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2022-03-14朱晓民

关键词:硕士学位专业学位学位

朱晓民,王 坚,谭 乐

(山西师范大学,山西 临汾 041004)

教育硕士学位论文是教育硕士获得硕士学位的必备条件之一,体现了教育硕士的专业水平和科研能力。自1996年设置教育硕士学位以来,我国已经培养出大量的教育硕士,积累了大量的教育硕士学位论文。为了解这些学位论文的基本状况、发现存在的问题、探寻写作规律与指导规律,已有一些研究者以教育硕士论文为研究对象从不同角度开展研究,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但到目前为止,尚未有研究者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梳理和分析,以全面反映教育硕士论文的质量及其研究状况。笔者以国家关于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政策为宏观背景,以教育硕士论文的相关研究成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与梳理,总结出该研究领域的特征,发现已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以期推动该研究领域的科学发展,从而为我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进一步健康发展提供更系统、更有力的理论支持。

一、样本来源与研究方法

本文选择的研究样本有两种类型:一是国家颁布的关于教育硕士的政策文件,主要来自国家教育部网站(http://www.moe.gov.cn/)和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http://www.cdgdc.edu.cn/);二是研究者关于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的相关研究文献,来自中国知网(http://www.cnki.net)和万方数据库(http://www.wanfangdata.com.cn/index.html)。研究文献的具体检索方法是:在数据库中将“学位论文”“教育硕士”分别作为主题词、关键词和篇名进行交叉检索,并选择在1996-2019年间发表的研究文献,按照精确检索的方式进行检索。通过筛选和剔除(剔除关于医学硕士、工程硕士、法律硕士、汉语国际教育、论文评审及答辩、教育学硕士、思想政治教育、体育教育训练学等相关内容的论文)以及两个数据库去重(中国知网检索得到428篇,万方数据库检索得到410篇)后,最终确定90篇研究文献为研究样本,样本具体分布见表1。

表1 政策文件与研究文献数量

通过内容分析法与文献分析法对样本文献进行梳理归纳,采用统计学的方法进行分析考察,获得样本文献的各项数值和指标,以此作为本研究的主要依据。

二、关于教育硕士学位论文已有研究的特征

1996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设置和试办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报告》,我国正式设置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经过10年的发展,2006年吴启迪在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换届会议上宣布我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试点工作结束,我国教育硕士专业进入正式实施阶段。[1]

从2007年开始,国家大力推进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发展。从培养单位来看,从2005年的49所增加到2014年的142所,仅2014年就增加了50所。从招生对象来看,2009年起开始招收无教育实践背景的学生攻读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招生人数由1997年不足200人扩大到2018年的22 183人。从设置的学科专业来看,2007年至2014年间又增加了5个教育硕士专业,其中2014年增设职业技术教育专业,由此,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由基础教育领域扩展到了中等职业教育。(1)相关数据来源于中国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网。

2014年国家颁布了《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办法》,提出:“学位论文抽检每年进行一次,抽检范围为上一学年度授予博士、硕士学位的论文,博士学位论文的抽检比例为10%左右,硕士学位论文的抽检比例为5%左右。”并且指出:“在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中,将学位论文抽检结果作为重要指标。”[2]自此,国家开始重视硕士学位论文的质量,并把学位论文的质量当做衡量硕士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2019年5月,全国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颁布了《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基本要求》,这是继1999年颁布《关于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标准的规定》后,第一个对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的具体要求做出详细说明规定的文件。该文件明确了教育硕士论文的定位、选题、文献综述、研究方法、格式要求、论文形式等具体要求,对规范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的写作、提升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的质量有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

就所选择的研究样本的发表年份来看,1997-2002年没有关于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研究的论文发表。对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进行研究的文献最早发表于2003年,之后相关文献的发表数量呈现出不稳定的发展态势,但总体来看,数量在不断增加。自2015年起,研究样本的数量则一直处于上升状态(图1)。

根据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发展历程,以及研究样本发表年份与数量的分布趋势,我们将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划分为三个阶段:试点期(1996-2006)、扩张期(2007-2014)和质量提升期(2015-)。

1.试点期(1996-2006)

这一时期关于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有一段空白期(1996-2002),在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设置之初,教育硕士论文本身处于探索期,写什么、如何写等问题尚不明晰,论文存在的问题尚处于形成过程中并未暴露出来,研究的必要性与迫切性并未显现,也就没有研究者从研究层面关注教育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对教育硕士论文进行专门的研究开始于2003年,李海林在审读18份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总结了当时教育硕士学位论文存在的几个问题,如重理论的“冠名”,轻用理论进行分析;单纯“从概念到概念”进行论述,脱离教育实践;论文的写作语言没有和其他文体区别开,看起来不像学位论文;研究方法缺失[3]。从研究方法来看,这一时期主要运用了内容分析法和文献计量的方法,偏重于实证分析,如殷飞使用内容分析法对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专业的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进行了相关研究[4]。从研究主题来看,除了李海林对教育硕士论文的问题进行研究外,这一时期的研究主题较分散,主要涉及选题、写作语言、引文等方面。杨启亮专门对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教育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对应的策略[5];顾刚对学科教学英语的学位论文写作语言进行了分析,认为不应该硬性要求教育硕士使用英语撰写学位论文[6];李延贵则对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的引文情况进行了分析,发现教育硕士学位论文存在平均引文量数量少、引文语种单一、期刊引用率低、引文著录格式不规范等问题[7];黄霞也对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的引文进行了分析,以此来了解“教育硕士文献需求和利用的规律和特点,优化图书馆馆藏结构,提高馆藏利用率”[8]。

总体来看,试点期关于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文献数量很少,10年间只有7篇相关文献,还有6年的空白期。相对于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设置而言,对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起步晚,研究成果数量少,相关研究远远滞后于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发展速度,非常不利于教育硕士学位的持续健康发展。

2.扩张期(2007-2014)

经过10年的摸索和试点,我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进入正式实施阶段,国家大力发展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不断扩张规模。相比上一阶段,扩张期内关于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文献数量明显增多,达到47篇,增长率67.1%,并且出现了17篇专门研究教育硕士论文的硕士论文。相对而言,对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也进入到了扩张期。

从研究主题来看,这一时期的研究主题相对集中,主要涉及选题、写作、存在问题、质量和评价、论文指导等方面,具体的数量分布如图2所示(2)其他项包含涉及主题零散的研究文献,如对参考文献、英文摘要的研究,相关文献仅有1-2篇。。其中,关于选题的研究占比最多,共有15篇,占比31.91%,并且研究对象更明确,研究者大多选择了某一具体的教育硕士专业或学科方向对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进行分析,如江懿对数学教育硕士的学位论文选题进行了研究[9];研究手段科学化,许多研究者在分析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情况时,采用分析论文关键词的方法,来分析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热点。

关于学位论文写作研究,与试点期不同的是,研究者把研究重点放在发现写作上存在的问题,相关文献有11篇,占比为23.40%。研究者主要从以下方面来探讨教育硕士学位论文中存在的问题:一是论文有无“问题”。李润洲在提出“问题就是研究的灵魂和生命”的基础上,分析了问题意识欠缺在学位论文中的三个主要表现[10]。二是论文的写作情况。张定强以学科数学方向的教育硕士学位论文为例,分析了教育硕士学位论文存在的写作问题[11]。三是论文是否有实践指向性。教育硕士的根本属性就是实践性,其学位论文的撰写也应该体现出这一点。李高峰和杨祖培在分析多所院校、多个学科方向的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就实践性状况进行了分析[12]。

这一时期出现了两个新的研究主题,一是关于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质量和评价体系的研究,12篇,占比为25.53%;二是关于教育硕士学位论文指导的研究,3篇,占比6.39%。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的质量和评价是息息相关的两个环节,因此将这两类研究归为一项。但从已有研究文献看,关于评价的研究要稍早于对论文质量的研究。关于评价体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现代教育技术这一专业上,研究者针对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硕士学位论文设计出评价体系,并选取样本进行试测。对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的质量研究,主要是关于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保障问题,研究者大多认为应该采用全过程管理方法对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质量加以保障,如毕华林提出,应从教学、选题、论文资料的收集整理、论文写作的过程性管理、论文盲审五个方面入手保障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的质量[13]。

虽然这一时期呈现出较为集中的几个研究主题,但进一步分析后发现,这些研究成果存在如下问题:一是对某些问题的研究过于集中,许多涉及学位论文的重要问题被选择性忽视。比如,关于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的写作问题与学位论文存在的问题,很多研究者基本都围绕选题角度展开,其他内容却鲜有专门的研究。二是缺少对某些重要概念内涵的学理探讨,比如,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内涵到底是什么,其实很多研究者并不完全清楚,因此,其对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的质量进行研究,一定意义上是游离于“质量”之外的。

3.质量提升期(2015-)

自2015年起,教育硕士学位的发展从单纯规模扩张开始转向质量提升的发展期。经过近20年的发展,我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从最初只有学科教学和教育管理两个专业发展到包含9个专业20个领域方向的专业设置架构。虽然如此,但相关研究文献基本还是集中在起步较早的专业领域,比如,关于学科教学专业的研究文献21篇,占58.33%;关于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的研究文献3篇,占8.33%;有关学前教育专业的研究文献2篇,占5.56%;特殊教育和小学教育专业的研究文献都为1篇,各占2.78%,具体如图3所示。

从整体而言,研究文献数量不多,整体较为薄弱;就各专业领域而言,存在严重失衡现象。具体而言:其一,这一时期相关研究涉及到具体专业的研究文献明显增加,但就一些专业领域而言,出现此长彼消的现象,如关于学科教学专业的研究明显增多,而教育管理专业和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的研究数量明显减少。其二,某些专业领域的研究极其薄弱,只有数量极少的研究文献,如小学教育、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3个专业仅有2-3篇。一些专业领域研究文献仍空缺,如科学与技术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3个专业领域(表2)。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与相关专业的设置时间不无关系,如学科教学专业在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设置之初就已设立,而职业技术专业在2014年才正式设立,设立时间较短。

表2 不同阶段涉及具体专业的研究文献数量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中的学科教学专业一共设有12个专业方向,为进一步了解相关研究的专业方向分布,研究者对扩张期和质量提升期的35篇关于教育硕士学科教学专业学位论文的研究文献做了进一步的统计分析,结果如图4所示。

从图4可以看出,在学科教学各个方向上也存在分布不均衡的问题。其中,英语学科方向的相关研究文献数量最多(10篇);其次是地理学科方向(5篇)、数学学科方向(4篇)、化学学科方向(4篇)、历史学科方向(3篇)。而思想政治学科方向、语文学科方向、体育学科方向等仅有1-2篇,数量非常少;物理、美术和音乐3个学科方向竟然无研究成果。从文献的类型来看,发表在期刊杂志的研究文献与硕士学位论文研究文献的数量基本持平。

从研究方法来看,这一阶段依旧以内容分析法和文献计量法为主。但与前两个阶段不同的是许多研究者开始使用分析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如李增娇等人就使用了SATI软件和UCINET软件对教育硕士(学科生物方向)的学位论文进行了研究分析[14]。

从研究主题来看,这一阶段主要涉及3个研究主题:论文的选题研究18篇,占50.00%;论文质量及评价研究8篇,占22.22%;学位论文写作及存在问题研究7篇,占19.44%。其他研究文献(研究方法、实验研究的研究伦理和英语学科方向学位论文的模糊限制语研究)明显减少,仅3篇,占8.34%(图5)。这说明:一方面,3个主题对教育硕士论文至关重要,研究者持续关注;另一方面,这3个方面的问题一直没得到很好的解决,是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的老大难,成为难以突破的瓶颈。

就3个研究主题而言,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出现了新的趋势,体现出了新的特点。比如论文选题的研究有如下特点:一是角度创新。如温小军基于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选题真实性的角度,从“理论、现实、历史、研究者和读者”维度出发,总结出了论文选题的5个特征:“逻辑性、实践性、创新性、量力性、公共性”[15]。二是诸多研究者依然热衷于关键词分析。如王博利用CiteSpace软件对2000-2016年的6 209篇优秀教育硕士学位论文(学科语文方向)进行了关键词的共词分析。[16]其他研究者也运用这种实证研究方法对关键词进行分析,以此总结教育硕士论文的研究热点。三是专业领域扩大,这一阶段出现了对学科教学语文方向和生物方向的教育硕士学位论文选题的研究。

学位论文质量与评价研究主要围绕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刘建银等把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的形式分为专题研究和专题设计两大类,详细分析了每一种论文形式评价标准的具体含义。[17]与扩张期集中在现代教育技术专业不同,这一时期出现了其他专业方向的学位论文评价体系,如熊辉在硕士论文中研究并设计出一套针对学科教学化学方向的学位论文质量评价体系,并对27篇教育硕士(学科化学方向)的学位论文进行了检测[18]。

学位论文写作及存在的问题,与上一阶段相比在研究内容和方法上没有太大变化,只是研究涉及的专业扩大到了小学教育,但也仅有吉标等人的1篇研究文献,他们从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论文的逻辑和论文的基本规范3个方面详细分析了学位论文中存在的问题[19]。

三、已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设置以来,我国关于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整体数量严重不足,各专业领域严重失衡

从已有研究数量来看,教育硕士设置以来对其学位论文的研究仅有90篇,年均约4篇,这反映出学界对于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的关注度不够。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设置以来招生人数从1997年的不足200人发展到截至2018年底,累计录取各类教育硕士研究生370 323人;获得学位人数,从1999年的100余人发展到截至2018年底,各类教育硕士获学位人数已达224 679人。[20]整体研究与教育硕士的大规模发展及培养严重不相对应。

从研究涉及专业看,各专业的研究不平衡。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从最初只有学科教学和教育管理2个专业发展成为具有9个专业20个领域方向的专业学位专业设置框架。[20]但目前已有的文献研究主要集中在学科教学专业(58.06%)、教育技术学(20.97%)、教育管理(11.29%)等3个专业。关于小学教育和学前教育2个专业学位论文的研究文献仅有1-3篇。科学与技术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3个专业还尚未出现专门对学位论文进行的相关研究。因此,总体来看目前对于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仍然不足,各专业领域分布不均,这与我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迅速发展不相适应。

2.囿于自我圈子与自我逻辑,缺少大时代背景关照

研究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进行的,烙上了深刻的时代烙印。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作为一种实践性学位,其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一线教师和管理者,其设定符合时代要求和社会需求。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主要是立足于解决基础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论文内容要求必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但在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的已有研究中与所处时代之间存在一定的隔阂,已有研究与国家颁布的政策之间缺乏呼应和落实,进而导致出现导向性政策不能落到实处的局面,已有研究对政策的颁布与执行也缺乏推动作用。

一是学理研究与国家政策存在隔阂。起步期国家关于教育硕士的培养处于探索阶段,这一时期国家政策主要是关于教育硕士的宏观体系建构,缺少可操作化、细化落实的微观政策。1999年11月9日颁布的《关于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标准的规定》(教硕发[99]07号),是第一个专门针对学位论文的文件,但文件中标准过于宽泛、不便于操作、缺乏量化指标。这一阶段学界已有研究开始针对学位论文的选题、写作、引文等进行分析,但对教育硕士的微观政策、学位论文标准等重大社会需求鲜有回应,相关研究依照自身惯有的学术逻辑持续展开。

扩张期相比上一阶段国家发布的文件有所增加,并将学位论文作为培养过程的一项指标纳入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合格评估体系中。2011年教指委发布的《关于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指导意见》中附有学位论文参考标准,但该标准只是大致框架,并没有细化每一部分要求。已有文件中并未对研究中发现的学位论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如结构逻辑和格式内容等)予以明确,已有研究成果也未得到政策制定者的关注。

进入质量提升期,为促使培养单位规范管理、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文件中多次提出要狠抓学位论文,强化学位论文抽检结果使用,并对论文抽检办法予以明确。2019年5月22日全国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发布的《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基本要求》,对学位论文的要求进一步细化与具体。这一时期学界关于学位论文质量及评价的研究中已有针对某一专业设计的量化评价指标体系,但还是未能引起政策制定者的关注,尚未出现国家层面的评价指标体系,多年积累的相关研究成果也未在文件中充分体现。

由于研究者与决策者处于不同地位,二者往往处于隔阂状态,缺少相互之间的沟通与协作,两者仿佛是两条永不相交的平行线,各自按照自身的需求与发展逻辑展开,彼此所处环境不同,视界与落点也不同。

二是多为微观研究,缺少整体关照。目前已有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学位论文的选题、写作等微观层面,缺乏对研究对象宏观层面的研究,缺少整体视野,导致研究者难以发现教育硕士论文整体发展的趋势与存在的问题,从而难以为国家制定与出台关于教育硕士培养及论文的政策提供建议与支持。

三是缺少规律的总结与提升。教育硕士作为面向基础教育一线的教育者和管理者,其质量的高低与我国基础教育教师队伍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学位论文作为直观反映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的有效指标,对其进行的研究可明晰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的高低。但目前已有研究大多未跳出自身逻辑只从论文谈论文,并未从宏观层面对教育硕士的研究、写作及培养规律进行系统研究与总结提升。

四是高水平研究成果较少,也缺少系列化与序列化研究。科研水平的高低与发文期刊的级别有着很大的关系。从论文发表的期刊来源来看,当前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研究的发文期刊中高水平核心期刊较少(26篇),研究成果的水平较低,降低了研究成果的学术影响力,这与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相关研究论文水平不高有一定关系。已有研究中,研究者之间的合作度不高(仅28篇为合著),且多数研究者对这一主题的研究并不是持续关注,研究者多为围绕自己的兴趣点做了一次研究发表了一篇研究成果,尚未出现核心作者群,使得现有研究缺乏整体性与系统性、系列化与序列化,研究不能向纵深发展,也就无法使研究发挥促使提升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的效用。因此,开展系列化与序列化研究,提升研究成果的关联性与延展性,在提高研究成果数量的同时保证研究成果质量是促使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研究发展的重要前提与方向。

3.重要研究主题缺少突破,实践操作难以突出重围

自2003年以来,教育硕士论文的选题、写作、质量评价等一直是研究者的关注重点与重要研究主题。一直在研究,一方面说明该主题的重要性,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说明现实中存在的问题也一直未得到解决;或者说,已有研究成果并未有效解决教育硕士在研究与写作中所遇到的选题、写作、质量等问题。

一是已有研究中选题主要是通过内容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对某一专业领域选题类目进行数量统计,运用关键词词频分析探索研究热点、变化趋势。虽然硕士论文的选题涉及不同领域和层次,突出了学科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但从一些选题和研究内容看,就同一个问题展开的研究和讨论很多,雷同重复,缺乏特色和创新。还在试点期时,杨启亮就曾指出:“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选题存在偏失问题,主要指选题失之大而空、失之洋教条、失之不专业、失之经验论。”[5]扩张期关于选题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选题避重就轻、存在畏难心理[21],选题趋向于热点问题[22],重视特定领域的研究,但冷饭热炒偏多、创新性不足[9]。质量提升期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研究上“重教轻学”[23],选题避重就轻、均衡性不足[24],学科交叉生硬、国外借鉴较少[25]。总的来看,这些问题本质基本相同:选题大而空、实践性不足、重教轻学、避重就轻、缺少创新等,一直存在恰恰反映了选题问题的研究一直尚未突破,研究中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的策略并未实质性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

二是写作这一主题的研究起步期仅有顾刚针对学科教学英语方向的学位论文所要采用语种问题进行了研究。扩张期这一主题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结构和内容两方面,结构方面的主要问题有:布局不合理、逻辑性不强、编校不认真[11]、章节划分缺乏系统性与科学性[26]、论文格式不规范、文字表述不规范、文献采用或引用不规范[27],论文整体重点不突出[28];内容方面的问题主要有:文字表达、篇幅字数、书写规范、写作语言、图表应用等,涉及到的具体问题是:理论与主题无关[26],句子不通顺、辞不达意、标点符号的使用错漏、错别字[28],图表运用不得当、参考文献著录不规范[29],方法不明、结论不清、探讨不深[11],以文献概览代替文献综述[12],研究问题遮蔽现象[10]。质量提升期存在的问题与扩张期基本一致,仍然是结构逻辑、语言表述、基本规范、问题意识等几大问题。比较新颖的是这一时期提出了关于方法、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问题,如钟正平指出教育硕士学位论文写作中存在研究方法使用不当、理论分析不够深入[30],缺乏运用教育科学理论解释教学问题[31]。总的来说,关于写作这一主题的研究已有存在的问题在不同时期都存在,目前仍然在延续。

三是关于质量及评价的研究起步期并未涉及,扩张期开始出现。这一主题偏向于实证研究,主要是通过选取某一学校教育硕士的学位论文分析影响其质量的因素,并针对不同主体(教育硕士、指导教师、管理部门等)提出相应的质量保障措施及建议。教育硕士主要从其培养过程来关照,包括:提高学生自身质量、加强学风建设、营造学术氛围[28],开展学术道德规范教育、加强科研写作能力训练[32]。导师层面主要是完善指导教师的指导工作手册等规章制度[33],严格写作过程管理、积极发挥导师指导作用[32]。管理部门主要包括:注重对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质量的监控与评价、重视质量反馈的作用[33],实行学术不端行为检测、开展双盲外审工作[32]。这一时期关于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评价的研究集中于教育技术学专业,通过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确定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判理论建模设计出评价体系。质量提升期关于质量及评价的研究也是基于某一专业通过确定指标权重建立指标体系进行质量评价。总体来看,关于质量及评价的研究都是通过实证研究以某一专业为个案,采用层次分析法、德尔菲法等建立指标体系,尚未出现关于教育硕士学位论文总体评价体系的研究。

4.国家政策关注不够,支持力度不足

近几年来,我国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以满足我国对高层次实践性人才的需求。专业学位研究生与学术学位研究生在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培养方法、质量评估等方面存在着根本性不同。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设置与培养在我国时间较短,其培养规律尚处在探索中,需要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管理者等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国家课题的立项资助对该领域的研究尤为重要。我们对近几年的“十二五”“十三五”全国教育规划课题、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进行梳理与统计,结果见表3。

表3 2010-2019年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与教育部课题项目数量

由表3可知,一方面,专业学位研究生与教育硕士的课题研究在全国教育规划课题中立项数量非常少,2010-2019年10年间关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题只有17项,2011-2013年最多,每年3项,其余每年大约1-2项,2017、2019年都是0项。而关于教育硕士的课题7年间仅仅只有1项。另一方面,专业学位研究生与教育硕士的课题研究在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中立项数量也非常少。2010-2019年9年间,关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题只有12项,关于教育硕士的课题只有4项。这两个代表国家最高级别的课题立项数量都非常少,这与我国迅速发展的专业学位教育,尤其是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极其不相匹配。从国家课题立项支持的角度看,虽然国家发布了系列专业学位教育的相关文件,但实际支持力度却非常小。国家课题对研究者的研究方向选择具有鲜明的导向作用,国家层面不支持,研究者选择这个研究方向的动机与兴趣就会很低,甚至不会选择。这样,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逐渐就会成为一个被忽视与不被重视的研究领域,研究者的水平层次与数量就会逐渐降低与减少,形成恶性循环,非常不利于我国对高质量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需求。

四、新时代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研究的展望

基于对以往研究的纵向梳理和存在问题的分析,结合立德树人的现实背景和发展趋势,我们提出几点建议,以促进未来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研究的有序健康发展。

1.研究者要关注教育硕士研究领域,提升研究成果的量与质

质量是生命线,当前我国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正处于质量提升阶段,其发展势头良好,取得成效明显。促进我国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研究发展的重要前提是提升研究成果的数量与保证研究成果的质量,今后研究者应紧密关注该研究领域,对此展开进一步的深入探讨与研究。

一是广泛开展研究,实现专业领域均衡发展。当前研究者们已对教育硕士的相关领域进行了研究,也已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与我国教育硕士的发展规模不相适应,之后需要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广泛研究。首先,对教育硕士培训实践进行系统总结与提升。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自1996年设置以来,各大院校累计培养出了各类攻读类型的教育硕士20多万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因此,十分有必要对其培养过程中取得的成就与出现的问题进行概括与总结,进而从学理上进行论证与提升。其次,合理借鉴其他专业学位的研究成果。教育硕士作为一种专业学位,与其他专业学位相同,都具有明显的职业取向,因此,对教育硕士的深入研究可与其他专业学位的研究相互借鉴,以促进专业学位研究的丰富与扩展,进而促使专业学位的健康、和谐发展。最后,加强薄弱专业方向的研究,促使研究均衡发展。目前在教育硕士各大专业方向的研究上存在明显失衡现象,因此,未来进一步的研究需要在薄弱研究专业领域加大研究力度(如科学与技术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等专业),针对各专业方向的特色进行分析,从中发现专业方向之间的共性与特性,关注各专业方向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实践问题,以更好地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二是拓展研究范围,深化研究内容。当前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多是从微观层面探讨学位论文的某一方面,而宏观层面的研究相对较少,且已有研究尚未将学位论文的研究与教育硕士培养的其他方面,如课程安排、课程评价等进行联系分析。未来进一步的研究要拓展研究范围,将教育硕士学位论文与整个培养过程相联系,既重视其终结性评价的作用,更着重过程性评价作用的发挥。

拓宽研究视角,丰富研究方法。除了继续对学位论文各个部分的探讨外,还应着力于创新研究视角,在立德树人的时代背景下开展教育硕士培养及学位论文的课题研究。采用多样化的研究方法是使研究得以向纵深发展的条件。学界应坚持采用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深化研究内容,使用好研究工具,根据实践情况细化、分类研究内容,进而提高研究成果数量与质量,不断提升学术界对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研究的认可度。

三是加强研究队伍建设,提升成果质量。高质量的研究团队是保证研究质量的前提条件,是研究得以向纵深发展的有效保障。首先,应扩大研究机构与作者队伍。截止到2018年专项评估和动态调整,教育硕士培养院校数量定格为162所,覆盖了我国除澳门、香港、台湾以外的各个省(直辖市、自治区)[20],院校数量之多与已有研究的短缺形成强烈对比,因此,今后应鼓励、支持各大培养院校领导与教师加大对教育硕士领域的相关研究,对培养实践中取得的成绩与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总结与提升。

提升研究成果的质量。学界应加大对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研究问题的关注,提升研究成果的质量水平。目前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的已有研究主要体现于结果层面上,无论是在理论创新上,还是与培养过程中的其他方面的联系上,都有较大的研究空间,需要继续深入探讨。

2.以大时代背景为关照,研究与时代形成良性互动

研究应立足于当今时代背景,关注时代对教育硕士提出的新要求。迄今为止,虽然研究者已经做了一些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已有研究仍然未可满足实践需求,与所处时代之间存在一定的隔阂。

一是消除学理研究与国家政策之间的隔阂。政策的制定与完善是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健康发展的支持和保障,也是对其进行改善与优化的关键。学理研究是依据科学理论对其现状、存在问题、发展前景等进行深入分析,对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14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发文将学位论文抽检结果作为衡量研究生和学位授权点的重要观测指标,加大对学位论文质量的管控机制。[34]今后各级政府相关部门要切实提高自身认识,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以客观实际为根据,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依据正确的原则,采用适切的方法,遵循科学的程序,进一步提升决策的水平。研究者要加强组织领导,协调各方力量,集中研究力量,认真调查研究实践现状,并针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策略与建议,拓展高水平研究,提高研究的质量与水平,促使研究成果发挥政策效用。研究者要与政府的相关部门相互沟通交流,积极促进决策部门采用研究成果,使已有研究转化为教育政策,更好地发挥二者的合力。

二是加强整体面貌研究。局部研究是只针对学位论文的某一部分做精细化研究,因而不足以反映论文的整体情况。今后的研究者不仅应对学位论文的相关部分进行研究,而且要转向整体综合的研究思维,即强调整体而非各个要素的研究思维,更加关注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的整个面貌,对教育硕士学位论文整体存在的问题与进一步的发展前景进行分析,进而为政策制定与决策提供科学可循的建议。

三是总结、概括并提升规律。学位论文作为教育硕士培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作为教育硕士科研水平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与教育硕士培养中的其他方面有着紧密的联系。研究者应进一步从学位论文的研究中发现教育硕士培养的规律,包括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课程评价等,更好地促进教育硕士培养的健康发展。

四是开展系列化、序列化研究。研究者要加大对学位论文的关注,通过与同仁合作构建研究团队,拓宽研究视角,选择涉及教育硕士现实困境与未来发展的重要课题,借鉴其他专业的成熟研究,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使用有效的研究工具,对教育硕士培养及其学位论文的整体情况进行系列化与序列化研究,持续产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3.深化与细化重要研究主题,有效解决实践操作问题

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不是为了研究而研究,而是为了提高论文质量,解决培养中面临的现实问题。今后的研究要通过交流合作、深化研究内容、分析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来对重要主题进行深化研究。

一是加强院校、研究机构之间的交流合作。目前教育硕士培养院校遍布全国大部分省市和自治区,并覆盖综合类、师范类、理工类等多种类别的大学。已有部分学者结合本校实际发展情况与存在的问题展开了个案研究,既为新授学位点院校提供了经验,也给国家对教育硕士人才培养提供了切实可信的一手资料。之后可通过扩大培养院校的数量与范围来加强这一方面的研究,针对不同类别院校中教育硕士的培养方案、培养和管理机制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不同院校之间共性与个性特点,进一步指导培养与研究实践。此外,应加强院校间的相互沟通学习,扩大交流合作。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虽然设有不同的专业方向,但都是面向基础教育一线、都具有强烈的职业属性,因而培养的整个过程具有共性。但当前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合作度不高,之后应进一步加强培养院校、研究机构之间的沟通交流,总结推广各自取得的经验和建议,建立教育硕士培养资源共享互助平台,形成科研合力,开展大规模高质量的研究。

二是强化问题意识,深化研究内容。研究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论证问题、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之后的研究要强化问题意识,提升对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研究的针对性。首先研究者需要明确研究对象,既要注重宏观层面的研究,也要关注微观方面的分析,关注各个层面的研究,要能够结合实践中的发展状况,发现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相应的可行策略。

当前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研究尚未形成系统全面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框架,之后的研究需要深化研究内容,转变研究视角,突破重要研究主题,改变一直在研究却一直未有任何突破的状况。从研究视角来看要多借鉴其他专业学位的相关研究,吸取有用可借鉴的经验。在研究主题方面要扩大研究对象与范围,切实细化分析相关研究,尤其要对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质量概念进行明确,构建科学合理的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评价指标体系。

三是国家课题予以倾斜与支持,让教育硕士研究形成燎原之势。国家应该加大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研究的支持力度,尤其是在国家级课题立项方面予以一定程度的倾斜与支持。首先,保证立项数量。每年有一定数量的课题立项,鼓励与引导研究者围绕教育硕士开展系统而深入的研究,逐步探索与总结出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规律,为整体提升我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系统的理论支持。其次,可设立“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研究专项,大力支持培养单位、指导教师等围绕培养中的具体问题开展研究,产出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成果。最后,在国家层面定期组织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术研讨会,依据当前培养中的热点与焦点确定会议主题,为培养单位、指导教师解决现阶段问题提供策略与帮助,稳步提升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国家相关政策与要求的真正落地。

猜你喜欢

硕士学位专业学位学位
教育部就学位法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博士后』是一种学位吗?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职业资格衔接困境和思考
中美土木工程硕士培养体系比较及分析
英国大学本科一等学位含金量遭质疑
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的应用导向及质量保障研究
在职硕士全国联考将取消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教育的目标与质量保障措施
趣谈“学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