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岗课赛证”教学模式研究

2022-03-17周列平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岗课赛证财税会计专业

周列平

(长江职业学院 财经旅游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为了顺应当前会计转型升级的发展,满足现代财税服务工作的岗位需求,高职院校必须加强培养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学生的现代数字化智能化的财税实操能力。目前高职会计课程教学改革,主要是以现代财务岗位的新标准和新要求为主导。而实施“岗课赛证”四位一体相互融合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是实现教学质量全面提升的有效途径。

一、专业发展的时代背景

大数据时代,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应紧跟数字经济的新业态、新产业、新技术、新职业的发展[1]。目前,社会上能够胜任数字智能财务新岗位的应用型人才紧缺。数字经济时代,企业业务链、票据链、资金链、财务链等多链条与商业社会生态连接,数字化财务社会共享平台和服务在链条间的连接中,成为小微企业智能财务管家和大中型企业财务服务外包专家[2]。这种业态在国际上属于标配,在国内也蔚然成势并且蓬勃发展。但数字化财务社会共享服务生态的技能人才院校内培养尚为空白,岗位合格人才奇缺。据调查初步测算,全国数字化智能化社会财务共享服务技能型人才缺口约100万人,其对应的岗位群主要包括基于数字化智能化的社会财务共享岗位群、财务服务管家秘书岗位群、企业财务外包岗位群等[3]。这些岗位群能力相称、生态畅达,构成了中小微企业营商环境和大中型企业现代数字智能财务的重要支柱[4]。尚有大约500万财税专业人员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在岗学习培训实现由传统财税向数字财税乃至智能财税的转型升级,满足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岗位群、会计核算岗位群、税务管理岗位群、票务管理岗位群,内部财务共享岗位群数字化智能化财务的职能需求[3]。

目前院校该专业毕业生一方面不能专业对口就业,另一方面数字化财税共享领域人才缺口却不能满足,究其原因是财税相关专业不适应财税社会化、共享化新趋势,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三教”改革跟不上,造成技能型人才培养供给侧结构性矛盾。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必须精准对标财税社会化、共享化、智能化发展,同样财税专业技能人才培养工作要适应企业内部数字化智能化需求,适应当前企业技术升级和新经济、新业态发展对复合型数字化财税岗位的新要求[5]。

二、专业课程设置现状

(一)专业课程设置不适应现代财税岗位需求

传统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通常开设有基础会计实务、财务会计实务、纳税申报等课程。这些课程通常实施以“理论化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的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实操能力的作用力度有限。传统会计学生学习内容与企业现代财税服务实际需求存在一定差异,人才供给端与企业需求端之间有一定的供需矛盾。根据对校企合作单位和社会用人单位的调研情况分析,学生毕业后无法很快适应现代财税工作岗位的数字化智能化的要求,通常需要企业对其进行专项的数字化智能化财税能力培训,甚至出纳岗位或收银岗等比较基础岗位也不例外。由于传统会计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时,对市场一线的调研和需求分析不够,导致会计人才供给端的培养定位与现代财税服务的需求侧要求不契合,无法满足现代财税岗位数字化智能化的新要求。因此,当前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在进行课程设置时要深化产教融合,推动深度校企合作,坚持以现代财税岗位的新技能新业态新标准来确定专业课程的思路。

(二)专业课程设置不符合1+X证书制度改革要求

高职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可以考取的主要的会计类职业资格证书有“X证书”(国务院主导)和初级会计职称证书(财政部主导)等。同时,“X证书”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近两年国家重点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改革举措,也是从行业引领的视角来助推提升学生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水平的重要办法。考证无疑是高职学生的必经之路,这一点在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的表现尤为突出。可供学生选择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种类较多,但传统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与会计类职业资格证书的标准和内容存在“两张皮”现象,无法很好地实施“课证融通”,导致专业课程教学标准和内容与技能证书的标准和内容无法对接。主要因为部分高职院校未将会计类职业资格证书标准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所以不能在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中体现“X证书”的学习内容。然而很多会计学生有考证需求,就会去社会或者校内开设的培训辅导班专门学习培训考证课程内容,甚至占用校内正常上课学习时间[6]。原因在于专业课程设置和职业资格证书考证之间没有衔接,因而落实1+X证书制度试点改革的任务之一就是要解决这一问题[7]。

(三)专业课程设置不顺应职业技能大赛的主旨精神导向

近年来全国及省市积极举办各级各类会计职业技能大赛,依托大赛平台多措并举选拔和培养了大量会计领域的能工巧匠。比赛为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改革作出了积极贡献,全国高职院校会计学生主动参与教育行政部门举办的大赛,努力提升自身专业技能水平。

然而很多院校唯大赛成绩论,为获得比赛好成绩,师生放下正常的课程教学计划,投入大量精力和时间专门备赛,一部分院校不惜让参赛学生选手停课“开小灶”集训,教师暂停承担的正常教学任务而去专项琢磨大赛技能点和考点。甚至有些院校开设专门的大赛专业课程或是只开设比赛内容涵盖的课程,造成会计职业教育的功利性和短视行为[8]。

(四)专业课程内容未完全突出课程思政教育地位

良好的职业道德是会计工作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的,同时也要严格遵循会计准则和纪律要求,这是做好会计工作的基本条件。高职会计专业的教育教学工作要重视学生的思政教育,强调对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规范的熏陶培养,不断加强社会主义精神建设。但目前该专业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方面还存在生搬硬套、形式化的现象,缺乏融合专业的思政内涵教育。有的仅设置财经职业素养、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等强化会计职业道德的课程凸显课程思政,没有真正实现新时代课程思政潜移默化融入专业课程教育的目标。

三、“岗课赛证”四位一体化的基本含义和原则

(一)“岗课赛证”四位一体化的基本含义

“岗课赛证”四位一体化中,岗是指现代数字化智能财务服务工作岗位及岗位群,根据企业规模大小及智能财务工作分工不同,主要包括开票岗位、智能会计核算岗位、智能纳税申报岗位、大数据财务分析岗位、智能财务系统维护岗位、财务经理岗位等等;课是指大数据与会计的专业课程及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是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赛是指全国乃至各省市教育部门及行业组织举办的各类会计职业技能大赛,会计赛项一般由手工会计操作和会计信息化操作两部分组成,旨在培养学生的账务处理能力、智能财务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证是指会计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会计职业资格证书,是体现会计从业人员专业技术能力的证书,也是其长远发展必备的技能证书,对高职会计学生而言主要包括有初级会计职称证书、智能财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业财一体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等多种X证书。

“岗课赛证”四位一体化教学模式立足于《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要求,主要突出以学生为中心,教学团队为主导,深化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该教学模式设置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课程及课程体系时主要以满足现代会计服务工作岗位及岗位群需求为目标,通过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和职业技能大赛来检验学生职业能力的熟练程度,不断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二)“岗课赛证”四位一体化应遵循的原则

1.紧贴类型教育的原则。《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8]。目前正倒逼高职教育的办学模式由参照普通教育办学模式向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转变,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按照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要求,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的发展必须紧跟现代财务服务业的转型升级趋势。创新发展“岗课赛证”四位一体化教学模式是优化大数据与会计高职教育结构和培养财会行业能工巧匠的重要方式。

高职教育属于类型教育,其以就业为导向,大数据与会计课程设置应主动满足市场需求,培养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高素质会计技术技能人才,重点服务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财务服务和转型升级。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与会计学生的就业岗位及岗位群应直接对接,为学生就业服务。

2.坚持紧跟行业的原则。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高职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安排应紧跟会计行业发展动态,师生须及时更新现有专业知识和技能。比如在教授税法相关课程时,就应该及时新增国家从2019年开始到目前仍在大力实施的减税降费政策解读及案例分析的教学内容,体现会计专业教学的实时性和有效性。

3.符合专业转型升级的原则。根据会计行业发展,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对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有一定要求,课程设置要体现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赋能会计领域带来的变革,体现专业更名后的内涵变化。会计行业从手工核算向信息化转型时,高职会计教育实时调整课程体系,在信息化教学中开设EXCEL在财务中的应用、会计信息系统应用等课程提升学生会计信息化技能水平。目前会计行业正从信息化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同样需要动态更新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比如可以尝试开设大数据财务分析、财务机器人应用、智能财务核算、智能财税综合实训等相关课程。

四、“岗课赛证”四位一体化的实施办法

(一)以岗位群设置专业课程

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应根据现代会计服务岗位群的工作流程及内容来设置专业课程体系。根据对往届高职毕业生从事会计工作的调研分析,该专业高职学生就业单位主要集中在私企、中小型企业和会计中介机构,从事会计的基层岗位工作,如出纳、会计核算、报税等。随着新技术赋能会计领域,现代会计主要面向的工作岗位群是基于数字化智能化的社会财务共享岗位群、财务服务管家秘书岗位群、企业财务外包岗位群等。以岗位群的技能需求来确定课程体系就是要求以现代会计工作岗位、岗位群及其工作技能要求来确定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所以根据现代会计工作数字智能化的特点,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应新增大数据基础、大数据财务分析、财务机器人应用、智能财税综合实训等符合时代特色的专业课程。

(二)以比赛推动课程建设

职业技能大赛成绩成为衡量学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评价指标。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学生通过参与会计职业技能大赛、智能财税职业技能竞赛等赛项的训练和比赛来强化专业课程的实践学习,教师将赛项中体现的会计行业新技术新内容引入课程教学。对于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而言,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全国、省市及学校各级各类专业比赛推动课程建设,实施职业技能大赛和日常教学相结合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已成共识。课赛结合成为课程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好的大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优良专业课程教学质量的支持。大赛成绩已成为检验专业课程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

(三)以1+X证书制度融入课程

国务院推行的职业教育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鼓励将会计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内容与专业课程内容有机融合,实施“课证融通”[9]。从学生的长期职业发展角度考虑,应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和内容与相关专业课程设置有效衔接,实现课证有效对接,将职业能力培训与学历教育真正融合。例如,在大一年级的课程设置中实现与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的两门课程对接,专业课程教学计划与职业技能证书考核的内容和进度安排实现高度契合。可将X证书的考证与课程教学的考核相结合,深入探索与实践课证融通的考核方法,比如结合具体课程的教学内容采取替换、加强、补充等方式来融入X证书的培训内容,同时以获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免考对应专业课程等方法,达到专业课程和X证书互通互认,还要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建设,实现学习成果终身查询和转换。

(四)以思政教育滋润课程

会计类专业课程设置应更加重视课程思政教育,而且专业课程教育教学中的思政教育应做到“润物细无声”。比如在涉及税法相关内容时,既要教会学生合理纳税的“术”,更要教育他们主动纳税的“道”。要不断给学生贯彻纳税光荣的思想,坚守不偷税漏税的底线。比如可以针对近年来范冰冰补缴税款、滞纳金及罚款8.84亿、郑爽2.99亿、薇娅13.41亿等明星网红偷逃税被处罚事件,到数以千计的主播补缴税款的现象,教育学生提升财经职业道德、强化学生遵纪守法的法律底线思维。

在教育部职业教育专业目录会计专业更名背景下,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设置上应“岗课赛证”四位一体协同创新发展,以培养该专业学生数字智能财务服务岗位、岗位群的就业能力和工匠精神为核心,以会计职业技能大赛、智能财税职业技能大赛等大赛为平台,以1+X证书制度为突破点,推动该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深化“岗课赛证”相互融通,实现该专业职业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岗课赛证财税会计专业
“岗课赛证”融通的工业机器人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模式探索
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模式研究与实践
电子商务专业“岗课赛证”融通的课程重构实践研究
发达国家循环经济财税政策的启示
2016:打好财税改革攻坚战
践行“三严三实” 推进财税体制改革
独立学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困境与出路
关于中职会计专业优化调整的探索
论曹魏时期的财税治理及对当代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