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良性互动指导模式的构建途径
2022-03-17杨建雄
杨建雄
摘 要:阅读是学生开拓眼界、获取知识的最主要渠道,教师的互动指导对学生阅读技巧和阅读方法的提高极为重要。当前我国教育体系结合了时代的特点,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增加了课堂内容的趣味性和丰富性,培养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综合能力。同时,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良性互动指导模式的构建,通过对课内外读物的高质量选取,使小学阶段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同时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阅读的内容,使学生获得了独立思考的能力。本文针对小学课内外阅读进行研究,分析良性互动指导模式的具体构建途径,为广大小学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内外阅读 阅读良性互动指导模式 构建途径
我国现阶段的小学课内外阅读,受到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思想的影响,大多成为了死记硬背的硬式考试内容或者做样子的形式主义,不论是学生还是老师对于课外阅读的重视程度都比较低。然而,小学语文的课内外阅读作为语文学习能力中最重要的一环,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学习习惯以及语文素养,丰富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增加小学生对于未知事物的认知。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因此需要教师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进行一系列的活动与指导,并且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只阅读课内的教材已经不能满足他们对于知识的探求欲,所以更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将课内外阅读充分结合起来,构建课内外阅读良性互动模式,满足学生阅读需求的同时,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学习质量。
1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需要与阅读特点
1.1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学习需要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特点,教师应该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指导教学。小学阶段的阅读学习与初高中阶段的阅读学习相比更需要教师的指导。因为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还不完善,求知欲与探索欲都比较强,因此小学课内教材上的阅读内容并不能很好的满足小学生的阅读和学习需要,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对课外的阅读资源做延伸。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阅读习惯是一种急于求成的“囫囵吞枣”式阅读,阅读的数量与质量之间严重的不平衡,对于书本的阅读能够比较快速的完成,但不能很好的理解书中的含义与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因此,教师应该在小学生的阅读过程中建立起良性互动指导模式,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阅读方法进行有效阅读,避免出现阅读数量多但质量不达标的阅读现象。
除此之外,小学语文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能够拥有一定的判断和分辨能力。例如,在面对一本课外读物时,小学生应该能够辨别出读物内容是否适合阅读,是否对语文知识的学习有引导和帮助等。小学生能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内容具有积极性的课外高質量读物,能够有效减少低质量读物对于学生语文学习的不良影响。
1.2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特点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阶段以及每个学生的独特性可以看出,小学教师可以根据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特点进行阅读教学。总得来说,阅读特点是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成正比,比如面对相同的文章材料,不同年龄阶段的小学生探究能力不同。小学生对于知识探索的更深入,就越不容易满足于课本的文章阅读,获取课外文章阅读需求也就更加强烈。与此同时,小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主要是通过语文阅读来进行经验的积累和完成对外界事物的认知,阅读材料也是小学生在日常的语文学习中能够最主要的接触到外界事物的手段。所以,小学生在进行课内外阅读的过程中,对于阅读学习的探索心理越来越明显,并且对于阅读文章与文章的拓展探究的方式更加明显。
并且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也导致了小学生在语文课内外阅读中掌握和运用的方法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同。所以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论是阅读的认真程度还是阅读内容的掌握程度都存在着差异。这种个体差异导致的学生之间阅读过程的差异,影响了学生阅读最终效果的同时,还会导致学生对于课内外阅读探索欲降低,影响语文知识的学习质量。
因此,教师要对部分差异较大、阅读学习能力不足的学生进行阅读内容的直接指导,充分运用较大的耐心帮助这部分学生,并开展课内外阅读的实践活动引发学生对于阅读的思考。
还有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小学生在课内外阅读的过程中,对教师的外界指导有着比较大的依赖性。虽然小学生在语文课内外阅读中有着比较强烈的探索心理,但在实际的课内外阅读中,小学生由于自身经验和学习方法的不足,对于教师和课内外教辅资料的指导有着明显的依赖作用,对外界的指导有着较大的依赖性。这种小学生对于教师和课内外教辅资料的依赖性,主要是由于小学生对课内外语文阅读学习能力不足导致的。因此,要想消除小学生对外界知道的依赖性,是一个需要长期努力的过程,不论是小学语文教师还是学生家长,都需要在小学生自身进行课内外阅读、进行长期的教学实践活动,通过各类教学细节引导学生进行改变。
2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良性互动指导模式构建的途径
对于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良性互动指导模式构建的途径来说,从小学生自身的阅读学习以及特点来看,需要小学生自身不断提高阅读教学的成效和阅读的效果,但这种阅读效果又不能够只依赖课内的阅读,还需要通过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联接的方式,来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小学语文教师也应该在不断的学习和探究中,不断提升自身的阅读教学能力的同时,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将课内外阅读充分结合,充分构建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良性互动指导模式,使小学生能够在这个良好的环境中提高良性互动,并使得小学生能够在整体环境中有一个更加积极的指导环境,促进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对小学生的课内外阅读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下面我们将对构建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良性互动指导模式的途径进行详细的介绍。
2.1 以教材为基础,发散课外阅读资源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和时代的发展,教育领域越来越注重对于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培养。尤其是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结合,更是成为小学语文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前提。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非常强烈的探索求知欲、好奇心以及丰富的创造力,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上需要把握好阅读的内容及形式,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同样,在小学阶段的教材之中,很多文章大多经过删减,因此学生对于文章具体内容以及作者情感可能存在理解不到位的状况。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将课内教材中的节选内容与课外文章结合起来进行阅读,将教材中删减的部分同样进行阅读,增加文章的丰富性和立体性,充分把握文章内容和思想情感,引导学生感受阅读的世界。
在小学五年级教材中有一篇名为《少年中国说》的文章。在引导学生阅读这篇文章前,首先给学生讲述文章的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等,其次再融入情感带领学生朗读,这就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文章中的强烈爱国情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结合课内外的整篇阅读资源,让所有内容能够无缝衔接起来,让学生能够更加明确的理解国家危急存亡之际梁启超所表现出来的爱国情怀,引发学生缅怀过去珍惜现在的感情,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2.2 教师需要创新阅读评价方式
在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两性互动指导模式的构建,需要学生以及教师的共同努力。教师不仅要挖掘小学生的阅读需求,分析小学生的阅读特点,引导学生对于阅读的内容能够独立思考,还需要创新阅读评级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辨别高质量读物的水平。
创新阅读评价方式能够使学生在课内外阅读的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提升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更加认真投入,减少对于教师指导的完全依赖。小学语文教师还可以用小学生喜欢的形式,例如,在教室走廊展示班级学生的阅读手抄报,排练学生根据阅读创作的小剧本等。既充分展示了学生的优秀作品,又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了考察,从而对学生的阅读方法、阅读能力等进行更加客观的评价。
2.3 运用多样化教学模式提高阅读技巧
单一的教学模式会导致学生的学习过程枯燥无味,而丰富的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学校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对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良性活动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学校可以针对小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特点,在语文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展开各类阅读活动和交流,增加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师需要主动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建立高质量的阅读体系,使学生将课内外的阅读与日常生活融合起来。并且,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一些高质量的课外阅读资料,科学地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让学生能够在阅读课外文章的同时增加语文知识的积累。对于课内外资料中一些小学生还不能轻易理解的内容,小学语文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从最简单的地方开始探索,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帮助学生一步步地解开谜团。
在小学阶段的过程中,有部分文章节选自鲁迅先生的作品。例如,在小学六年级课文中有一篇文章《少年闰土》,就是节选自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故乡》。鲁迅先生的文章因为有着深刻的寓意,所以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比较难理解的,而在《少年闰土》中,就有很多“不明所以”的句子。而小学语文教师面对这种情况,就需要在课堂的讲解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文章前后的联系对相应的句子进行分析。并且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角色扮演、小組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文章中的场景和表达的情感。同样的,在课堂的讲解结束后,教师还可以推荐学生阅读其他鲁迅先生的作品,例如:《朝花夕拾》《野草》《狂人日记》等适合小学生年龄阶段的书目,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
2.4 开展阅读活动提高阅读乐趣
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有效的构建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良性互动模式,因此教师在开展阅读活动时要增加活动的多样性,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和阅读热情。而学校内开展阅读活动有以下几种方式:
第一,以班级形式开展主题阅读活动。对于阅读而言,“一千人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每一个学生对于阅读都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开展主题阅读活动时,要在充分尊重学生意见的前提下,帮助学生选取多个阅读主题,并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发言和交流,通过对文章内容、作者思想、表达情感等板块进行分析,拓宽学生的思维,增加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第二,在全校范围内开展读书笔记展览。学生在阅读课内外的资料内容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读书笔记和读后感的书写,并以班级为单位整理收集学生的读书笔记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展览,这样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好胜心理,还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感受文章的思想情感和文章背后的含义。同时,教师也可以结合更加具体的实践活动,与学生共同探索课内外文章中令人难忘的片段和情景,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样的方式让教师更加明确的掌握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和阅读程度,教师能够更加细致的记录下学生在语文阅读过程中的表现。
不论是哪种活动方式,都能够帮助学生充分表达出自己对于文章的想法,同时还能够促进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学生与教师之间形成良好的阅读互动模式,能够真正的培养到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考虑到小学阶段学生年龄小注意力容易被分散的问题,教师在活动进行过程中应该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5 通过“求同存异”的原则,引导学生对课内外阅读内容进行积极思考
“求同存异”一词最早出自《礼记·乐记》中,后在新中国成立时,由周恩来总理在外交政策上面提出这一外交原则,但在当代小学语文教学中,“求同存异”的原则对构建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良性互动指导模式有着深刻的影响和作用。尤其是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在面对内容存在一定差距的阅读材料时,小学生应该在“求同存异”的原则下,积极看待主题相似而内容不同的课内外阅读材料。小学生也应该在这一原则下对阅读材料和阅读内容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能够有效的提高小学生日常的阅读思维和阅读方式,能够使小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课内外阅读内容产生深入的思考,增加小学生对于阅读主题的认识,提高学生对于课内外文章的掌握程度。
3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的课内外阅读对于小学语文的学习质量起到不可忽视的主导地位,且课内外阅读良性互动模式的构建要从学生的阅读需求和阅读兴趣开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引导学生学习教材上的文章,还要引导学生根据阅读兴趣积极选择优质的课外阅读资源,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阅读方法,加强学生的阅读习惯。还可以在日常教学中开展多种阅读活动、读书交流会等,引导学生对于不同课内外阅读资源进行交流,帮助学生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的他平时还能与学生形成良性互动模式,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课内外文章的情感和内容,使学生既能形成发散思维,又能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增加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 王燕霞.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良性互动指导模式构建途径[J].考试周刊,2021(24):29-30.
[2] 葛燕芳.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良性互动指导模式的构建途径[J].教育界,2020(34):55-56.
2150501705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