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现状及进展研究

2022-03-17王浩玥葛朝明

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 2022年3期
关键词:溶栓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

王浩玥 葛朝明

摘要: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不仅发病急,同时具有较高的致残和致死风险。针对此类患者,及时开展行之有效的治疗,对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改善预后具有明显作用。目前,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药物包括抗凝类药物、溶栓类药物及神经细胞保护类药物,需要结合患者实际情况,正确制定药物治疗方案。根据文献报道内容,对药物治疗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思路。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病;溶栓治疗;抗凝治疗

【中图分类号】 R7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2)03--01

0 引言

大量研究證实,脑动脉血栓是引发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因,当患者出现脑动脉阻塞时,脑组织会处于缺氧和缺血状态。药物治疗是目前临床主要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抗凝和溶栓治疗,降低血栓对患者脑组织的损伤,并且进一步延长脑神经元寿命。文章以缺血性脑血病药物治疗为切入点,对目前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药物治疗现状及进展进行总结。

1 抗凝治疗

国内外学者均认同血液高凝状态是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症状表现,患者入院后立即对其进行多种影像学检查,结合检查结果确定用药方案。阿司匹林属于常见的抗凝类药物,是一种环氧化酶抑制剂,用药后可发挥显著的抗血小板凝聚效果。研究发现,阿司匹林还能对TXA2的合成产生明显促进作用,从而避免血小板大量聚集,也阻断血小板的释放[1]。目前,对于阿司匹林的使用,不仅限于常规药物治疗方案,一些需要开展介入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前也要常规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为介入手术顺利开展创造必要条件。术后至少也要连续口服4周阿司匹林,发挥抗凝作用。阿加曲班则属于低分子抗凝剂,是一种合成类药物,能够与凝血酶进行有效结合,且结合速率快,结合过程完全可逆,其选择性较高,能够与血凝块中的凝血酶进行充分结合,发挥显著的抗凝效果[2]。与此同时,本品对凝血酶具有较高的亲和度,其抗凝分子量小,能够迅速进入到血栓内部,将凝血酶直接灭活。

2 溶栓治疗

有学者指出,在患者发病6h内及时进行溶栓治疗,病情能够得到有效控制,减少不必要的连锁反应[3]。但是,由于部分患者自身原因,错过最佳时间,引发半暗带区的细胞大量死亡,此外还会引发较凶险的并发症。研究发现,对于小卒中患者,此类患者临床症状比较轻微,能够对患者思维和情绪产生一定影响,同时也是痴呆、大卒中的主要预警因素[4]。现阶段,有学者对小卒中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后指出,越早开展早期干预,其临床效果越为显著。依据目前掌握的数据,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其发病48h内,及时开展溶栓治疗,能够有效提高预后效果,并且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对于早期脑卒中患者来说,阿替普酶、尿激酶这两种药物,发挥良好的溶栓效果。研究发现,血管内部ADP酶能够对血小板聚集效应产生一定诱导作用,阿替普酶可进一步强化ADP酶自身的活性成分,从而对其进行有效抑制,发挥溶栓效果。阿替普酶溶栓机理在于药物有效成分可使血液循环中凝血因子发生讲解作用,并且对纤维蛋白原产生一定抑制[5]。通过静脉滴注方式将药物输注到患者体内,能够快速激活纤溶酶原,并且对纤溶酶生成具有明显促进作用,能够在短时间内发挥溶栓治疗效果,使缺血部位血供恢复正常,避免神经缺损持续进展。

静脉溶栓治疗需要严格把握时间窗,如果超过溶栓治疗时间窗,则半暗带区域的脑组织会进一步损伤。也就是说,为充分发挥溶栓疗效,需要对尿激酶何时用药疗效最佳进行综合探讨。阅读国内外相关文献,多数学者认为尿激酶有效时间窗在患者发病3-6h内,按照上述标准,溶栓效果良好,且能够最大程度保护脑组织功能。但是也有学者认为,可将溶栓治疗时间窗适当延长到6-12h内,少数患者可延长到24-48h内,应结合患者实际病情程度、年龄、脑血管状况及并发症情况进行确定。

3 其他药物

氯吡格雷属于抗凝类药物,与阿司匹林协同发挥血小板聚集抑制效果,同时能够稳定粥样硬化斑块,减轻血管内皮损伤程度。上述两种药物常与他汀类药物合用,发挥一定治疗效果。但是,权威文献报道认为,因血管内皮修复是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常规药物治疗方案对神经功能改善的作用不够明显。丁苯酞由人工合成,其有效成分进入到人体后,可有效改善脑血管流量,同时对脑能量代谢水平进行调节,降低脑梗死面积,从而避免患者脑组织进一步损害。与此同时,丁苯酞可对神经细胞的凋亡进行调节,使其凋亡速度放缓,从而对缺血区域微循环进行改善,避免脑水肿症状加重。

4 小结

缺血性脑血管病属于临床高发疾病,目前据相关资料表明,患者因脑卒中引起的致残风险较高,在临床显示高达80%左右。患者发病急促,可造成患者神经功能损伤,需要及时为患者进行诊断,结合诊断结果,确定治疗方法。药物治疗是目前临床常见治疗方法,在患者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对药物治疗现状及进展研究进行分析,能够为患者治疗提供更多帮助。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临床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诱发因素、发病机制的认识逐渐加深,同时患者发病后生理变化及病理变化也愈加清晰,为临床药物治疗提供了更多选择。在未来临床药物治疗实践中,要结合患个体化情况,突出整体治疗,并对治疗程序进行完善,从而更好的发挥药物治疗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周宾,陈士东,刘晓.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微出血危险因素及抗血小板治疗的影响[J].医药论坛杂志,2022,43(03):59-62.

[2]李简书,邓玉琴,邓宇春.瑞舒伐他汀钙联合阿司匹林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斑块易损性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1,14(33):90-92.

[3]梁静,王小妮.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成像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的价值[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6(33):130-132.

[4]尚绪娟.颈动脉超声对冠心病合并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血管狭窄的诊断效能[J].当代医学,2021,27(24):55-57.

[5]张美英,马文群,张金霞.脑蛋白水解物联合脑心通胶囊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疗效观察及对其血浆BNDF、NSE和S100β表达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21,20(14):1470-1473.

第一作者:王浩玥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 甘肃省 兰州市730000

通讯作者:葛朝明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 甘肃省 兰州市730000

1048501186293

猜你喜欢

溶栓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
脉搏波传导速度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磁共振血管成像在老年后循环缺血中的检查意义分析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部血管超声特点分析
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观察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继发颅内出血的溶栓治疗
D—二聚体在急性心梗溶栓治疗中的应用及其临床研究
浅析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护理对患者神经功能评分的影响
急诊绿色通道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