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一体”教学样态下的单元整体教学研究
2022-03-15张萍
张萍
【关键词】“三位一体”,单元整体,方法
“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样态“考虑到当前语文教学读书少积弊过甚,旨在通过教材起到某种纠偏”。“三位一体”就是编者将教材单元课型区分为精读与略读,同时设计关联课堂教学外的课外阅读模块,以精读课文的“点”,串起略读课文的“线”,从而延伸出课外阅读的“面”,有效破除课内外的壁垒,实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这既避免了课型混乱的问题,也有效落实了课程标准反复提及的读书要求。那么,如何构建一种行之有效的“三位一体”阅读教学范式呢?单元整体教学为我们提供了一条很好的思路。
一、单元整体教学建构的特点
单元整体教学是教师在全面把握教材的基础上,对编排单元重新审视、定位、组合,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为依据,将单元重新划分为围绕共同教学目标进行教学,从而打破教材单元篇与篇的分散式结构,有效落实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精准指向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三位一体”教学体系下的单元整体教学有以下特点。
1.聚焦阅读本位
“三位一体”体系下的单元整体教学不只为了教学生读会一篇文章,而是促使其进行丰富的课外阅读,由整篇文走向整本书。“三位一体”体系下,不论是精读、略读还是课外阅读,教师都以学生的阅读过程为依据,以丰富的阅读内容为主体,以其真实阅读素养的发生、形成和阅读认知水平的提高为目标进行过程性指导,从而聚焦阅读本位,让阅读能发生、真发生,让学生最终形成成熟且可持续的阅读素养。
2.强调方法习得
精读课文以学生的精读和教师的精讲为主,重在让学生举一反三,激发兴趣。略读课文则是以学生的自学、教师的帮扶为要,把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运用其中,实现自感自悟。无论哪种课,贯穿其中的是“法”,学生一旦掌握,便可实现阅读的主动化、目标化与自动化。“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尤其重视方法的学习,这是对语文要素的有效分解、具体落实和强化实践,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点在此也得以体现。
3.实现内外统一
“三位一体”体系下的单元整体教学以课内文本阅读教学为基础,精读精讲与略读自读相结合,教方法、重实践,统筹兼顾课外阅读的激趣、启发与引导,帮助学生完成“阅读短文至长文,再到阅读整本书”三个台阶的跨越,实现“阅读视域的延伸与扩展”,以培养其会阅读、终生阅读的好习惯。因此,“三位一体”
的阅读教学样态将构建一种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融合、有机统一的教学体系,最终实现课外阅读课程化。
二、单元整体教学构建的策略
有“法”可依是“三位一体”体系下单元整体教学得以实现的必然要求,寻找方法当是我们的首要任务。如何找?不妨从以下策略入手:基于单元文本、关照文本习题、聚焦方法本体。
1.文本分析
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人文主题为“风趣与幽默”,语文要素为“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表达要素是“看漫画,写出自己的想法”。无论是语文要素中的“风趣与幽默”,还是表达要素中的“漫画”,都指向“幽默”,即有趣而意味深长。如何理解“幽默”呢?通过对文本的细致分析,我们或许能探寻一二。
精读课文《杨氏之子》是一篇小古文,通过孔君平与杨氏之子的问答来彰显语言的谐音之趣,也体现了杨氏之子的机智、聪慧,故而文本的幽默体现在“谐音”的修辞运用上。《手指》中,丰子恺先生以拟人化的语言写五指,并由物及人展开联想,显示了作者的睿智与幽默,其幽默体现在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上。文中“养尊处优”“消瘦”等词语,“招呼人,都有其他四指上前点头……”等句子也彰显了风趣的语言风格。略读课文《童年的发现》以轻松的语言描摹了“我”儿时奇异的想象,既有师生间趣味的对白,又有被“轰出”教室时的自我调侃,其幽默之处既有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运用,也体现在“滑翔”“盘旋”等词语上。
可以看出,本单元三篇课文的幽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文本语言幽默,二是文本内容幽默。前者主要包括有趣的词语、风趣的句子,以及拟人、谐音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后者主要包括奇异的想象和丰富的联想。由此,我们找到了品味文章“风趣和幽默”的方法,即关注文本语言内容。
2.习题分析
统编教材的编排强调系统性和整体性,围绕单元要素精心设计,以简洁的话语体现编写意图。我们有必要对本单元两篇精读课文的课后习题、略读课文的自学提示进行分析。
《杨氏之子》课后第一题为朗读,特别注意读好给出的语句。这显然指向文本语言,让学生通过朗读关注关键句。第二题是“借助注释了解课文的意思,说说从哪里可以看出杨氏之子的智慧”。这道题指向语言及内容,引导学生在理解大意的基础上体会杨氏之子的幽默与聪慧。
《手指》课后第一题为“默读课文,说说五指的作用”。本题指向文本内容,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第二题则给出相关语句,让学生边读边体会课文语言的风趣。本题指向文本语言,引导学生从词句中找出文章的幽默之处再品悟。第三题则让学生说说“作者笔下的大拇指和食指分别让你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人”,本题指向表达,引导学生通过联想、交流领悟作者的言语智慧。
略讀课文《童年的发现》的自学提示应一分为三地看待。一是“人为什么会在梦中飞行?……‘我’经历了怎样的探究过程?结果怎样”。其指向文本内容,学生须整体把握,厘清文章脉络。二是“默读课文,找出你觉得有趣的部分,说说自己的感受”。其指向文本语言,引导学生从词句中找出文章的幽默之处再品悟。三是“与同学交流自己有过什么‘发现’”。其指向表达,在理解文章幽默的基础上,让学生能联系生活找出自己的“发现”。
习题的背后暗含方法。《杨氏之子》给出了体现杨氏小儿睿智幽默的“关键句”。《手指》课后第二题则进一步给出了支架,明确了方法:编者给出类似的“风趣语言”,让学生“依葫芦画瓢”去找,幽默语言体现在风趣的词与句中;第三题则引导学生由此及彼展开联想,自己也学会“幽默”。学生如何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先找好玩有趣的词句,再从修辞手法、内容上去品味。在《童年的发现》中,自学提示明确要求学生自行找到“有趣的部分”,然后说出“感受”。可以看出,这是对前两课所学方法的直接运用。因此,要把精读课文上成阅读方法示范课,总结出规律性策略、方法;把略读课则上成用法课,运用精读课习得的方法自行阅读,解决问题,达到学习目标。
3.方法分析
“三位一体”阅读教学体系下的单元整体教学要有大局观,那么贯穿“三位”始终的“方法”也必须立足单元整体,立足整套统编教材进行分析。
(1)结构化的“法”
“三位一体”的“法”不是孤立的,应与学生各个学段的知识、语文要素前后相关、紧密相连,以一种整体的、关联的方式组织呈现并服务于整个单元的教学目标。因此,方法的归纳和总结要有系统性的观念与结构化的视角,既要充分考慮学生的前理解、前习得,又要统筹兼顾阅读策略的“法”、语文要素的“法”、习作表达的“法”等,并为实现教学目标对方法进行取舍、调整、充实和拓展。
(2)生活化的“法”
语文学习从本质上说就是一个把语言文字同学生的生活经验建立起联系的过程。怀海特曾说,儿童有无尽的生活阅历,你不会对着一个空白的大脑去教学。方法一旦脱离生活就变成“空中楼阁”,因此,“三位一体”的“法”需要去教条化、去概念化,拥有生活气息,与学生的过往生活、学习甚至游戏建立起联系,这样的方法才会“平易近人”,学生才会乐于接受和使用。
(3)实践化的“法”
“三位一体”的“法”要有可操作性,是能让学生动起手来,亲自实践,能让其身体力行的。实践化的“法”需要教师细致解读语文要素,研读文本,将其分解、转化、提升为一系列非知识性、非理论性的教学行动依据、语文学习行为,并沿着“精读—略读—课外阅读”的线路不断延伸。
综上,我们可以确定本单元的“法”(见表1)。
三、单元整体教学构建的路径
在有“法”可依的基础上,我们可将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从而确定教学目标,实施教学。
从内容上看,除课文外本单元还有口语交际《我们都来讲笑话》、习作《漫画的启示》及语文园地。从人文主题上看,选文都与“风趣和幽默”相关,既有古代儿童的幽默智慧,又有国外儿童的风趣幽默,还包括具体事物的风趣。口语交际中的“笑话”及写作中的“漫画”则更是“幽默”的代表。语文要素上,三篇课文都围绕“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凸显语文要素的教学。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是对风趣语言学习方法的回顾,“词句段运用”则既兼顾语文要素的学习又拓展到语境的运用。单元的内容编排无疑是具有整体性与结构性的,这为我们实施“三位一体”的整体教学提供了可能。
课外阅读方面,教师既可根据“口语交际”让学生阅读诸如《笑林广记》等笑话书,也可根据课文推荐《丰子恺散文》《世说新语》等书,当然也可放手由学生自由选择其他好玩、幽默有趣的书。
为此,我们构建了指向学生“整体感知,预学‘思’法”的单元导读课,指向学生“要素落位,导学‘得’法”的单元精读课,指向学生“自主阅读,自学‘用’法”的单元略读课,指向学生“内外贯通,延学‘活’法”的单元阅读分享课及指向学生“读写结合,助学‘品’法”的单元综合表达课(见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