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总分馆体系下地市级公共图书馆的职能定位与服务提升策略研究*

2022-03-02黄小平郑娜静

图书馆 2022年12期
关键词:馆制总馆分馆

马 合 黄小平 郑娜静

(株洲市图书馆 湖南株洲 412008)

1 引言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公共文化事业获得了极大发展,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事业的一部分,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图书馆不仅是一个文化服务机构,发挥基本的文化服务职能,其也为社会公众提供了文化活动场地,区域内的图书馆数量、馆藏量、数字化水平更是反映了当地社会文化的进步程度与社会主义现代化文化设施的建设情况。“十一五”时期,国家提出要把“公共服务普遍均等原则”作为文化事业发展目标,而普遍均等也是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基本原则和目标。由此可知,要发展现代化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构建区域性服务网络是重要的实现手段,总分馆制服务体系是其发展路径之一。在国家相关政策的驱动与指引下,各地总分馆制服务体系建设得如火如荼,经过二十年的探索实践,现已基本建立了基层文化治理体制机制,打破了原有的各自为政的局面,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公共文化需求与服务设施、资源不相匹配的矛盾,实现了一定意义上的普遍均等[1]。总分馆制的出现和发展不仅改变了图书馆的运行机制,也对图书馆的服务理念产生了深刻影响。该制度连接了区域内的公共图书馆机构,形成了区域性的服务网络,将分散的图书馆个体用网络信息技术与现代化的运行机制整合成服务网络,实现总馆与分馆之间的资源共享,让各馆保持均衡发展,并以此保障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普遍均等和全覆盖。

作为一种成熟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管理模式,总分馆制按照“1个总馆+N个分馆”的结构,根据人口数量在某个区域设立N个分馆,由总馆统一管理区域内的分馆,包含人员、资金和资源设施等,这样能实现图书馆服务一体化与服务延伸[2]。我国图书馆界最早于2002年开始探索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并借鉴了国外的总分馆建设经验,目前已制定有相关政策并产出不少研究成果。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其中明确要求“以县级文化馆、图书馆为中心推进总分馆制建设”“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3]。次年,为解决图书馆服务无法覆盖农村地区的问题,文化部等多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推进总分馆建设要“因地制宜”,并在全国范围掀起了建设县级图书馆总分馆的高潮[4]。当前,各个公共图书馆都面临着战略转型,着力建设总分馆服务体系已成为文化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5]。

2 地市级图书馆在总分馆制建设中的定位与职能

总分馆制建设模式是以地市级公共图书馆为中心馆,以县(市区)图书馆为总馆,乡镇、街道(社区)等其他图书馆为分馆的一种体制,是实现城乡一体化、资源共享的四级公共服务网络,适用于我国分级财政建设的不同公共图书馆。地市级公共图书馆在市域范围内具有资源、技术、人员及管理等方面的优势,作为“中心馆—总分馆”服务体系中的“中心馆”,其起到了核心引领带动作用。

2.1 统筹规划,引领指导

地市级公共图书馆以中心馆的身份,统筹规划本地区总馆、分馆和次分馆的一体化建设,推动区域内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和服务效能提升。同时中心馆还充分发挥示范作用,引领总分馆的发展,为其他分馆的发展提供业务、服务、技术等方面的指导,帮助其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与标准,促进总分馆运行的规范化与标准化。地市级公共图书馆通过辐射作用,以中心馆的领导力、影响力实现区域内图书馆的信息联通,推动区域图书馆形成联合体,以区域内联动的发展形式实现馆际资源共享,让各馆的服务质效有质的提升。

2.2 构建体系,形成网络

地市级公共图书馆是该区域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主体,负责统筹规划城区的服务网络,也承担着提升区域内图书馆知名度的职责。在此背景下,首先,总分馆制是合理建设城区服务点、健全服务网络的实践模式,可形成方便快捷的图书馆服务圈,更加贴近大众生活,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知识的需求。其次,创新城区的分馆建设模式,延伸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全面提升其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为全市的总分馆服务体系赋能。总分馆建设不仅包括所有的公共图书馆、部分高职院校图书馆、党校系统图书馆、机关企事业单位图书馆(阅览室)、工会职工书屋,还包括市县区内的所有分馆及流通点、24小时智能书屋、部分民间图书馆(阅览室)等。中心馆负责管理城区的分馆和流通点,着力提升城区总分馆服务体系的服务效能。如在阅读活动的开展上,市馆中心馆负责统一组织,举办形式新颖且丰富的阅读活动,持续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共同助力书香城市的建设。此外,地市级公共图书馆还可为其他图书馆提供业务支持和指导,如协助城区内其他图书馆的分馆建设,统筹规划图书馆从业人员的学习和骨干培训,指导和支持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和品牌建设等。

2.3 整合资源,共建共享

总分馆之间的平等互利、共建共享,可以有效保证总分馆体系的持续协调发展。目前,部分县(市区)图书馆因资源有限、工作人员专业技能不足无法承担总馆职责,而资源丰富、技术雄厚的地市级公共图书馆可指导和统筹全市图书馆业务开展,在资源供给、技术支持、业务培训上为县(市区)图书馆提供保障。中心馆在为分馆提供资源与服务的同时,不仅扩大了自身的服务范围,也增加了自身可利用的资源总量,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提升了图书馆在全域内的知名度与影响力[6]10-14。一是将文献资源共享作为总分馆服务体系建设的首要目标,地市级公共图书馆做好总分馆文献资源的协同采购,优化总分馆的文献资源布局;二是利用数字资源优势,协助总分馆实现数字资源共享及资源的组合和优化,这样既可扩大自身的服务范围,又能为总分馆提供可共享的服务资源,进一步促进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三是地市级公共图书馆要发挥技术先锋的作用,对总分馆的通借通还、联合编目、文献检索等工作给予指导和技术支持,并且通过建立图书馆群管理平台,弥补总分馆在自动化技术和人才方面的短板,节省费用,提高效能,实现对总分馆的集群化管理。

2.4 监督考核,提升效能

地市级公共图书馆作为中心馆,虽然不参与总分馆的具体业务工作,但会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制度对总分馆进行指导、考核、评价,以此促进总分馆体系的规范建设和管理。作为考核管理的主要责任单位,中心馆应建立一套严格且科学可行的考核评价机制,以考核总分馆的资源利用、阅读推广等服务效能,推动总分馆积极履行职能,提高自身服务和管理水平。

3 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服务典型模式分析

总分馆体系是一个系统、复杂的工程,政府的顶层设计是总分馆制建设和持续发展的强大后盾。杭州、嘉兴等地政府专门针对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发布了相应的行政文件,有效推动了当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实现了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总分馆制的长效发展需要以科学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作支撑,地市级公共图书馆要以“引领者”的身份,对总分馆制进行前期实地调研和理论研究,为科学探索本地总分馆制发展奠定基础。在一系列国家政策的保障和指导下,我国总分馆制服务体系建设现已进入全面发展阶段,长沙、广州、杭州、嘉兴等地的公共图书馆都在总分馆体系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形成了佛山模式、苏州模式、杭州模式、嘉兴模式、长沙模式等各具特色的总分馆服务模式,为其他地区图书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总分馆制建设与服务优化提供了重要参考。

3.1 杭州模式

在“中心馆—总分馆”建设中,杭州市各公共图书馆按照杭州市的行政区域划分,形成了四级分馆。在总馆与分馆的关系上,总馆只负责统筹管理、联动各个分馆,将中心馆的服务理念、方式、内容等传递给分馆,同时总馆统筹了分馆的业务工作,以避免各个分馆的业务工作耦合,使分馆能专注于读者服务。此外,该模式扩大了分馆的职能范围,使县区图书馆从仅有传统的文献借还服务逐步转变为提供文献借还、民俗活动、情感交流、展览、培训、检索咨询等多元化的服务,完成了图书馆职能的突破性转变和服务能力的提升[6]10-14。具体来看,首先,杭州图书馆始终坚持“公共”定位,以政策为保障。2006年,杭州图书馆联合成员馆共同发布了《杭州地区公共图书馆服务公约》,这是杭州市的公共图书馆首次向市民承诺对来馆读者实行基本免费服务,公众可以自由使用馆藏。其次,职能定位明确,分级管理。杭州图书馆作为“中心馆”,承担了统筹职能,只为所辖分馆制定指导纲领,协调分馆资源,规划分馆发展,但不实际参与下属分馆的具体业务工作。最后,重视整合现有资源。为避免资源浪费,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杭州在进行总分馆建设的过程中,对文体站、学校、农家书屋等公共文化设施应实行共建共享。

3.2 嘉兴模式

经过长期的探索与实践,嘉兴市图书馆确立了属于自己的总分馆制度。嘉兴市总分馆建成后,市财政给予总馆一定的补助,分馆所有开支均由总馆支配,总馆负责分馆基本的日常管理工作[7]。嘉兴模式实施的关键在于嘉兴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其城乡一体化服务建设以“政府主导、多级投入、集中管理、资源共享”为主要特点,保障了城乡居民平等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权益。嘉兴市政府在嘉兴市图书馆总分馆建设中也有不同程度的参与,比如把关总分馆建设的具体发展规划、主体责任、经费投入等,由此可见,嘉兴市政府在嘉兴市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嘉兴模式的特点可总结为“三级投入、集中管理、整体规划”[8],即确定“中心馆—总分馆”、图书馆联盟、社会资源整合三重服务体系,同时增设流动服务点、固定服务点、自助图书馆、数字图书馆等,配合总分馆的资源覆盖,充分集聚社会闲散资源,通过与社区、企事业单位合作进行共建共享,实现横切结合、点面无缝衔接的服务效果,可有效提升图书馆的公共文化服务效能[9]。截至2017年底,嘉兴市已基本实现了文献服务一卡通、通借通还,并且建立了统一的数字服务平台,在总馆与分馆之间实现了更加便捷高效的文献共享。

3.3 佛山模式

佛山市禅城区联合图书馆的总分馆体系走出了一条特色化道路,具有“三个统一”、资源高度共享的特征[10],其以专业化、社区化的模式成为国内具有影响力的专业图书馆和行业信息中心、社区文化中心。世纪伊始,禅城区便正式提出建设禅城区联合图书馆的构想,并发布了《关于佛山市禅城区“联合图书馆”建设方案》[11]。2004年,佛山市图书馆制定了《佛山市联合图书馆实施方案》[12],规定了总分馆制建设在资源、平台、标识、管理以及服务策略等方面的标准,佛山市总分馆体系建设由此全面展开。自2019年起,禅城区图书馆在“禅城区联合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的基础上,坚持资源共建共享的原则,推出“馆校联盟”图书馆合作建设项目,采用公共图书馆与学校图书馆资源融合互通的服务模式。2019年底,禅城区“馆校联盟”项目已累计联合了8家中小学图书馆,纳入全区公共藏书系统的书籍共18.5 万册,有效促进了馆校合作向纵深发展,弥补了公共图书馆在专业化书籍收藏方面的不足。从建设模式上看,禅城区图书馆建设可分为纵向与横向两部分,纵向上以禅城区图书馆为中心建设四级服务网络,横向上与禅城区其他图书馆组建图书馆联盟。从模式上看,一是扩大了本区域的服务网络覆盖面,二是拓展了服务深度与范围,弥补了禅城区总分馆建设的不足,同时也与其他图书馆形成了互补。佛山市禅城区联合图书馆走进社区,把图书馆建在市民的生活圈中,更加强调社会力量的参与,注重统一管理,形成“一馆多地”的连锁图书馆品牌效应,充分展示了管理主体与建设主体的统一。

3.4 苏州模式

苏州模式以苏州图书馆为总馆,社区图书馆为分馆,形成了“苏州图书馆—社区分馆”的总分馆模式[13]35-40。与其他模式相比,该模式在建设上服务层级较少,管理上较为扁平化,减少了管理层级,提高了总分馆的服务效率。2005年苏州图书馆开始探寻“苏州图书馆—社区分馆”的特色总分馆建设模式,该模式的运作机制是总馆负责软硬件维护、文献资源分配、人员管理及日常基本服务,总馆与分馆之间实现资源共享、通借通还。在建设上,苏州没有按照以往的行政区域来规划分馆建设,而是综合各种因素,根据实际需求按照“街道—社区”两级结构建馆,不仅积极与区/镇政府、学校、少年活动中心等合作建设,还与部队合作建设流动图书点,将总分馆建设延伸到服务体系之外[14]。苏州图书馆作为苏州市总分馆建设的中心馆,担负了总分馆建设的核心任务,在业务上为各分馆提供指导、培训,委派人员进行管理,提供统一的管理系统和初始馆藏资源等,社区馆由总馆直接管理,合作分馆负责提供日常开支费用并向总馆缴纳人员培训与图书采购费用;在资源整合上,各馆由总馆统一采编与调配资源,采用统一的图书馆管理系统、数字资源建设标准和业务服务标准;在服务方式上,除以往的馆内借阅服务这种被动服务外,该模式还将服务拓展到了馆外,建立了24小时自助图书馆、自助取书点、网上借阅社区投递等,将被动服务化为主动服务,极大提升了服务效率与体验。近年来,苏州市不断优化城区图书馆服务体系,服务范围力求覆盖全市,在体系内部实现“三个统一”。在总分馆服务体系的建设过程中,苏州图书馆始终处于主导地位[13]35-40,负责提出建设方案、运行方案等,再提交市政府进行备案,政府提供资金支持但不参与具体建设,依托苏州图书馆总馆,推动整个总分馆体系建设。

3.5 长沙模式

长沙市总分馆建设起步较晚,但相对于其他地市级图书馆建设来说其有后发优势。2010年长沙市正式开启总分馆建设,但建设初期其发展较缓慢且缺少必要的支持。2012年,长沙图书馆正式建立总分馆服务网络,并与13家分馆实现了图书借阅通借通还。2013年,长沙市政府正式出台了《长沙市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实施方案》,借助长沙市成为示范区的契机,进入总分馆制发展的快车道。长沙市总分馆建设按照“十分钟服务圈”的建设目标,打造了“家门口式”的阅读服务模式,十年间共建设了5个市县级图书馆,改造了170个乡镇图书室与1 100个社区图书服务点,并按照建设方案,逐步吸纳全市的农家书屋,进一步提升阅读服务体验,完善总分馆的服务主干网络。2016年,长沙图书馆根据发展需要,首次引进24小时自助图书馆,并在人流量大的场所如地铁、公园等区域设置自助图书馆。经过多年探索,长沙市形成了以长沙图书馆为中心馆、县区图书馆为总馆、街道社区为分馆、自助图书馆为补充点的总分馆服务体系,并吸纳社会民办图书馆作为补充,构建了地区图书馆网群。

针对总分馆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地区发展不平衡、人口差异性较大、总馆及分馆建设无法达到建设要求等问题,长沙图书馆积极鼓励社会资源参与总分馆建设,依照“多方共建”的建设思想,吸纳了18家民办图书馆和6家企业、机关图书馆,打造了20多个品牌馆,如“简名书苑”“梅溪湖金茂分馆”“小蜜蜂分馆”等。长沙图书馆与民办机构的深度合作,不仅拓展了总分馆的服务网络,实现了双方的互利共赢,也为长沙市总分馆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从而成为建设典范。长沙图书馆依托智慧基础设施,构建了智慧型阅读体系,并积极创建嵌入式阅读,在地铁、景区、商场、书店等场所建设地铁图书馆、共享型阅读空间等。为了扩大阅读范围、方便读者,长沙图书馆还与新华书店合作,开展“你的book我买单”活动,2015年更是与京东商城合办了“长沙人‘惠’读书”活动,首创“云馆藏”公共阅读服务,减少了读者与书之间的中间环节,提高了读者的参与度与书籍的流通率、利用率。在总馆与分馆的关系上,总馆对图书采购、配送、技术与人员进行统一调度,统一安排阅读推广活动,并组织馆员培训。分馆以服务好本区域为基本目标,开展本馆的特色服务,扎根基层,为街道、社区等提供便民服务。在总分馆建设过程中,长沙市积极建设“智慧长图”,与分馆进行实时数据交互,明晰全市图书馆的运行状态,以便对全市中心馆、分馆资源进行动态调度,指导分馆开展业务并提供业务支持。人才建设是总分馆建设成功的基础,长沙图书馆为解决专业人员不足的问题,积极培育志愿者队伍,与长沙市高校密切合作,打造了专业阅读推广志愿者队伍;重点培养单位员工的专业素养,建立起统一的考核标准与绩效评估指标,分馆实行“月统计、季通报、年考核”,采用限期整改和末位退出机制。全面推广总分馆制以打通服务读者的“最后一公里”,充分利用分馆的资源与服务,推动总分馆服务体系转型升级,逐步形成“百姓点单”的活动配送体系、“人员支撑”的志愿服务体系、“以读者满意为目标”的效能评价体系,形成像商店一样走进市民生活的图书馆“十分钟服务圈”[15]。

4 总分馆服务模式的比较分析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发展,目前全国各地都已建立起具有当地特色的总分馆体系。从以上五个地市级总分馆的建设情况来看,建立健全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可以有多种方式,其关键在于要建立健全基层图书馆服务网络,联通分散的节点建设图书馆群,以中心馆为中心节点,总馆、分馆为次节点建设总分馆服务体系。上述总分馆体系虽然有着相同的服务方式,但其建设和运营模式存在以下三方面差异。

4.1 管理方式

嘉兴市总分馆建设任务虽是由市政府及区、镇政府共同承担,但在职责划分上各主体仍有所区别,如区、镇政府负责提供馆舍场地等,市政府承担书籍采购,日常的运行经费则由市、区、镇三级政府共同承担。在管理上三方共同协作,各司其职,共同保障总分馆的正常运转和稳定发展。嘉兴市这种完全由政府主导的建设模式不仅减轻了基层政府的压力,给予基层政府更多的建设自主权,让其能更好地发展文化事业,也为分馆提供了充分的建设经费保障,以便能覆盖更多的社区,提供更全面的文化服务。但在管理方式上,嘉兴分馆对总馆的依赖度很高,总馆制定并规划分馆的发展策略,分馆发展缺少自主权和独立运营的基础,一旦缺少总馆的支持及政府财政的保障,其发展将受到极大限制。

苏州市总分馆建设走了一条截然相反的道路,其建设由苏州图书馆主导,与基层政府建立了自上而下的协议合作委托关系,基层政府提供办馆场所等固定设施与部分资金,苏州图书馆负责书籍采购、资源建设、人员管理等运营事务。苏州模式是一种较为扁平化的运营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总分馆的运营流程,提高了总分馆的建设效率与管理水平,这种模式比较适合总分馆规模较小的城市,能够减少部门管理层级,直接将总馆的发展意见快速传达给分馆。但是苏州模式属于领域主导,所需资源要通过与政府签署协议来获取,在发展上受协议限制,若想有更大的发展规模还需要与地方政府协商,如若没有强有力的上级政府指令,其难以长久运行和持续发展,今后的发展也会面临巨大的压力。

禅城区联合图书馆体系则是另一种模式,属于实际意义上的统一管理,无论其发展规模有多大,禅城区图书馆都是其下属所有分馆的管理主体。总馆负责所有分馆的管理与运作,运作经费由政府发放给总馆,再由总馆统一分配管理[16]。在建设模式上禅城区联合图书馆也与其他总分馆体系不同,该馆在总分馆建设之初就针对城区的特点建设了一批小而精的图书馆群,以贴近市民,覆盖全城。这一举措不仅有效服务了市民,促进了社区化阅读的发展,也符合禅城区社区的发展理念,但是馆小而多、核心分馆较少的现状也加大了各成员馆之间沟通协调的成本。

杭州市总分馆建设始终由政府主导,但政府不参与运营,具体而言是发展上由政府规划,行业内部制定具体的发展措施。在实践中,杭州图书馆作为“中心馆”,对下属的若干个分馆开展发展指导、馆际协调、业务评估等规划性的统筹工作,不参与分馆的实际业务。杭州图书馆的发展不完全依靠政府支持,其大部分运营经费是由杭州图书馆事业基金会向社会募集,在发展上缺乏稳定的资金来源,受资金限制较大。

长沙市总分馆建设发展也是政府主导,行业内部运营。其总分馆建设有政府专项资金支持,资金由总馆进行统一支配,负责书籍采买、分配及图书馆日常运转。区县(市)政府投入的总分馆建设费用,由区县(市)总馆统一使用和调配。为了避免重复建设,节约建设成本,保证总馆与分馆数据的流通,以及总分馆体系的高效建设与运行,当地总馆与分馆之间使用同一个业务系统,在技术上确保总馆与分馆的数据、业务能无缝对接。同时,在统一的业务系统下,总馆能够了解分馆的运行状况,及时发现问题,最大程度保证业务工作流程的统一和顺畅,保证服务水平和质量。在建设规范上,各分馆也由总馆进行管理,使用统一的标识,保持统一的装修格调。

4.2 服务范围

嘉兴市图书馆的发展由政府主导,分馆服务则由嘉兴市图书馆扶持,分馆对总馆的业务依赖度较高,“通借通还”是其最基本的服务,因此嘉兴市图书馆和各个县图书馆实行网络服务共享,在服务方面互通有无。但是在数字化资源上,乡镇、社区数字化程度较弱,无法保证数字资源的更新频率,其数字资源服务共享能力也较弱。苏州模式没有按照行政区域的划分来建设分馆,而是完全根据需求形成了两级结构的总分馆模式,在服务上由总馆进行规划,分馆实施具体的措施。佛山市总分馆建设并不完全由公共图书馆组成,而是联合企业、学校、加盟馆组成了一个图书馆联盟,形成了区域性的服务网络。这个网络不仅包含了禅城区总分馆,也包含了其他松散的图书馆联盟和专业图书馆,其真正实现了不同性质的图书馆之间的联合,实现了馆际间的资源互补。杭州市总分馆建设较为松散,区域内各馆以联盟的形式对外服务,在区域内以“一卡通”实现通借通还,总馆建设一体化业务系统实现了中心馆与区县馆的联通。此外,总馆还承担了分馆的技术支持与技术安全保障工作,负责各区县(市)图书馆和基层点的培训工作。长沙图书馆的服务主要由分馆提供,中心馆负责对资源进行统筹规划,对文献进行加工审校,指导协调服务工作;各总馆负责本区域内图书的釆编、加工和书目数据上传,指导和协调街道(乡镇)、社区(村)分馆的读者服务工作;分馆负责读者服务工作。截至2020年底,长沙市共建有136个分馆,总、分馆之间实行“一卡通”,图书在各馆之间实现通借通还,极大程度推动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快速发展。同时长沙市总分馆建设还引入“书吧”作为网络补充,提供图书馆内部基本的借还书等服务,让数字资源实现共建共享。此外,长沙市采取民办公助的方式,坚持“体系引流、特色运营、多方共建”原则,吸纳了18家民办图书馆和6家企业、机关图书馆作为分馆,扩大了总分馆的规模并拓展了服务范围。

4.3 资源建设

在图书馆资源建设上,嘉兴、苏州、禅城、杭州基本是由总馆统一采购和分配,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又有所区别。嘉兴市图书馆不仅负责采购,还要对书籍资源进行入库编目,建立配送体系,定期对分馆资源进行轮换。由于资源体系是由总馆建设并实行自动化管理,因此分馆往往能够及时接收到最新资源,以缓解本地资源不足的窘境。同时,新建分馆的资源采购还有市财政的专项资金支持,在运营上,总馆对分馆的业务进行统一操作管理,区级政府提供场地支持,并为分馆提供部分资金支持,资源建设则由三方协作进行[17]。苏州图书馆在负责资源配送的同时,还会为新建的分馆配备定量的初始馆藏资源,包含书籍资源、期刊资源、数字资源等,并会定期为分馆分配新书或周转书。总馆对资源实行“动态资产权”的物流管理和通借通还,即让资产权随图书一起流动,图书流通到哪里其资产权就归哪里,这一举措不仅提高了图书周转率,还减少了运营成本,但同时也提高了总馆对资产管理的要求。禅城区联合图书馆在统一采购资源、通借通还的基础上,确立了每个分馆提供的特色资源服务,还会不定时在分馆开展公益讲座、展览、培训等,将单一的信息资源传播行为,扩大为文化知识的联合协作传播。杭州图书馆虽是统一采购资源,但为了避免非核心业务占用过多资源,其以物流外包的方式建立了配送体系,负责文献在总馆与分馆、分馆与分馆之间的流通。为了保障“中心馆—总分馆”的正常运行,总馆会定期对采编人员与书商进行培训,以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同时建立覆盖全区的数字图书馆。长沙市总分馆资源建设完全以资源共享平台为基础,总馆与分馆协同采编、统一检索、通借通还,长沙数字图书馆的资源各分馆可免费共享。长沙市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在建设总分馆体系的过程中,不断升级硬件设施,改进软件服务,改善阅读环境,创新服务举措,力求让居民享受到普遍均等的公共文化事业建设成果。如今,长沙市以异质性图书馆联盟为资源共享基础、以总分馆体系为服务节点,且能覆盖全市的现代阅读服务网络已基本形成,初步构建了具备高品质阅读资源、高品位阅读空间、高质量阅读服务的城乡一体化全民阅读生态[18]。长沙市还按照运维一体化、管理数据化、考核标准化的原则,对城乡一体的图书馆阅读体系进行高效管理,实现了图书资源、活动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共建共享。

5 地市级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发展策略

2000年以前,我国的图书馆建设一直采取多层管理与多元建设的方式,馆际之间并不互通。进入新世纪后,“总分馆”建设成为一股潮流,各地都针对当地情况采取了不同的建设方式,获得了不少经验与教训,这对推动图书馆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5.1 强化地市级中心馆的核心示范地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和《关于推进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指导意见》虽然提出了总分馆的建设目标,但是并未对具体的建设方案作出明确规定,也并未明确地市级中心馆的角色和职责,这需要各地在建设过程中不断摸索[19]。首先,应当制定相关的地市级政策文件,明确地市级中心馆在总分馆中的核心和示范指导地位。嘉兴市与杭州市都分别制定了纲领性文件作为建设总分馆的指导,如杭州市发布的《市委办公厅 市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杭州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地市级中心馆的功能,确立了中心馆的示范引领作用,有助于构建服务体系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也为其他地区的总分馆建设提供了参考依据。因此,各地市级图书馆应结合实际情况并开展充分的调查研究,科学制订总分馆建设规划和方案。其次,应在完成顶层制度设计,明确地市级图书馆的“中心”地位后,持续投入总分馆建设经费,并且划拨部分专项资金,合理安排地市级图书馆总分馆的建设运行经费,在保证总分馆建设正常开展的基础上,让地市级馆能以“中心馆”的身份推进落实示范引领区域的总分馆服务体系建设。最后,地市级图书馆总分馆建设更需要创新发展,创新服务模式以提升服务效能,只有地市级图书馆自身发展壮大,才有能力引领、统筹、支持区域的总分馆建设。

5.2 提升地市级总分馆制服务能力

“十四五”规划对图书馆事业提出了“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指出应提供覆盖城乡的全域服务,打造充满活力的总分馆体系[20]。从以往的发展模式来看,为了扩大服务范围,图书馆通常采用馆外延伸服务的方式来弥补图书馆数量的不足,如建立流动站点、与书店合作等,但是客观存在的局限性导致这些服务无法实现持续发展。而建设图书馆分馆以及24小时智能书屋等举措,完善了公共图书馆的总分馆制,将图书馆服务拓展到了以往的盲点区域,能惠及更多的服务对象。如今,总分馆服务体系建设不再是“有没有”的问题,而是要解决“好不好”的问题。地市级中心馆应推进区域服务体系工作重心由建设转向服务,与县(区)级分馆共同发展,以提升总分馆服务能力。如因地制宜地建设新型阅读空间,打造区域新文化地标;加强阅读推广,以“活动”促进“服务”,激发公众的阅读热情;提升图书馆员的专业素养,提高服务水平等。

5.3 发展地市级总分馆共建共享共管模式

社会的多元化决定了发展的多元化。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是一个庞大、系统、复杂的工程,需运用多种形式撬动社会资源并对之进行建设管理。单个图书馆的服务能力总是有限的,无法充分满足读者的需求,而且馆与馆之间的发展水平也存在差距。总分馆制的本质就是把单个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设施联合起来,形成服务体系,在体系内部实现资源共享,彼此数据相连,确保每个分馆都能共享总馆的资源与理念。这一模式可帮助基层图书馆走出资源不足、服务质量不高的窘境,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城乡一体均衡化发展。另外,中心馆和分馆应均采用统一的服务平台,提供统一的社区图书馆服务,实现图书的通借通还,以此提升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地市级图书馆应当以“总分馆+”的服务理念推进总分馆的共建共享共管,实现建设主体、管理主体、融资方式以及激励措施的多元化。

5.4 建设地市级总分馆智慧服务网络

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的发展和运用,在推动生产力进步的同时,也给图书馆现代化转型带来了机遇,有力推动了智慧图书馆的发展。将智能化的平台设计、技术理念、服务模式应用到中心图书馆和各县区图书馆,有利于构建覆盖全社会、高质量均衡发展的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智慧总分馆服务网络[21]。各地可将5G技术引入图书馆总分馆建设体系,让馆际间、馆与读者间的交互更加便捷;将先进的信息化技术融入更多的群体、平台、设备,使总分馆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云图书馆”;以总分馆模式为主要路径,推动总分馆文化服务云端化发展,让每位读者皆能拥有“私人文化云”,引领文化服务新风尚。此外,地市级公共图书馆应顺应新时代图书馆发展趋势,统筹推动总分馆智慧服务网络建设,提升数字服务能力,整合区域数字资源,建设统一的数字图书馆平台,为基层图书馆提供数字阅读资源;打造新型的智慧公共文化空间,将“个性化服务”和“全智能服务”相融合,进而提升总分馆的服务效能。

6 结语

“十四五”时期,我国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进入深入推进普遍均等,以服务高度效能化满足社会需求多样化的全面发展新阶段,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也将跃上新台阶。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是推进图书馆事业现代化进程的必由之路,对推进我国城市文化建设、全民阅读具有重要作用。政府主导是保障总分馆制成功运作和稳定发展的关键因素,图书馆要将服务重心向分馆和基层下移,把提升服务效能作为落脚点。同时,地市级公共图书馆作为各分馆的“领导者”应因地制宜,从组织体系、人员管理、规划布局、经费等方面入手,建立总分馆长效管理机制。而地市级公共图书馆在总分馆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应如何统筹、引领示范区域总分馆建设,推动总分馆实现可持续性、均衡性、长效性发展,这是业界需要思考的问题。

(来稿时间:2022年5月)

猜你喜欢

馆制总馆分馆
“文化+”视野下文化馆总分馆建设的创新思考
图书馆总馆/分馆制的实践研究
县级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图书馆分馆建设的思考
民族地区博物馆总分馆制建设的思考与实践——以青海省博物馆为例
县级图书馆总分馆制推进实施路径研究
浅谈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模式
商务印书馆双甲子
“总分馆制”让文化服务伸向远方
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建设与服务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