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加强军事体育管理组训人才培养的思考
2022-03-08张明礼齐康张天令
张明礼 齐康 张天令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2)01-187-02
摘 要 现阶段,军事体育训练逐渐发生变革,为了更好地适应形势变化,需要重视军事体育人才培养。基于此,下文将主要说明军事体育人才培养现状,提出合理的军事体育人才培养对策。
关键词 新形势 军事体育 人才培养
众所周知,军事体育训练是军事训练的关键内容,也是提高战斗力的重要措施。如今,军事体育训练逐渐变革,“强军强体,兴体为打赢”已经成为官兵的共同认知。结合实际情况而言,军事体育管理组训人才紧缺,这种情况与军事体育训练变革不相适应。
一、军事体育人才培养现状
首先,部队中几乎所有官兵已经有了共同认知,意识到了“强体”的重要性,认为军事体育训练具有积极作用,可以为提高部队战斗力提供有力支持。其次,军事组训相关知识与组训方法具有一定限制作用,导致人才培养工作受到限制。最后,培训体系不够完善。现阶段,一些军事(体育)培训体系一般以院校为核心,以戰区以及培训机构作为支撑,以集团军为基础的培训体系。结合实际情况而言,军事体育组训人才比较匮乏,需要将三级培训体系进行合理整合,才可以有效加快军事体育组训培养效果。现阶段,有一些军队还没有形成制度化、常态化的机制,同时,一些军种培训机构等两级培训作用难以全面发挥,这种情况导致军事体育人才培养体系难以符合当下的人才需求。
二、军事体育人才培养对策
(一)树立正确训练导向,坚持明晰训练思路
一方面,需要树立积极、正向的训练导向。新时代的军事体训需要适应战争的需要,将其放在首要位置,紧紧抓住训练要点,提高官兵战斗力和体能。众所周知,军队体能训练和强国、强军有直接关系,不论战争的形式如何,军事体育训练都是提高部队战斗力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军事体育训练可以说是身体训练,它的本质是提高官兵的身体素质,改善官兵的体质水平。在军事体育训练中需要重视以下几点:首先,需要加强自觉性。众所周知,军事体育训练主要有三个不同,分别是练与不练不同、练多与练少不同、科学练与随意练不同。可见,军事体育训练的主要任务在于练,更在于科学练。因此,若想夯实战斗力的基础,需要切实提高全体官兵的自觉性,使其可以自主、自觉地进行军事体育训练。其次,重视科学性,众所周知,科学组训是军事训练的重要指标,结合实际情况而言,部队训练容易出现伤病,并且伤病率较高,该问题是部队军事体育训练亟需解决的问题,也是影响训练效率和质量的关键因素。保证军事训练的科学性才可以降低伤病率。最后,需要提高实效性。不论什么训练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军事体育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训练过程,不可以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需要坚持科学训练。
(二)把握军事体育管理组训人才培养重点内容
众所周知,军事体育管理组训人才培养工作十分重要,需要重视军事体育训练的内容、训练方法等内容。可以以军事训练骨干的岗位出发,着重培养其基本能力和综合素质,全面把握人才培训的关键点。以军事体育参谋为例,其岗位需求的重要内容主要就是“筹划工作、管理工作和指导工作”的能力素质,其需要对旅、合成营等军事体育训练活动进行规划和管理,同时能够组织协调进行指导工作。而对于训练骨干来说,他们是军事体育训练的组训者,他们的核心素质主要就是“三基、四会”的能力素质,也就是说训练骨干需要掌握军事体育训练的基本知识,还需要了解训练的基本技术和技能。需要在军事体育训练过程中履行自身的职责,这就需要其具备讲解、演示军事体育训练课目,使官兵可以学会相关内容,实现自我提升。可见,在人才培训方面,需要重视区分类别,同时,突出培训重点,不可以“一刀切”,也不可以“一锅煮”,而是应该结合岗位的实际需求进行培训,保证培训课程的针对性,保证培训课程内容和课时的合理性,只有抓住了军事体育组训人才培养的重点内容,才可以保证人才培养效果。
(三)建立健全制度化、常态化的三级培训体系
结合实际情况而言,基层部队军事体育训练人才比较少,若想解决军事体育训练改革的重点问题,就应该积极建立并健全管理组训人才培养常态化机制。同时,保证机制和体系具有制度化和专业化。对此,相关人员可以积极研究和梳理已经组织过的培训活动和培训班工作,同时进行总结,结合其培训经验提升自我,为后续的培训工作提供有力支持,保证下一步的培训工作有据可依。现阶段,军事体育组训相关工作主要是依托院校进行的,但是其培训的规模以及培训的时间有限,这种情况导致军事体育组训工作质量和数量难以得到保障。对此,需要重视上下联动,全面、切实地发挥各级的优势,实现协调,共同建立健全制度化、常态化的机制和体系,共同打开新局面。为了保证该项工作全面落实,解决形式化问题,需要在各级培训机构设置一个专门的军体教员岗位,引导高素质、懂军事体育的专业人员发挥带头作用,进行培训工作。除此之外,军体教员需要负责深入研究各级岗位职能,明确其职责,只有这样才可以紧跟时代、推陈出新,完善人才培养工作。与此同时,其他军事训练也可以建立该类培训体系,解决训练不规范的问题。最后,需要合理拓展培训的内容,可以积极研究并制定人才培养的工作规范,逐渐形成完善的“三统”培训模式,也就是说统一人才培训的定位、教材以及培训的流程,合理拓展培训内容,逐渐优化培训模式,提高培训质量。
(四)建立管理组训岗位任职资格制度
现阶段,《大纲》已经明确规定了不同层级的组训人才配备,结合实际情况而言,并没有得到全面落实。导致这种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岗位任职资格认证存在不足,为此,需要建立并完善军事体育管理组训相关制度,尤其是职责资格制度,接受培训的人员在学习课程后,需要进行严格的考核,在考核成功之后给予其相应的岗位证书,使其持证上岗。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提高相关人员的管理组训专业能力,还可以使其名正言顺的入岗,并发挥自己的职责。需要注意的是,为了可以全面发挥自身职能,应该进一步细化组训人才职责范围,明确细节,才可以保证组训骨干可以发挥自身效能。
(五)建全军事体育训练管理体系
首先,需要健全领导组织体系。现阶段,基层部队存在没有专职岗位和编制员额的情况,一些营连分队没有专职组训士官。可见,组训人员十分匮乏,导致军事体育训练难以有效落实。因此,需要建立健全领导组织体系,可以解决军事体育训练不规范的情况,能够有效提高组训能力水平。其次,需要不断健全军事体育训练运行机制,这不仅需要重视组织结构设置,还需要重视军事体育训练体系建设,建立完善的资格认证机制和考评机制,建立完善高效的运行机制。详细而言,对于人才培养机制来说,现阶段军事体育人才培养机制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基层部队军体训练骨干存在较大的缺口,基层骨干匮乏,甚至在院校也同样出现了人才紧缺的情况。所以,有必要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等。最后,需要重视建设军事体育训练管理制度。众所周知,军事体育训练的管理工作需要基于制度建设,在《纲要》发布之后还应该合理制定有针对性的制度,才可以保证纲要的全面落实。在《纲要》中详细指出了需要完善军事体育训练的管理制度和奖惩制度等,这可以积极借鉴国外完善的机制,如美国陆军的体育训练管理,即将训练计划按照不同的颜色进行划分。同时,其训练计划主要有陆军训练与司令部颁布,其中的计划比较齐全,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有效规避训练计划实行的随意性。在2009年时,俄罗斯国防部对体育训练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列举了多样化的军事体育训练类型,使得训练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系统性。我国可以积极借鉴其他国家的完善制度以及合理的做法,不断完善多样化的军事体育管理制度,保证军体训练有制度可依。
(六)重视预防伤病
在军事训练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程度不同的训练伤病。这种情况也是影响军事体育训练的主要问题,导致军事体育训练受到限制。官兵的训练热情比较高涨,需要重视预防伤病,才可以保证其稳定训练。就实际情况来说,可能存在一些身体素质稍弱的人没有受伤,而身体素质好的人却受伤的情况。究其根源,可能是其期望值过高,可能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容易引起一些急躁的心理问题,进而导致伤病出现。对此,可以对其进行积极引导,在培训过程中重视引导其心理,使其科学训练。此外,需要重视设计科学的训练计划,严格遵循训练的规律和训练流程,应用專业化、规范化的训练方法,在军事体育训练的全过程重视伤病预防,在军事体育训练过程中坚持专业指导和分类指导相互结合,最终在提高官兵体能素质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专项保护。
(七)积极开展比武竞赛
众所周知,比武竞赛是军事体育最具活力和魅力的活动,相关人员和部门需要坚持“以比促训”的理念激发全体官兵的训练热情。详细而言,可以在部队和院校积极组织以大纲科目为主要内容的竞赛,落实常态化和制度化的机制、走制度对应的练兵路子。可以组织军事体育训练的评选活动和表彰活动,通过这些方式为官兵注入动力,可为军事训练尖子标兵披红戴花。除此之外,还可以在合适的时机组织不同层级的军事体育运动会,同时不断积累经验,总结经验做法,精细化梳理问题,保证比武竞赛活动的举办效果。
三、结语
总而言之,军事体育训练是军队战斗力生成的重要途径,官兵应该进行科学的训练,提高自身体能,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在新形势下,加强军事体育管理组训人才培养工作十分关键,这需要相关人员提高认识,重视该项工作。
参
考文献:
[1]王平,艾江.军事体育教员施训风格对学员训练绩效影响的探究[J].体育风尚,2020(12):65-66.
[2]徐勇,陈锡峰.军事体育组训骨干培训情况调查分析及对策[J].军事体育学报,2019,38(02):5-8.
[3]《军队军事体育训练改革研究论证》课题组.关于推进我军军事体育训练改革的研究[J].军事体育学报,2015,34(01):23-28.
[4]陈振,李俊强,胡绪,等.基层部队军事体育训练骨干培养策略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1,11(06):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