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志愿服务融入涉农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政素养提升路径研究

2022-03-17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志愿志愿者院校

周 艳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的要求,涉农高职院校应不断开辟思想政治素养提升新途径,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乡村振兴人才队伍的培养目标。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创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提升平台,发挥了诸多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特别是在实现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导向功能、综合素质的提升功能、自我成长的激励功能等方面,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提升的重要途径[1]。为进一步加强对乡村振兴背景下志愿服务融入涉农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提升路径的研究,本文从志愿服务融入涉农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提升的影响、存在的问题及提升路径的创新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1 志愿服务融入涉农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提升的影响

通过对在校涉农高职院校大学生就参与志愿活动相关问题进行样本问卷调查,问卷内容涉及大学生对志愿服务的认知、参与动机、参与度及大学生志愿服务对个人能力的培养、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提升等方面。通过调查分析出志愿服务对涉农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提升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1 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动机比较清晰

关于“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动机是什么?”(多选题)的调查中:85.74%的大学生选择了“能运用自身所学服务社会、为社会发展做贡献”,表明大部分大学生有担当奉献精神,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66.92%的大学生选择了“在志愿服务实践活动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和政治素质”,表明大学生意识到在助人、服务的过程中,丰富了自己的阅历,进一步完善自我、发展自我;40.68%的大学生选择“能够更好地认识社会,结交更多的朋友”,表明大学生愿意贴近实际了解社会,走出狭窄的校内生活圈去提升社会适应能力;有76.81%的大学生(其中大三学生占比较大)选择“评奖评优考虑条件、完成素质教育活动硬性指标”,这一方面体现了学校激励政策的正确引导,营造出积极主动参与志愿活动的浓厚氛围,但不乏有部分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存在功利化目的,这也印证了大三学生参与度远远低于大一和大二学生的现实情况。

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体现了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大部分的参与出发点体现了他们具有服务社会的奉献精神。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动机越契合志愿精神越有利于发挥志愿服务的教育导向功能。

1.2 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情况比较普遍

关于“你是否参加过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多选题)的调查中:40.68%的大学生选择参加过,其中60.75%的大学生偶尔参加,16.36%的大学生经常参加,有22.89%的大学生选择现在已经不参加了。另外,有59.32%的大学生从来没有参加过。

虽然大学生对志愿服务有一定的认识并有着浓厚的兴趣,但由于时间的缺乏、活动形式的单一、管理机制的不完善等因素,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持续性不长。他们大部分时间用于学习,另外,学生还利用课外时间参加各种社团、兼职工作等,这样能参加志愿活动的时间更少了。大三学生在学业和就业的双重压力下,放弃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情况尤为明显。加上活动形式单一使学生缺少了新鲜感,参与热情受到了影响;管理机制不完善引起的人力、物力保障不足,导致活动持久性不够,也一定程度影响了学生参与服务活动的持续性。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参与度直接影响了大学生志愿服务思想政治素质培养的实效性[2]。

1.3 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有助于综合能力提升

关于“你在志愿服务活动中,急需提高自己哪方面能力?”(多选题)的调查中:81.77%的大学生选择了“希望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77.57%的大学生选择了“希望积累自己的实践经验”;53.27%的大学生选择了“希望提高自己的与人沟通能力”;69.16%的大学生选择了“希望提高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67.76%的大学生选择了“希望提高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

涉农高职院校大学生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但缺乏对社会实际情况的了解,导致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频频碰壁。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融入涉农高职院校第二课堂,受到了大家的认可和喜爱,它不仅仅是社会实践活动还是学生提升自我的平台。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有利于大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提高综合能力,同时大学生自身能力的高低也影响了志愿服务活动的成效,进而会影响志愿服务思政教育功能的实现效果。

1.4 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有效促进思想政治素养提升

关于“你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后,哪些方面有显著收获?”(多选题)的调查中:86.91%的大学生选择了“塑造了正确的自我价值观,坚定了自己的理想信念”;79.44%的大学生选择了“丰富了社会实践经验,提高了实践能力”;85.05%的大学生选择了“提高了自己的思想品质”;69.63%的大学生选择了“提高了自己的专业技能”;79.91%的大学生选择了“提高了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82.71%的大学生选择了“更全面地认识社会,了解社会”;52.34%的大学生选择了“感到幸福,觉得很充实”。

大学生在志愿服务活动中的收获充分展示了思想政治素养提升成效。大学生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升华了自己的思想、塑造了自己的品质;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丰富了处理问题的经验;实现了自我的完善、体现了个人的价值。

志愿服务是乡村振兴背景下涉农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素养提升的“活教材”,形成了涉农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提升的生活化教育模式。通过大学生志愿服务思想政治素养提升新载体开展教育活动,提高了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培养的实效性,帮助大学生内化了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质,有利于学生自主性和实践性的发挥和培养,这是校内培养无法实现的。

2 志愿服务融入涉农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提升的困境

2.1 克服管理认知的偏差

大学生志愿服务一直以来通过涉农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组织和机构为大学生提供活动平台进行。但大部分涉农高职院校仅仅把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作为共青团学生工作的一项工作,学工部门仅仅参与了“审批”环节,未能很好地参与到具体的活动指导中来,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大学生志愿服务对思想政治素养提升的重要性。

由于涉农高职院校对大学生志愿服务不够重视,缺乏对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挖掘,在素质教育课程中缺少有关志愿服务的课程,导致大学生对志愿服务缺乏深层次了解,同时导致各涉农高职院校虽然存在学生素质教育考核,但长期以来以分数为评估手段,学生的素质培养途径得不到创新,培养成效不明显。

2.2 管理体制还需不断健全

大学生志愿服务机构基本由学生自主组织和管理,往往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和管理经验。在机构组建期间,只要有大学生来报名志愿者就会被录用。由于对志愿者没有任何考核和选拔,志愿者个人素质参差不齐,志愿者来去自由,大学生志愿者队伍稳定性差,人员流动大。

另外,大学生一旦被录用成为志愿者就能直接上岗,他们往往不具备志愿服务的知识和技能,没有系统的培训,对志愿服务理解不深入,对志愿服务认同感低等情况往往导致志愿服务质量不高。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目的性、计划性不强,活动注重形式化,服务内容单一,限制了大学生志愿服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从而导致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得不到显著提升。

2.3 管理机制还要不断完善

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学校拨款,但很有限,志愿服务资金的来源单一和短缺直接制约了活动开展的广度和深度,阻碍了志愿服务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提升的途径拓展。

很多的志愿服务活动注重形式化,注重结果带来的活动影响力,忽视了大学生自身能力的提升过程。志愿服务活动结束后往往只是在材料上简单的总结或汇报,对志愿服务效果没有一个系统的评估标准:对于志愿者的表现情况、志愿服务的活动质量、志愿服务机构开展活动能力等方面缺乏一套评估标准,这就导致活动的开展缺乏反馈过程、管理上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闭环过程,最终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得不到有效的提升。

3 志愿服务融入涉农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提升的对策

3.1 提高思想认识,形成志愿服务专业化

虽然涉农高职院校越来越重视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但相较于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其重视程度还是远远不够的。涉农高职院校应该充分认识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充分肯定志愿服务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提升的作用,可以将志愿服务作为大学生素质培养方案的一部分列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计划,丰富思政教学模式的同时,增强大学生志愿服务的专业性,最终实现志愿服务教育转化功能。通过专业化培养大学生的志愿精神、针对性地提高大学生的志愿服务能力、目的性地强化大学生的志愿服务行为,从而使志愿服务专业化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提升中[3]。

3.2 加强组织管理,形成志愿服务常态化

加强志愿服务的组织管理,形成志愿服务的常态化机制,是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能够长期、有序、高效开展的基础,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能够持续性得到提升的保障。

规范大学生志愿者选拔机制。按需求招募志愿者、按实际情况分配参与活动,提高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匹配度,从而增强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实效性,把个性化发展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提升中来。

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评估机制。为了在志愿活动管理中形成闭环管理,评估反馈环节是必不可少的。通过评估机制可以检验活动的成效性。根据志愿者的心理需求、生理需求是否得到满足,服务对象的认可度等方面的评估结果来判断是否要调整活动方案以期达到理想效果。根据志愿者的服务工作完成度、服务对象的满意度等方面的评估结果来指导大学生总结服务经验、提升服务质量、升华思想境界从而达到自我思想政治素养提升的效果。根据志愿服务组织所开展的服务项目的影响力、决策目标的协调性等方面的评估结果来判断该志愿服务组织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形成的优胜劣汰机制重点推出优质志愿服务组织,从而保障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提升平台的优质性[4]。

3.3 创新活动形式,形成志愿服务多样化

目前涉农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还停留在扶贫助困帮扶等老传统项目,活动单一化、形式化,脱离社会的需求,发挥不了志愿服务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提升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改革原有活动模式,创新发展路径,增强志愿服务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提升的操作性。

首先,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改革志愿服务理念,适应新时代的需求。涉农高职院校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要培养大学生的新时代意识,培养从农村中来到农村中去的责任意识、参与意识、服务意识,培养学生知农爱农的意识和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鼓励大学生返乡创业。比如对于毕业生,要有针对性地做好“西部计划”、“苏北计划”等相关通知文件精神解读及政策宣传引导,鼓励更多的青年学生特别是学生党员、学生干部返回农村,扎根农村,到条件艰苦的地方去磨练自己。

涉农高职院校大学生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一系列乡村文化建设活动,推动乡村振兴。如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红帽子”“牧育人生”志愿者们文化三下乡,广泛深入开展广场宣传活动、讲座论坛活动、谈心辅导等,帮助农民群众种好自己的“文化庄稼”;切实关注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积极组建支教团队,利用假期开办各类兴趣辅导班,在拓宽他们知识面的同时,陪伴他们健康成长;协助做好乡村图书馆建设等,助力乡村文化建设增强农村凝聚力,孕育社会好风尚。再如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新芽”志愿者们,结合农业信息学院专业特色,在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电脑义务培训活动提高村民网络水平和素养的同时,帮助打造乡村新媒体宣传平台,加强新媒体阵地建设,拓宽乡村文明建设新渠道。

其次,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优化志愿服务活动,打造特色品牌项目,让大学生自身的发展和志愿服务紧密相连。如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农业信息学院开展的“三彩”志愿服务项目,通过与社区党员志愿服务队伍共建,用“志愿红”打造“党建红”;通过亮专业、显特色,凸显“IT蓝”,展示了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应有的专业素养和良好风貌;通过应号召、重践行,守护“生态绿”,农业信息学院大学生志愿者们组建“赤子之心”长江湿地保护、“河小青”志愿服务两支小分队,有效传播生态文明、践行绿色理念,全力守护“生态绿”。该品牌项目活动媒体报道,并荣获省市级多项荣誉称号,其中“河小青”志愿服务队荣获全国农科学子聚力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专项优秀团队银奖。通过把品牌化的理念融入项目发展培育出优质品牌项目,才能创新适合新时代需求的志愿服务项目,才能保证志愿服务活动的持续性,进一步推动志愿服务组织的自身发展。

再次,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涉农高职院校要强化大学生志愿者的职业素养教育,深入开展农业企业志愿活动,把“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职业要求融入到志愿服务人才素质培养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互联网+现代农业思维和创新创业能力,鼓励有创业意向的志愿者参与“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推广创业模式和成果,用扎实的专业实践投入有效推动乡村产业发展。

猜你喜欢

志愿志愿者院校
志愿者
我志愿……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我是志愿者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为志愿者加油
小小志愿 大大爱心
我是小小志愿者
如何防止高考志愿再遭篡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