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研训赛一体”区域教科研模式的探索

2022-03-13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11期
关键词:教研教育教师

曾 宏

(牡丹江市教育教学研究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明确提出要“强化教研、科研的专业支撑”。立足新时代,教研机构应主动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发挥重要“桥梁”作用的,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有所作为。教研机构应明确“提供专业支撑与引领”的工作定位,提升为学校、教师、学生、行政服务的意识与能力,追求“专业且务实”的发展目标,推进课程改革的稳步发展,助力建设高质量的教育体系。

一、教研机构职能定位

教研机构是我国教育发展中独有的举措,是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特色,也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长期以来,教研工作在推进课程改革、指导教学实践、引领教师发展、服务教育决策、探索评价改革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019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其中明确了教研工作的“四个服务”对象,即服务学校教育教学、服务教师专业成长、服务学生全面发展、服务教育管理决策。从“研究、指导、服务”到“服务学校、教师、学生和行政”,从强调教研工作本身到更加突出教研服务主体,做好“四个服务”将是新时代教研工作遵循的基本方向,也是反思、校准、评价教研工作的核心指标。

二、构建“研训赛一体”区域教科研模式的探索

中国的“教研”,其功能远远超过“教学研究”,实际上是塑造和发展教师专业的主要机制。无论在任何历史阶段,从教研工作的职能来看,引导教师专业成长都是教研机构最为重要的工作之一。基于此,我们坚持顶层设计与贴地行动相结合,构建“三研”“三精”的研、训、赛三位一体教师专业发展体系,提升区域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一)“三研”融合,转变研培思路,丰富研培内涵

按照“工作即研究、问题即课题、效果即成果”的思想和“问题在实践中出、方法在实践中找、成果在实践中用”的思路,调研、教研、科研三研并举,形成瞄准问题--诊断问题--确定策略--精准跟进--分析改进--成果提炼的过程,整个过程是动态循环的过程。聚焦关键环节,指导教师深入理解课标和教材,探索基于核心素养的深度学习研究,加强对学生、教学设计、作业设计及评价的研究和指导;改进研培形式,统筹推进常态教研与专题教研、现场教研与网络教研、校本教研与区域教研。积极探索“互联网+”“优质学科教研基地+”教研新模式,充分依托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教育技术平台,尝试开展视频教研、远程教研、跨省市联合教研、跨学科教研等,真正将教学研究工作的重心下移到学校,努力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以提高教师发现问题、提炼问题、解决问题、形成经验的能力。克服“表演教研”,提倡“问题教研”,让每位教师都有展示自我的高光时刻,注重研培成果的提炼、推广,各研培部门通力合作,打造全省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现场观摩交流会、初级中学深化课程改革现场会、全省中小学劳动教育现场推进视频会、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联盟启动大会,零起点教学研讨会等,全方位展现我市研培成果,为各地各校提供可资借鉴的丰富经验。

(二)“三精”聚力,转变职能定位,追求研培品质

1.精品项目,变单一培训为系统培训

依据“面向全体、统筹规划、改革创新、按需施训、注重实效”的原则,强化顶层设计,一个项目一个方案,明确操作流程,切实增强教师教育培训工作的制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让教师在自身成长中找到坐标、燃起激情、得到激励、看到未来。

分类指导、梯次推进,实施新教师培养工程、名教师培养工程、校长培养工程、班主任培养工程等,开展结对帮扶式、导师带教式、网上论坛式、挂职锻炼式、岗位练兵式、技能竞赛式、案例剖析式、远程教育式等个性化培训。同时成立多个名师工作室,发挥专家的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作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打造牡丹江市中小学(幼儿园)校长办学理念思与行”项目,通过不同区(地)域间、不同层级学校间的办学理念展示、研讨和交流,构建交流、分享、合作、共赢的长效机制,全方位整体提升全市校长的办学水平。

举办特色校长培训项目“校长周六课堂”活动,加强领导干部“七种能力”建设,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治校有方,适应形势发展要求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开展“三新”项目建设,组织高中新教材培训活动。特邀人民教育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湖南教育出版社等教师培训团专家来牡进行新教材培训,成效显著。

2.精细研究,变零散研培为定向研培

一是科研牵动,推动“经验教研”转向“实证教研”。

运用数据、案例、经验相结合的方式,激发教师参加教科研的热情。

提升自身科研能力。确立省重点课题《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地市级教育教学研究院职能发挥的研究》,构建并运行新型教研院职能发挥机制,提升研培质量,进而推进区域基础教育水平的高质量发展、提升教师科研能力。各学段结合自身特点及教育教学现状,充分思考所做事情对一线教师是否有用,是否能切实把准本学段、本学科的现状与制约学科质量提升的难点与节点,围绕难点节点采取有针对性的举措。学前段实施“名园带动,区域共同体建设研究”,小学段“学本式成长教育研究”,初中段“基于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各学段课型的实践研究”,高中学段的“构建聚焦核心素养的深度学习课堂”研究,全学段开展红色教育中小幼一体化建设研究,自上而下为教师提供参与教科研机会,真正做到校校有课题,人人做研究。

二是区域联动,推动个体教研转向共享式教研。

构建市、县、校三级教研网络,开展教研基地校建设,建设市、县、乡三级教研基地校网络,形成学科教研基地“点”上发力,区域内“面”上铺开,以点带面,点面共进的“区域联动共享”式研培局面。成立义务教育课改联盟,乡村中小学联盟,教研员开展定向教研、沉浸式教研等,促进区域教育均衡。

开展校际间联合教研,热点校带薄弱校。全市30所普通高中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科发展情况,组成60个小组进行定期联合教研,交流互鉴共提升,形成联合攻关、联片推进的工作态势。

三是学科互动,推动粗放教研转向品质教研。

树立大教研观、大学科观,尝试学科联合教研活动,突破教研的“中间地带”。依据国家对统编教材的整体部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铸魂工程”,高中语文、政治、历史三个学科开展跨学科教研,在建党100周年之际,在全市展示三科同上一节课,从文史哲三个维度引领学生打开视野,激活思维,涤荡灵魂,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

3.精英赛事,变被动式参与为主动式参与

多年探索,各学段、各部门形成有自身特点的竞赛活动,同时将竞赛活动与平时的教研活动相融合,以赛促研,以评促改。千帆杯课堂教学竞赛、班主任技能竞赛、三字一话基本功竞赛、红色思政慕课大赛、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等,通过赛事为国家、省赛储备人才,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致力于打造优秀教师的成长中心、教育管理人才的养成中心,我们一直在探索的路上。

猜你喜欢

教研教育教师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