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应链环境下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分析

2022-03-05张远江李鸿雁

食品安全导刊 2022年1期
关键词:保障措施质量安全供应链

张远江 李鸿雁

摘 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上对于农产品的需求量也持续增加,消费者开始重视农产品安全性,更偏向于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加快农业发展的速度,应针对农产品实施有效的质量监管,提升农产品安全性。采用供应链的模式,分析在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可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减少安全风险问题的出现概率。基于此,本文针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供应链环境下多层次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模式和具体实施措施,以期可以为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供应链;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措施

Analysi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 Quality and Safety Guarantee under Supply Chain Environment

ZHANG Yuanjiang, LI Hongyan

(Ningxia University, Yinchuan 750000,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the demand for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the market also continues to increase, and consumers began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safe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were more inclined to pollution-free, green and organic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order to meet the market demand, accelerate the speed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effective quality supervision should be implemented for agricultural products to improve the safe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The supply chain model is adopted to analyze the unsafe factors existing in each link of the supply chain, to ensure the quality and safe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to reduce the probability of safety risk problems.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quality and safety managemen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the multi-level agricultural products quality and safety guarantee mode and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measures under the supply chain environment, in order to provide an effective reference for the quality and safety guarante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Keywords: supply chain; agricultural products; quality safety; safeguard measures

當前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了社会各界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一旦出现安全事件不仅会给消费者的身体带来威胁,同时也会给相关地区或者行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现阶段,为了提升农产品产量、提升病虫害防控效果,农民会选择增加农药的使用量,虽然能够缩短农产品的生长进程,但是很有可能会使农产品中存在大量的化学成分残留,同时还会给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对于农业持续发展有不利的影响。我国需完善农产品供应链体系,提升农产品的销售量,推进农业向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同时,也可以针对农产品质量实施有效监管,但在其管理过程中仍然面临较多的风险因素,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

1 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现状分析

1.1 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保障现状

农产品质量安全涉及到的因素较多,包括生产环境因素、生产技术因素、储存因素、运输运输、加工因素及销售因素等,为了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需要针对各项因素进行管控,其中生产环节是最为重要的环节[1]。在当前农产品生产过程中,虽然已经形成了规模化经营的模式,但是仍然有很多分散农户的存在。这些农户的竞争能力较弱,没有形成良好的质量意识,在种植过程中所使用的种植技术较为落后,仍然是利用大量的化肥及农药对农产品进行质量控制,加快产品的生长速度。这会导致在农作物中出现大量的化学成分残留,使生产安全出现了较大隐患,并且其化学元素还会渗透到土壤中,给周围环境造成污染,严重时会影响地下水体质量。为了能够提升生产安全性,相关政府部门应当重视针对绿色种植技术进行推广,提升种植农户的安全意识,使其可以主动控制化肥、农药的用量。

1.2 农产品质量安全消费保障现状

农产品的消费过程会受到农产品价格因素、质量因素、品牌因素等多项因素的影响[2]。通过对消费群体的消费特点进行分析,在采购蔬菜及水果时会对产品价格、产品外观进行观察。目前消费者已经开始重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情况,不再单一的考虑农产品价格,这种消费倾向有利于促使农产品生产人员形成质量安全管理意识,积极使用新型的种植技术,栽培出符合消费者需要的农产品。

2 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问题

2.1 农产品存在污染问题

现阶段,无公害农产品成为人们选购的主要产品类型,然而因农产品涉及到的范围较广,仍然存在较为严重的污染问题。引起污染问题的因素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本底因素和生物因素4方面。①物理因素是指人工栽培管理或者机械处理时将其他的外来杂质混入了农产品中。②化学因素是指在农产品生产和加工时使用化学农药或肥料所出现的化学成分残留,会给农产品造成严重的污染。例如,在施肥时增加氮肥的使用比例,肥料进入到土壤中会产生硝酸盐,使农产品内部亚硝酸盐量过多。③本底因素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产地环境内自带的污染因素对农产品造成了品质影响。例如,个别地区土壤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元素,农产品在生长过程中吸收部分重金属成分,导致自身品质降低。④生物因素是指细菌或者病毒给农产品造成危害。当前农产品污染问题已经影响了人们对农产品质量的认知,需要对污染问题进行处理[3]。

2.2 缺失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我国目前提出了大量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但是尚未形成系统性的管理模式。①农产品在质量安全方面所提出的标准存在不统一的问题,并且在标准中没有提出农产品生产过程的具体控制措施。②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不健全。在对农产品进行检验时,使用的检验技术较为落后,并且检验检测技术的重点并不在于检查农产品是否存在质量问题,而是将其作为农产品认证的标准。在检测后,没有將检测结果公布于消费者,难以对相关企业起到约束作用。

2.3 技术以及信息服务体系有待提升

在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过程中,检测技术、风险分析技术及控制技术等是极其重要的技术类型[4]。以农药最高残留限量技术为例,该技术目前的研究深度仍然有待提高,通过该技术可以明确不同农产品内农药的最大残留量,能够为后续农药配比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提供基础知识。此外,信息服务体系也急需完善,但是现阶段供应链上的各个企业并没有形成完善的信息沟通机制,难以为农产品质量监管活动的开展提供数据

支持。

2.4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不到位

农产品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的特点,消费者能够直接观察农产品的外在特点,但是对其内部成分组成的了解却较少,难以及时发现存在的质量隐患。相关部分问题在处理过程中存在不到位的现象,如未针对农产品进行有效的质量监管,农产品质量检测力度不够,未及时向消费者对外公布农产品的检测结果,难以为农产品的选择提供参考。由于农产品市场范围较大,涉及到的产品类型较多,特别是存在很多散户直接销售的现象,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难度增加。政府难以及时鉴别出散户销售农产品的质量问题,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出现漏洞[5]。

3 供应链环境下多层次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模式

供应链包括物品从生产到消费的整个环节,将产品供应环节、产品制造环节、产品销售环节及消费环节进行紧密联系,在这一过程中还包括产品运输、信息传递及资金交流等[6]。农产品供应链属于全面化的组织体系,目的在于生产和销售农产品。在农产品供应链内包含着不同的主体角色,各个主体在供应链上展开合作,能够提升农产品的价值,并且在合作过程中每个主体还可以做到互相监督,有利于提升农产品的质量水平。在对质量安全保障体系进行建设时,需要重视提升其层次化水平,从而进一步提升农产品质量,保障食品安全。

3.1 质量安全保障层次分析

农产品生产包括自然再生产及经济再生产两种模式,使农产品的供应链体系具有较为特殊的性质。例如,产品本身具有生物性特点,由多种不同的成分构成,在物流运输过程中容易发生变化,物流管控难度较高,需要及时掌握农产品品质的变化。在供应链体系管理过程中,需要将质量安全作为重点管理内容,如果出现安全事件,不仅会使上游企业及下游企业的经济利益受到损伤,严重时会使供应链出现解体的问题[7]。因此,需要设置层次化的质量安全保障模式,相关人员针对质量安全保障的层次实施划分,从整体角度出发将其划分为内部协同及外部监管两个方面。内部和外部两个层次安全保障模式的建立,将全面管理意识及预防管理意识进行了融合,可以针对质量安全隐患进行有效预防,改变了以往只有在出现安全问题时才进行处理的管理方式,能够有效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因此,需要打造内部和外部相互协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农产品质量问题。在内部需要构建协调的合作体系,在外部则增强法律监督、行政监督及技术监督,为内部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重要补充。

3.2 质量安全保障模式分析

3.2.1 供应链内部协同模式

为了能够提升供应链的运行效率,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性,必须要调动供应链体系中的所有主体参与到问题解决过程中,使其可以认识到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的意义[8]。通过农产品供应链进行分析,其链上主体之间的关系具有竞争性以及合作性两种特点,每个主体都以自身利益为目标开展相应的管理活动,但是主体之间也具有竞争的关系。个别成员为了能够提升自身的利益水平,在农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会选择减少成本投入,造成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以及供应链上的其他主体利益受到影响。供应链上的各个主体需要相互信赖,才能够保证自身的环节不会出现质量问题,从而获得消费者的信赖。每个成员之间都应当传递正向信息,并可以针对其所从事的活动实施逆向追溯,利用信息数据的共享开展高效合作,能够在合作过程中提升整体效益。当市场需求因技术因素、质量因素、规格因素、品种因素出现变化而改变时,作为农产品的生产者也需要对其生产模式进行调整,形成利益共同体,防止在生产活动中出现机会主义行为[9]。

3.2.2 供应链外部监控

在供应链的外部也需要做到有效监控,需要多个主体共同参与到监管工作中,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重要保障。政府部门需要针对市场的信息进行公开,引导农产品市场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控制农产品的质量水平。政府同时也需要针对农产品生产企业的行为活动进行约束和管理,不断出台相关的政策依据及法律要求,明确不同类型农产品的具体质量标准。针对农产品从生产环节到销售环节的整个过程实施严格监管,形成相互约束的保障模式,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农产品的生产企业、销售企业、运输企业等可以也形成相应的协会组织,在协会内对信息进行共享,打造信息化数据库,整理和农产品安全相关的数据,并将这些信息公开给消费者,形成自我质量监管的模式[10]。

4 供应链环境下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措施

4.1 从供应链内部协同角度出发

4.1.1 形成长期性稳定合作模式

通过提升合作模式的稳定性水平,能够确保农产品的供应量及供应品质处于稳定状态,使供应链组织系统中的各方均能够形成良好的信任关系,对减少交易成本也有积极影响,能够实现合作共赢的目的。①构建激励机制。激励机制包括显性以及隐性两种,前者是指利益,后者则是指品牌和声望。农产品供应链上的每一个经营主体其主要目的都在于获取经济效益,利益是让各方能够做到互相稳定合作的重要因素,合理的显性激励机制能够提升供应链上各个主体的积极性。农产品质量的提升则是提升利益的重要方式,在这一激励机制的影响下,会让各个主体都能够参与到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活动中。对于企业而言,品牌声誉是极其重要的,通过良好的外在形象能够吸引更多的消费群体。同时声誉也是最容易被破坏的,一旦出现安全事件就会影响到品牌形象,并且这种破坏现象是难以挽回的,因此需要保证供应链主体拥有良好的声誉。②构建约束机制[11]。农产品供应链成员应尽可能地制定出保护性合同或合法的契约,需对不合作的行为或违约行为进行惩治,这些合约条款可以使成员企业消除投机的心理,也可提高对其他成员的行为信任度。③构建协调机制。供应链组成成分复杂,其成员之间难免会出现纠纷问题,需要制定合理的协调机制,将信任作为供应链的组织原则,并针对供应链的组成情况設定专门的协调部门,以便对出现的纠纷问题进行协调和处理。④构建沟通机制。供应链上的各个成员为了能够形成互相信赖的合作模式,需要进行适当沟通。现阶段各个企业的发展理念均出现了变化,在价值理念和业务活动开展模式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并且供应链的整体组成成分较为复杂,其中融入了大量的散户。因此需要搭建沟通平台,让供应链上的每个主体都能够对自身的信息进行分享,这样才能够生产出符合农户需求的优质农产品[12]。

4.1.2 保证信息传递和追溯效率

信息和数据在互联网时代下是极其重要的,通过获取真实信息能够为农产品质量的管控提供重要基础。农产品出现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信息获取存在不对称的问题,供应链中的不同环节无法获取真实信息,并且由于农产品生产到销售过程中需要经历过多环节,每个环节存在较多的不可控因素,难以针对质量数据实施逆向追溯。为了保证供应链上的各个主体处于协调发展的状态,需要保证信息体系的透明化水平,各个成员之间不断进行数据共享,打造可以进行信息追溯的安全管理体系。

(1)打造信息正向传递模式。农产品在生产和交易过程中均存在着分散化的特点,很有可能会出现多个农户并存的现象,因此在信息传递时会出现难度增加的现象,供应链源头信息传递混乱。在这种供应链体系下,农户以及生产经营企业的契约关系较为简单,属于短期交易,供应链成员之间没有主动进行信息分享的意识。面对这种情况,需要针对供应链上生产环节组织体系进行改进,避免和过多供应商进行合作,利用龙头企业或者合作社将企业及农户进行有效连接,打造新型的供应链模式,防止因主体以及生产环节过多而使供应链出现信息真实度不高或者获取难度大的问题。此外,还需要重视向消费者传递真实的数据,使消费者更加信赖企业。

(2)构建信息逆向追溯体系。现阶段,针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建设已经成为了农业发展过程中的重点内容,能够对农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信息回溯,能够对供应链上的各个经营主体进行约束。利用可追溯的模式可以让生产环节及产品流通环节等相关企业公布相关农产品的生产流程和销售信息,让消费者对农产品的质量情况有所了解,有利于供应链上各个企业进行自我监督[13]。当农产品出现质量安全事件后,通过可追溯体系可以进行信息回溯,及时识别出农产品存在的质量安全隐患信息,明确引发安全事件的责任主体。现阶段在可追溯体系建设过程中投入的成本较高,需要使用大量的新型技术,会给企业带来技术压力和资金压力。

4.2 从供应链外部监控角度出发

4.2.1 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体系进行完善

法律是约束企业及个人行为的重要方式,因此为了能够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需要从法律角度出发,对现有的法律体系进行完善,利用立法的方式来提升农产品质量水平,保证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当前国外在法律完善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果,美国在1890年提出肉制品的监督法律,1939年提出了联邦食品药品法,制定了多种不同类型的法律规定,针对食品的质量安全进行管理和控制。同时为食品安全法律规定内容设置了配套法律,例如食品添加剂修正案及蛋制品检验法等。我国虽然已经针对农产品质量提出了相关的法律规定,但是其内容和现阶段的农产品市场存在较大差异,需要对现有的法律规定进行完善和细化处理。各个地区的农产品生产情况不同,需要结合当地的农产品生产现状制定合理的法律内容,确保可以为当地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提供指导。此外,还应当积极调动消费者参与到法律规定的制定活动中,获取消费者提出的建议,将维护消费者的利益作为法律规定完善的重点。

4.2.2 构建统一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

我国的食品相关标准数量较多,从表面上看这些标准有效保证了食品的安全,但是标准的种类过于繁杂,使相关人员无法对其进行完全掌握,影响了相关标准的应用效果。并且不同标准要求中存在着交叉和重复的现象,为了能够提高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管理效果,需要制定统一化的质量标准,对现有的各类标准进行梳理,删除重复和交叉的标准,处理不合理的标准内容。同时在各个标准中添加补充内容,实现一些强制性标准和技术的立法,从法律角度出发,确保相关标准能够得到顺利实施。

4.2.3 重视针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实施监管

针对农产品实施有效监管可以对其质量安全水平进行评估,政府需要明确负责实施监管的主管部门,形成统一化的治理和监管模式,防止出现多头治理的问题。专门建立负责对农产品实施安全管控的机构组织,负责对农产品进行定期抽查,完善农产品质量检查的硬件基础设施及技术水平,遵循统一的安全标准。在完成安全检查后需要对外进行信息公布,让消费者对于农产品的安全情况有所了解,形成系统化的农产品检验流程和监管流程。政府应成为农产品安全检测、监测的主要承担者。为了减低市场农产品安全管理的成本,相关部门可帮助购置并更新安全检测设备,并承担一部分安全检测费用。

4.2.4 重视对激励制度进行完善

在设定激励机制时,需要做到能够明确具体的奖励和惩罚,措施提升激励制度的执行效率。目前针对农产品实施安全监管时,主要是对制度内容进行完善,利用制度约束供应链上的各个主体,没有认识到激励机制构建的重要性。政府部门应当从财政支持和金融支持两个方面入手,增加资金投入,针对优质企业可以提供适当的资金奖励,这样不仅可以让企业获得资金支持,同时还能够获得良好的社会形象,有利于使企业主动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和相关要求。当前国外已经开始广泛应用以激励为主的契约模式对农户进行引导,使其可以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减少农药及化肥的使用量,对于构建持续发展农业体系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符合环保理念。我国政府也可以积极吸收国外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管理经验,利用不同的形式对农户提供适当的补偿援助,针对具有较好发展前景的企业提供政策鼓励及技术支持,促使其能够向正确的方向稳步发展。企业出现质量安全问题后,政府则应当利用司法手段或者行政手段对其进行处置,以此来对供应链上的其他企业进行警示。

5 结语

当前政府及个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保持着高度的重视,从农产品质量生产、消费两个角度出发对其实施管理。但是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农产品污染问题难以解决,缺少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技术,信息服务体系有待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不到位,影响了农产品安全的管理质量。在供应链环境下需要从供应链的内部和外部出发,构建质量安全保障模式,在内部形成长期性稳定合作模式,保证信息传递和追溯效率;在外部则需要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体系进行完善,构建统一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重視针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实施监管,完善激励制度,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效果。

参考文献

[1]施连敏,盛保仪,邵小达,等.物联网在农产品冷链物流质量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物联网技术,2021,11(12):84-85.

[2]李文帝,曾祥泰,许晓逸,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产品供应链的风险识别与控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20,42(6):83-86.

[3]刘鸿超,王晓伟,陈卫洪.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农产品安全生产机制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21(11):66-76.

[4]张驰.电子商务背景下的生鲜食品营销研究:评《农产品电子商务与网购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研究》[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21,12(21):8639-8640.

[5]薛珂.数字时代县域特色农产品供应链创新发展研究:以河南省淇县为例[J].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学报,2021,34(5):33-37.

[6]谭雅蓉,王一罡,于金莹,等.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与供应链治理机制研究:基于市场参与主体行为的分析[J].价格理论与实践,2020(12):14-18.

[7]杜淑芳,曹慧敏,赵玉兰,等.基于区块链、供应链双链协同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径研究[J].中国商论,2021(15):178-180.

[8]吴强,陈金兰,孙世民.乳品供应链质量控制协同度实证研究:基于10省1564份问卷调查数据[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0,34(6):14-19.

[9]曾梦玲.农产品供应链中企业质量安全管控意愿的实证研究:基于对湖北42家企业的调研[J].南方农机,2021,52(20):21-23.

[10]刘芷豪,李秀娟.基于“互联网+”吉林省农产品供应链质量监管体系研究[J].现代营销(经营版),2020(8):84-85.

[11]徐慧馨,生吉萍,徐红.基于供应链风险管理的食品流通数据库研究[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20,11(18):6475-6481.

[12]崔占峰,徐冠清,王瑾珑.信任重建:有机农业追溯-信任体系的区块链嵌入探索[J].科技管理研究,2021,41(16):130-137.

[13]郭锦墉,肖剑,贺雨昕.农民合作社生产规范、供货质量与“农超对接”供应链稳定性的关系研究[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2(3):40-55.

猜你喜欢

保障措施质量安全供应链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益邦供应链酣战“双11”
益邦供应链 深耕大健康
恩施茶叶质量安全现状及保障措施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混合模式研究
高职院校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的保障措施研究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的创新策略分析
我国农产品农药残留的困境
浅谈在校大学生兼职权益侵权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