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农产品农药残留的困境

2016-10-17王琬琼

现代园艺 2016年17期
关键词:农药残留质量安全困境

王琬琼

摘 要:农产品农药残留是全世界所关注的问题,是关系到人民群众安全和食品安全的大事。当前我国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严重,分析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农产品市场价格失灵,政府监管不利,也有农民自身等多方面的原因。

关键词:农药残留;质量安全;困境

1 农民施药技术落后和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

施药技术推广率低,药械落后,农民没有按照操作规程安全、合理使用农药。农药科学知识普及率低,农民科学用药的意识淡薄,片面追求防治效果,大量使用高毒农药的问题严重;药械装备比较落后,跑冒滴漏问题突出,农药使用中浪费严重,农药喷雾实际附着于作物上的只有一半左右。有关部门曾对1099个农户进行过调查,其中90%的农户选购农药时优先考虑施药效果,而不考虑农药毒性;90%的农户施药时不采取安全防护措施;80%的农户任意丢弃农药包装物和剩余农药;70%的农户不知道农药超标对人体的危害;大多数农户不按规定的安全隔离期采收。[1]

2 我国农村小户生产增加了农药残留的机率

我国农村微小而细碎的土地规模是典型的不经济。因为土地规模小,农产品分散种植,增加了协调的难度和成本,既不利于提高农产品商品率和扩大市场规模,也不利于提高农产品生产效率,更不利于复杂、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与农业现代化国家相比,中国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在劳动力生产率上,以及适应市场的能力上,都远为落后,局限性突出,集中表现为 “两高两低”——生产成本高,交易成本高,产品竞争力低,农民收入低。从这个角度上讲,中国长期实行小农家庭分散经营的生产方式会“放大”农产品安全中的规模不经济问题。目前中国小农家庭分散经营的方式,是协调农产品质量安全时必须面对的不利事实。

3 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不对

在市场经济中,作为理性的经济人,生产者追求利润最大化,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相互对立的两者之间无时无处不在进行着利益的博弈。在市场发育还不完善的情况下,由于存在市场信息不对称等现象,以及农户在销售农产品时没有真正实现优质优价,例如安全的农产品和农药残留超标的农产品在视觉上难以区分。农产品的有些质量特征甚至在消费者品尝后也不一定能作出准确的判断,例如农药残留量。因此,农产品是一种典型的经验品和信用品。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在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存在极度的不对称,就会造成市场失灵,资源得不到合理配置,使农户只重视农产品产量的增长而忽视质量的改善和提高,造成农产品农药残留现象严重,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的下降,出现“柠檬”现象。2004年的“香河毒韭菜”事件就是很好的例证,为了提高韭菜的收购价格,挤占韭菜市场,同时迎合老百姓对食用农产品外观挑剔的要求,韭菜都采用国家命令禁用在蔬菜上的剧毒农药灌根。这样,价格可以提高到1.4元/kg,比原来上涨0.2元/kg,却失去了质量安全。

4 食用农产品市场价格失灵

中国农产品安全,既涉及到信息成本问题,又涉及到激励问题。生产者为了追求产量,往往投入更多的农药,而基本忽视甚至完全忽视了质量要求,形成了“产量增加——质量下降——产量再增加——质量再下降”的恶性循环,造成有害化学残留日益严重,农产品在供应体系的源头受到污染,从而构成了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5 我国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体系不完备

实际上,中国的农产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框架已基本形成。即通过建立一批具有资质的检验检测机构,形成以国家级检测机构为龙头,省级和区域检测机构为主体,市、县级检测机构为补充的农产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2007年,农业部启动《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项目。到2008年底已在全国规划建设了323个国家级(部级)农产品质检中心。1780个省、地、县级农产品检测机构。除此之外,我国卫生、质检、工商系统也相继投入大量资金,建设不同层次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机构和重点实验室。

6 农药残留监督体系缺失

我国制定了完善的农药管理条例和健全的管理机构,但对合法农药管理范围有限,对农药使用者则没有管理权限,特别是农户错误的用药行为不能视作为违法,这也成为监管的盲区。目前,在农业生产第一线还没有建立对农药使用的监管体系,实际监管中主要集中在农产品市场。由于农产品来源广泛,抽检率低,只能检出部分残留超标的农产品,对问题农产品的阻止力度不大,影响不了农户的生产过程。在此种监管体系下不能阻止农药残留问题的产生。(收稿:2016-04-18)

猜你喜欢

农药残留质量安全困境
跟踪导练(一)
果蔬中农药残留检测方法概况
蔬菜中农药残留检测前处理方法对比研究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混合模式研究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的创新策略分析
杀菌剂嘧菌酯的研究进展
安吉拉·默克尔能否解救欧洲的困境
A Boy and His Tr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