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计算机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
2022-03-17张娟
张 娟
(云南建设学校 云南·大理 671000)
我国当下的职业教育中,并未将学生兴趣跟专业学习结合在一起,至少两者并未处在相同的位置进行考虑。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对专业学习丝毫没有兴趣可言,最终发展为“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情况。在学生意识中,学习只是为了一纸学历证明,这从根本上就拉低了学习效率。
1 大数据时代下计算机教学现状
当前,大数据时代下,中专学校在计算机教学上基本存在以下几类问题,一是开展教学的理念及教材跟不上时代所需。大多数的中专学校在计算机教学中应用的教学理念依旧是过去式的,更多是对学生开展理论知识上的教授,忽略甚至无视学生主观上对计算机专业的学习需求,这一定程度上让学生在实践以及个性方面的发展受到制约。而教师进行授课的基础是教材,学生展开学习的根本也是教材,因此,可以说,教学质量的高低更大程度取决于教材。然而当下中专计算机教材内容大部分都是沿用过去几年的,更新速度跟不上社会发展速度,教科书中关于大数据时代的新技术以及新知识是无迹可寻的。除此之外,教材上大部分的内容都是理论知识,实践操作较少,这造成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进行实践操作,从而影响了信息技术应用的培养与提升。
二是中专学校计算机教学模式单一化。因为过去的教学理念带来的影响,当下中专计算机教师大多数习惯了运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授课,尽管一直在提倡改变学生教学主体位置,但现实中学生在接受计算机知识过程中依旧是被动居多,教师依旧是课堂教学的核心,把控着教学的整个过程,这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以及习惯是极为不利的,最终获得的教学效率以及质量也将会是不理想的。
三是中专学校运用的教学评价模式是不科学的。不同于其他学科,计算机学科对于实践性有极高的要求,无论是知识上还是计算机技能上,都有显著的工具性特征。可以就不同的应用环境,给出不一样的应用方案及处理方式。当前,中专学校推行的计算机教学评价,基本上都一致地适用期末考试开展,这在评价主体以及标准上都是比较单一的,同时未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针对性、有效性评价,无法获得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
四是每个学生都具备差异性。大数据时代下,开展中专计算机教学,教师可以清晰地感觉到学生在计算机掌握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一个班级中出现两极分化的情况。部分学生有着较高的计算机水平,因而在计算机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学内容以及实践操作流程,教师不用过多讲解,学生就可以自行进行。但也存在部分学生计算机掌握较少,基础不扎实,加上长时间学习无兴趣,听不懂也学不会。这种情况的存在,对于中专计算机教师开展教学来说,是不小的考验。
2 创新计算机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必要性
中专学校对计算机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创新的必要性,主要有这几点:首先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的社会是科技为引领的,社会的主要潮流已经转为科技技术,计算机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此外,当下不管哪个领域都大量应用着计算机技术,因此,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及技术技能,成为当下大数据时代的一个新的标准。
其次,它是提高学校计算机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中专学校作为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大量的专业人才。计算机教学作为其重要的教学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中专教学水平的提高。目前,计算机是一门热门学科。因为时代的发展以及民众对计算机的需求,不断推动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因此,在计算机教育教学中,教师应大力创新,积极开展教学工作的改革。经过大力创新,能有效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更好促进计算机技术的继承和发展,促进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的掌握,从而有效提高计算机教育教学质量。
再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从当前的教学形式分析,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越来越明显,培养学生个人能力逐渐成为教育重心。将学生放在教学中心位置,对中专计算机教学模式及手段进行创新,可以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实现学生个人能力的提升与发展,充分发挥个人潜能,这对教学而言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3 大数据时代计算机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策略
3.1 创新过去的教学模式,推进个性化教学
过去的教学模式下,中专计算机教学更多关注的是理论知识上的讲授,这对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以及培养学生个性思维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基于素质教育大环境,面对不同学生存在的差异,教师应该科学、理性地对待,结合学生的不同现实情况,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同时在实践操作中,吸引学生对教学内容展开深入的思考,在发现、分析以及处理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加强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提升,帮助其建立计算机思维,实现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比如,教师可以选择运用分层教学这一方式,结合学生在计算机知识掌握以及技能把握方面的情况,把学生以A、B、C三组的方式进行分配,针对不同学生群体面临的不同问题,制定各有差异的教学方案,在教学上关注这三个部分,分别是基础教学、应用以及探究教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依照自己的特点展开计算机学习。在做好要求的学习任务后,可以进行分组,这能有效地让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到最大,从而获得理想的课堂教学氛围。
3.2 通过创办主题活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计算机是一门非常复杂的学科。仅仅通过课堂时间学习并不能很好地掌握计算机技术。因此,教师应关注如何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计算机教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开展与计算机相关的主题活动,以活动带动教学氛围的形成,以活动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变被动为主动,让讲台成为学生自我展示的平台。例如,在“程序设计”相关教学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游戏制作比赛,让学生通过书本知识的预览设计游戏角色或片段。通过这类比赛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给学生带来成功的经验,从而促进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
3.3 实行因材施教教学方针
在过去的教学模式中,大多数教师教学开展会依照大纲或自己制定的计划进行,也就是所谓的大班教学,采用同样的教学方法和同样的进度进行教学,这会导致一些学生不理解和跟不上,有些学生能听懂老师的讲课,却不能在实践中操作,这将极大地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因此,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将其分为若干类。只有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计划教学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既不浪费学生良好的基础时间,也利于基础差的学生跟上进度,真正提高每一个学生的技能。
3.4 融入情景式教学
过去的计算机教学,是一个无聊的过程,跟其他学科进行比较,计算机学科没有丝毫吸引学生学习的优势。倘若学生没有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则获得的教学效果,也是意料之中的低。特别是在中专计算机教学中,没有培养中专学生对计算机学习产生兴趣,在课堂上就不会得到教学反馈。在计算机教学中运用生活情境这一教学模式,能通过吸引学生进入到情境中,做到降低学生上课不专心的可能性,同时在情境教学模式下,学生们对知识可以有更深入、更全面的理解,只有学生掌握这部分的知识,才会提高对计算机学科的兴趣,主动加入到学习中。
例如,在中专计算机教学中教授学生PPT内容,倘若只是简单地进行教学,这应该怎么开展呢。而且学生理解起来难度不小,但倘若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创建一个PPT,比如教师可以创设一个项目场景,同时运用PPT进行讲解,可以组织一些学生担任企业市场部的策划人员,上台来讲解,模仿项目发布场景。这样的方式,一来跟中专学生更贴近,因为毕业就意味着就业,这种场景可以提前让学生有大致的了解;另一方面,学生在这种情境下,对PPT的使用及应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会产生学习与探索的动力。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不仅让学生对学习PPT产生兴趣,还对学习计算机知识及技能提高了积极性。
中专计算机专业虽然是一个技术类专业,但是这门技术不是要把人培养成只会单纯、重复敲代码的机器,而是想要培养能够从枯燥的技术任务中体会到乐趣,真心热爱这个职业的“大国工匠”。所以,真正成功的中专职业教育应该是和而不同的,即允许学生在所选专业范围内,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自己的学习侧重点。当然,由于计算机专业的技术性,这个专业必须要有大量的实践课,这是无法改变的,但也应该允许一定范围内的个人选择,选择做自己喜欢的网站,选择做自己喜欢的软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