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院校“职业健康与安全”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究

2022-03-12许曙青

江苏教育研究 2022年3期
关键词:职业院校课程思政

摘要:“职业健康与安全”是帮助职业院校学生认识、了解职业健康与安全知识,养成职业安全健康素养的一门必修课程,在该课程中实施课程思政,将有助于培养学生始终坚持安全第一、时刻关注自身及他人安全的职业习惯,对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有积极帮助。本文首先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创新职业教育理念等方面,概述了开展“职业健康与安全”课程思政的必要性。随后结合教学实践,分别从明确课程教学目标、推广“一体化”协同教学和“德能并重”多元评价体系等方面,介绍了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措施。最后分别从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角度,提出推行課程思政的保障措施,为提高“职业健康与安全”教学质量起到了有益的帮助作用。

关键词:职业院校;课程思政;职业健康与安全;一体化协同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2)01C-0009-04

课程思政是在职业院校各门课程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达到掌握专业知识和提升职业素养、坚定理想信仰的统筹兼顾的一种教学活动。近年来,职业院校在推广课程思政方面做出了大量尝试,也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对于“职业健康与安全”这门课程而言,在引进课程思政以后,首先要求教师深刻领会思政教育内涵,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方法,推进“职业健康与安全”课程思政的稳步开展。与此同时,学校方面也应健全保障机制,学生方面则应积极配合。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保证“职业健康与安全”课程思政取得预期成果。

一、开展“职业健康与安全”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一)有助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在我国产业升级背景下,各行各业对于人才的需求,正在实现从数量向质量的转变。对于新时代的职业教育来说,必须培养更高素质、更高质量的人才,才能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顺利解决职业院校学生的就业难题。推行课程思政建设,要把思政教育渗透到职业院校各个专业、各门课程中,实现全员、全方位的育人。通过实施课程思政,以扎实掌握专业知识为契机,以提升职业素养为目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定职业理想和职业信仰。在将来步入工作岗位后,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掌握的技能,在本职岗位上敬业奉献,为社会创造应有的价值[1]。由此来看,无论是“职业健康与安全”,还是职业院校的其他课程,开展课程思政都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

(二)有助于创新职业教育理念

一直以来,职业院校的办学目标和教育理念,都是以培养实用性人才、提高学生就业率为主。但是在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用人单位提高了招聘门槛,单纯掌握专业技能没有良好职业素养、品德修养的学生,将会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劣势。市场用人需求的改变,也决定了职业院校必须要创新职业教育理念。课程思政的目的在于将专业知识的传授与职业素养的培育有机结合,这既是对职业院校传统教育理念的一次创新,也是迎合市场用人需求的必然举措。在“职业健康与安全”中融入思政教育,将引导学生提高对职业健康、职业安全的重视程度。学生在学习和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逐步养成按照规章制度作业、严格遵守安全手册、始终坚持安全第一的职业习惯。

(三)有助于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

职业院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对各个专业课的任职教师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以“职业健康与安全”为例,以往的课程教学中,专业课教师只需要掌握该课程相关的知识即可,如防火安全、用电安全、职业病防治与个体防护等。但是在推行课程思政以后,教师必须重新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基础理论、教学方法。从这一角度来看,职业院校推行课程思政将有助于专业课教师复合能力的提升,对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也有积极帮助。除此之外,课程思政不仅要求教师将“教书”和“育人”有机统一起来,而且也能让教师的思想观念、职业素养在这一过程中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可以说,专业课教师学习课程思政教学方法的过程,也是他们自我提升的过程。在“职业健康与安全”课程思政建设中,任课教师的师德师风也得到了明显提升,成为“立德树人”教育的忠实拥护者。

二、“职业健康与安全”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

(一)明确课程教学目标,落实思政育人理念

“职业健康与安全”是职业院校课程体系中让学生增强职业安全健康意识、掌握职业安全健康技能的必修课程。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职业相关的安全技能、健康知识,从而在步入工作岗位后,能够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安全规范,具备谨慎小心、认真负责的职业素养,切实保障自己和他人的安全与健康。在明确了课程教学目标后,把思政育人理念融入课程建设中,为推动“职业健康与安全”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方向性的参考。在课程教学中,要强化生命关怀和人文关怀。职业院校的学生毕业之后,绝大部分都是从事技术型工作,这也决定了他们在作业期间始终面临潜在的安全隐患。在课程思政中始终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对学生进行生命关怀教育,让他们无论是在实习实训中,还是在参加工作后,都能始终把个人和他人的安全放在第一的位置,从而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创新课程教学模式,提高课程思政成效

1.“一体化”协同教学。在“职业健康与安全”中实施课程思政,要求从教学资源、教学方法、评价机制等方面有机结合,打造“一体化”协同教学体系,确保课程思政建设取得预期成果。具体来说,第一,丰富教学资源。在关注“职业健康与安全”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尝试引进与思政教育有关的课外素材。在这一方面可以由职业院校的课程思政教研组自编校本教材,也可以利用互联网搜集相关的案例。这样就能够创造比较轻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学习课程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第二,创新教学方法。教师应尝试将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结合起来。例如,根据学生的专业,以职业道德、职业精神作为切入点,帮助他们树立严谨认真、遵规守纪的职业态度。从学生的职业生涯成长角度出发,让他们认识课程思政对个人未来发展的重要影响,进而自觉、积极地加入到课程思政建设中。

2.“德能并重”多元评价体系。完善评价机制,将思政素养纳入“职业健康与安全”课程的考评体系,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促使学生真正养成自我保护、珍惜健康、热爱生命的意识。围绕课程思政建设要求,打造“德能并重”的多元评价体系,具体又包含两层涵义:其一是评价主体的多元化。除了直接教授“职业健康与安全”的专业课教师外,还应邀请职业院校专门负责思政教育的教师,以及学校党委、团委的一些领导,组成评价团队,对“职业健康与安全”课程思政的教案准备、教学方法、学生表现等进行全面考察。一方面判断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另一方面提出改进建议,对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大有裨益。其二是评价方式的多元化。课程思政中的思政教学情况属于定性指标,因此在评价时应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及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的方式[2]。

3.“互联网+课程思政”模式。在“职业健康与安全”中实施课程思政,如果教师只是在正常授课中简单地穿插讲解一些思政理论,一方面难以引起学生的重视,达不到预期的课程思政教学效果;另一方面也会打乱正常的教学节奏。为避免此类问题,可以采取“互联网+课程思政”模式,教师根据“职业健康与安全”的教学内容,提前从互联网上搜集与之相关的素材、案例。例如,在学习“防火安全”相关内容时,教师选择一些因为违规操作或疏忽大意导致火灾事故的反面警示案例,以图片或视频的形式加入到教案中。在教学时,利用多媒体播放数字化课件教案,达到活跃课堂氛围、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效果。在课件播放完毕后,要先让学生讨论,再由教师讲解,这样既可以顺利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同时又能增强学生的防火意识,促使他们提高在工作中严格执行管理规定、时刻小心谨慎的职业素质。

(三)建立健全保障机制,培养专业师资力量

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要让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还能切实提高职业素养、品德修养,必须提供全方位的保障。其中,专业的师资力量尤为重要。目前来看,职业院校中从事“职业健康与安全”教学的教师,虽然在专业课教学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具备较为扎实的理论功底,但是对思政教育的方法、技巧等则缺乏了解。这就导致在“职业健康与安全”的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重视专业知识讲解而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因此,为确保课程思政取得预期的成效,达到培养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的目标,必须要健全保障机制。例如,推行专业课教师与思政课教师的交流探讨机制,让专业课教师掌握思政教育的内容、方法,然后结合“职业健康与安全”的内容,灵活渗透思政教育。除此之外,还要从考核评价机制、奖惩激励机制等方面,全面保障“职业健康与安全”课程思政的纵深推进。

三、“职业健康与安全”课程思政实施的有效举措

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包括教师的素质、学生的态度、学校的环境等。为保证课程思政顺利推进,达到预期的育人效果,应当从学校、教师和学生三方面共同采取措施,营造有利于课程思政建设的良好环境。

(一)学校的大力支持是必要前提

为积极落实“立德树人”要求,近年来,职业院校在各个专业中相继开展了课程思政建设。要想把专业课教学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学校方面必须给予大力支持,為课程思政建设的推进和实施提供全方位的保障。例如,在“职业健康与安全”中实施课程思政,就要求该专业课的教师,不仅要熟悉“职业健康与安全”的教学内容,还要具备较为扎实的思政理论,掌握多种思政育人方法,对教师的综合能力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基于此,要保证“职业健康与安全”的课程思政实施效果,学校方面应组织开展专门的培训,让专业课教师熟练运用课程思政教学方法;或定期安排专业课教师与思政教师的教学研讨活动,彼此分享教学经验,提升课程思政的育人实效。

(二)教师的积极推动是核心动力

在学校提出了课程思政要求,以及为实施课程思政提供支持的情况下,专业课教师也要积极落实上级要求,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创造力,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保质保量地完成课程思政任务。教师要基于以往的专业课教学经验,结合掌握的思政理论及教学方法,将课程知识讲解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统一,让学生既能掌握“职业健康与安全”的基础知识,又能够形成热爱生命、珍惜健康、遵守规定的思想认识。根据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方法。例如,采取案例教学法,利用真实发生的案例,让学生了解职业中遵守规章制度、服从管理命令对保障作业安全的重要意义,对进一步提升课程教育效果和增强学生的纪律意识也有积极帮助[3]。

(三)学生的密切配合是关键所在

在就业压力日益增加的背景下,很多职业院校学生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了专业技能的实训上,而对于个人品德修养和思政素养的培育重视不够。但是,用人单位的人才质量要求愈来愈高,他们在招聘人才时,除了关注专业能力、实习经验外,对学生的个人品行也十分关注。这种情况下,学生必须及时转变思想观念,以更加积极的心态,踊跃参与到课程思政建设中。在“职业健康与安全”课程中实施思政教育,学生需要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结合未来的职业工作环境,深刻认识良好的职业道德、坚定的职业信仰对个人职业生涯发展带来的巨大影响。端正心态,像学习专业知识一样,用心对待“职业健康与安全”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切实提高个人的综合素养,为将来的求职就业奠定基础。

总之,推行课程思政是职业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体现[4]。在“职业健康与安全”中渗透思政教育,除了要求学校方面提供便利条件外,重点要发挥任课教师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尝试推行“一体化”协同教学、“互联网+思政”教学,让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职业健康与安全”课程的方方面面,让学生既能够掌握本课程的重点知识,又能够增强关注职业健康、坚持安全第一的意识。要求学生能够从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角度,重视并认真对待课程思政,为将来的求职就业和职业成长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晓慧,赵永娟.新时期学生安全与职业健康教育——评《矿山安全与职业健康法规》[J].矿业研究与开发,2020(8).

[2]谷世业.高等职业院校课程思政与三全育人工作典型案例——以机械工程学院“三封信”学生活动为例[J].商情,2020(8).

[3]李贺,田丽,施式亮,等.安全工程专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课程教学改革[J].科技视界,2020(1).

[4]司晓晶,王文华,刘娇娇.高职“食品卫生与安全管理”课程思政教育的设计与实践[J].农产品加工,2019(8).

责任编辑:王新国

本文系《2020年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培育对象》(苏教办师函〔2020〕19号)阶段成果。

收稿日期:2021-11-21

作者简介:许曙青,江苏省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江苏南京,211135)招生就业与对外合作处处长,三级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学生发展。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课程思政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试论职业院校分层教学的策略分析
教学能力比赛促进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实践与反思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