤其是没有把干部培训情况和干部选拔使用直接挂钩,导致训用脱节,流于形式。

3 新形势下加强高职院校中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路径选择

3.1 与时俱进,树立正确的教育培训理念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要牢牢把握“教育培训姓党”的政治属性,在任何时候都要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认真落实党管干部的主体责任,强化党建引领、分类管理、依法治理,同时把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纳入学校党的建设整体规划,坚决纠正“重业务、轻政治,重教学、轻党建”的错误倾向。学校党委班子要研究建立健全务实管用的培训机制,坚定不移地抓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提高中层干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履职本领。二是创新培训理念。坚持问题导向,积极推进高职院校中层干部培训体系改革,树立“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把“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贯穿始终;树立“全员培训”理念,从组织需求,岗位需求、个人需求出发,突出精准化、个性化,通过分层次、分岗位、分类开展培训,提高中层干部政治能力、领导能力和管理水平;树立“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理念,把教育培训渗透到学习工作之中,做到学校有规划、年度有计划、考核有量化、人人有目标。三是加强支撑保障。主要从师资力量配比、办学经费等方面给予充足的保障。多方集聚师资力量是确保教育培训的关键要素,应采取“内培外聘”等方式,统筹调配教育师资力量。完善培训师资库,从上级教育部门、地方党委政府、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知名专家学者和先进典型中物色一批专兼职教师,实现师资优势互补。要厉行节约、勤俭办学、专款专用,加强教育培训经费管理,切实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3.2 合理设置,构建丰富多样的培训内容

一是科学谋划设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培训为重点,扎实开展党性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不断提高中层干部政治能力。要注重培训效果,紧贴重点难点问题,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坚持从严治教、从严治学,切实加强中层干部培训管理和学风建设。研究制定《高职院校中层干部培训暂行规定》,提升专业化培训内容质量,聚焦现场教学和案例教学等实践性课程资源的开发,确立和遴选一批适应时代要求的现场教学基地,建立教育管理案例库。积极探索中层干部队伍一体化培训机制,采取领导领学、个人自学、网络共学、培训精学、岗位践学等方式,构建科学系统的教育培训体系。二是坚持学以致用。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既向书本学又向实践学,学以致用、学以促学。围绕以讲政治、懂教育、善管理为目标,不断提高学习教育的时效性和转化力,积极探索学区和舍区“双区协同”,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融合式育人机制,打破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之间壁垒,把学习成果不断运用到引领学校和部门工作高质量发展之中[3]。

3.3 整合资源,实现开放性教育培训创新

一是拓宽渠道、优势互补。积极利用上级党校和高校党校教育资源,依托高校党校和“先锋网”等阵地,线上线下定期举办党性教育和“网络大讲堂”;建立区域协作型的高职院校中层干部教育培训联盟,推动不同学科的专家学者开展集体备课会,深化面向新兴技术业态的交叉融合培训;积极借助地方爱国主义和廉政教育基地等场馆,建强各类专题培训的现场教学基地。探索建立与国外院校或培训机构“人员互派”交流共建模式,加强国际人才交流合作,提升中层干部国际化学习视野。二是岗位历练、挂职锻炼。要优化中层干部成长路径,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建立健全导师帮带、跟踪培养、动态管理等制度,大胆使用优秀年轻干部并放到关键岗位上历练,确保有发展潜力的年轻中层干部出得来、用得好、走得远。借鉴“翻转课堂”的有益经验,让讲党性、勇担当、善作为的领导干部登上培训讲台,结合自身实践,传授工作经验,帮助中层干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用好选派中层干部挂职锻炼的有效教育培训形式,积极创造条件,遴选中层干部到驻地党委政府或兄弟高校的合适岗位进行学习锻炼。

3.4 完善机制,确保培训落地落实

一是健全教育培训机制。坚持“当下治”与“长久立”相结合,加强统筹协调,建立完善领导小组或教育培训联席会议机制,定期研究、整体谋划部署中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探索建立教育培训工作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具体化,聚焦培训的重点事项,认真开展学训需求调查,通过召开研商会、座谈会、专题调研等方式,将需求指数贯穿培训全周期。优化培训课程,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组训”原则,分层分级分类组织业务轮训,发挥高校学科专业优势和网络培训优势,重点打造一批精品课程,加强与履责密切相关的基础性和新知识新技能学习。二是改进考核评价机制。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和激励办法,推行培训学分量化登记管理,依托“全国教育干部培训协作平台”,建立分类管理的培训电子档案信息系统,利用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服务培训精准管理。加强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成效考核,突出政治、作风、实绩等方面,优化完善干部综合表现分类评价体系[4]。充分运用培训考核结果,充分释放正向激励与反向鞭策效应,将参训情况和学习效果作为衡量政治素质和政治能力的重要标尺,在干部提拔使用、职称晋升等方面直接挂钩,着力增强干部适应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要求的本领和能力。

猜你喜欢

中层干部干部院校
事业单位中层干部队伍建设思路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企业中层干部执行力建设的思考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
校长要善于引领中层干部走出“两难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