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路径探析
——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为例

2022-03-13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11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安全观总体

王 燕 琴

(集美大学诚毅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继承以往的国家安全思想和观念的基础上,根据国家安全形势的新特点新趋势提出的新型国家安全观,是“指导国家安全实践的强大思想武器”[1]。维护国家安全,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国人民的安居乐业。加强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不断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与能力,是新时代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的必然要求。

一、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思政课教学的意义

当前,我国发展面临“两个大局”。一方面,中华民族走在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上;另一方面,在国内外因素的交织作用下,我国所面临的挑战之多也是史无前例的,我国国家安全形势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一些敌对势力不愿意看到一个日益强大的社会主义中国,他们千方百计妄图阻止和破坏中国梦的实现,青年大学生无疑是敌对势力渗透的重点目标群体。目前大学生在国家安全意识、国家安全素养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国家安全认知水平较低、国家安全观念陈旧,国家安全危机感和责任感淡化,维护国家安全的行动力匮乏等[2]。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复兴的接力棒终究要交到青年手中,对青年大学生进行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事关国家安全稳定大局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长远大业。

当前,我国已经意识到对青年进行国家安全教育的迫切性。2020年,教育部发布了《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指导纲要》;2021年4月,高校《国家安全教育读本》的编写工作正式启动,预计将于2023年春季学期全面投入使用。由于目前高校还没有开设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专门课程,对大学生进行国家安全教育需要首先依托思政课这个立德树人主渠道来进行。把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既是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务实举措[3]。

依托思政课对大学生进行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应包含哪些内容?笔者认为,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内容包括国家安全思想教育、历史教育、形势教育、战略教育、相关法律教育、技能教育等。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考虑到思政课的课程特质,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国家安全教育,包括以上内容却不能止步于具体安全知识,还要透过这些知识帮助学生树立捍卫国家安全的意识和责任感,树立具有爱国主义情怀的世界观与人生观。

二、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思政课教学的路径

将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思政课教学,不同课程有不同的角度和方法,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以下简称“原理”课)教学中融入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

事实上,总体国家安全观和马克思主义原理具有高度的内在契合性。它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对国家安全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进行观察和思考而形成的,同时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二者的有机配合,既有助于学生深刻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也有助于学生认同和自觉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在“原理”课中融入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可从以下角度进行尝试:

(一)用普遍联系原理把握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系统性

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和观点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哲学基础,也为我们理解和遵循总体国家安全观提供方法论指导。唯物辩证法强调,要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这个世界,总体国家安全观涵盖12个重点领域安全和4个新型领域安全,要求统筹好五大要素和五对关系,是一个涉及领域宽广、各领域又相辅相成的有机统一体。总体国家安全观涉及领域的宽广性以及内涵的丰富性,要求我们要始终把握它的总体性和系统性。思政课教师在指导学生用普遍联系原理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

首先,指导学生用联系的、全面的观点来观察和分析我国面临的复杂的国际国内安全环境、统揽我国安全全局,达到对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背景、原因和现实意义的深刻理解。目前我们正走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上,但这条道路并不是一马平川,而是充满着风险和挑战。了解了我国严峻的安全形势,能让学生产生危机意识,增强其自觉参与防范风险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学生了解了我国在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道路上的不易,以及在面临种种困境时党仍带领人民突出重围获得巨大的成就,也会从心底更加坚定“四个自信”和理想信念。

其次,用普遍联系原理引导学生看到不同领域的安全之间的相互关系,把握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的五个要素、十个重视和十六个领域之间的联系。不同领域之间的安全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要用整体性的眼光来看待。以中国近代史为例,清政府在数次战争失败后,被迫与列强签署了多个不平等条约,在政治、经济等方面丧失了很多主权,渐渐地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这就是从军事安全的失守,蔓延到政治、国土、经济、文化、资源等各领域安全的沦陷,学生很容易就明白各领域的安全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唇齿相依的。在国家安全问题上,应该增强敏锐性、前瞻性。在应对安全问题上,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要有系统思维,形成合力,要处理好安全和发展之间的关系。授课过程中也可以让学生针对自己的专业特长来构思自己在国家安全上所能作出的贡献并为之付出努力。

第三,引导学生用联系的眼光科学看待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内在契合性。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人类面临的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日益复杂和多样化,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独自应对和解决所有安全问题。各国既应追求自身安全、也应重视世界的共同安全,看到中国和世界的联系,能让学生深刻理解我国所倡导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意义。

(二)用永恒发展的眼光看待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发展性

引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追寻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过程和发展脉络,看到它的历史继承性、时代适用性及持续发展性。

首先,从历史角度看,总体国家安全观根源于我国传统安全战略文化,也是对建国以来国家安全思想的发展和升华。中华民族对和平、和睦、和谐的追求深植于民族性格中,直到今天仍然影响着我国的对外交往模式和安全战略。建国以来,不同时期我国对国家安全问题具有不同的解读和应对方式,形成不同时期的国家安全战略思想。总体国家安全观与建国以来安全战略思想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体现了它的发展性。

其次,从现实维度看,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在深入分析和总结当今的时代背景、国内国际环境、国家安全形势变化的新特点新趋势下提出的,体现了时代性和前瞻性,让学生能用更宽广的视野、更深邃的眼光来认识其重要战略意义,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对我国而言的重要价值和重大创新。

第三,从发展远景看,总体国家安全观不是封闭的理论,它的内涵和外延会随着时局的变迁而不断丰富和拓展。如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进一步发展完善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目前总体国家安全观所涉及的领域已经由刚提出时的11个扩展到16个。由此可见,总体国家安全观不是权宜之策,而是旨在国家的长治久安;不但着眼于眼前,更是立足于长远。

(三)用矛盾分析方法探析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辩证性

辩证法认为矛盾双方是对立统一的,要坚持矛盾分析法。总体国家安全观遵循了矛盾原理,体现了辩证性和科学性。

首先,在国家安全问题上,习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安不忘危、有备无患。用矛盾原理分析国家安全问题,可以通过跟学生探讨中兴芯片困局、华为5G发展等时事,让学生感受到未雨绸缪、提前布局的重要性;如果处安而忘危,就容易受制于人、被卡脖子,危害到国家的核心利益和安全。在国家安全上,应该有如履薄冰的心态,保持底线思维。

其次,在国家安全问题上,既要统筹全局,又要善于抓重点。国家安全涉及诸多领域,各个领域既相互联系又有所区别,既要统筹兼顾又要有所侧重, 要“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4]这就是对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矛盾分析法的灵活运用。

第三、总体国家安全观明确指出,我们走的是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安全道路,建设的是中国特色的国家安全体系,这体现了我国在国家安全问题上始终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科学方法。

(四)用社会基本矛盾阐释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性

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建国以来生产力的快速发展成果夯实了我国国家安全的实力基础,巩固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根本制度;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安全的生产生活环境又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保障。因此,总体国家安全观十分强调要平衡好安全、稳定和发展之间的关系。

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巩固也需要国家政权机关、安全战略思想和法律法规等上层建筑来保驾护航。我国成立了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不断制订和完善国家安全法制体系,以多样的形式和丰富的载体加强安全教育等等,这些都体现了上层建筑作用的发挥。总体国家安全观作为国家安全的最新理论成果,展现出了强烈的适用性和重要性。

世界在发展,抱残守缺只会导致落后挨打,因此我们应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推进改革开放,这是对社会基本矛盾运行规律的遵循。但要注意改革开放不能突破政治安全底线,要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马克思主义,在发展中坚守安全底线。

(五)用群众史观体会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人民性

“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人民安全高于一切,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和党的性质宗旨的集中体现。一方面,维护国家安全离不开人民群众的踊跃参与和支持;另一方面,维护国家安全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了维护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和衷共济,共同维护了我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生物、网络等各方面的安全,维护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是党的群众路线的贯彻和实践。新冠疫情爆发时,党明确表示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在抗疫过程中宁愿付出经济上的沉重代价也要护人民安全。此外,我国对社会治安防控、食品药品安全、防灾减灾救灾等方面体制机制的全面改革,保障人民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保障了人民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这些也是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和党的群众路线在现实工作中的体现。

三、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原则

(一)防止生硬融入,注意方式方法

由于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立场指导下产生的,因此“原理”课可供融入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知识点有很多,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事先做好设计,无需面面俱到,更无需为了求全而把安全观或者课程知识点拆解得支离破碎。融入过程中要注意显性和隐形相结合,可灵活运用“情境模拟式”、“案例分析式”、“问题研讨式”等方式,切勿生硬融入,影响教学效果。

如果教师认为把总体国家安全观内容分散到不同章节进行讲授不够系统深入,可以考虑在“原理”课知识点全部授课完毕后,集中安排课内实践,让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各小组围绕总体国家安全观内容,自选知识点从不同原理不同角度出发进行探究和阐释,然后在班级展示各组的研习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这样既可以鼓励学生自觉学习总体国家安全观相关内容、形成较全面深刻的了解,同时也是对“原理”课知识点的有效的复习,提高学生把理论运用于实际的能力,学生也能在朋辈探讨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二)理论阐述与联系实际相结合

作为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能发现:与其生硬地向学生灌输思想理念,不如让学生通过活生生的事实、生动的事例来体会和感悟,从而潜移默化地认同教师所传递的理念,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将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原理”课教学,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还要与时俱进、紧跟国内外时势,要有宽广的视野,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我国安全领域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把我国当前的安全形势、现状和具体案例融入到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中,能防止学用两张皮,防止理论脱离实际,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能让学生清楚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需要警惕的是什么、需要解决的有哪些问题,了解怎么更好、更安全地建设社会主义。也能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知道哪些该做哪些不能做,避免成为敌对势力分化和利用的对象,成为国家安全的维护者、参与者,能利用所学知识为国家的安全和发展作贡献。

思政课教师要当生活的有心人,平时应多关注新闻,多渠道获取关于国家安全方面的信息,积累相关的案例,建立案例库,能根据授课内容的需要随时提取案例作为导入或佐证,史论结合,摆事实、讲道理,用故事讲道理,增强授课的生动性和说服力,增强学生的认同感和获得感。

(三)横向对比与纵向对比相结合

时代在变迁,当前我国和世界的局势都在经历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国家安全形势也会呈现出一些新特点。在新形势下,我国所面对的资本主义世界、我国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都和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所处的时代,甚至和我国建国初期都有明显的区别,这意味着我们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在维护国家安全时,要与时俱进。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中融入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时,要有宽广视野、时代眼光,善于进行横向、纵向对比。横向,即对比面对同一类事件时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的不同做法,让学生领悟到社会主义的本质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初心,体会到社会主义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优越性,进而坚定“四个自信”,这有利于我国政治安全的巩固。纵向,例如可以将苏联、东欧国家解体前后的国家发展情况和人民生活进行对比,看到冷战结束后一些国家采用西方模式,造成“党争纷起、社会动荡、人民流离失所”[5]的不安定状况,让学生在对比中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也可以把我国建国初期的国家安全政策和现在的总体国家安全观进行对比,看到两者之间既有传承又有发展的关系,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与时俱进性和时代适用性;通过纵向对比也可以让学生看到现在的安全形势和以前局势的区别,在建国初期影响我们更多的是传统安全,而如今非传统安全的影响越来越突出,已经成为我国在处理安全问题时不得不面对的新情况,让学生理解如何处理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之间的关系。

(四)变单向灌输为双向交流

当今国际形势波诡云谲,我国面临的安全形势也是复杂多变。作为思政课教师不应只单纯传授安全知识,知识往往容易落后于实践的变化。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教师应侧重培养学生有透过现象看本质、拨开迷雾见真相的能力,培养学生辩证、发展看问题的思维,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判别标准,不为错误思潮所动摇,坚定政治理想。要锻炼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平时授课过程中就不能只是单向灌输,单纯告诉学生答案和做法,而是要启发学生多思考、表达,要直面学生的问题、了解学生的困惑,在平等的互动氛围中对国内外发生的重大政治安全事件进行深度挖掘,形成合理分析,帮学生建立起科学的国家安全认知,引导学生形成理性的政治判断和具备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

(五)课内课外、网上网下相结合

对大学生进行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光靠课内还不够,还需要课外的配合。当前,各高校兴起“读书社”、“学习社”,通过“读书社”、“学习社”学习新思想,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开展热点解读和时政评论,以澄清错误的政治认知,激发爱国热情,增强大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这是对课内国家安全教育有益和有效的补充。对大学生进行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还须构建多学科多环节的“联动机制”,构建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路径、保障机制、教学评价机制[6]。2021年建党100周年时,各学校都在开展诸如图片展、影片展、征文等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这也是开展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有效渠道。同时,进行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还需要紧密结合时代特点和青年大学生的特点。在网络高速发展的现代,一旦网络被有心人利用,就会促使舆论生态向复杂化方向发展。“掌握网络意识形态的主导权,就是守护国家主权和政权。”[7]大学生是网络的原住民,网络空间越来越成为意识形态领域争夺青年一代的重要场所。我们也要用好网络来增强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时效,应善于运用校园官方媒体、“两微一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内容,在国内外发生的政治安全事件中站稳立场,亮出态度,引领大学生坚持主流意识形态,于无形处发挥新媒体的国家安全教育功能。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安全观总体
王毅:秉持践行正确的民主观、发展观、安全观、秩序观
王毅:秉持践行正确的民主观、发展观、安全观、秩序观
用样本估计总体复习点拨
2020年秋粮收购总体进度快于上年
推动国家总体安全观入脑入心
外汇市场运行有望延续总体平稳发展趋势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直击高考中的用样本估计总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念浅析
评价视角下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堂语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