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罗马帝国的分裂
——鲁菲努斯与斯提里科权争事件探微

2022-03-17徐静怡

泰山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奥多罗马帝国帝国

徐静怡

(广西师范大学历名文化与旅游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1)

395年,塞奥多西一世(Theodosius I)去世,其治下统一的罗马帝国再次被分为两部分,由其两个年幼的儿子继承,西部归霍诺留(Honorius)所有,东部由阿尔卡狄乌斯(Arcadius)统治。这一时期,东西帝国都处在权臣的统治之下,他们通过控制年幼的皇帝,独揽一方大权。在西部,把持朝政的是西罗马帝国的摄政——军人斯提里科(Stilicho);而东部,东罗马帝国大区总督鲁菲努斯(Rufinus)是实际的统治者。斯提里科宣称,塞奥多西临终前将帝国两部分均托付于他,其摄政权应适用于帝国东西两部①J.B.Bury.History of the Later Roman Empire:From the Death of TheodosiusIto the Death of Justinian,(vol.I)[M].London:Macmillan Company,1923:107.,此举引发了以鲁菲努斯为首的东部政权的不满与对抗。

关于鲁菲努斯与斯提里科的冲突,目前国内尚未有专题性研究。但国外诸多研究者在关于4 世纪末期的罗马政治局势的专著及论文中,对该专题都有涉及。他们的研究大多围绕面对西哥特人的入侵时,鲁菲努斯和斯提里科所采取的行动、鲁菲努斯的执政情况、斯提里科的从政生涯以及他在395年向东进军的意图、克劳狄安几首反对鲁菲努斯的诗歌,以及鲁菲努斯在古典史家作品中的作为几个方面展开②Ian Hughes.Stilicho:The Vandal Who Saved Rome[M].Barnsley:Pen & Sword Military,2010.。

关于鲁菲努斯和斯提里科的权争,原始文献中记载最为详尽的是克劳狄安的史诗和左西莫斯(Zosimus)的《新历史》(New History)③Claudian.Claudian,(Vol.Ⅰ)[M].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0.。克劳狄安是西部帝国的宫廷诗人,斯提里科是他的保护人。在一系列政治诗中,克劳狄安对包括鲁菲努斯在内的斯提里科的政敌进行了攻击谩骂。这些语句虽然有失客观,但也可从中窥得些许历史真相。其中尤其体现了克劳狄安作为斯提里科的“宣传者”,反映出的斯提里科本人对于东西部事务的意愿,对政敌的攻击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两位权臣矛盾的焦点,以及东部政府的态度。左西莫斯是一位异教史家,他对鲁菲努斯和斯提里科同时进行了攻击,但对鲁菲努斯的生平、395 年发生的种种事件都有比较详细的记载。除此之外,塞奥多利特(Theodoret)、苏格拉底斯(Socrates)以及尤纳匹乌斯(Eunapius)的作品都对此有所记载①Theodoret.The ecclesiastical history[M].Michigan:Wm.B.Eerdmans Publishing Company,1957.。

在当代研究者的成果中,佩德·G·克里斯琴森(Peder G.Christiansen)的《克劳狄安与东部》与凯瑟琳·韦尔(Catherine Ware)的《向普林尼学习:克劳狄安对霍诺留皇帝的建议》阐述了克劳狄安对帝国东西两部分的态度②Catherine Ware.Learning from Pliny:Claudian's Advice to the Emperor Honorius[J].Arethusa,2013,34(1),46(2).。T·D·巴恩斯(T.D.Barnes)的《鲁菲努斯的受害者》与大卫·F·巴克(David F.Buck)的《阿尔卡狄乌斯在尤纳匹乌斯“历史”中的统治》分析了鲁菲努斯在古典史家作品中的形象和作为,以及他们记载有误之处③T.D.Barnes.The Victims of Rufinus[J].The Classical Quarterly,1984,34(1).。伊恩·休斯(Ian Hughes)和道格拉斯·博恩(Douglas Boin)在他们关于斯提里科和阿拉里克的专著中,对395 年的权臣斗争事件都有详细的阐述,对鲁菲努斯的外交措施、斯提里科的意愿和对西哥特人的问题上双方的冲突等方面进行了分析④Ian Hughes.Stilicho:The Vandal Who Saved Rome[M].Barnsley:Pen & Sword Military,2010.。另外,布里(J.B.Bury)的《晚期罗马帝国史》、沃伦·特里高德(Warren Treadgold)的《拜占庭国家与社会史》等通史作品中都对395 年权臣斗争有较为详细的介绍⑤J.B.Bury.History of the Later Roman Empire:From the Death of TheodosiusIto the Death of Justinian(vol.I)[M].London:Macmillan Company,1923:107-116.。爱德华·吉本(Edward Gibbon)的《罗马帝国衰亡史》也涉及到这一主题⑥(英)爱德华·吉本.罗马帝国衰亡史(第3 卷)[M].席代岳,译.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7:67-79.。

本文以鲁菲努斯与斯提里科的执政情况及双方的矛盾为切入点,探寻这一阶段帝国东西政府间的关系,以及395 年前后罗马帝国的发展走势。

一、鲁菲努斯与斯提里科权争之缘由

379 年1 月19 日,塞奥多西在格拉提安推举下成为东部帝国的皇帝,并通过一系列战争维持了帝国统一。塞奥多西一世的统治重点在帝国东部⑦Stephen Williams,GerardFriell.Theodosius:The Empire at Bay[M].New Haven and London:Yale University Press,1995:84.,并在战争中较多任用蛮族将领⑧面对不断涌入帝国的蛮族,塞奥多西在382年与他们签订了一项允许一部分部落定居在色雷斯的条约,他也在军队中大量使用蛮族联军,并培养蛮族首领,参见J.H.W.G.Liebeschuetz,Barbarians and Bishops:Army,Church,and State in the Age of Arcadius and Chrysostom,Oxford:Clarendon Press,1990,p.48.,这深刻影响了日后帝国的发展局势。帝国东部在其统治下,发展相对迅速,而帝国西部由于长期受到内战和许多不安定因素的影响,国力和军队的士气都被损耗,东西罗马帝国而呈现差距。任用蛮族的政策也使大量不受约束的异族涌入帝国,造就了罗马政治中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

鲁菲努斯的仕途始于塞奥多西时代,他拥有足够的权势和地位并深受皇帝信任。388-392 年,他在塞奥多西的宫廷中担任执事官(magister officiorum),392 年后升任东方大区总督。在东西罗马帝国分裂前后,鲁菲努斯地位之高、权力之大,在诸多史家的记载中都可见一斑。尤纳匹乌斯称其拥有了完全的“财富和权力”,克劳狄安的诗中写道⑨Eunapius.The Fragmentary Classicizing Historians of the Later Roman Empire:Eunapius,Olympiodorus,Priscus and Malchus[M].Trowbridge,wiltshire:Redwood Burn Ltd,1983:91-93.,在塞奥多西时代,鲁菲努斯就已经能够“出卖从皇帝那里骗取的荣誉”和“持续他的威胁”。395 年阿尔卡狄乌斯即位以后,鲁菲努斯的权势达到顶峰,不仅控制军队征兵,还可以任命省长,并代表终审法院进行法律裁决。他试图让执事官从属于总督,以便扩大在这一时期被不断削减的大区总督权力①Alan Cameron,Jacqueline Long.Barbarians and Politicsat the Court of Arcadius[M].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93:5.,而且计划将女儿嫁给皇帝以巩固自己的地位②Zosimus.New History[M].Canberra:Australian Association for Byzantine Studies.1982:100.。他把控朝政,操纵皇帝,但在积累了财富和权势的同时也树敌颇多。

斯提里科的仕途同样始于塞奥多西时代。其是蛮族血统,③J.R.Martindale.The Prosopography of the Later Roman empire,(Vol Ⅱ)[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0:853.383 年后,通过联姻与皇室缔结了姻亲关系,他被提拔为宫廷官员④J.R.Martindale.The Prosopography of the Later Roman empire,(Vol Ⅱ)[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0:1525.。392-393 年与哥特人的冲突中,斯提里科被提拔为军事长官(magister militum),他虽未在这场战役中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但在对抗尤金尼乌斯的战役中,他依旧被委任为指挥官,跟随塞奥多西向西进军。其与塞奥多西家族的姻亲关系,使他在军事上只服从塞奥多西本人,这保证了皇帝对他的信任,同时也促成了他的继续升迁⑤J.H.W.G.Liebeschuetz.Barbarians and Bishops:Army,Church,and State in the Age of Arcadius and Chrysostom[M].Oxford:Clarendon Press,1990:52.。在尤金尼乌斯战败后,斯提里科被提拔为两军军事长官(magister utriusque militae)。395年,霍诺留在西部登基后,斯提里科很快作为年幼皇帝的监护人独掌大权。根据左西莫斯的说法,当斯提里科接管了西部帝国的军事指挥权时,他已经控制了意大利、西班牙、高卢和非洲,⑥Ian Hughes.Stilicho:The Vandal Who Saved Rome[M].Barnsley:Pen & Sword Military,2010:225.已然成为西部帝国最有权势的人,成为最高级别的军事将领,同时也是皇帝的监管者与摄政。

因此,在塞奥多西死后,由于阿尔卡狄乌斯与霍诺留年幼,帝国大权旁落。经过数年权势积累,到395 年,鲁菲努斯与斯提里科已经成为帝国两部分的实际控制者,两位权臣在帝国东西两部形成相对势均力敌之势。彼时,斯提里科在西部造势,称塞奥多西临终前将帝国两部分的辅政均托付于他,其摄政权威应适用于帝国东西两方,要求获得东部帝国的摄政权。此声明立即遭到以鲁菲努斯为首东部政权的强烈不满,东西罗马间的关系骤然紧张,再加上西哥特人入侵事件的发生,双方冲突一触即发。鲁菲努斯和斯提里科的争斗是395 年东西罗马帝国分裂伊始爆发的第一场重大权臣冲突。据推测,此次权争由多方面因素导致,且在帝国东西部政权的看法上,矛盾产生的原因不尽相同。因此,该事件发生的缘由可从这一时期罗马帝国政治局势的特征及发展趋向,以及东西部政府对待斯提里科要求东部摄政权的不同态度进行分析。

首先,从帝国历史的发展特征来看,这场权臣斗争的发生与此时罗马帝国的特定政治局势有关。这一时期存在“幼帝”统治现象,既有王朝主义作用,也与这段时期的一系列政治危机有关。⑦Meaghan McEvoy.Rome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imperial office in the late fourth-mid-fifth centuries AD[J].Papers of the British School at Rome,2010(78):157.权臣们通过操纵年幼的皇帝来实现自己的政治野心,他们往往不需要直接统治国家,而是通过“统治皇帝”达成自己的目的。⑧A.H.M.Jones.The Later Roman Empire 284-602:A Social,Economic,and Administrative Survey(Vol.Ⅰ)[M].Oxford:Basil Blackwell,1964:170.皇帝所扮演的角色被迫发生了改变,从过去军队和政府的象征,更多向仪式与宗教方面偏移。“幼帝”的不作为,带来了东西帝国间的局势动荡,宫廷政治制度弊端暴露无遗。这一弊端也势必引发实际统治者——权臣们间的激烈冲突。

其次,权臣斗争也是由东西部统治机构的变化所致。在西部,斯提里科是罗马帝国西部第一位实际上独揽大权的军事独裁者。军事行政当局日益成为西部权力中心,重要民政部门也由其亲信把持,①William G.Sinnigen.Administrative shifts of competence under Theoderic[J].Traditio,1965(21):457-458.在诗歌中,克劳狄安鼓励霍诺留永远做一个学生,将政府大权交予斯提里科②Catherine Ware.Learning from Pliny:Claudian's Advice to the Emperor Honorius[J].Arethusa,2013,46(2):315.。在东部,权力则始终掌握在文臣政权手里,由一个庞大而稳定的官僚机构管理,分为不同的部门③Alan Cameron,Jacqueline Long.Barbarians and Politicsat the Court of Arcadius[M].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93:4-5.,这大大降低了对皇帝管理行政事务的要求。鲁菲努斯通过一系列政治斗争取得了首席大臣的地位,并得以控制软弱的皇帝。由此,军官与文臣在帝国两端分庭抗礼,各自为政且自以为是,当矛盾点浮现时,势必导致双方互不妥协继而发生冲突,并呈现燎原之势。

由于沼气产生过程复杂及影响因素较多,精确计算出沼气的产生速率和产量比较困难。目前预测沼气产气量的主要方法包括:经验估算法、Scholl Canyon模型、Monad模型以及由美国环保总署提出的垃圾沼气排放模型等[1-2]。根据已完成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已填埋的垃圾量、垃圾主要组成、填埋工艺等情况基本符合Scholl Canyon模型的要求,同时根据CJJ 133—2009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气体收集处理及利用工程技术规范[3],可以按此模型预测沼气的产量,模型算法如下。

除去历史原因,395 年权争产生的最直接原因,是由帝国东西部政权对待斯提里科要求东部摄政权的不同态度所致。塞奥多西一世临终前,曾明确将帝国东西两部给了两个儿子,但斯提里科造势称塞奥多西私下里任命他为两位皇帝的监护人,米兰大主教安布罗斯也曾在霍诺留在场的情况下支持了斯提里科的权威。④Ian Hughes.Stilicho:The Vandal Who Saved Rome[M].Barnsley:Pen & Sword Military,2010:282-283、283.但在东部政权看来,塞奥多西对斯提里科所谓的任命是无证据且非官方的,其合法性存疑。另外,东部对斯提里科的不满,还认为他保留了塞奥多西带去西部的国库财产以及本属于东部的军队,并且迟迟不肯归还。而后斯提里科因阿拉里克的活动而向东部进军,更有可能是为了向帝国东部施加压力⑤Ian Hughes.Stilicho:The Vandal Who Saved Rome[M].Barnsley:Pen & Sword Military,2010:282-283、283.。面对这样的情势,在鲁菲努斯掌控下的东部政权,自然将斯提里科视为一种威胁,认为他违背了塞奥多西临终时的分配,企图染指东部事务。东西罗马因此嫌隙加大,后因斯提里科向东部进军,更加加深了这种裂痕。

再次,双方对于此时帝国东西部发展前景的分歧,也继续扩大了这种矛盾。在东部政府看来,斯提里科的强硬和西部政府染指东部事务的企图是双方矛盾的根源。当斯提里科向东部逼近时,克劳狄安在诗中写道,鲁菲努斯威胁阿尔卡狄乌斯道:“斯提里科声称他拥有两个半球,而且不容等闲视之……他为什么要侵占你的那份?让他离开伊利里库姆,让他把东部军队遣送回去,把军队公平地分在两个兄弟之间,你不只是继承权杖,而且也继承了军队。”⑥Claudian.Claudian,(Vol.Ⅰ)[M].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0:69-71.这些话虽然出于克劳狄安攻击政敌的恶意想象,但也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帝国东部的态度,即对西部掌权者的敌意和疑虑。而另一方面,从西部政权的角度来看,双方矛盾产生的最大原因应是鲁菲努斯对于东部朝政的把控。鲁菲努斯控制东部政府,操纵年幼的皇帝,并在东部施行暴政,挑起帝国两部分的争端,利用蛮族妄图分裂国家,这些在克劳狄安的诗中体现得最为明显。克劳狄安是“一个善于谩骂的大师”⑦Edwin W.Bowen.Claudian,the Last of the Classical Roman Poets[J].The Classical Journal,1954,49(8):355-358.,他把鲁菲努斯称作“邪恶的第一个起源”⑧Jacqueline Long.Claudian's In Eutropium,Or,How,When,and Why to Slander a Eunuch[M].North Carolina: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1996:253.,认为他是东西罗马帝国关系恶化的始作俑者,而阿尔卡狄乌斯受其蒙蔽。⑨Peder G.Christiansen.Claudian and the East[M].Historia:Zeitschrift für Alte Geschichte,1970:116.鲁菲努斯的倒行逆施给东方带来苦难,只有作为帝国合法保护者的斯提里科可改变这一局面,克劳狄安强调只有他才可以为东西双方带来繁荣。由此可见,东部政府认为帝国两部分应保持分立局面,责怪西部政府的染指,而西部政府则强调分成两部分的帝国本应是一体的,但必须是处于斯提里科的保护之下。这始终是鲁菲努斯与斯提里科之间矛盾的根源所在。

最后,塞奥多西死后,由于无人能够判断斯提里科所言塞奥多西临终托付的真伪,从而导致了东西帝国的对抗。在此局势下,霍诺留年纪尚小,不能独立主持国事,而阿尔卡狄乌斯也被鲁菲努斯所控制,无力缓解局势的恶化,斯提里科反对西哥特人的活动更加剧了这种对抗的强度,最终导致两人最激烈的碰撞,将原本势均力敌局面打破。

二、鲁菲努斯与斯提里科权争之核心

军官与文臣在帝国两端通过数年权势积累并经过帝国一系列政治危机后,各自执掌大权,双方呈现势均力敌之势。作为东西帝国的真正统治者,两位权臣在权力分配和帝国归属等方面有着极深的分歧,在395 年夏季之前,双方均按兵不动,并未发生直接碰撞。而西哥特人的侵袭成为了一个导火索,最终导致两位权臣间的矛盾升级,冲突在所难免。

395年夏季,塞奥多西去世后不久①Douglas Boin.Alaric the Goth an Outsider’s History of The Fall Of Rome[M].New York:W.W.Norton & Company,2020:210.,阿拉里克带领的哥特人起义。阿拉里克是哥特人的军事领袖②J.R.Martindale.The Prosopography of the Later Roman empire,(Vol Ⅱ)[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0:43.,在393-394 年塞奥多西对抗尤金尼乌斯的战役中,阿拉里克带领哥特人根据协议参与其中并指挥蛮族士兵,这时他们是作为罗马人的同盟者参战。战争结束后不久,③Foederatus:这个词用于指为罗马帝国服务的非罗马军队,尤其是在4 世纪和5 世纪,他的字面意思是“与谁签订了条约”,意味着涵盖广泛的潜在关系,包括雇佣军、盟友和平等伙伴。到了4 世纪晚期,这个术语也可以指由罗马和非罗马新兵组成的精英骑兵军团。参见Oliver Nicholson.The Oxford Dictionary of Late Anitiqutiy[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8:605.阿拉里克就起兵反抗罗马,据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阿拉里克对自己在战争后得到的回报不满。在尤金尼乌斯被打败后,作为回报,他只得到了一个罗马的显职,或许是成为了一个伯爵(comes),但这只是一种虚衔,而不是握有实权的官职。④J.R.Martindale.The Prosopography of the Later Roman empire,(Vol Ⅱ)[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0:43.第二,在斯提里科掌权之后,这些蛮族的同盟者队伍立刻被遣散,这是斯提里科缓解后勤负担和不同队伍间摩擦所采取的措施,但这意味着他们与已故皇帝间的条约就此失效。斯提里科在1 月底解散了他们,他们被迫在冬日返回莫西亚领地,因为先前塞奥多西也是从这条路前往意大利,所以这个地区的食物所剩无几,他们的补给日趋匮乏。⑤Stephen Williams,GerardFriell.Theodosius:The Empire at Bay[M].New Haven and London:Yale University Press,1995:123.最后,由于损失严重,西哥特人的情绪也受到了影响。在西哥特人中就传播着“塞奥多西将蛮族同盟者派上战场是为了削弱他们”的理论,⑥Ian Hughes.Stilicho:The Vandal Who Saved Rome[M].Barnsley:Pen & Sword Military,2010:272.这让他们对罗马人充满了愤怒和蔑视。

因此,西哥特人受到不公待遇成为了阿拉里克反抗罗马政权的理由。395 年夏天,他开始带领军队向君士坦丁堡进发。像大多数蛮族领袖一样,他渴望能得到一个比较高的地位,这样既可以让他指挥正规军队,也能犒赏自己的追随者。但这时阿拉里克的行为并不意味着他完全站到了罗马人对立面。他只是想通过向东部政权施压来获得一个满意的职位,并通过掠夺资源来增加军队的补给,因此,这只意味着“一个罗马军事指挥官反抗政府以获得让步,而不是一个蛮族人反抗罗马”。⑦Ian Hughes.Stilicho:The Vandal Who Saved Rome[M].Barnsley:Pen & Sword Military,2010:277278.

鲁菲努斯掌控下的东部政权,面对西哥特人的威胁,采取的是安抚与谈判的政策。鲁菲努斯的攻击者们以此为由,认为这是他暗中与蛮族勾结,预谋叛国的证据。因为蛮族带来的破坏以及反哥特情绪的盛行,鲁菲努斯的行为受到了广泛的批评。“克劳狄安怒不可遏地说,罗马政府不能冒险让一个哥特同情者出现在宫殿里”,尤纳匹乌斯也宣称与阿拉里克会面后,鲁菲努斯正在密谋成为皇帝。①Douglas Boin.Alaric the Goth an Outsider’s History of The Fall Of Rome[M].New York:W.W.Norton &Company,2020:224.鲁菲努斯前往哥特人营地进行谈判时,公开穿着蛮族人的兽皮和弓箭,这让克劳狄安加强了对他的攻击:“他还夸口说,敌营只向他敞开大门……一个享受执政官权力的人,不羞于接受野蛮人的举止和衣着。”②Eunapius.The Fragmentary Classicizing Historians of the Later Roman Empire:Eunapius,Olympiodorus,Priscus and Malchus[M].Trowbridge,wiltshire:Redwood Burn Ltd,1983:93-95并敦促西哥特人夺取伊利里库姆。③Olympiodorus.The Fragmentary Classicizing Historians of the Later Roman Empire:Eunapius,Olympiodorus,Priscus and Malchus[M].Trowbridge,wiltshire:Redwood Burn Ltd,1983:157.左西莫斯甚至说他在希腊地区安插了自己的人,以便让哥特人的劫掠更畅通无阻。④Zosimus.New History[M].Canberra:Australian Association for Byzantine Studies.1982:100-101.然而,从当时的情况来看,鲁菲努斯采取这样的措施是有理由的。首先,他采用的依旧是塞奥多西处理蛮族人问题的一贯策略,这种策略在382年、392年时已经有所体现。⑤塞奥多西进行推翻马克西穆斯的战役时,蛮族们在马其顿活动,塞奥多西停留意大利期间,他们定期劫掠马其顿和塞萨利的村镇,直到391-392年帝国才正式开始与他们作战,罗马军队遭遇失败,而后军队交由斯提里科指挥。这场战争最后由鲁菲努斯谈判达成条约而结束。克劳狄安和左西莫斯、尤纳匹乌斯等人指责鲁菲努斯在这场战役中与蛮族勾结,认为鲁菲努斯指示他们袭击与他有隙的普罗摩图斯,导致后者死亡。但事实上,很可能鲁菲努斯只是在继续执行塞奥多西一世在383年与哥特人确定的条约,关于这场战役参见J.H.W.G.Liebeschuetz.Barbarians and Bishops:Army,Church,and State in the Age of Arcadius and Chrysostom[M].Oxford:Clarendon Press,1990:52.在这一时期,由于各种原因,罗马军队在镇压叛乱的盟军时,几乎不可能获得决定性的胜利。⑥J.H.W.G.Liebeschuetz.Barbarians and Bishops:Army,Church,and State in the Age of Arcadius and Chrysostom[M].Oxford:Clarendon Press,1990:52.因此面对他们的威胁,帝国政府往往会采取谈判和拉拢的方式,有条件地让他们留在疆域之内。面对君士坦丁堡城下的阿拉里克,鲁菲努斯采取的依旧是这样的处理方法,通过满足他们的一定要求,来换取帝国内部的和平。其次,此时的东部政府也不具备与阿拉里克的军队对抗的能力。在塞奥多西西征尤金尼乌斯时带走了东部的军队,现在东部大部分的战场部队仍然留在西部斯提里科的手下,因此他们对西哥特人束手无策。另外,东部帝国这时正面临多面受敌的窘境,威胁东部安全的外族人不止有阿拉里克的西哥特人。在塞奥多西死后,一些匈奴人抓住东部缺少机动部队的时机,跨过高加索山脉,入侵了从亚美尼亚到北色雷斯、北叙利亚的地区,⑦Warren Treadgold.A History of the Byzantine State and Society[M].Californi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97:78-79.东部政府没有更多精力来对抗西哥特人。最后,阿拉里克也不想进攻君士坦丁堡,不光是因为城墙易守难攻,更是因为如果他洗劫了首都,他希望达成的主要要求——得到一个合法的高级职位,就更不容易被接受了。⑧Ian Hughes.Stilicho:The Vandal Who Saved Rome[M].Barnsley:Pen & Sword Military,2010.p.279.所以他更愿意留在君士坦丁堡城外,等待与政府谈判的契机。

最终,也许鲁菲努斯给予了哥特人住所和补贴,⑨J.H.W.G.Liebeschuetz.Barbarians and Bishops:Army,Church,and State in the Age of Arcadius and Chrysostom[M].Oxford:Clarendon Press,1990:57-58.双方进入了休战状态。阿拉里克带领随从离开了君士坦丁堡,进入了塞萨利地区。⑩关于阿拉里克这次入侵的细节已经不甚清晰,在左西莫斯和尤纳匹乌斯的记载中,将其395 年入侵塞萨利和396年入侵希腊融在了一起。苏格拉底斯的记载也比较模糊,他写到阿拉里克在行军途中进行了劫掠,并与当地的居民发生过冲突。克劳狄安也进行了西哥特人大肆劫掠的暗示,在诗中描绘了一幅希腊地区田地被烧毁、城市被毁灭的图景。但在与东部帝国达成协议后,西哥特人似乎已经停止了掠夺行径。“当斯提里科和东西部联军到达塞萨利时,他们似乎和东部帝国处于和平状态”,参见Socrates.The Ecclesiastical History of Socrates Scholasticus[M].MI:WM.B.Eerdamans Publishing Company,1957:61-63.

斯提里科行军至伊利里库姆地区接到了来自君士坦丁堡的命令,要求他立即撤退并归还东部军队。据克劳狄安说法,这条命令出自鲁菲努斯的胁迫,由不情愿的皇帝口述。他同时声称当东部政府命令到达时,斯提里科正处在击溃阿拉里克的边缘,将鲁菲努斯操控皇帝的行为解读为他个人的邪恶和怯懦,企图让国家陷入更深的苦难。④Claudian.Claudian,(Vol.Ⅰ)[M].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0:69-71.据史家记载和学者们证实,斯提里科在前线接到东部政权撤退命令这一事件属实,但与其说是鲁菲努斯和斯提里科两人之间争权夺利的冲突,不如说是东部捍卫自己的权利,反对来自西部所谓“监管”的体现。鲁菲努斯的决定并非一人之见,而是得到了君士坦丁堡元老院支持,⑤Ian Hughes.Stilicho:The Vandal Who Saved Rome[M].Barnsley:Pen & Sword Military,2010:283-284、284-285、282、290、292.君士坦丁堡元老院与拥有长期特权罗马元老院没有权利上的联系,因此面临西部的要求,他们准备守卫自己的权利。在这一点上,东部统治阶层意见是一致的。

据克劳狄安所说,斯提里科在收到要求其撤退命令时,感到“惊愕”“愤怒和悲痛”。⑥Claudian.Claudian,(Vol.Ⅰ)[M].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0:69-71.他被迫服从命令,从伊利里库姆地区撤回意大利,并将东部军队遣回君士坦丁堡。斯提里科之所以接受,分析有以下几种原因:一是因为他无力管束如此庞杂的军队。斯提里科带领的军队中混合着许多哥特人,他们面对自己的同胞时不愿使出全力;二是这支部队是西部与东部的混合军队,而东部的军队又在盖伊纳斯统领下。盖伊纳斯很可能出于自己的目的有意挑拨帝国东西部军人之间分裂。⑦Ian Hughes.Stilicho:The Vandal Who Saved Rome[M].Barnsley:Pen & Sword Military,2010:283-284、284-285、282、290、292.因此,松散的军队纪律影响了斯提里科对阿拉里克和东部其他地方采取行动;三是斯提里科妻儿此时仍在君士坦丁堡参加塞奥多西的葬礼。塞奥多西遗体于11 月8 日被送到君士坦丁堡,由阿尔卡狄乌斯安葬。当斯提里科在希腊地区追击阿拉里克时,他的亲属仍然留在君士坦丁堡,这或许让他产生他们会被扣作人质的担忧。最后,这也是他的一种政治赌博。像先前所说,他认为鲁菲努斯政府无法以一己之力对抗阿拉里克,而且与阿拉里克相同,如果他想实现自己的目的,就不能向东部表现太明显的敌意。但是,斯提里科此时的顺从并不意味着他的落败及权争的结束,不久后,在君士坦丁堡郊外,返回的军队趁鲁菲努斯随阿尔卡狄乌斯检阅军队时将其刺杀,两位权臣的争斗以一方的死亡而告终。

三、鲁菲努斯与斯提里科权争之结局及余波

395年帝国东西部的权争,始于两位权臣的相对势均力敌的争斗,终于其中一方的死亡。鲁菲努斯被刺杀,标志着其与斯提里科的冲突的结束。二人的权争对晚期罗马政局的发展产生较大影响。

395年11 月末,从西部返回的军队抵达君士坦丁堡。⑧关于鲁菲努斯的死亡日期,卡梅隆称是11月18日,布里称是11月27日,索佐门则记载是11.28.当军队停留在首都郊区的赫布多蒙(Hebdomon)皇宫前的广场时,作为大区总督的鲁菲努斯陪同阿尔卡狄乌斯出城检阅部队,在那里他被包围并杀死。克劳狄安对鲁菲努斯的死亡过程记载十分详细,当鲁菲努斯接近士兵对他们发出慰问时,军队慢慢围成一个弧形包围了他,并用剑和长矛刺死了他,他“倒在面无人色的皇帝脚前,不住呻吟接着死亡”,①(英)爱德华·吉本.罗马帝国衰亡史(第3卷)[M].席代岳,译.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7:77.随后士兵们肢解了鲁菲努斯的尸体。克劳狄安写诗纪念政敌的死亡,宣称鲁菲努斯被刺杀前正在要求阿尔卡狄乌斯当众宣布他为共治皇帝,②Claudian.Claudian,(Vol.Ⅰ)[M].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0:85、77-87.认为他的死是众望所归。

在君士坦丁堡城外刺杀鲁菲努斯的活动,斯提里科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尚不清楚,但大部分学者都认为刺杀命令出自其手。克劳狄安表示斯提里科并不知情。他的诗中写到,鲁菲努斯的死,是军队出于对斯提里科的尊重,为东部政府的不公命令感到愤懑,而自发进行的复仇。③Claudian.Claudian,(Vol.Ⅰ)[M].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0:85、77-87.苏格拉底斯和索佐门也称,鲁菲努斯与蛮族勾结和实行暴政的名声让士兵对其实施了报复,也有学者赞同这样的看法,认为这场刺杀并没有明确的政治目的。④Socrates.The Ecclesiastical History of Socrates Scholasticus[M].MI:WM.B.Eerdamans Publishing Company,1957:254.而左西莫斯写到,鲁菲努斯的死是斯提里科一手谋划的,后世的学者也大多认为,即使斯提里科没有直接下令让军队谋杀鲁菲努斯,也至少是暗示或默许了这一行为的发生。⑤Zosimus.New History[M].Canberra:Australian Association for Byzantine Studies.1982:102.他可能暗中指示盖伊纳斯在城外杀死鲁菲努斯,或与优特罗皮乌斯合谋。在他的作品中,克劳狄安指责优特罗皮乌斯执政后“跟他之前皮条客(pander,迎合他人卑鄙欲望者)的身份自相矛盾”,也可以被认为是斯提里科和优特罗皮乌斯合作推翻了鲁菲努斯的暗示。⑥Peder G.Christiansen.Claudian and the East[J].Historia:Zeitschrift für Alte Geschichte.1970,19(1):118.

索佐门认为,鲁菲努斯的死有赖于宗教的扩展,“皇帝们把原因归结于他们父亲的虔诚,因此暴君被征服的轻而易举,鲁菲努斯企图获得他们政府的阴谋被挫败”。⑦Sozomen.The Ecclesiastical History[M].Michigan:WM.B.Eerdmans Publishing Company,1957:652.但事实上,鲁菲努斯也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他曾在帖撒罗尼迦大屠杀后促成了塞奥多西和教会的和解。他是一个禁欲主义者的赞助人,在卡尔西顿的宫殿里建立了一个殉教者神殿和修道院。⑧J.H.W.G.Liebeschuetz.Barbarians and Bishops:Army,Church,and State in the Age of Arcadius and Chrysostom[M].Oxford:Clarendon Press,1990:90.同时他也是塞奥多西与正统基督教结盟政策的坚定支持者,在他死后,他的妻儿逃进教堂,隐退到了耶路撒冷,并从那里得到了庇护。

因此,鲁菲努斯的死更是政治斗争落败的结果。这种失败,一方面是因为他面对的是更强大的西部竞争者,斯提里科拥有军队的控制权,又有克劳狄安这样的“舆论宣传者”。另一方面,鲁菲努斯是一个在东部帝国占据了高位的西方人,这也使他树敌无数。鲁菲努斯是一个高卢人,却在东部政权中独揽大权。他是“最后一位被统一帝国的皇帝任命统治东部的西部官员”,在君士坦丁堡,他占据了这个新首都的新兴贵族们认为应当属于他们的位置,因此受到了来自四方的敌意,人们同时也担心他会通过联姻巩固自己的地位。⑨J.H.W.G.Liebeschuetz.Barbarians and Bishops:Army,Church,and State in the Age of Arcadius and Chrysostom[M].Oxford:Clarendon Press,1990:92、90、58-59.因此对他的记载大多尽是诋毁谩骂。

另外,鲁菲努斯的倒台也受到了当时反哥特人、反移民情绪的影响。鲁菲努斯在解决与周边民族间的问题时,比起军事更倾向于依赖外交,他所采用的谈判与拉拢的手段,在当时很难获得广泛的支持。克劳狄安就曾再三指责他穿蛮族服装、进出蛮族营地。匈奴人和西哥特人随后继续在帝国内大肆破坏,也严重损害了他的名声。⑩Warren Treadgold.A History of the Byzantine State and Society[M].Californi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97:79-81.394年塞奥多西离开东部后,鲁菲努斯还为自己培养了一支匈奴卫队。⑪J.H.W.G.Liebeschuetz.Barbarians and Bishops:Army,Church,and State in the Age of Arcadius and Chrysostom[M].Oxford:Clarendon Press,1990:92、90、58-59.此举应该得到了塞奥多西的许可,但在其他人看来,这不光是一种特权,也是鲁菲努斯同情蛮族、与蛮族相勾结的一大证据。

在鲁菲努斯被杀后,帝国东西部冲突依然存在,接替他执掌东部大权的是宦官优特罗皮乌斯。克劳狄安像过去攻击鲁菲努斯一样攻击优特罗皮乌斯,397 年,帝国东部宣布斯提里科为公敌。这一事件使帝国东西部又一次失去对阿拉里克实行联合行动的机会,裂隙逐步加深。397-403 年间,斯提里科与阿拉里克经过了数次交锋与谈判,但最终也未能完全消除帝国中的不安定因素,①J.B.Bury.History of the Later Roman Empire:From the Death of TheodosiusIto the Death of Justinian,vol.I[M].London:Macmillan Company,1923:162.随后几年,由于一系列蛮族入侵与叛乱的发生,斯提里科逐渐失去了霍诺留的信任。408 年,阿尔卡狄乌斯去世,斯提里科违背霍诺留意愿要求派遣自己前往君士坦丁堡处理东部事务,加剧了信任危机,不久即被处决,②J.R.Martindale,ed.The Prosopography of the Later Roman empire,(Vol Ⅱ)[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0:857.他对西罗马帝国的掌控也宣告结束。

鲁菲努斯与斯提里科的权争是这一系列事件的前奏,尽管此次事件持续时间短,并随着鲁菲努斯的死戛然而止,但其影响在事件结束后仍旧在持续。

首先,鲁菲努斯的死造成的最直接影响,就是西哥特人对希腊和伯罗奔尼撒地区的再次袭击。在西哥特人看来,鲁菲努斯的意外死亡使与其签署的协议成为一纸空文,从而无法保证顺利实施其利益,因此他们重新开始掠夺。③J.H.W.G.Liebeschuetz.Barbarians and Bishops:Army,Church,and State in the Age of Arcadius and Chrysostom[M].Oxford:Clarendon Press,1990:58-59.由于罗马帝国东西部逐渐形同陌路,因此从未采取对抗西哥特人的统一行动,而斯提里科之后的行动也都带有自身的政治考量,所以西哥特人的侵袭从未被完全消除过,这些无疑都加大了日后西哥特人对帝国的危害程度。397年,阿拉里克掠夺了希腊地区,④J.R.Martindale.The Prosopography of the Later Roman empire(Vol Ⅱ)[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0:857-858..401年他第一次入侵了意大利,⑤(南斯拉夫)乔治·奥斯特洛格尔斯基.拜占庭帝国[M].陈志强,译.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2006:40.403 年在被斯提里科击败后,阿拉里克与之结成同盟,但最终在斯提里科死后的410 年,阿拉里克攻陷了罗马城,⑥J.H.W.G.Liebeschuetz.Barbarians and Bishops:Army,Church,and State in the Age of Arcadius and Chrysostom[M].Oxford:Clarendon Press,1990:58-59.西哥特人成为了第一批攻克“永恒之城”的蛮族。之后,西罗马帝国日渐衰落下去。

其次,帝国东西部两位权臣之间爆发的冲突与对立,无疑加深了此时帝国两部分的裂隙。塞奥多西死后,罗马帝国的东西两部分被霍诺留与阿尔卡狄乌斯继承,但随着双方冲突的发展,东西两部分再也没有统一成一个完整的帝国,因此后世普遍将395 年看作是东西罗马分裂的年份。395 年伊始,东西方权臣之间爆发的冲突与对立,首先体现在鲁菲努斯和斯提里科之间,也体现在他们所控制的阿尔卡狄乌斯与霍诺留的之间。鲁菲努斯的死并不是终结,之后虽然东西部在大体上保持和睦,并在大部分时间里保持和平往来,但在政治上却日渐疏离。“帝国的两半部之间不再存在紧密的联系......两个政府之间的关系通常除了友谊,别无其他”。⑦(英)爱德华·吉本.罗马帝国衰亡史(第3卷)[M].席代岳,译.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7:88-91、94.而不久后,“两个政府间的隔阂很快使两个民族形成分离。”⑧(英)爱德华·吉本.罗马帝国衰亡史(第3卷)[M].席代岳,译.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7:88-91、94.尽管在当时,这种分裂并没有被人注意到。395 年,克劳狄安的诗中仍旧表达了对帝国统一的希望,在他眼中,罗马帝国仍然“不会有任何限制”。⑨David R.Carlson.Claudian's Britain and Empire,395-402 C.E[J].The American Journal of Philology.2013134(2):305-336.但在399 年之后,克劳狄安的诗中关于东部的内容越来越少,而且不再提及“统一帝国”这个概念。⑩Peder G.Christiansen.Claudian and the East[J].Historia:Zeitschrift für Alte Geschichte,197019(1):114.克劳狄安表达的是斯提里科的意愿,这表明双方的“团结”已不可能实现。395 年帝国两部分发生的矛盾冲突,即是双方裂隙产生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裂痕加深的推动力。毕竟鲁菲努斯在阿尔卡狄乌斯面前被刺杀,无疑被看做是敌意的具体表现,而这也最终导致帝国两部背道而驰,渐行渐远,帝国统一化为泡影,对罗马帝国今后的发展走向产生巨大影响。

再者,由权臣斗争所引发的部分后续问题,在权争结束后依然存在。鲁菲努斯死后不到三个月,东部宫廷发布诏书宣布了对其财产的处理方式。宣布建立鲁菲努斯家产金库,宫廷拥有独立支配权,东部帝国的臣民不得任意妄为据为己有,否则严惩不贷,而“新任大臣免不了贪婪的行为,要把前任的财产据为己有”,①(英)爱德华·吉本.罗马帝国衰亡史(第3卷)[M].席代岳,译.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7:79、78、79.过去因鲁菲努斯擅权所造成的种种不公,不但没有因权臣斗争结束有任何改变甚至愈演愈烈,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宫廷官员任用制度和财物管理模式的弊端,这种官僚体系膨胀带来的副产物,还将伴随东罗马帝国过渡至新的发展时期。

最后,由于东西帝国掌权者间不分伯仲的势力,加之外族入侵与地区叛乱的干扰,斯提里科对东部摄政权的要求并未实现;因种种因素制约,斯提里科也始终未对帝国东部发动进攻,而宦官优特罗皮乌斯接替鲁菲努斯成为东部帝国实际统治者后,东部与斯提里科的斗争仍在继续,克劳狄安对优特罗皮乌斯的谩骂诗,被公认为是他所写“最野蛮的一首”②Jacqueline Long.Claudian's In Eutropium,Or,How,When,and Why to Slander a Eunuch[M].North Carolina: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1996:2.。罗马帝国表面上依旧处于两位幼帝掌控之下。这从某种程度上保证了东西罗马帝国在出现巨大政治危机事件后能保持国家机器正常运行的局面。权臣们代替幼主把控朝政,平衡各方面关系,这在帝国东部体现得尤为明显③(英)爱德华·吉本.罗马帝国衰亡史(第3卷)[M].席代岳,译.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7:79、78、79.。在东部,政权始终掌握在文臣手里,未出现军事独裁者执掌朝政的情况,④Alan Cameron,Jacqueline Long.Barbarians and Politicsat the Court of Arcadius[M].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93:4-5.随着部门职能的不断细化和管理机构的进一步完善,五世纪后,帝国东部得以继续发展壮大,在帝国这一特定历史时期,具有无法取代的政治意义。

结语

鲁菲努斯与斯提里科的冲突,并不仅仅代表两位权臣间的私怨,更多的是因此时帝国两部分间特定的政治局面。二人的权争因斯提里科对东部摄政权的要求而起,但东部政府的反对并非鲁菲努斯一人之愿,而是反映了整个统治阶层的态度。君士坦丁堡的元老也力图摆脱罗马的影响,因此在此次事件上和鲁菲努斯保持同一立场。另外,在面对阿拉里克的威胁时,鲁菲努斯通过谈判与之达成协议,是在东部强敌环伺又无军队的情况下做出的选择,这也是塞奥多西一世对待蛮族问题时采取的一贯策略,并非如克劳狄安等人所说是通敌卖国之举。二人的权争最终以鲁菲努斯的死而告终,这是其政治斗争落败的结果。同时,也是鲁菲努斯作为一个高卢人,在东部帝国独揽大权所招致的敌意、以及罗马长久以来反哥特人、反移民情绪对其政策不满的结局。

二人的权争对晚期罗马帝国的政局影响较大。鲁菲努斯死后,在军事层面,西哥特人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鲁菲努斯与西哥特人达成的协议随着他的死而消失,西哥特人重新开始劫掠,最终在斯提里科死后,阿拉里克于410 年攻陷了罗马。在政治层面,东西帝国渐行渐远,然而斯提里科并未能将帝国两部分置于控制之下,优特罗皮乌斯接替了鲁菲努斯的位置,占有了后者的权势地位。杀死鲁菲努斯的将军盖伊纳斯并没有在东部获得与斯提里科相当的职位,罗马帝国两部分依旧处于分立局面。此后,帝国西部率先进入了政治解体的混乱中,这体现了军事独裁者执掌朝政的弊端。而帝国东部大体保持了国家的稳定,君士坦丁堡的宫廷成为了政治生活的新焦点。⑤John Haldon.Bureaucracies,Elites and Clans:The Case of Byzantium,c.600-1100[A].Reter Cooks,Empires and Bureaucracy in World History:From Late Antiquity to the Twentieth Century[C]..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16:150.这反映了东部文官统治的力量,也为日后东部度过困局继续发展打下了基础。

猜你喜欢

奥多罗马帝国帝国
恐龙帝国(6)
恐龙帝国(5)
恐龙帝国(4)
拉丁语在东罗马帝国消退缘于实际使用需求的减少
罗马帝国时期埃及地方审判管辖浅析
时空大转盘·罗马帝国
迟到的魔术师
《新罗马帝国衰亡史》
“帝国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