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高职衔接体系构建的问题及对策

2022-03-12陈广东林海明

江苏教育研究 2022年3期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体系构建人才培养

陈广东 林海明

摘要:中高职衔接体系构建,是当下中职、高职学校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模式。积极探索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制度,加快推进现代职教体系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而进一步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分析体系构建的实践意义、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探索中等职业学校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复合技能型人才的路径。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体系构建;人才培养;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2)01C-0063-03

一、中高职衔接体系构建的背景

(一)中高职衔接体系构建的客观要求

1.国家行政政策推动。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建立“职教高考”制度,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考试招生办法,提高生源质量,为学生接受高等职业教育提供多种入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在学前教育、护理、养老服务、健康服务、现代服务业等领域,扩大对初中毕业生实行中高职贯通培养的招生规模[1]。2021年江苏省教育厅印发的《关于做好2021年现代职教体系贯通培养项目的通知》对中职、高职严格录取招生、落实项目学校双方责任、明确转段升学考试提出了具体要求。淮安市教育局也对加强本区域内中高职院校衔接工作,有效服务地方经济建设进行落实。在国家、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指引下,中高职衔接工作正向着良性方向发展。

2.社会经济结构调整。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的经济结构调整从农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对各行各业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3.人才培养模式需求。当前,人们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度已逐步提高,对人才培养模式的需求也发生较大变化,无论是中职还是高职院校都应遵从国家标准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相关高职院校与更多企业培养高素质人才。

4.学生发展认知水平提高。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和经济建设的发展,家长及其学生并不满足于只接受中等职业教育,而把目光投向高层次的教育。实现中高职教育的贯通,是满足中职学生“圆大学之梦”的一个重要平台。目前,受中职学校升学制度的制约,学生只有参加对口单招考试才有机会接受高职教育或本科教育,部分中职学生虽然具备丰富的知识、技能和优秀的综合素质,但进不了高等学校继续学习。而我国的中职学校规模大、生源多,很多学生有继续学习和深造的愿望和要求。特别是目前各中职学校的相关专业学生数量大,但就业质量和层次普遍偏低,就业压力大,学生和家长希望继续深造的愿望更加强烈。

(二)中高职衔接体系构建的可行性分析

1.中职、高职院校的深度融合。在课程教育深入革新的当下,中职与高职院校也有了深度融合的可行性,教育行政部门为此已搭建了多个教育融合的项目,加大人才的培养力度。在进行衔接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入学率、对口就业率、生源质量与专业数量均有所上升,体现了高职与中职院校深度融合的合理性、科学性。

2.人才培养层次的再提高。无论是中职学校还是高职院校,设置各类专业的目的是为了培养专业人才。在此前的中职或高职教育中,二者的有效衔接性较弱,在开展相关专业教育的过程中,出现了较多弊端,影响了人才培养层次,而在开展中职与高职院校的衔接后,人才培养层次获得了进一步提升。基于各个专业内部的衔接性,当高职学生学习了对应中职专业的相关知识后,对知识的运用能力进一步增强,整体的专业性也得到提高。

3.企业技能人才结构需求的变化。随着社会结构的快速变化,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相应改变,若应聘者在进入企业之初就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将更能满足企业要求。部分中职校的学生学习了相关专业的理论知识,但实践机会较少,在进行中高职院校有效衔接后,中职学生可学到更多与该专业相关的实践知识,通过实践与理论的高效融合,提高了综合素质。

二、中高职衔接体系构建的存在问题

(一)从专业设置情况来看

多数中高职院校在设置专业时,虽然相关课程的设置主体为学校的优势课程,但在实践教学中,课程管理人员为追求课程内容的广度,其具体的课程仍为与其原有专业不相关的课程,降低了该类课程教学的有效性、针对性,也影响了学生的专业发展。

(二)从生源质量情况来看

在中高职院校衔接后,生源质量与数量可得到充分保障。具体来看,在此前中高职院校处于分割形态时,高职院校的学生质量难以获得保证,学生学到的知识也很难转化成实际应用,而在中高职院校衔接后,学生的学习水准、实践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在进行中高职衔接的过程中,各专业学生的学习环境可获得充分保证,通过实践与理论的融合,中职校可为高职院校输送更多专业性人才[2]。

(三)从学生中职三年文化技能水平来看

由于中职学校的专业技能教学较为专业,学生可学习更多的技能知识。但由于部分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不够,在学习时较难集中注意力,再加上部分教师的教学手段单一,学生学习效果并不理想。在实行中高职教育衔接后,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将变得更加系统,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学习将更加细化、多元。

(四)从实际转段率来看

虽然部分院校在中高职衔接的过程中效果一般,但学生仍获得了更好的专业学习機会。因此,中高职院校应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实际转段政策。

三、中高职衔接体系构建的策略

(一)加强中高职学校人才培养的融合

一是在课程设置方面,中高职院校应加强内部融合,尽量开设类型相同的课程,适时强化中高职课程的衔接性,有效增强课程的专业度;二是在人才培养方案方面,中高职院校应制定出专业性较强的人才培养方案,在培养专业技能人才时要将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切实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三是在转段考试的细化方面,应实行针对性调整,增强转段测试的专业度;四是在校本教材的开发方面,应共同研发校本教材的基础性内容,其内容设计既要保有专业性,又要带有不同程度的专业知识,全面改善学生各专业的实践水平[3]。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中高职校教师要进一步强化自身的教学能力,优化教材内容,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加强专业技能培训,主动学习新的教学技术,提高课程开发能力和课堂教学能力。

(三)加强校企合作培养

在中高职院校课程衔接的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具体来看,虽然中职或高职院校都能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相关专业实训基地,但仅有实践基地较难真正改善学生的专业水平,再加上当前企业内部的各专业技能受高新技术影响,在较短时间内就会出现许多全新的变化,而部分教学内容却有些许的滞后性。因此要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积极开展产教融合,学生在进入企业后,可切实感受相关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而企业也能更好地发现人才,有效改善企业的用人问题。

四、构建中高职衔接体系的意义

在中高职衔接体系构建中,要对人才培养质量进行四位一体评价。一是搭建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有助于为社会选拔出更多实用型人才,提高学生就业率,促进社会的稳定;二是对中高职院校来说,不仅可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还能切实改善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接受度,改进学生的学习状态;三是有助于为企业挑选出更为优秀的人才;四是对家长而言,他们将子女送到中高职院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升其专业技能,增加其就业机会,而在中高职衔接后,子女学习的效果更佳,就业率也得到了提升。

参考文献:

[1]陈伟杰.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汽车维护与修理,2021(10).

[2]马艳英,李秀珍,李洋,等.基于中高职衔接的数学课程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21(3).

[3]谢玉艳,韦响,韦后明.工业分析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现代职业教育,2021(4).

责任编辑:章跃一

本文系2020年江苏教育改革发展战略性与政策性研究课题平行研究课题“构建‘一纵三横、分层一体培养’的江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收稿日期:2021-11-18

作者簡介:陈广东,江苏省涟水中等专业学校(江苏涟水,223400)副校长,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职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及职业教育;林海明,江苏省涟水中等专业学校(江苏涟水,223400)工会主席,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职学校教科研管理及职业教育。

猜你喜欢

中高职衔接体系构建人才培养
中高职衔接下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探微
农村职业学校学生成绩考核体系的研究
如何构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中高职衔接教材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构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