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灵岩寺开山考

2022-03-17马丛丛

泰山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神通李邕禅师

马丛丛

(山东社会科学院当代宗教研究所,山东 济南 250000)

山东长清灵岩寺位于泰山西北麓,相传唐代李吉甫的《十道图》曾将其列为“天下四绝之首”,位居南京栖霞寺、天台国清寺与荆州玉泉寺之前,可谓声名远播。但是灵岩寺最初是何人所建?建于何时?历来各家莫衷一是,众说纷纭。僧朗入泰山,创立精舍,传播佛法,教化民众,一直以来被视为山东佛教发展的起源。因此,阐明僧朗建造的朗公寺与灵岩寺、神通寺的关系,尤其是灵岩寺的开山问题,便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主要从朗公传说、法定建寺、后世诸说三个方面,对灵岩寺的开山进行考证,从而明确灵岩寺的始创者与创建年代。

一、朗公传说

前秦皇始元年(351),僧朗入泰山,建立朗公寺,标志着源自古印度的佛教正式传入山东地区。这通常被看做是山东佛教史的开端。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记载,僧朗是佛图澄的弟子,“硕学渊通,尤明气纬”。佛图澄,也即竺佛图澄,天竺人氏,为便于区分古人通常以僧人的国名作为姓氏。据方广考证,佛图澄为印度宾人。①方广.道安评传[M].北京:昆仑出版社,2004:25.佛图澄以神异著称,在石氏后赵政权中颇受敬重。僧朗,又名竺僧朗,是贯以师姓。佛图澄门下又有竺法和、竺法汰、竺道安等,道安后来改称释道安。建武十四年(348),佛图澄逝世于邺城邺宫寺。此后石氏政权动荡不安,僧朗东行。

有关僧朗在泰山的行化,东晋慧皎的《高僧传》记载较为详细:“于金舆谷山中,别立精舍,犹是泰山西北之一岩也。峰岫高险,水石宏壮。朗创筑房室,制穷山美,内外屋宇,数十余区,闻风而造者,百有余人。”①慧 皎.高僧传(卷五)[A].大正藏(第50册)[Z].354.僧朗在泰山的影响力,引来前秦苻坚、东晋孝武帝司马昌明、后燕慕容垂、北魏拓跋皀、南燕慕容德以及后秦姚兴的致书,并有不同程度的封赏。

神通寺也有其依据。首先,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中称“济水又东北,右会玉水。水导源泰山朗公谷,旧名琨瑞溪。有沙门竺僧朗……其水西北流迳玉符山,又曰玉水。”③郦道元.水经注(卷八)[Z].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史部,地理类.郦道元虽未在此处提及“金舆谷”,但很显然他说的“朗公谷”应该就是《高僧传》中的金舆谷。也就是说,玉水的发源地即是朗公谷。刘敦愿在《齐乘校释》中考证,“琨瑞水实即今锦阳川,西北流,与锦绣川、锦云川在今仲宫镇西汇合后名玉符河(玉水)”。④于 钦.齐乘校释[M].刘敦愿,宋百川,刘伯勤,校释.北京:中华书局,2012:83.锦阳川在今神通寺西南方向,下游注入卧虎山水库。因此,玉水的发源地在神通寺附近。其次,隋代道宣在多个文本中称,神通寺是由朗公寺更名而来。如《续高僧传·释法瓒传》:“仁寿置塔,敕令送舍利于齐州泰山神通寺,即南燕慕容德为僧朗禅师之所立也……古号为朗公寺,以其感灵即目故,天下崇焉。开皇三年(583),文帝以通徵⑤一作“微”。屡感故,改曰神通也。”在《释昙迁传》中也称隋文帝“敕河南王为泰岳神通道场檀越,即旧朗公寺也”。最重要的一条依据,既涉及神通寺的方位,又讲到改名一事的是道宣的《集神州三宝感通录》:

西晋泰山金舆谷朗公寺者。昔中原值乱,永嘉失驭。有沙门释僧朗者,姓李,冀人。西游东返,与湛、意两僧俱入东岳。卜西北岩以为终焉之地。……其寺至今三百五十许岁。寺塔基构,如其本焉。隋改为神通道场。今仍立寺。⑥道 宣.集神州三宝感通录(卷中)[A].大正藏(第52册)[Z].414.

由此可以看出,道宣认为金舆谷朗公寺即在泰山西北岩,隋朝时改为神通道场。也就是说,我们现在按照严格的地理方位判断,神通寺在泰山的北方,但是道宣认为是在西北方向。也有可能慧皎在为僧朗立传的时候出现方位偏差。当然,道宣的记载是否可信,这就是另一个层面的问题了。再次,神通寺为朗公寺更名的说法,为唐代僧人义净等所沿用。义净在《南海寄归内法传》介绍抚养教育自己的两位恩师时,便称其俱为“太山金舆谷圣人朗禅师所造神通寺之大德也”。⑦义 净.南海寄归内法传(卷四)[A].大正藏(第54册)[Z].231.唐代神清撰、慧宝注的《北山录》也采用了道宣的观点,“齐州太山神通寺,南燕慕容德为僧朗禅师之所立也”。⑧大正藏(第52册)[Z].590.

通过对比灵岩寺与神通寺各自的依据,支持僧朗所在的金舆谷是在神通寺附近的论据似乎更为充足。僧朗约竺法和、道安等人在金舆谷会面,在《高僧传》的释法和传记有提到,但是具体时间、详细内容未知。

针对灵岩寺东北方向山上的朗公石,民间传说的色彩更为浓厚。朗公石远观似老僧手持锡杖、攀登而行,身后的松树犹如皈依众人一般。马大相在介绍“朗公石”时称:“石类老僧伛立之状,在昔朗公石畔说法,听者千有余人。共见石为点头。惊以告公,公曰:‘山灵也,无足怪。’灵岩之名盖始于此。”①马大相.灵岩志(卷一)[M].王玉林,赵 鹏,点校.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9:4、22.而在“人物志·高僧”中,称“按《神僧传》:朗公和尚说法泰山北岩,下听者千人,石为之点头。众以告,公曰:此山灵也,为我解化,他时涅,当埋于此。传衣钵者记取。”②马大相.灵岩志(卷一)[M].王玉林,赵 鹏,点校.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9:4、22.此处称引实际上未见于《神僧传》。《大正藏》第50 册收录的《神僧传》,确有“僧朗”传记,但未有此记述。与此相似,《神僧传》记载了“生公说法、顽石点头”的案例,是针对竺道生提出的“一阐提人皆能成佛”观点而言,并称竺道生曾有“竖石为徒、讲《涅槃经》”的举动。

灵岩寺环境优美,唐代时将其列为“四绝之首”,朗公石的天然奇景确实吸引了不少游人流连忘返。山东地区为丘陵地带,山区多怪石,灵岩寺的朗公石是一例。登青州驼山远眺的山体巨佛亦是如此。另有状山形而命名的“老婆山”等,同样可以说明。这从侧面反映了民众的佛教信仰,在信仰的基础上产生的朗公石以及各类“朗公传说”也是可以理解的。

二、法定建寺

唐代李邕撰写的《灵岩寺碑颂并序》是目前最早记载灵岩寺创寺历史的实物资料。这通碑是李邕在天宝元年(742)撰写的,其时担任“灵昌郡太守”,灵昌郡后改为滑州,大致在今河南滑县境内。李邕擅写碑颂,书法造诣极高,故后世金石学著作如赵明诚《金石录》、陈思《宝刻丛编》、阮元《山左金石志》以及陆增祥的《八琼室金石补正》皆有收录。但是碑刻不知何年遭遇损坏,以致多个版本的录文事实上皆有缺省。其中以陆增祥的录文、考证最为详尽。

近人温玉成在综合各类版本的基础上,又经实地调查,著有《李邕“灵岩寺颂碑”研究》一文。③温玉成.李邕“灵岩寺颂碑”研究[A].中国佛教与考古[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9:512-522.碑颂本是刻在墓碑上颂扬死者的文辞,以立碑颂德故,后来逐渐发展为一种文体。李邕此碑在历史上曾一度被荒置,后经清人何绍基在道光壬午年(1822)访得,④何绍基.东洲草堂诗集(卷十七)[M].曹 旭,点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467-468.今嵌于灵岩寺鲁班洞西侧墙体内。

李邕在碑文开篇提到,“邕以法有因,福有□,故得真僧戾止,神人告祥……”,因下部残缺,未得其详。第四行行首则有“晋宋之际,有法定禅师者,景城郡人也,尝行兰若……”第五、六行能够辨认的文字有:“若是者历年。禅师以劳主人,逝将辞去,忽有二居士……建立僧坊,弘宣佛法,识者以为山神耳。”这句话指出了灵岩寺的建寺缘由。晋宋之际(约420),景城郡人法定来此行兰若之故。景城郡,今河北沧州一带。兰若,是梵语阿兰若的省称,最初指僻静处、僧人静修的地方,后来泛指寺院。法定最初来此地静修,数年后准备离去,后来有两位居士,大致可以猜测为其建立僧坊,传播佛法,以致于有识之士认为是“山神”。

以上便是灵岩寺最初建寺的前因后果。单就碑文本身来解释灵岩寺的建寺起源问题,李邕的《灵岩寺碑颂并序》虽为残碑,但还是可以说明主要梗概的。尤其是在厘清僧朗建造的朗公寺与神通寺的关系之后,灵岩寺始建者的身份以及大致的创建年代基本没有太大疑义。然而我们在查阅宋、金、元、明、清,以至近代的资料文献时,仍然会见到有各种说法,如法定为梵僧、本自西来、东游、为观音化身等等,灵岩寺的创建年代既有晋宋之说、更多的则是北魏正光元年(520)。那么,这些说法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其各自的论据支撑又是什么,争论的关键点在哪里?这些问题都需要进行一一说明。

三、后世诸说

我们在考察灵岩寺开山问题时,事实上需要明确的两点就是:灵岩寺的创建者与始建年代。前文通过李邕的《灵岩寺碑颂并序》,可知灵岩寺是由景城郡人法定、于晋宋之际来此处修行,后来修建的。那么后世对法定是如何认识的?晋宋之际创建的说法为何会有变化?

(一)法定其人

在李邕的碑文中,对法定本人称颂的字句因残缺而未有详载,“山神”二字或许与其相关。法定为景城郡人,来自河北沧州地区。因此,法定的家乡距灵岩寺不甚远。

北宋前期,诸文献对法定的称谓有“僧法定”①王 逵.灵岩千佛殿记(1061)[A].马丛丛.山东灵岩寺史研究[D].170.、“法定师”②郭 思.崇兴桥记(1108)[A].马丛丛.山东灵岩寺史研究[D].189.等。政和年间(1111-1118),县令赵子明在法定圣像前祈雨灵验。后来,法定禅师逐渐被认为是观音化身。在金人陈寿恺的《灵岩寺观音圣迹相并序》中,法定不仅是观音托相的化身,又附加了“梵僧”的身份。今据《佛光大辞典》,梵僧有两层含义:一指由西域或印度东来的异国僧侣,一指持戒清净(即修梵行)之修行僧。从李邕碑文的内容本身来看,法定确实是一位修行僧。但是陈寿恺在使用“梵僧”这一概念时,称“我祖师其始西来,欲兴道场于兹也。”③金 蓕.泰山志(卷十七)[A].金石记三[Z].显然,此处的法定祖师已被认为是由西域或印度东来的僧人。这个称谓或许在同类、甚或更早的文献中已出现。

总之,梵僧这一身份被后人继续沿用。金代党怀英的《十方灵岩寺记》称“有梵僧曰法定”。元代的《舍财记》认为“法定禅师东游选方山”。明代《灵岩寺重建五花殿记》亦称“有梵僧法定乐其形胜”。自金代以后,法定与“梵僧”、“西来”、“东游”等词语已紧密相联。

法定的身份不断被演绎、神化,既与佛经概念的广泛传播有关,如“化身”形象的引入,也体现了当地民众佛教信仰程度的逐渐深入。尤其是在涉及当地民众生产生活方面,祁雨灵验事迹带来的冲击力更为强烈,梵僧身份也有助于法定作为观音化身信仰的实现。

(二)建寺年代

上文分析了法定创建灵岩寺之起源,后世文献为何会出现北魏正光元年(520)法定建寺之说呢?目前为止,已知最早采用这个说法的文献是宋人张公亮《齐州景德灵岩寺记》。“按《图经》,本希有佛出现之地。后魏正光元年(520),法定师始置寺,有青蛇白兔、双鹤二虎之异。”④马大相.灵岩志(卷三)[M].王玉林,赵 鹏.点校.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9:31.历代对此事的说法,除了元代泰定三年(1326)的《舍财记》外,基本都是对张公亮一说的改写与演绎。

《千佛殿记》(1061):按地志,后魏正光中有僧法定者,唱有拨土以兴焉。

《崇兴桥记》(1108):自后魏正光中,法定师复兴是寺,迄今已六百年。

《海会塔记》(1123):有魏正光迄今圣宋,绵历年余八百,寺号之更迁,人物之臧否,以致隆窳,不可悉数。

《朱济道偶书呈如公妙空禅师》(1123):魏法定禅师乃观音化身,初居灵岩□□神宝峰,作释迦石像,良有深旨。

《灵岩寺观音圣迹相并序》(1147):夫灵岩大刹,昔自祖师观音菩萨相梵僧曰法定禅师。于后魏正光元年(520)始建道场,兴梵宫,居天下四绝,境中称最,而世鲜知其由。我祖师其始西来,欲兴道场于兹也。①金 蓕.泰山志(卷十七)[A].金石记三[Z].

《十方灵岩寺记》(1196):昔人相传以为希有如来于此成道,今灵岩是其处也。后魏正光初,有梵僧曰法定,杖锡而至,经营基构,始建道场。定之至也,盖有青蛇前导,两虎负经,四众惊异,檀施云集,于是穷崖绝谷化为宝坊。

《舍财记》(1326):及其盛也,灵岩乃晋法定禅师东游选方山。咸康年(335-342),成帝兴之初也。至后魏正光元年(520)建殿,经今千余载,光明广大照十方,有大利益绵绵者欤。

《龙藏殿记》(1341):元魏正光间,法定禅师驻锡于此,睹其形胜,兀坐独处,德风所扇,慧照所加,灵怪敛避,虎兽驯伏。复有泉涌于窦,泓而为池,土俗目其神异,为构丈室,延居其中,演教授徒,是为开山初祖。

《灵岩寺重建五花殿记》(1440):后魏正光初,有梵僧法定乐其形胜,遂驻锡于此,乃有导、虎驯、鹤止、泉涌之异。土俗目其神,构丈室以居之。演教授徒,日滋月盛,遂为开山初祖。

《重修般舟殿记》(1659):宋张公亮碑则谓,始置寺者,魏正光年法定师也。

《灵岩志》(1696):元魏孝明帝正光初,法定禅师先建寺于方山之阴,曰神宝寺。后建寺于方山之阳,曰灵岩。②马大相.灵岩志(卷二)[Z].

《灵岩寺》(1999):至北魏正光(520-525)初,法定禅师由西方来到灵岩寺,开辟山场,纠工举材,大规模营造寺院。③王荣玉,等,编.灵岩寺[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9:5.

《灵岩寺史略》(2014):寺院为景城郡人(今河北沧州西)法定禅师于北魏正光元年(520年)创建。④马继业.灵岩寺史略[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4:23-24.

以上便是目前所见到的历代有关法定建寺年代的说法。张公亮的《齐州景德灵岩寺记》碑文目前尚未见到实物,文章内容是据马大相的录文分析。清代施闰章则在他的《重修般舟殿记》中称,宋张公亮碑谓始置寺者为魏正光年法定师也。由此可以推断,这个说法最早源于张公亮碑文的可能性比较大。

元代古渊智久住持灵岩寺时,由恒勇书写的《舍财记》称“灵岩乃晋法定禅师东游选方山”,又言咸康年间(335-342),东晋成帝时为兴起之初。直至后魏正光元年(520)才建造殿宇。这一说法有将晋代法定祖师与正光元年建寺相调和的趋向,但是时间跨度太大。

那么北魏正光元年建寺的说法是缘何而来呢?

灵岩寺背靠方山,早先方山南北各有一座寺院。方山之阳为灵岩寺,方山之阴为神宝寺。神宝寺今已不存,但是记载创寺缘起的《大唐齐州神宝寺之碣》传世。该碑作于唐开元二十四年(736),碑文称神宝寺由明法师建于北魏正光元年(520)。

粤有沙门讳明,不知何许人也,禅师德隆四辈,名优六通,僧徒具归,群生宗仰。……明以正光元年(520),象运仲秋,于时振锡登临,思同鹫岭;徘徊引望,想若鸡□。弹指发声,此为福地。遂表请国主,驱策人神,立此伽蓝,以静默为号。自梁齐以来,不易题誶。⑤金蓕《泰山志》(上)有录文,部分缺字。陶 莉,赵 鹏.点校.山东人民出版社,2019 年,第448-449 页。据京都人文拓补正,编号TOU1170X。http://kanji.zinbun.kyoto-u.ac.jp/db-machine/imgsrv/djvu/bei/tou1170x.djvu.

四、结语

以上主要从朗公传说、法定建寺以及后世诸说三个方面,阐明了灵岩寺的开山问题。僧朗入泰山,创立精舍,传播佛法,影响力曾一度延及前秦、东晋、后燕等六朝君主。朗公寺在隋代更名神通寺。灵岩寺朗公石的自然美景,产生了许多民间传说。

通过上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李邕撰写的《灵岩寺碑颂并序》应该是目前最为可靠的资料。李邕碑文明确提出灵岩寺是景城郡人法定于晋宋之际(约420)来此修行,并在这之后开始建立寺院。当地民众受佛教影响,曾一度认为法定是自西域而来的梵僧,东游方山,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自宋人张公亮撰写《齐州景德灵岩寺记》后,灵岩寺的始创年代、甚至建造者一度与山阴神宝寺相混淆,这是亟待说明的。

猜你喜欢

神通李邕禅师
上李邕
耿介磊落的李邕
对李邕书法史的地位思考
神通扭不过大势至
唐代文豪李邕为何遭人诬陷?
如何走自己的一生
如何走自己的一生
服从
陈思照:音乐可让两岸神通意会
神通画骆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