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伤椎固定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腰背疼痛缓解的作用研究
2022-03-12
(临沭县人民医院,山东 临沭 276700)
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主要致病原因有高空坠落、重物砸伤、交通事故等,大部分患者伴随脊髓、韧带、椎间盘损伤,最主要的临床特点是腰背疼痛[1]。因此,临床治疗主要以缓解患者腰背疼痛、促进患者恢复为主。目前,临床常采用跨伤椎固定手术治疗,但对患者伤椎高度的维持具有一定的局限性[2]。经伤椎固定属于一种新的治疗手段,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3]。本院将其应用于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的治疗,观察对其腰背疼痛的缓解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9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纳入标准:年龄20-60岁;患者椎体高度丢失超过50%或者椎体后凸超过20°;无神经功能损伤;单发椎体骨折;意识清醒患者;患者受伤时间≤3周。排除标准:合并骨质疏松症者;病理性骨折患者;心肺功能不全者;肝肾、心肺等主要器官损伤者;传染性疾病患者;恶性肿瘤患者;妊娠期、哺乳期患者;精神异常患者;昏迷患者。将纳入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男25例,女20例;平均年龄(38.51±17.21)岁;T12骨折12例,L1骨折21例,L2骨折12例;Denis骨折类型:A型10例,B型14例,C型10例,D型11例。研究组:男27例,女18例;平均年龄(38.18±17.45)岁;T12骨折14例,L1骨折19例,L2节骨折12例;Denis骨折类型:A型12例,B型12例,C型10例,D型1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批准文号:2019伦审(43)号],所有患者或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选择全身麻醉,取俯卧位,在“C”型臂下确认骨折部位以及受损的椎体,手术部位常规消毒、铺巾,选择正中切口,完全暴露伤椎,能清晰观察到患者伤椎以及临近的上、下椎体双侧的椎弓根,确定进针点。对照组:取4枚椎弓根螺旋钉以2组形式置入患者伤椎上、下邻椎两侧的椎弓根中,将连接棒置入其中后,将远侧的螺旋帽拧紧,以纵向撑开的方式将患者受伤的脊椎高度恢复,矫正患者脊柱畸形后拧紧近侧的螺旋帽,检查固定。研究组:选择2枚椎弓根螺旋钉固定患者的伤椎,再取2枚椎弓根螺旋钉对患者上下椎体进行固定,将提前预弯的纵向连接棒对患者伤椎上下给予固定,对伤椎进行螺钉和纵向连接棒放置,以螺帽为支点,撑开患者连接棒,拧紧螺旋帽。两组患者手术后均需要卧床休息,术后两组患者引流方式相同,均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1.3指标评定 术前及术后1个月评估患者相关指标。疼痛:采用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估。腰椎恢复情况:采用日本骨科协会治疗分数(JOA)评估,主要分为主观症状、客观症状、日常工作能力等。前缘、后缘椎体高度变化以及椎管侵占、Cobb角:通过Dicom图像分析软件分析患者侧位X线片进行测量。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引流量、初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包括脊髓神经损伤、伤口感染、螺钉松动、螺钉断裂等。
2 结果
2.1两组NRS及JOA评分比较 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腰背NRS评分均有显著下降、JOA评分均有显著升高(P<0.01),但研究组升降幅度大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术前术后腰背NRS及JOA评分比较分)
2.2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引流量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初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的比较
2.3两组伤椎椎体高度、椎管侵占及Cobb角比较 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前缘、后缘椎体高度均有显著升高、椎管侵占比例及Cobb角均有显著降低(P<0.01),但研究组升降幅度大于对照组。见表3。典型病例CT图片见封三图1、2。
表3 两组伤椎椎体高度、椎管侵占及Cobb角比较
2.4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45例患者中,发生伤口感染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22%;对照组:45例患者中,发生伤口感染7例、螺钉松动2例、脊髓神经损伤及螺钉断裂各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5.56%。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4.94,P=0.026)。
3 讨论
临床中胸腰段脊柱骨折治疗主要以手术复位为主,在避免损伤患者神经、脊髓的情况下对患者进行合理的手术有助于促进患者脊柱功能恢复。跨伤椎内固定、经伤椎内固定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常用手段。跨伤椎内固定可以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会增加患者断钉、断棒等风险,患者常常表现出伤椎前后韧带损伤,给予纵向撑开复位,会对其脊髓神经产生损伤[4]。经伤椎内固定作为一种新型的脊柱骨折内固定手段能有效弥补跨伤椎内固定的缺点,临床中复位、固定效果显著。本研究结果显示,经伤椎固定后,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腰背NRS评分明显下降、JOA评分明显升高。说明经伤椎内固定能有效的缓解患者腰背疼痛状况。包同新[5]研究结果显示,患者出现疼痛与脊柱是否出现退行性改变有关。跨伤椎内固定手术过程中需要对患者软组织进行大幅度的剥离,容易引起患者局部组织萎缩,增加患者疼痛,会影响患者手术后生活质量。与跨伤椎相比,经伤椎内固定具有以下优点:①经伤椎置入的椎弓根钉能有效提高患者脊柱抗轴向旋转强度,增加椎弓根钉会增加一个固定平面,改善应力集中状况,内固定系统强度也随之增强;②经伤椎内固定是向前推动患者受伤的脊柱,从而实现理想复位;③经伤椎置钉能将患者机体中整个内固定系统拔出力分散,减少相临近部位椎间盘压力负荷过大,避免其单个椎弓根钉活动,“悬挂效应”发生状况也相应减少。本研究结果表明,经伤椎固定能显著提高患者前缘、后缘椎体高度,降低椎管侵占比例及Cobb角,固定效果优良,有助于维持患者骨折后椎体的稳定,提高其坚固性,促进患者脊柱旋转、侧弯、屈伸等功能恢复。此外,本研究结果还显示,经伤椎固定治疗后,患者手术需要时间延长,术中出血量以及引流量均增加,可能与打入3组椎弓根螺旋钉有关;两组患者初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比较无差异;经伤椎固定能明显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说明其临床应用安全性较高。另外,伤椎在置入椎弓根螺钉过程中,螺钉在攻丝过程中要注意患者导针纵深移位,减少对患者椎体前方血管带来的损伤,在治疗过程中避免矫枉过正,减少对患者脊髓、神经根带来的损伤。
综上所述,经伤椎固定能明显改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腰背疼痛,临床复位效果明显,减少并发症发生,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