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部编版教材课后练习 提升语文学科关键能力

2022-03-03池丹薇

名师在线·上旬刊 2022年1期
关键词:使用策略部编版教材课后练习

摘 要: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亮点纷呈,其中课后练习是尤为突出的亮点之一。“聚焦课后练习,落实语文素养”已经成为部编版语文教材教学实践的要点。文章从部编版教材课后练习的主要特点、教学价值及使用策略三方面进行了实践研究与具体论述,对语文教师有效使用课后练习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部编版教材;小学语文;课后练习;教学价值;使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2)01-0049-03

引  言

课后习题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十分重视对课后练习的设计与规划,充分突出语文要素,始终遵循梯度原则,以提升学生语文学科关键能力。教师必须明确编者意图,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课后练习,更好地指导学生的课堂学习、课外实践和读写练习。

一、部编版语文教材课后练习的主要特点

(一)充分突出语文要素

部编版教材的课后练习将语文知识、语文能力、阅读策略、学习习惯等语文要素贯穿始终,以生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关键能力[1]。

1.突出对学生语感和朗读能力的培养

部编版教材课后练习尤为重视对学生的朗读指导和语感培养。纵观小学一到六年级部编版教材,精读课文的课后练习大多对学生提出了不同的朗读要求,如“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分角色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试着不出声”“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等,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2.突出对语文知识和语言材料的积累

部编版语文教材中大部分文章文辭优美,适合背诵积累。如《大青树下的小学》语言灵动、用词新颖,课后练习明确要求学生“在文中画出有新鲜感的词句和同学交流”;泰戈尔的散文《花的学校》多用拟人手法写景,因此,课后练习要求学生感受拟人这一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3.突出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建构

部编版教材课后练习十分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建构,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产生共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始终贯穿梯度原则

部编版教材在设置课后习题时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梯度原则,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旨在提醒教师要依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设计教学环节。

以五年级(上册)的《圆明园的毁灭》一文为例,本课共有五道课后习题:(1)默读课文,体会课文主要表达的情感。反复朗读,读出情感的变化。(2)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作者为什么用这么多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同学说一说你的想法。(3)读下面的句子,关注表示时间的词语,联系上下文说说你的感受。(4)结合相关资料,说一说为什么“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5)读读下面的“阅读链接”,结合相关资料,体会其与《圆明园的毁灭》表达情感的相似之处。

在这五道习题中,“默读课文,体会情感”属于“知识与技能”目标;写作手法的感悟和关注表示时间的词谈体会属于“过程与方法”目标;结合资料和“阅读链接”都通过课外知识的拓展,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引导学生不忘国耻,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属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这五道习题的设置充分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身心特点,体现出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

(三)紧密贴近学生生活

部编版教材的课后练习在设计上充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一方面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另一方面提醒教师要关心和重视学生的学习,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

以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材为例,《慈母情深》一文的课后习题:“你有过鼻子一酸的经历吗?试着写一写。”《忆读书》一文的课后习题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谈一谈对文中某句话的体会,并交流是否赞同作者的读书方法。这些课后练习的设置,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将课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真正实现了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源于生活,回归生活。

二、部编版语文教材课后练习的教学价值

(一)“学”的风向标——为学生预习指引方向

1.明确预习要点,开启语文学习

课前预习是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其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扫清新课学习的障碍,辅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新课知识。而扫清障碍最有效的途径是关注课后练习,明确本课的学习任务。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以课后练习为阶梯,明确预习要点,有针对性地进行预习,从而更好地开启新课的学习。

例如,《白鹭》一文的课后习题,第一题明确要求学生边读边感受白鹭的“精巧”之美;第二题是给三幅优美的图画起个名字,明确要求学生在朗读时边读边想象画面;第三题“背诵抄写喜欢的自然段”,提示学生在预习时要关注并积累有新鲜感的词句。

2.引领学生预习,自主感悟创新

合理借助课后练习进行预习,有利于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即使没有教师的引导,在以课后练习为依据进行预习时,也能形成自己个性化的认知和自主学习行为。

如《落花生》一文的课后习题,第二题提示学生要关注人物对话,学会运用四年级时学过的批注方法,边读对话边找出文中提到的花生的特点;而第三题“小练笔”,是让学生关注身边那些默默无闻做贡献的人,联系生活,展开自己的思考。

(二)“教”的指路牌——为教师教学提供思路

1.幫助教师梳理教学脉络

部编版教材的课后习题在设置时充分考虑到学生身心和认知特点,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因此,教师若能关注课后习题的设置特点,明确编者的设计意图,依据习题设置的不同层次进行由浅入深的教学,就能轻松、高效地开展教学活动,进而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

例如,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要求学生“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搭石》一文的两道课后习题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清晰的思路。第一题提示教师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时要用较快的速度进行默读,并帮助学生记下所用的时间。第二题提示教师可以让学生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在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引领教师把握课文要点

部编版教材的课后习题充分体现了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教师若能充分研读教材,合理运用课后习题,明确习题的编写意图,挖掘习题资源,就能更准确地把握并轻松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如《冀中的地道战》一文的课后习题,第一题便通过人物对话的形式来提示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以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提高阅读速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设置质疑课题的环节,让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三、部编版语文教材课后练习的使用策略

(一)依托习题,培养想象能力

部编版教材尤为重视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课后练习中充分体现了对学生想象力的激发。

以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材为例,关于“想象”的练习在精读课文中一共设置了八次。这些“想象”练习有的与“读”相结合,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有的与“说”相结合,如“列宁和小男孩在对话的时候,他们心里在想什么,试着说一说”;有的与“写”相结合,如“想象一下秋天的雨还会把颜色分给谁?照样子写一写”。

这些练习的设置,让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有了切实的载体和途径,便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对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课后练习,培养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在教学《花的学校》一文时,笔者围绕课后习题“朗读课文,想象花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的情景”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师:花儿们在绿草上跳舞、狂欢,多么快乐的场面啊!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一小节。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你瞧,花儿们跑出来啦!(出示草地上花儿们不同姿态的图片)现在请你看看图片,展开你的想象:说一说这些花儿仿佛在干什么呢?

生1:花儿们好像在吹喇叭庆祝假期的来临。

生2:我看到了花儿脸上洋溢着欢乐的笑容。

生3:草地上有数不清的花儿正扭着腰跳舞呢!

……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你能用这样的句式连起来说一说吗?(出示句式:花儿们有的……有的……还有的……)

师:听了同学们的描述,我们仿佛看到了花在草地上跳舞、狂欢的情景,感受到了它们的快乐与兴奋。你能把这种情感融入文字里并读出来吗?

(二)借助习题,丰富口语表达内容

语言表达能力已经成为现代人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为顺应时代的需求,部编版教材尤为重视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例如,《猎人海力布》一文的课后习题:“试着以海力布或乡亲们的口吻,讲一讲海力布劝说乡亲们赶快搬家的部分。”这道题要求学生以主人翁的口吻进行讲述,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在熟练讲述的基础上,体会人物情感,意在培养学生生动讲故事的能力。因此,在组织教学活动时,笔者做了以下设计。

演一演,走进英雄的内心(用时10分钟)

师:我们在“救乡亲化石头”这一情节中发现,海力布只有三句台词,但情真意深,我们该怎么演?乡亲们会有什么想法,又要怎么演呢?

课件出示: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表演海力布劝说乡亲们搬家这一情节。请根据课文及自己的理解,进行个性化的发挥和创造性的表演。

学生小组表演,上台展示。

师:经典代代相传,你们就是民间艺术的传承人。

演一演这一环节既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又让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关注人物的心理和情感,学会声情并茂地讲故事,从而有效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活用习题,深入写作实践

阅读与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两个重要环节,而写作对于学生来说更是难点。部编版语文教材在设置上对读写训练的比例进行了适当调整,很多课文设置了“小练笔”环节,可见部编版教材对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视。

以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材为例,课后有许多“小练笔”。如《落花生》一文的课后习题:“看到以下事物,你会想到哪些人,试着选择其中一个写一段话。”《猎人海力布》一文的课后习题让学生给那块叫“海力布”的石头写一段话,介绍它的来历。

这些“小练笔”都紧紧围绕课文内容展开,学生因阅读而理解,因理解而感悟,因感悟而有了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

例如,笔者在教学《四季之美》一文时,充分关注了课后小练笔,结合学生实际,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师:同学们,春夏秋冬,四季更迭,清少纳言的文字清新雅致,读着读着,我们不禁看到了这四幅画面——(引读)然而,清少纳言的四季之美只属于她自己。而我们每个人心里,都会有一份独特的景致,它只属于你。下面,我们也写一写心中最美的风景,注意适当运用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附上“小练笔”评价小贴士:(1)使用恰当的修辞手法,使文字更生动;(2)运用动静结合的方式写出景物动态美、静态美;(3)在描写景物时,适当加入自己的感受,做到情景交融。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因此,在设计“小练笔”环节时,笔者让学生将课堂上品读文章时提炼出的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融入写作实践中,并在学习单上体现出来,通过写作和评价,让学生学以致用,巧妙运用课后习题突破本课的学习重难点。

结  语

部编版语文教材的课后习题蕴含丰富的教学价值,对培养学生朗读能力、想象力、口头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只有充分领会编者意图,深入挖掘课后习题资源,才能将课后习题的价值有效发挥出来,从而培养学生语文学科关键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温儒敏.如何用好“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J].课程·教材·教法,2018(02):4-9.

作者简介:池丹薇(1990.6-),女,江苏常州人,任教于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实验小学,课程中心副主任,中小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曾获常州市“教学能手”、武进区“名班主任”等荣誉称号。

猜你喜欢

使用策略部编版教材课后练习
课后练习中语文要素落实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部编语文教材课后练习特点及教学建议——以部编本语文七年级上册为例
“趣”教“乐”学
部编版教材到底该怎么教?
论写作教学的不断探索
浅谈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在部编版教材中的渗透教学
初中语文教材课后练习设计与使用问题的研究
浅议初中语文导学案的编写和使用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微课技术的使用
数学导学案的设计与使用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