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导学思政视域下高校研究生导师的育人创新路径探究

2022-03-15钟兆天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导学导师研究生

钟兆天

(广东理工学院 学生处,广东 肇庆 526100)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快推进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将扮演更加突出的角色。能否按照 “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 的目标立德树人,事关高校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高低,事关高校双一流建设的成色。在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有不少成熟的做法和成功的经验,为更好地指导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借鉴。导学关系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对重要关系,在推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提质增效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围绕导学关系的建设而展开的导学思政成为当下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着力点和突破口。如何更好地发挥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如何更好地通过导学关系和谐共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许多高校做了有益尝试。从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及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升角度来看,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格局和体系是大势所趋。导学思政的提出和实践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和方法的创新提供了范本,它实现了育人与研究相融合、言传与身教相融合、主体与客体相融合,在促进研究生成长成才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和显著特点。但是,我们也应清晰地看到,导学思政在实践过程中,尤其在促进立德树人根本目标落实落地方面,研究生导师的育人实践仍然面临着诸如思政地位式微、导学关系矛盾、导师素质偏低、实现载体有限等实际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对于更好地发挥导学思政育人作用,发挥导师对研究生成长成才的价值引领都产生了不利影响。导学思政在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中是大有可为的,需要高校从政策、环境、队伍、平台等方面做出改革、调整和创新。

一、导学思政的基本特点和现实意义

导学思政是导师在与研究生的互动中,以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育人作用为基本作用机制的。在传统的导师和研究生互动过程中,导师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通常被学术教育所替代或遮蔽,导学思政则是对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使命和根本任务的回归,对于构建三全育人格局,实现导师育人价值,促进高校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基本特点

导学思政与高校普遍意义上的思政教育不同,其依赖研究生与导师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而实现,且与导师的思想道德素养和育人能力密切相关。通过深入分析和探究可知,导学思政不仅体现出育人与研究、言传与身教的有机融合,还展现出育人主体与客体的有机融合,具有更全面的发展特点。

1.育人与研究相融合

科学研究是高校研究生导师的重要职能和职责。开展高质量的科学研究,从事原创性的学术探索,是研究生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基本活动载体。导学思政将研究生导师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日常学术规训当中,融合到实际的科学研究当中,将学术育人轨道与思政育人轨道相互打通,实现学术价值体系与思想政治体系的嫁接和共生。这样一种育人与研究的相融合,不仅能够为研究生导师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发挥搭建坚实的平台,还有助于研究生的成长成才,为团队的科研产出增添更多成果。对导师而言,在指导研究生开展正常的科学研究和学术探索的同时,强化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思政教育和业务研究的融合共存。

2.言传与身教相融合

研究生导师作为导学思政的重要参与者,其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和影响主要通过以下两个方面实现:一是靠其对研究生的语言输出和传递,将党和国家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要求和定位贯彻落实到实际的培养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帮助他们成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二是言传和身教相融合,即研究生导师不仅在理论和道理上对研究生进行全方位和全过程的教育和引导,在实际的科学研究过程中,也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向研究生阐释自己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和社会主义建设者的时代使命感和工作责任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研究生向上向善,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后备人才,成为国家的储备人才。因此,导学思政是一种言传和身教相融合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和方式。

3.主体与客体相融合

对研究生而言,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是一种自上而下地被动接受,他们所能获取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内容、信息都是一种由外而内单向输入的。他们很少有机会与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课之外的互动和交流。导学思政则在很大程度上对这种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客体相对割裂的局面进行了改变。在导学思政体系中,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客体是彼此相融合的,即研究生导师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与研究生客体不是割裂存在的,而是彼此之间存在紧密联系的。在这样一种紧密的联系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和客体的互动机制得到有效保障,能够实现最大程度的互动和交流,彼此间的问题和矛盾都能够得到及时解决,主客体在深度互动和共建中,实现导学关系的和谐发展、科研业务和思政育人的同步发展。

(二)现实意义

导学思政既能反映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又可作为高校思政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存在,对实现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目标和思政教育体系的整体规划,具有现实意义。

1.推进导学思政是构建研究生三全育人格局的根本举措

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求和目标。推进导学思政,积极发挥研究生导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和功能,是积极整合各方力量和资源的表现,对于构建研究生三全育人的格局和体系具有重要作用。研究生导师群体思想政治教育强大作用的发挥,对于更好地促进研究生成长成才的意义和价值不可估量。

2.推进导学思政是实现研究生导师育人价值的根本路径

研究生导师是高校科学研究的主力军,也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中坚力量。对于高校研究生导师而言,其自身的价值实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不断提出创新理论和研发出原创性的科研成果和技术,为人类社会的建设和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二是不断培养出一批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研究生人才,输送到各行各业,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推进导学思政,释放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动能,对于更好地培养研究生的主流价值观念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对于实现研究生导师的育人价值具有直接的牵引和带动作用。

3.推进导学思政是促进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要求

加快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是新时代研究生教育的时代课题。不断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和质量更是实现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本质要求。推进导学思政是充分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力量和资源的表现,也是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方法的体现,有利于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解决提供更多的参考方案,对于高素质高质量研究生的培养具有实质性的促进作用。从长远来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对于促进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而言是有益和有利的。

二、导学思政下研究生导师育人面临的实际困难

导学思政是一种借助于研究生导师的思想政治教育责任、情怀和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敬畏而产生的一种理念和方式。在实践过程中,尤其在促进立德树人根本目标落实落地方面,研究生导师的育人实践仍然面临着诸如思政地位式微、导学关系矛盾、导师素质偏低、实现载体有限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对于更好地发挥导学思政育人作用,发挥导师对研究生成长成才的思想价值引领都产生了不利影响。

(一)导学业务定位强势

研究生导师在导学思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导学业务倾向明显、定位强势是高校研究生导师育人作用发挥面临的基本挑战。科研主导、思政式微是当下导学思政所面临的的基本现状。

1.科研主导

科学研究是研究生导师的基本职责。通过科学研究导师可以较好地实现自我价值。科研育人逻辑下,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诸如 “科研至上” 理念,导致教育主体缺位[1]59-61。在研究生导师育人实践过程中,科研地位占据主导和绝对优势是常态,即研究生导师将时间和精力大部分甚至全部都投入到科学研究中,将科学研究变成了其职业的全部。在这样一种科研主导的工作哲学指引下,研究生导师在育人中的作用和作为可想而知。科学研究业务定位强势,会使得更多的研究生导师强化科研而忽视育人,这是不利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

2.思政式微

研究生导师以科学研究业务作为其基本的工作出发点和定位,必然会导致其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弱化,导致思政育人职责难以有效完成。研究生导师在与学生的互动中,是以科学研究业务为纽带,而不是以研究生的成长成才为纽带的。研究生能从研究生导师那里得到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和引领会变得少之又少。思政式微也会形成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负面效应,导致更多的研究生导师对导学思政的漠视和淡化,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念向研究生群体传播。

(二)导学关系面临挑战

导学关系是导学思政的基础。以学术为轴心的导学关系是一种交往关系,它是在教学、科研及师生日常活动全过程中建立起来的理性交往关系[2]60-66。研究生导师和研究生之间的和谐友好关系是导学思政机制和作用发挥的关键。从高校研究生教育实践来看,导学摩擦、冲突和对立是目前导学关系的常态和面临的现实挑战。

1.导学摩擦

在高校研究生教育中,研究生导师和研究生的关系总体上是较为和谐友好的,但是摩擦也是客观存在的,研究生导师对于研究生的教育和指导,并非都是具有高度适切性的,也存在研究生不适应导师培养管理风格的情况,二者在科学研究和学习中会出现言语上和科研细节上的摩擦。这些摩擦是研究生导师和研究生彼此间互动交流不足引起的,如果不加以引导,会对导学思政机制和作用的发挥形成一定干扰。

2.导学冲突

摩擦是导学思政关系最浅层的表现,而冲突则是更深层的体现。有的研究生对于导师的教育和指导,存在较大程度上的不适应,在价值观和方法论上存在很大差异,以致于在科学研究方向、学习生活选择上出现较大分歧,久而久之,会造成二者之间较大的沟通鸿沟,如果鸿沟得不到及时弥合,则会引发导师和研究生的冲突,可能表现在言语上,也有可能表现在肢体上。这种冲突存在的根本原因在于研究生导师和研究生之间工作价值观的巨大差异没有得到协调和调和,长此以往,导学冲突会成为导学思政作用机制破裂的潜在威胁。

3.导学对立

对立则是导学关系最严重的一个方面。对立反映的是导师和研究生已经不再是摩擦和冲突的状态,而是一种割裂和破裂状态。二者难以有效地在同一个话语体系或者同一个物理空间进行对话和交流。这种对立,既有研究生导师对研究生学业表现和生活表现的极度失望,也有研究生对导师指导方式和培养效果的极端不满。从矛盾调和的角度来看,这种对立的矛盾状态是难以有效调和的,最终会导致导学关系的破裂。可想而知,在高校研究生教育中,导学对立对于导学思政作用机制的巨大负面影响,长期对立的关系状态是难以实现导学思政的基本育人作用和功能的。

(三)导师素质亟待提高

导学思政关键在研究生导师,导师自身的综合素质对于导学思政育人目标的实现具有最直接的影响。从目前来看,高校研究生导师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和完善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1.思想政治素质有待强化

思想政治素质是研究生导师最根本的素质之一。研究生导师是否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对于发挥导学思政育人作用至关重要。由于大部分研究生导师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科学研究当中,导致其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表现差强人意。有的研究生导师的思想政治觉悟、思想政治站位、思想政治敏锐性都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导致其在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政治性不强、政治感不足、政治意味不浓,在将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素养和营养向学生输送中显得驾驭能力有限,说教能力不足,很难将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观念传递给学生。

2.思想政治教育经验有待丰富

与专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相比,研究生导师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掌握和方法的使用上显得不足,其自身具有的思想政治教育经验比较匮乏,导致他们在处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回应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需求等方面力不从心,很难在学生群体中形成思想政治教育权威和影响力。如何强化研究生导师的思想政治教育经历和经验是下一步导学思政建设的重要课题。

(四)导学互通载体单一

思政育人目标的实现不是一个单项单维度的过程,是一个多元多维度的过程。导学思政实现载体目前存在单一问题。

1.传统说教方式为主

对大部分研究生导师而言,其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是以说教为主。通过与学生进行正式的对话、谈话和说话,将主流的价值观向学生讲解和传授,引导学生向上向善。在高等教育的过往阶段,这样一种说教方式的确也发挥了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满足了部分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需求。但是在高等教育进入新时代,研究生的教育需求更加多元的背景下,传统说教方式的作用已经是冲风之末。因为对研究生而言,导师口头传授的许多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都可以通过网络获得,导师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也就显得没有那么重要和必要了。

2.新型互通媒介有限

导学思政的根本在于导师和研究生间的互通互动。而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如何建构更加多元的互通媒介去链接导师端和研究生端,就成为新形势下高校导学思政取得实效的关键。因为思政育人的方式陈旧,加之研究生导师和研究生在新型互通媒介的建设上作为较少,缺乏良好的互通平台和互动项目,导致二者之间的互通互动仍然停留在科学研究业务为纽带的工作平台上,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理论和新内容难以有效地在导师和研究生间实现有效传播,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实现载体不足。

三、导学思政下研究生导师的育人创新路径

研究生教育的规律决定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特殊性,外部环境的改变使研究生思政教育不再是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终结,甚至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时期[3]19-22。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建立导学思政的基本育人体系,发挥导师的思想政治教育第一责任人作用,是未来高校研究生教育的重要课题。研究生导师的育人路径创新需要从政策、环境、队伍、平台等方面做出改革、调整和创新。

(一)面向一流人才建设目标,坚持立德树人的育人定位

育人目标的设置对思政育人工作的开展具有引领作用,对导学思政而言,为体现其特有的育人意义,发挥其育人作用,高校及导师队伍应首先关注导学思政育人目标的设置与完善,以此精准定位导学思政的发展,引领育人工作的正确走向。

1.对标人才培养目标,提高思想政治站位

一流人才是一流学科和一流高校的根本特征,离开一流人才谈一流学科建设和一流高校建设难以立足。研究生导师的育人路径创新首先要对标一流人才培养目标,其基本的工作定位和取向要放在高校一流人才培养的视野中。要着力改变以往科研业务定位导向的单一工作价值观,要坚持将立德树人的育人观念融合到日常的科研工作当中,寻求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之间的动态平衡,将人才培养的过程和意义上升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政治高度。

2.深化导学思政认识,发挥导师育人作用

新时代高层次人才的培养需要固本培元,不断推进研究生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坚持立德树人的价值取向,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动摇,这是研究生教育之根本[4]147-150。导学思政是研究生思政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确定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并举的基础上,高校要强化对导学思政的认识。将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放在学校的重点工作中进行思考和谋划,充分认识到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高校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重大牵引作用。要结合高校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实际,启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提质增效计划,充分释放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对高校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和动能。在此基础之上,学校要充分肯定和认可导学思政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激发研究生导师参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和优势。

(二)净化导学育人空间,促进导学关系的和谐共建

导学关系建设是研究生导师育人路径创新的一个重点。推动净化导学育人空间,促进导学关系的和谐共建,是高校发挥导学思政育人作用,提升研究生导师思政育人作用的关键。

1.深入开展调研,跟进导学关系指导预警

在高校导学育人空间中,导学关系中的摩擦、冲突和对立是客观存在的,对于导学思政育人作用的发挥和研究生导师育人实效的取得都产生不利影响。立足于高校导学育人空间的净化,高校要着眼于促进导师和研究生关系朝着和谐友好的方向发展,在研究生和导师群体中广泛深入地开展实地调研,真实了解和掌握研究生和导师的关系建设情况,系统全面地分析造成关系紧张、矛盾的深层次原因,形成高校导学关系的全貌和全景,进而对可能存在的导学关系重大矛盾和问题进行预警,引导和跟进研究生和导师导学关系的调整和优化,实现对不良、不畅、不顺导学关系的转化和转换,帮助研究生和导师建立和谐友好的关系,为研究生导师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输出奠定基础。

2.加强典型选树,树立导师育人正面形象

和谐友好的导学关系对于发挥导学思政的育人作用,促进研究生成长成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树立导师正面积极的育人形象,对于形成群体性和集体性的导学思政育人合力而言意义重大。高校在推动导学思政和发挥研究生导师育人作用过程中,要着力加强典型选树,将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有所作为和发挥积极作用的优秀研究生导师典型和榜样选树出来,形成强大的导师思政育人的正能量,树立导师育人的正面形象,影响和带动更多研究生导师加入到积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行列中来,为研究生的成长成才贡献智慧和力量。

(三)着力解决导学思政关键,提升导师队伍自身素质

研究生导师育人路径创新的关键在于研究生导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导学思政作用发挥的核心也是研究生导师的素质和能力。从教育者维度看,应切实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以提供组织保证[5]9-13。高校要通过加强队伍建设和岗位轮训,提升研究生导师的思想政治素质,提高他们在学生思想引领方面的能力。

1.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思想政治素质

研究生导师作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责任人和影响力量,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承担着重大的使命和责任。高校要充分认识到研究生导师队伍的重要性,不断强化这支队伍的政治建设,通过政治理论学习、思想政治教育和实践,提升现有研究生导师的思想政治素质,使他们 “提高对政治现实的解读能力、对学生思想疑惑的阐释能力、对学生思想的引领能力”[6]8。尤其要注重将具有较高思想政治觉悟和站位的研究生老师充实到现有研究生导师队伍中去,进而提升研究生导师队伍的整体思想政治素质。

2.加强岗位轮训,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经验

科学研究是研究生导师的重要任务,但是教书育人也是其不可忽视的重要职责。能否将研究生培养成国家的人才和党的后备力量,事关高等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和未来。因此从研究生导师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素养出发,加强研究生导师的岗位轮训就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高校要从他们的工作性质和特点出发,立足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开发设计具有校际特点的岗位轮训计划和项目,吸引研究生导师加入到培训计划和项目中来,在轮训中接受最新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方法和方式的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思想引领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和素质,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经验,更好地教育引导研究生成长成才。

(四)落实导学思政作用机制,加强导学互通载体建设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过程,绝不是一个简单说教的作用机制,也不是一个单向输出的运行过程。高校要在如何丰富导学思政的实现载体上进行探索和改革,建立多元的研究生导学互通形式,促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和理论的传授。

1.变正式说教为非正式交流,转化说教方式的育人功能

传统说教是一种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曾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发挥过重要作用。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学生获取信息渠道不断多元化,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也呈现多样化。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和研究生导师要充分认识到说教方式所面临的时代困难和挑战,变正式说教为非正式交流,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多采用非正式的方式,通过交流场景、交流语言的转换及交流工具的替换等,变显性说教为隐性浸润,减少学生的不舒适感,让学生能够乐意并主动与研究生导师对话,建立彼此间交流的基础,达到转化说教方式的育人目的。

2.由二元对话到多元化互动,丰富导学互通载体形式

导师与研究生的互动是一种绝对意义的二元互动,研究生导师通过言传和身教向研究生传递主流思想价值观念,引领研究生向上向善。这样一种二元互动具有其一定的劣势和缺陷,会导致研究生导师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主张和想法难以有效实现。从导师和研究生的互动互通有效性角度出发,研究生导师要致力于构建与研究生的多元化互动,变二元对话为多元互通,如可以建立学术沙龙制度、学术例会制度、学术会议制度等等,把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舞台整合、融入到学术活动当中,以此来丰富导学互动和互通的载体形式,让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目标能够在更多元的空间中得以实现。

猜你喜欢

导学导师研究生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三角函数考点导学
“概率”导学
V eraW an g
导师榜
函数知识快乐导学
“阉割课堂”,本不是“学案导学”的错
爱情导师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