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细节决定成败

2022-03-17邓恒峰

成长 2022年3期
关键词:精细化新时期班级管理

邓恒峰

摘 要:一个优秀的班级一定少不了优秀的带头人,也就是班主任。班主任是学生在校园生活内接触最多的教师,班主任教师的班级管理工作如何做到精细化也是当今教师的重要研究课题。精细化的班级管理是最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与发展的,所有的管理细节都应当穿插于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下文就新时期下的小学班主任精细化班级管理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并提出具体试行策略。

关键词:新时期 小学 班主任 精细化 班级管理

1 前言

在小学班级内,班主任教师实行精细化管理,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参与班级活动的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之间团结合作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律意识。教师在日常班级管理活动中,应当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凝聚力以及荣辱意识,使班级同学处在一个优秀的学习风气下。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关乎每个学生的学习与成长,也是学校教育水平的展现点。若想落实精细化管理,教师就应当在班级内设置固定的管理制度,照顾每一个同学的感受,不断优化、创新、改进自己的管理方法,以促进小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2 小学班主任精细化班级管理的价值

2.1 优化班级学习风气

当今的小学班级中,大多都是有一个班主任和几十个学生组成,每个学生的性格、习惯都不同,班主任教师若想提高自身教学工作的整体性,首先要做的就是制定完整的班级制度,让制度辅助自身的管理工作。制度的意义不仅仅是限制学生,也是限制老师,良好的班级制度可以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还能优化班级学习风气。小学生在校园中,无论是为了学习,还是为了成长,教师都是“领头人”,教师的班级管理工作无疑是最重要的。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小学生刚刚迈进系统教育的校门,许多学生的行为习惯都不太好,教师就应当利用班级制度,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1]。在一个班级内,每个学生都能够规范自身的行为,才是保证班级学习风气的基础。小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自我意识,但又对社会的认知不够准确,为了保证班级整体进步,教师就要在班级内制定合适的管理制度,包括教师以内的所有人都要按照制度进行学习和生活,在班级内营造良好的学习风气。

2.2 促进观念意识养成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是由小学和初中组成,小学阶段也是学生整个学习生涯中最长的时期。小学生从幼稚开始趨向成熟,但因为身体发育跟不上思想发育,我们经常会听到“现在的孩子早熟”这种话,这也为班主任教师的班级管理工作带来难度。小学阶段的教师工作职责要重于普通教师,除了要对学生进行日常教学,还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意识。家庭教育与校园教育不同,尤其是在当今的社会时代背景下,网络世界尤其发达,许多学生也会通过网络了解社会中的新鲜事物,但是社会毕竟是复杂的,许多小学生没有分辨是非的能力,面对一些事情时,常常会受到舆论的影响,从而使得自己的道德观念偏离正轨。将学生的想法拉入正轨是每个教师的责任,也是义务。小学低段的孩子主要的性格特点就是好奇心强,对于未知的事物往往会充满兴趣,这些特点对于教师的教学来讲,既是好处,也是弊端。学生无法自己判断是非,对于一些低俗、恶趣味的内容也会充满兴趣,教师就应当进行指导管理,尽量让学生远离社会中的负能量,并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是非观,帮助学生找到立足于社会的方法。

2.3 提高团队合作意识

每个班级都是一个整体,每一个学生都是组成整体的最重要的一员,教师精细化的班级管理工作,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团队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2]。我们的学习、生活、工作,都离不开团队合作,许多事情并不是一个人努力就可以的,从小学时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也是当今班主任教师的重点工作之一。在我国新时期的社会背景下,社会经济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许多家庭已经不需要考虑温饱问题。这一时期的孩子,在宠溺、溺爱中长大,依赖心理非常强,性格自私、自我,在做事情时,往往不会考虑他人的感受,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这些弊端,在校园生活中的表现并不明显,一旦步入社会,“高分低能”的人比比皆是。所以,班主任教师的进行班级管理工作时,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明白,过于自我并不是一个好习惯,有些事情必须要通过与他人合作,才可以完成。在当今的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的教育系统不但在进行改革,但还有一些思想观念较为落后的地区还在受传统教育观念的桎梏,不敢尝试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情形下,不仅教师的工作难以有效开展,还会限制学生的思想,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只有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合作的乐趣,品尝合作的果实,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3 小学班主任精细化班级管理的原则

3.1 尊重原则

人与人交往中相互尊重是基础,也是每个人成长发展的必备品质。小学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中也要秉承尊重原则,尊重每一个学生,也让所有学生都学会尊重他人。许多教师的教学观念认为自己是课堂的领导者,是学生在校园生活的管理者,所以在班级内的地位也要高于学生,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每个个体之间的关系都是相等的,不存在年龄、职位、地位之差,所以学生与教师的关系也应当是平等的,教师要做到尊重学生,才能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比如有的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工作中,遇到学生犯错误时不调查事情的原委就对学生批评,导致学生产生叛逆心理,这不是提高自身管理工作的有效性,而是给自身的班级管理工作设置障碍。所以,小学班主任教师在落实精细化班级管理工作时,一定要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即使学生犯了错误,教师也要调查事情的原委,并根据事情的发展走向与学生一起分析,帮助学生找出自己错误的地方,以此拉近自身与学生间的距离,也为学生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这才是为教师自身的班级管理工作铺平道路。

3.2 平等原则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许多教师会依照学生的日常表现和学习成绩对学生进行分层,自己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也会秉持着不同的态度,这种做法是非常错误的,会影响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形成,使学生失去自信心[3]。小学班主任在进行精细化班级管理工作时,应当秉承公平原则,公平对待班级内每个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温暖,也更愿意与教师沟通,这才是有效提高教师班级管理工作效率的方法。比如,有的班主任教师会依照学生的成绩安排座位,并按照座位层次区别对待学生,第1、2排的学生都是平时成绩比较好的,越往后排学生成绩越差。小学生的身体发育正处在巅峰时期,每个学生的发育时间也不定,所以经常会出现身高差距较大的情况,按照成绩分配座位是非常不客观的。教师在座位分配时,要按照学生的身高进行分配,若遇到学生诉求视力有问题时,也不要“开后门”,使得班级管理制度混乱。然后,面对不同学生犯相同的错误时,教师也要一视同仁,不要依据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区别对待。在小学校园内经常会有学生吐槽“老师偏心”,这种情况就是因为教师没有公平对待所有学生,所以才会使学生形成思想误差,不仅会导致学生失去自己的判断能力,还会为教师自身的管理工作带来负担。

3.3 公平原则

平等原则指的是班级内所有的学生处在平等位置上,那么教师也要与学生处在平等位置上。在传统的小学班级内,教师面对学生犯错时经常会批评、呵斥,但有时自己犯错时,也就一带而过,这种做法会让学生意识到“原来长大以后犯错就不需要道歉”,从而影响学生的是非观。其实,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都是平等的,教师犯错误时也要道歉、也要改正,这样才可以让学生明白,人与人之间并不存在价值差异,无论是谁犯了错误都要积极改正,都要向他人道歉。比如,有时教师会误会学生,待情况说明后,教师可能会对学生说一句“对不起,是老师错了”,然后就将这件事情翻篇,这时学生常常会感到心理不平衡。教师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自己犯错时,诚恳地向学生道歉,请求对方原谅自己,然后将自己的错误在班级内和其他同学说明,为自己误会的学生“正名”,这也是避免班级内产生同学间的矛盾的重要因素。教师的态度会决定其他同学的态度,如果教师对于某个学生的态度不端正,那么其他同学也会对这位同学区别对待,从而导致班级内的矛盾升级,甚至会出现校园霸凌事件。所以,班主任教师首先要端正自己面对同学的态度,公平、公正地面对每个学生,也要保证自己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平等,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还能保证自己班级内同学关系的和平相处。

4 小学班主任精细化班级管理的实行策略

4.1 制定班级管理制度

良好的班级管理常规是学生学习与生活的保障,在班级内设置班级管理制度也是每一个班主任教师的核心工作,设置班级管理制度,不仅是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也是让学生提前感受到社会规则,为自身立足于社会奠定基础。班主任教师在落实精细化管理时,要在班级管理规范中体现出来,对于学生的学习细节、生活细节都要有要求。但是教师要注意,在班级内设置的制度,不要只依照个人的喜好和习惯而是要结合自己班级内学生的需求和特点,也不要针对某一个学生设置规范,而是要面向全体同学,提高学生的规范意识,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的同时懂得社会规律。有的班主任过于严格,甚至对学生的走路都有要求,这种做法属于过分限制学生行为,与新课程改革提出的“促进小学生个性化发展”不符。所以,教师在设置班级管理规范时,不仅要实事求是,也要切合实际,保证制度的规范性和有效性。比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不要剩饭,注意衣物的整洁,但不能要求学生自己的生活习惯。可以规范,但不能限制,这才是设置班级规则的核心思想。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设置自己班级内的守则,提高学生的自我约束力,改善班风班貌[4]。

4.2 注意言传重于身教

小学生虽然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是非观念,但有着极强的模仿能力,教师在日常班级管理工作中的语言方式和行为方式,都会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地影响。我国教育部门对班主任教师也有一定的要求,不仅要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还应当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语言方式。我们常常会听到一句话“谁带的孩子像谁”,这也就意味着小学生有着超强的模仿能力,使得自己的语言习惯和行为习惯和教师越来越像。基于此,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工作时,除了要注重精细化管理,还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习惯,将自己作为学生学习的榜样。比如,有的班级学生行为习惯不好,班级内的卫生情况也不好,教师无论如何耳提面命地教导也无济于事。这时教师可以尝试换一个方法,每节课下课时都到班级内巡查一下,若发现卫生情况不好的地方,不要让学生整理,而是自己动手。如果学生提出要帮忙,教师就拒绝,这样几次,我相信班级的学生都会有羞愧心理,不仅会注意自己的行为,在面对卫生不好的情况,也愿意主动整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据可靠调查显示,我国青少年进入青春期的年龄逐渐降低,小学生“早熟”的情况也越来越常见,有时言语上的教导学生不愿意接受,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身教”代替“言传”,提高自身班级管理工作的实效性。

4.3 严而有度进行管理

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工作时,一味地严格并不是上佳的措施,而是应当刚柔并济,严而有度,让学生明白教师工作的意义。班主任对学生不仅要给予关心、爱护、帮助、鼓励、鞭策、指点、引导等,使师生之间的关系融洽、自由、和睦,而且还要对学生严格要求,严加管教,使师生之间有一定的距离[5]。《三字经》有云:“教不严,师之惰。”教师对学生的管教若不够严格,则是教师的懒惰行为。许多小学班主任教师都会将这句话作为自身管理工作的准则。但在当今的新时代背景下,过于严格的管理反而会适得其反,教师更应当严而有度,既能让学生感受到温暖,又可以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比如,有的教师平時谈笑风生,但一面对学生时就板着脸,觉得这样才可以拉开自身与学生间的距离。殊不知,这种想法反而会给自身的管理工作带来阻碍。在学生犯错时,教师理应严格管理,使学生避免相同的错误。在与学生日常交流时,则应当以温和的态度,拉近自己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既便于自己与学生的沟通,还能让学生将自己作为在校生活中的依靠,更便于自身管理工作的开展。教师若想优化自身的管理工作,除了要精细化管理细节外,还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这就需要学生主动与教师倾诉自己内心所想,教师也可以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4.4 平等对待所有学生

俗话说:“一碗水端不平。”这就是形容某些人对待相同的人或事物时,会有不同的态度。但是,班主任的日常班级管理工作中,就应当做到“一碗水端平”,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同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价值观念,为自己的管理工作奠定基础。小学生的性格各异,家庭教育情况也不尽相同,所以学生间的成绩差异也较大,教师不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主观评价学生,也不要片面地评价一个学生“好”与“坏”,而是要找到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帮助学生发扬优点,改正缺点,促进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成长。比如,有的学生性格比较自卑,日常表现喜欢博取他人眼球,从而做出一些不好的行为。这时,教师就不要一味地批评,而是应当积极与学生沟通,引导学生主动倾诉自己内心的想法。这个时候,许多学生都不愿意倾诉,这主要是因为学生与教师之间有距离感。教师就应当从学生的生活细节中找出问题,并有针对性地与学生进行沟通,帮助学生改正这个缺点,养成良好的性格习惯。“人性本善”,每个小学生的本性都是好的,教师的工作就应当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这也是班主任教师的重点工作。班主任在班级内的角色就是一个“平衡杠”,平衡自身与学生间的关系,还要疏导学生与学生间的关系。有时班级内会出现学生间的矛盾,教师既不要放任不管,也不要严厉批评,而是应当巧妙地帮助学生化解矛盾,使学生可以和平共处,也使得班级更加团结。

4.5 爱心管理教育准则

身为一个班主任,首先要对学生充满爱意,这才是自身精细化班级管理工作的基础。在爱的包围下长大的孩子,與生自来的自信是无论如何也改变不了的。自信是小学生必备的品质,教师也应当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真正把学生看做是自己的孩子。小学班主任教师要把真诚的爱意融入整个班级内,尤其针对性格孤僻,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单亲家庭、留守儿童这些情况在小学校园中并不少见,教师对待这样的学生,应当给予更多的爱意,用爱温暖他们,用爱滋润他们[6]。在小学校园中,学生对自己的语言和行为并没有足够的认知,常常会在不经意间伤害他人,尤其是心理比较脆弱的学生。教师若在班级内发生这种情况时,先不要批评任何人,先了解事情的始末,然后对两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学生实现心理和解,也让学生成长为一个温暖的人。假如班级里有一些原生家庭有缺陷的学生,教师也不要区别对待,更不要代替这类学生向其他学生求助,而是要在日常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中渗透温暖,让学生在细节中感受教师和同学的爱意,这才是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提供助力。学生如果能够切实地感受到教师的爱意,对于教师的管理工作也会更加配合,对教师个人也会更加肯定,也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和指导。反之,若教师总是板着脸,严格管理班级,不仅难以保证自身日常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还会使学生疏远自己,甚至影响学生自我道德观念的树立。小学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仅要承担起教育的职责,还应当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还应当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

5 结论

总而言之,小学班主任若想提高自身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性,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管理的精细化,用爱滋润学生,用制度限制学生,用管理感化学生,让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的温暖。与此同时,教师在进行精细化管理时,也要秉承公平、公正、尊重原则,促进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为小学生立足于社会奠定基础。教书是教师的职责,但育人更是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班主任教师的工作除了要做好日常的教学工作,还要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心理变化,将每一个学生都视作一颗种子,守护他们发芽、开花、结果。

参考文献:

[1] 张婷婷.浅谈小学班主任班级精细化管理的策略[J].新课程,2021(30):225.

[2] 程晓静.关于小学班主任的精细化管理实践分析[J].天津教育,2021(18):24-25.

[3] 马超.浅谈初中班主任立德树人的精细化管理[J].知识文库,2021(11):191-192.

[4] 张霞.小学班主任班级精细化管理的策略[J].教育界,2021(17):2-3.

[5] 王聪.小学班主任班级精细化管理的策略探究[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1(07):158-159.

[6] 刘彩云.浅谈小学班级精细化管理的有效措施和方法[J].考试周刊,2021(02):145-146.

1158501705302

猜你喜欢

精细化新时期班级管理
精细化健康体检管理模式在体检中心的应用探析
精细化护理实施在新生儿重症肺炎中的应用
城市路灯精细化管理工作探讨
国有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措施探讨
新时期农村气象观测及防灾服务探索分析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创新研究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