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评语”文题设计与解读

2022-03-02刘盛云

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22年3期
关键词:评语文题苏轼

刘盛云

【文题呈现】

读下面的文字,从三个文题中选择一个,写一篇600字以上的作文。

生活中,无论是老师、同学,还是亲戚、朋友,抑或是陌生人、初识者,肯定都有过对你(或者你对他们)的评价、评点、评判、评论。课堂内,餐桌旁,旅途间,作业本中,成绩单上,网络空间里……不同场合的口头或书面的那些评语,是赞赏,还是批评?是激励,还是指责?而面对评语,你是骄傲,还是谦虚?是自信,还是自卑?

文题一:以“忘不了,那句评语”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文题二:以“我们这样面对评语”为题,写一篇演讲稿。

文题三:以“写在大地上的评语”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

【文题解析】

上面的文题以“评语”为原点。所谓“评语”,即评论的话,它表明的是看法,是判断,是感受,譬如正面的——肯定、表扬、赞赏、激励……譬如反面的——否定、批评、指责、贬斥……评语源自人,却可以在针对人之外,还针对事、物、景、情、理,可谓对象广泛。此外,评语出现的场合丰富、形式多样,能够关联宽阔的生活情境,反映复杂的心理状态,形成迥异的人生影响。它指向了三个写作方向:

文题一“忘不了,那句评语”,要求写记叙文。“那句”限定了评语数量,是一句,而不是几句。“忘不了”则表明这句特别的评语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产生了深远的作用。譬如启迪了智慧,影响了观念,改变了态度,拓展了视野,鼓舞了勇气,调整了言行,等等,从而使生活有了不一样的进程,也有了不一样的精彩。该题立意构思的关键在于,厘清“评语”的背景或因由,阐明“评语”的意义或价值。因为是写记叙文,所以还必须注意把握与“评语”相关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

文题二“我们这样面对评语”,要求写演讲稿,即议论文。“这样”是文眼,表明了对待评语的态度或方式。显然,从传递正能量的立场出发,“这样面对”应该是用端正的态度和恰当的方式去面对,而不是丧失理智地错误面对。譬如面对赞赏的评语,不骄傲自满、扬扬得意,而是戒骄戒躁、谦虚谨慎,让评语成为催动我们不断“奋蹄”的“鞭子”;譬如面对指责的评语,不自怨自艾、自暴自弃,而三省吾身、闻过则改,让评语成为促使我们持续“清醒”的“警钟”。立意构思时,可以选择上述某一角度单独立论,也可以在中心论点“正确面对评语”之下,从上述两个角度分而论之。

文题三“写在大地上的评语”,不限文体,这就给“有创意地表达”提供了多种可能。譬如可以打开联想与想象的大门,进行童话、诗歌的写作。这里的“评语”因为是写在“大地”上的,所以其含义偏向比喻义、象征义。譬如花朵是写在春天大地上的评语,那是对生命的礼赞;谷穗是写在秋天大地上的评语,那是对劳动的肯定。当然,从宏大叙事的角度来立意构思,也可以抓住文化元素、时代潮流、社会热点,进行叙述、议论、抒情性的散文写作。譬如对家乡、祖国、世界大地上的自然风景、民间风俗、历史风云、精神风骨、经济风口、科技风流等等进行描述与评说,从而表达对家国的崇高情感,对人类的终极关怀。

(湖北省松滋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434200)

获奖作品

忘不了,那句评语

朱春林

窗外的风景在眼前快速地掠过,好像有大片大片的良田,好像有黄绿相间的油菜花,好像有金灿灿的稻谷,再仔细一呼吸,列车内还似乎飘进了新米的清香……面对此景,我开始接受自己的存在,并非沧海一粟。因为在几个小时之前,我收到了一束来自学生的花,这束捧在怀里的花,以康乃馨为主体,用满天星和百合做点缀。

青山远去又重来,一抹夕阳照映在嘴角,一咧嘴,就想起了那抹暖暖的甜。六月的天儿,让人紧张又不安,双手紧握,踌躇中不断告诉自己,相信学生们一定能行!不知道干什么,也干不了什么,就在楼下来回踱步,终于在安静中响起了铃声。丁零零——请全体考生起立!中考结束了。我教的第一届学生中考结束了!作为班主任,我的任务是在最快的时间里,组织我班学生有序疏散、深情话别、不说再见。

一颗颗豆大的汗珠顺着孩子们的发梢流在脸庞上。在各种混乱中,学生们都朝操场涌去,那是初中学生在校的最后一次集会。放眼望去,没有想象中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深情,也没有“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的潇洒。我的心情有点儿不知所以,轻松又失落。终于带完一届学生了,自己终于有底气说自己是老班了!看着人头攒动,我撩了撩头发,深呼吸,憋回眼角的感伤,准备跑到操场,把他们安全送出校门,默默希望他们展翅高飞!

走到操场的转角处,看到有位学生捧着一束花,逆着光,站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格外引人注目。唉!又是别人家的孩子,真是有心呀!脚步继续向前,突然,那孩子往我的方向跑来,我回过头瞧瞧是哪位老师有这福分,空空如也。转过头,一束花举在了我的面前。

“朱老师,送给你!”

“咦,原来是你。什么?送给我!为什么?”

“因为你是我最喜欢的老师!”

“你是我永远的懒懒!”

是的,这是我的学生,我另一个班、只教过一年的学生。在逆光中,没有看清楚,现在再一瞧,那在太阳下晒得通红的脸,眉弯深处也有了晶莹。何德何能,自己能是这位姑娘最喜欢的老师。因为时间匆忙,紧紧拥抱后,我们再次消失在人海里。

如果不是眼前的这束花,好像刚刚那场景,只是中暑的幻觉。在花丛中,有一张卡片:“我曾只是个低头走路的人,因为你的一句话,我自信地仰望了星空,才知黑夜里的星空那么灿烂。那是一次演讲比赛,你夸我音色、仪态不错,让我去参加演讲比赛,并帮我修改演讲稿,后来,那次演讲比赛获得一等奖。你还鼓励我去参加了学校的歌唱比赛,也拿到了不错的名次。所以,是你的那句评语改变了我的生活,让我有了自信,有了勇敢面对生活的决心。”

“你非常不错!音色好,仪态也不错,去参加这次演讲比赛吧!”一句口头的称赞,竟改变了她的生活。而我也因为“你是我最喜欢的老师”这句话,鼓起了重新出发的勇气。我也领悟到:作为老师,要多给孩子积极的评语;作为老师,也要享受孩子积极的回应。孩子忘不了我的鼓励,正如我忘不了孩子的评语,因为那是爱的传递。

我乘坐的列车仍在向前,空气里不时扑来花香。弯起眼眸,扬起嘴角,不管前面的路上有什么,我们都要勇敢,积极生活,从一句话中寻找力量,相信未来可期……

★深入感悟:

作者在写作中构思巧妙,文章以散文化的笔触起笔,设置了一个小小的悬念,收到一束来自学生的花,勾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这开头新颖别致。“青山远去又重来,一抹夕阳照映在嘴角,一咧嘴,就想起了那抹暖暖的甜。”作者再次以抒情的笔触续写,顺势点出中考临别的情境,并着墨于自己班级学生的依恋,为后文行文反转做铺垫。学生送花时的特写,用语朴实,真实可信。花的故事落幕,自然揭开“评语”的谜底。结尾语言精致有味,未来可期,再加一串省略号,令人回味无穷。

(重庆市彭水县思源实验中学校;409600)

忘不了,那句评语

何茂林

万物运行于时空,总会留存一点东西,给世界或具体或抽象的点缀。人亦会在时间的河流里珍藏一些永恒记忆,有时让自己取出回味。

2005年秋天,我通过了招聘考试,被分配到了当时地图上都还没有标注地名的乡村学校。去学校报到那天,我坐上一辆刻着时光年轮的面包车,一路上大脑里反反复复地描绘着那未知的校园、应该如何与同事们礼貌友好地相处,思索着在讲台上要如何“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拥挤的车厢被毛草烟的浓雾与刺鼻的烟味裹挟,肆意蒸腾的汗臭与怪异的香水混合发酵,但毫不影响乡亲天南海北地神侃,他们从虚缈的宇宙落地到人间,由历史故事穿越到时事热点。有的乡亲也会用柴米油盐、街坊琐事等强行插入阔论行列。

当一棵苍劲葱郁的树影从窗外闪过,一个中年人的电话响起,是孩子打来的。通完电话,他狠狠地甩出一句:“竟给我考四五十分,还有脸在我面前提要求!”此话如同导火索,侃天说地的话题瞬间转移到教育上来,并集中火力朝老师身上开炮:某老师只顾做生意赚钱把去学校当旅游,谁又没日没夜地泡在麻将馆里,某某自己的孩子都上中学了还是那么吊儿郎当的……从他们毫不客气的评价里看,我即将加入的职业群体——教师,就是一帮拿着俸禄混日子的混蛋。这些对当下教师的评语,如一记闷拳,砸碎我丰满的理想。世界不应该是这样啊!

沮丧令人沉沦,置若罔闻使人堕落。幸运的是,我想到《我的奋斗》一文中的一句话来砥砺自己:“每一个生命来到这世界,都注定要改变这个世界,你别无选择。如果你是一个好人,这个世界就因为你变得美好了一点点;如果你是个恶心的人,这个世界就因为你而变得恶心了一点点。”从评语中挣脱并获得永生。自走上岗位那天起,我四年挑灯夜读,完成了专科和本科的自学考试;一同陪着孩子们踏着乱石小道、踩着夕阳余晖归家;我与山里娃奔跑呐喊在操场上,追赶一个个寒来暑往……

如今,走出大山的孩子给我捎来温暖的问候,大山深处也处处留下乡亲们给我的友好敬语,他们和一张张荣誉证书被我珍藏在抽屉里。当然,生活也悄悄对我耳语:“留住生命中听到的每一句评语,用心珍藏,历久弥香。”

★深入感悟:

作者以散文化的语言起笔,点出“回味”一词,为后文所写的评语事件蓄势,然后顺势写入职报到那天乘车的情景,以车内狭小的空间为中心点,写出乘车人的参差百态,不经意间引出“评语”。叙事清楚,语言调侃,对“评语”虽着墨不多,但字字传情,句句入理,令人称好。

该文语言精练,有散文的格调,也含小说的章法。结尾借生活对“我”的耳语,为“评语”画上较为完美的句号。

(重庆市彭水县鹿鸣乡中心校;409600)

我们这样面对评语

谢利斯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我们这样面对评语”。

俗语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一句六月寒。”一句简单的评语有着巨大的力量,善意的评语激人奋进,恶意的评语伤人伤己。

对待善意评价,我们要保持理性和坚守初心。当听到赞美的语言时,我们会心生欢喜。但倘若不理性对待评语,会变得沾沾自喜,导致我们止步不前。在河南遭受洪水灾害时,一个盈利几乎为负的企业——鸿星尔克挺身而出,无偿为灾区送去温暖,在自身运营情况较弱的情况下,仍心系灾区,散发自身余热。这个温暖不仅仅送到了灾区,更是送到了国人的心坎里,于是掀起了一股“鸿星尔克热”。国民在网络上纷纷赞美,主动到线下、线上购买服装支持良心企业。此时,鸿星尔克企业并没有大肆生产,利用国民好感增加企业热度,而是沉下心把控衣服质量,专注研究款式,发文劝告国人要理性消费。正因如此,国民品牌才能重新回归到我们的视野。鸿星尔克做到了保持理性看待善意评论,坚守企业初心,印证了他们的口号——To Be NO.1!

再如破釜沉舟的铁血导演——吴京,成功后是无数的鲜花和掌声,但他同样没有沉浸在其中沾沾自喜,狂妄自大,而是理性对待,坚守本心,这也是他能拍出好电影《战狼》的秘诀之一。所以,同学们,我们也应该如此:在成功之后保持理性,正确对待,方能脚踏实地,一步步攀上知识的巅峰,去探寻真知,最终获得最大的成功!

对待恶意评论,我们要保持坦然并勇敢抵制。处在网络时代,网络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会给我们带来弊端——网络暴力。网友的断章取义,键盘侠的咄咄逼人,在没有搞清真相前就出言不逊、中伤他人,导致一些无辜受害者因难以承受恶语攻击而结束生命,这实在是令人痛心!而有些时候事情真相的反转,更是令人咋舌。所以同学们,在面对别人恶语相向的同时,要对自己有理性的认知,不要因此妄自菲薄。你要知道:每个人都是这个世界上的独特存在,生命如此美好,我们应当珍惜这一切。当然,也不能成为一名对他人口诛笔伐的伤人者。

再如大家熟知的“春天里的那位老人”——邓小平爷爷。他在出国发表讲话时,面对国外对其身高不友好的嘲讽,故意将演讲台设高,他不但没有动怒,反而展示出大度谦虚的风范,不卑不亢地说:“你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是啊,邓小平爷爷敢于直面恶语,选择正面交锋,这是需要我们认真体会和学习的啊!

同学们!面都评语,我们要用一颗平常心来看待。我们要学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坦荡自然,学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乐观自信,相信自己,勇敢面对,恶语终将被击败,善良会一直陪伴我们左右。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深入感悟:

演讲稿要有情感,有形象性、逻辑性。在初中写作教学中,这一训练专题是写作教学的盲点与难点,但作者在“下水文”写作中选择这一“硬骨头”,值得肯定。该文做到对象明确,有的放矢,开门见山,观点鲜明,明确提出评语对一个人产生的影响。说理清晰,富有逻辑。比如:提出“对待善意评价,我们要保持理性和坚守初心。”以引起听众注意,并用事例证明其观点。同时为了让观点根植人心,作者再对“恶意”评价做了论说,事例恰当,论证深入。结束语简洁有力,引用诗文贴切自然,呼告式作结,有十足的鼓动性。

(重庆市彭水县民族中学校;409600)

写在大地上的评语

谭 兴

林语堂先生曾说:“文章是案头上的山水,山水乃地上之文章。”我们在好的文章中怡养性情,也在美的山水间安放灵魂。

我第一次长途旅行是去杭州,与西湖第一次见面,我就爱上了它的温柔。日暮时分,斜阳晚照,因为已过了游船可以游湖的时间,只好沿湖堤走走。晚风轻轻地牵起杨柳的手,也送走了我旅途劳顿的困倦。坐在长椅上,我看着湖面被灯光映照成橘色的涟漪,心想:“苏轼先生曾看到的西湖水也是如此平静吗?”

一千多年前,这位大文豪因看不惯朝野权术,自请外任到了杭州。秀丽的江南风光一下吸引住了他,至情至性的苏轼不顾好友“西湖虽好莫吟诗”的劝告,仍为这山光水色留下了不少笔墨。当时的西湖风光并没有现在旖旎,湖底淤泥堵塞,臭气熏天,“副市长”苏轼便下令疏通河道。为了方便市民游览,挖出来的泥土就近堆放,筑成湖堤,这便是“苏公堤”的由来。

苏轼在杭州可不止做了这一件为民的好事。这个“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不好人”的苏轼在此处修建了第一所公立医院——安乐坊,并收养孤儿、抗旱救灾。苏轼有着文人素有的悲天悯人的情怀,也有着杰出的政治能力,实在是个勤政爱民,办实事的好官。

可他太杰出了,官场也太险恶了。有人用他的作品诬告他,说他口出狂言,对当朝圣上大不敬。至此,苏轼从一方太守被贬为阶下囚,也开始了他漂泊如浮萍的贬谪生涯——黄州、惠州,甚至被贬至比诛九族轻一等的儋州。可幸的是,这些困苦,反而磨炼出了苏轼人格上的闪光点。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哪怕人生几多风雨,也避无可避,但仍身轻似马,谁又惧怕?路途漫漫,与其盲目执着,不如先停下好好休息,养精蓄锐,说一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难道非得在某个高处才能驻足?

苏轼的旷达对许多人的影响至深,其中也包括我。这次西湖之旅也是我的朝圣之路,生活突发变故,在我迷茫如堕云雾之中时,捧读了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苏轼人生的坎坷震惊了我,他的达观也拯救了我。于是,我也想吹吹西子湖畔的晚风,看看这千年仍存的平静湖面,遥想圣贤衣袂飘飘的背影。当我倚靠长椅,凝望远处,仿佛看见了他——他只平和地微笑着,一如他每一次笑对人生困苦。是啊,岁月不停,山河仍旧,何必愁苦?

苏轼造就了今天美丽的西湖,男女老少晚饭之后都爱来此处走走。路旁的一家人亲切地给我介绍杭州,我询问他们对苏轼的了解,老汉说贩夫走卒都能数出他的政绩,十岁孩子也能吟出一两句他的诗词。杭州处处都有他的身影,无数人的心灵都曾获得过他的救赎。

我陶醉于杭州的湖光山色,也沉醉在苏轼的精神圣殿里。与清风、杨柳、明月、星辰相处久了,心里也变得月朗风清。我想,记得并践行着,就是后人对苏轼最好的评语。

★深入感悟:

该文主要凸显以下特点:一是立意有深度。作者借大文豪苏轼为民谋福祉的丰功伟绩开展写作,在立意上颇费功夫。二是结构严谨。文章开篇引用名人佳句,不着一“评语”,但林语堂的评价以及作者对文章与山水的体悟就是评语。杭州出行,西湖晚照,一个“心想”,让大文豪苏轼跃然纸上,可见运笔自然。写“苏公堤”、苏轼的人文情怀、高尚的人格情操等,这些不着一“评语”,但处处写“评语”,且结尾收束有力。

该文作者在自我挑战的同时展现了个人的写作才华,引经据典、文采斐然,深得评委认可。

(重庆市彭水县第三中学;409600)

猜你喜欢

评语文题苏轼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1年第27卷文题索引
《天津护理》2020 年第28 卷文题索引
从善如流
流沙河语录及诸家评语
《中成药》2019年第41卷第1~12期(总第472~483期)总目次 文题分类索引
苏轼“吞并六菜”
苏轼吟诗赴宴
《中成药》2017年第39卷第1~12期(总第448~459期)总目次文题分类索引
苏轼发奋识遍天下字
作文评语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