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图书馆与城市融合发展探索
——基于丹麦公共图书馆模型示范案例分析

2022-12-26周宇麟柴玲姬

图书馆 2022年12期
关键词:案例图书馆空间

周宇麟 柴玲姬

(杭州图书馆 杭州 310016)

在全球数字化、个性化、多元化发展的时代大潮中,公共图书馆完成了从单一的文献服务迈向全面开放的公共文化服务的重大转变,与所在社区、城市之间产生了越来越紧密的联系。如今的公共图书馆不仅是一个社会文化服务组织或机构,更是与城市发展趋势、人文特色、用户需求等多方融合发展,已成为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助力。近年来,国际图联不断重申并强化图书馆与社会的融合发展:2006年,第72届IFLA大会提出“图书馆应当成为知识与信息社会的动力引擎”[1];2009年,第75届IFLA大会卫星会议指出了“图书馆作为第三空间在辖区发展中的价值和作用”[2];2018年,第84届IFLA大会提出“改造图书馆,改造社会”的口号[3];2019年,第85届IFLA大会发布《国际图联战略框架(2019—2024)》,号召全球图书馆提高话语权,积极投入本地区的改革之中,在政府决策、企业发展、个人保障、社会发展等方面体现出图书馆的功能[4]。我国也陆续发布了《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等文件,同样强化了图书馆与现代社会、现代科技和相关行业的协调发展,并为开放型、知识型和创新型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5]17。国外的行业会议和未来发展规划,以及国内政府的政策指导和要求,都显著表明了公共图书馆与城市融合发展是图书馆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文章基于国内相关研究现状,选择了丹麦公共图书馆模型示范项目中的部分案例为研究对象,对其所呈现的内容、特点、价值内涵以及融合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梳理、总结和归纳,以期在空间变革、功能重塑、服务创新等方面为国内公共图书馆与城市的融合发展提供相关借鉴。

1 国内研究现状

文章以CNKI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数据源,以主题词为检索项,构建“主题词=‘公共图书馆’and‘城市发展’”的检索式,将检索时间设为2012年1月1日至2022年5月31日并进行跨库检索,共检索到相关研究文献213篇,涵盖图书情报档案、文化、城市经济、建筑科学、新闻传播等学科。笔者研读相关文献,并对主题词进行梳理和归纳后发现,目前国内业界对公共图书馆与城市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文化发展、全民阅读(阅读推广活动)、城市书房(公共阅读空间与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智慧城市和智慧图书馆建设四部分(如图1所示)。

图1 文献主题词频次比例图

以图书馆价值体现为切入点,引领城市文化发展方面的研究,大多强调图书馆与城市文化发展之间的关联,如杨阳[6]指出城市图书馆应结合区域受众的阅读需求,打造现代化公共图书馆,引导区域文献资源持续发展,发挥城市文化引领作用;张纪影[7]提出要加快城市文化建设步伐,必须强化图书馆主体服务功能。以全民阅读以及面向市民的阅读推广活动为切入点,加强营建城市文化氛围方面的研究,更关注图书馆如何通过各类阅读推广活动,构建城市的阅读文化,如吴筠[8]提出阅读塑造城市精神,要专心做一个读书品牌,为读者创设一个阅读的节日,在唤起城市文化自觉的同时,也建构起这个城市的观念体系;蒋永福[9]提出图书馆为阅读而存在,阅读推广本就是图书馆的核心服务,建设阅读社会、提升全民阅读素养和能力,是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的需要。以城市书房、城市公共空间以及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为切入点,提升城市文化品质方面的研究,关注的是以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为抓手,提升城市公共服务能力,带动城市满城书香,如金武刚[10]提出城市书房是城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典型样本,提升了市民综合素养和城市文明程度,并带动了文化产业发展;陆和建、王凯[11]指出城市阅读空间是城市文化和阅读推广的载体与阵地,在城市规模扩大、经济快速发展的背后,应重视城市文化的建设与传承。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图书馆的价值体现也是业界研究的主要内容,卢文辉[12]提出智慧城市建设是智慧图书馆产生的重要原因,智慧图书馆也是智慧城市的文化标志,对智慧城市建设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对检索文献的研读、分析和总结,笔者认为,目前业界对公共图书馆与城市融合发展的研究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第一,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公共图书馆与城市文化融合发展的领域,如通过图书馆营造阅读氛围、传承城市文化、提升城市品质,但相对孤立并忽略了对城市其他方面的积极影响;第二,研究内容主要是通过分析公共图书馆的具体案例或者某一行业特征,集中体现阶段性融合发展成果,如配合智慧城市开展的智慧图书馆建设,配合书香社会开展的阅读推广工作研究,并未主动对图书馆多维度、多角度地融入城市整体发展方面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践研究。如今的公共图书馆不再是一个单纯的文化服务机构,它可能是一个辖区的综合服务体,一个城市范围的延伸,甚至是一个城市的地标和象征,因此我们要用更广阔的角度、更丰富的元素以及更前瞻的视野来审视公共图书馆与城市的融合发展。

2 丹麦公共图书馆模型示范项目研究

2.1 项目背景和内容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公众需求的不断变化,公共图书馆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丹麦文化局重新审视了公共图书馆在空间营造与用户服务、公共社交、知识创新、技术革新等方面的有机结合和融合发展后,于2013年2月面向全国图书馆管理者发起调研,以了解图书馆在新设计、新建筑等方面的重要诉求和支持要素[13]。在此背景下,丹麦文化局和Realdania机构共同发起丹麦公共图书馆模型示范项目(以下简称“示范项目”),并为其提供相应资助。

美国社会学家Ray Oldenburg曾在The Great Good Place一书中提出“第三空间”的概念,他认为人类生活居住的空间属于第一空间,工作空间属于第二空间,而人类沟通、交流、休闲、娱乐的空间,如咖啡店、图书馆、城市公园等属于第三空间[14]。近年来,国际图书馆界非常重视发挥图书馆作为城市第三空间在信息交流和共享方面的作用,尤其注重其在社区教育和文化中扮演的角色,还把图书馆的转型发展视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战略因素。在全球图书馆实践中,已有不少案例体现出公共图书馆在改善城市形象、提升城市知名度方面的重要价值,并通过提供多元、便捷、创意的公共文化服务极大增强了城市的体验感、友好度和吸引力。

示范项目作为面向全球公共图书馆建设和空间变革实践的案例,旨在通过实景照片、设计图纸等视觉传导方式以及简短的文字概述,为公共图书馆从业人员提供馆舍设计、空间营造、功能实现等方面的实践案例范本,打造可供全球图书馆员与空间设计者进行交流、分享和展示的行业专业平台。该项目每年面向全球公共图书馆征集典型案例,通过审视公共图书馆的创建灵感、空间营造、服务变革与用户服务、公共社交、知识创新、技术革新等方面的情况,挖掘公共图书馆在馆舍建造、布局设计和空间营造中的最佳经验和创意实践,并形成全球公共图书馆适用的有关规划创建、空间营造方面的指导方法和参考工具。

2.2 项目亮点和观点

示范项目最大的亮点是着重提出“图书馆是城市的开发者”[15]这一核心观点,强调公共图书馆与城市的融合发展,并在此基础上重点展示灵感和专题案例。该观点认为公共图书馆有助于城市树立品牌,并提升城市的吸引力,在打造面向市民且以体验为导向的城市空间中起到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示范项目以全新的视角审视了公共图书馆的角色和定位,关注公共图书馆和城市发展之间的关联与相互促进。从城市建设与文化发展的角度来看,公共图书馆从固有的城市公共文化提供者转为城市开发的参与者,并以创建更具活力和潜力的城市新空间为导向,勇于创新公共图书馆服务。

3 图书馆是城市的开发者之五维度分析

示范项目将公共图书馆视为城市发展的战略因素,并从整合城市综合服务、地理位置设置、图书馆与城市空间开放融合、用户需求表达和实现以及城市人文特色的呈现这五个维度进行案例的评选、推荐,阐述并深化“图书馆是城市的开发者”这一核心观点。

自2013年起,围绕“图书馆是城市的开发者”这一核心观点,示范项目每年都会评选出最值得推荐的公共图书馆优秀案例,并在案例总结推广中结合公共图书馆的城市发展定位进行持续改进与完善。目前,示范项目已评出41个全球公共图书馆空间建设优秀案例,覆盖肯尼亚、澳大利亚、英国、荷兰、西班牙、瑞典、芬兰、意大利等近20个国家的公共图书馆,同时还提供了11个丹麦公共图书馆空间建设的专题案例。笔者对上述图书馆建设和服务案例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着重探究公共图书馆与城市融合发展的实践方式和可能产生的有益成效。在实践案例中,图书馆与城市的融合发展往往是通过五个维度来呈现的,每一个维度都体现着公共图书馆融入城市发展的不同路径,同时每一个案例都有着不同的维度组合(如表1所示)。

表1 图书馆与城市融合发展五维度案例分析表

3.1 整合城市综合服务

整合城市综合服务是公共图书馆与城市融合呈现出的重要功能,强调了公共图书馆在城市中的综合价值和作用。公共图书馆不是独立的存在,而是与其毗邻的空间提供跨行业服务,通过功能整合实现城市服务效能的最大化。示范项目评选出的优秀案例,其呈现出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覆盖面广,各类业态组合丰富,涉及教育、商业服务、市民市政服务等内容。在该维度中,图书馆一是与学校图书馆服务整合,包括大学图书馆与中学图书馆,为当地居民提供不间断的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实现城市终身教育功能的整合。如丹麦Ørestad图书馆[16]位于高中教学楼一楼,是一个公共空间和学校合二为一的图书馆,融合了“社会属性”和“教学属性”两大主题,成为城市的文化中心和交流中心。二是与市民服务中心的功能整合,如荷兰Nieuwegein图书馆[17]将城市图书馆、市民服务、文化中心融合一体,实现新文化中心和市政厅的功能整合,成为城市公共服务的纽带。三是与城市规划配套的整合,将图书馆视为城市发展规划的重要元素,与规划区的多种行业开展合作,如荷兰Openbare Bibliotheek Amsterdam (OBA)[18]是欧洲最著名的图书馆之一,被称为综合场所的制造者,通过与其他伙伴合作将前工业港区改造成一个拥有酒店、住房、商店和文化机构的多功能区域,从而加强了该地区与城市其他地区的联系。

3.2 精选地理位置设置

地理位置设置侧重公共图书馆物理空间与城市空间的相互促进和有机关联,是图书馆融入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影响图书馆功能发挥的关键因素。在示范项目的案例描述中,图书馆的位置设置是提及率最高的内容之一,大多数图书馆都是根据不同的城市发展进程和状态,将馆舍设置在城市交通枢纽、商业中心、中心街区或其他人流量大、易形成服务效能聚合效应的位置。案例中建立在交通枢纽的公共图书馆,如丹麦Herning Library、芬兰Library 10等,不仅成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元素,为生硬的城市交通带来人文气息,其巨大的人流量也为图书馆挖掘潜在用户并提升服务能力筑下基础;建立在商业中心的公共图书馆,如瑞典的Kista Library、英国的Canada Water Library等,融合了商业服务与公共文化服务,将市民的商业消费、娱乐、休闲、交流融合在一起,形成商业与文化综合体;还有部分案例将图书馆置于正待开发的规划地或正在改建的老城区,如西班牙的Sant Gervasi–Joan Maragall图书馆[19]位于一条已被遗忘且很少使用的历史街区,图书馆在规划设计建设方案时融入城市开发思维,主动将周边的文娱中心融为一体,并设置了花园、户外座位和较宽的人行道,从而吸引了不少市民在此聚会、交流,让原本破落沉寂的旧街区重新活跃起来,充分展现了图书馆融入城市发展和改造的价值与作用。

3.3 强化图书馆与城市空间的开放融合

图书馆与城市空间的开放融合是示范项目体现的一大特色。图书馆不再是单独存在的一座建筑,而是与周边区域共同成为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体现了图书馆与城市的交互作用。丹麦Aalborg Main Library[20]是图书馆与城市融合发展的成功案例,该馆建筑边界与城市步行街相连,两条步行街均设有出入口,并与周边建筑共同形成一个拱廊走廊,市民能很便捷地通过步行街到达图书馆;英国Library of Birmingham[21]位于当地的世纪广场,横跨城市东西轴线上的步行路线,其设计原则之一便是强调图书馆是城市的公共空间,图书馆内部和外部的公共领域应该保持强烈且明显的关联,该馆与城市共用的圆形下沉表演剧场、两个大型花园露台和一个屋顶观景区便是实现图书馆与城市融合的主要载体;丹麦Gladsaxe Main Library[22]为了加强与城市的链接,避免图书馆因建筑因素与城市空间相分隔,其在边界围墙上打造了一个书洞,将隐藏在围墙背后的图书馆空间呈现在大众面前,鼓励和吸引市民进入图书馆,实现图书馆外部和内部空间的融合和衔接。

3.4 重视用户需求的表达和实现

重视用户需求表达,并根据用户特征设计针对性活动是案例中呈现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图书馆与城市的融合发展不仅仅体现在建筑设计、空间规划等硬件营造方面,也体现在图书馆软性服务上。在推进供给侧改革的时代背景下,以“用户为中心”的思想要求公共图书馆根据用户需求的变化,不断创新供给内容和方式,使供需趋于平衡,这样才能提升公共图书馆的存在感[23]。一方面,征求、吸纳、讨论并满足市民的需求,能逐步增强城市的归属感和向心力;另一方面,在获取用户特征和需求后,开展针对性服务设计,能不断提升城市的吸引力和品牌力。如丹麦Arendal Library和Aars Library在设计建设之初,就通过交通普查搭建用户、政府机构、员工三方座谈会以及采访和投票等方式探讨用户需求。此外,如瑞典Malmö Garaget、荷兰DOK Library等,其馆内设计和开展的服务或活动,诸如职业指导、就业顾问、技能培训等,都是在与用户持续对话、熟知用户需求的基础上进行的。

3.5 城市人文特色呈现

城市人文呈现是图书馆融入城市发展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图书馆通过设计、服务和运营加强自身与城市间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的重要表达方式。图书馆是对一个地区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领域最直接、最真实的反映,是区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记录、保护、传承区域文化的重要空间[24]。案例中澳大利亚Success Public Library[25]在主入口处设置了极具当地土著色彩的艺术品,并将原住民代表色用于建筑物周围的外部装饰,以此将图书馆与当地原住民社区紧密联系在一起。丹麦Billund是世界儿童之都,丹麦Billund Library[26]将运营与城市特点紧密联系起来,以游戏、学习和创造力为重点,创造了鼓舞人心、积极向上的教育之旅和新颖、富有想象力的灵感世界。荷兰的School 7在改建中注重对照“与环境和当地文化互动”的标准,强化其辖区的中心意义,以丰富公共图书馆的功能。

4 启示

正如王世伟所说,在众多的城市地标中,图书馆是普惠、平民、便捷也是最有影响力和辐射力的公共空间,是城市时间、空间和价值观的综合体现[27]。国内外公共图书馆在发展转型中积极探索新时代图书馆的功能体现和城市影响力,并在实践中不断强化公共图书馆的公共职能,重塑图书馆的价值。示范项目基于“图书馆是城市的开发者”的立场,从图书馆、市民、用户等不同角度,展示了公共图书馆融入城市发展的方式和路径,辐射全球,成效显著。为此,我国公共图书馆可基于项目展示的优秀案例及其成功经验,以启迪未来的发展理念和思路,促进公共图书馆与城市的融合发展。

4.1 业态重塑,融入城市发展

城市图书馆从形式上看属于物质文化范畴,却承载着一座城市发展所必需的非物质文化,引领着人们的精神生活,提升着城市的文明水平,在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28]。面对时代的不断发展,图书馆界要不断进行更新和迭代,跟上社会、现代技术的发展步伐,与全球各行业保持同步。对此,吴建中提出,图书馆需要通过探索发展平台化、集成化、场景化增值服务,将丰富的文化内容转化为可活化、可开发和可再利用的资源,为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作出有益的贡献[5]17。基于“图书馆是城市的开发者”这一核心观点,国内图书馆界一是需要调整公共图书馆的固有思维,破除图书馆仅仅是城市公共空间提供者的传统观念,强化图书馆与城市融合发展的理念。笔者建议未来的图书馆建设要充分考虑与城市发展相融合,以完善城市规划、提高发展质量。图书馆的建筑设计、空间布局和功能实现应主动融入当地的城市建设中,既要全面考虑图书馆所处的环境和周边设施,成为当地环境、文化、社群的有机组成部分,又要考虑与城市经济、交通、发展规划、旧城改造等相互配合,与城市发展形成良性互动(如图2所示)。二是要将“人、图书馆、城市”三者串联到同一维度,完成图书馆从传统单一的公共文化提供者到充满活力的城市开发者的角色转换,通过业态的调整和重塑,注重三者之间的相互关联和促进作用,以服务城市创新、激发城市潜能、提升城市品格、助力人的全面发展来重塑公共图书馆的功能定位。

图2 公共图书馆与城市发展互动关系图

4.2 场景融合,共创城市公共空间

场景理论起源于后工业时代,研究聚焦以科技、知识、文化、信息、创意等新兴技术产业日益占据城市发展主导位置的大背景,揭示了物理空间与用户需求的深度融合,为文化服务空间的打造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研究思路[29],有利于引导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市民共同参与城市公共空间建设。空间服务是图书馆服务的新业态,也是图书馆空间改造和服务提升的发展方向,更是实现图书馆与城市融合发展的重要方式。图书馆通过技术引入、场景结合、环境布局等方式,打破了与城市的边界,实现了空间服务的外化,并将自身作为一个整体空间和功能中心,成为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文化地标。正如国外学界提出的图书馆公园(Library Park)理念[30],旨在将图书馆发展成为公民赋权和社区发展的区域,并分析建筑设计如何使图书馆转型成为社区搜索信息以及开展娱乐、休闲、社交、教育、研究、培训活动的理想场所。一方面,学界与业界应强化对图书馆空间与外部环境关系的研究,调整传统以馆内空间为重点的设计理念,进一步强化图书馆与外界的融合。公共图书馆的空间和服务是不断延伸的,要充分利用图书馆馆舍外围与城市公共空间接壤的区域,融合形成具有休闲、交流、放松、阅读、分享等功能属性的公共空间。另一方面,与城市相融的图书馆服务,需要改变以往图书馆建设者和服务人员“入门服务”的方式,在保障“入门服务”的基础上,为用户提供“入门前服务”,即在用户迈入图书馆大门之前,就通过特定的主题设计和服务,实现氛围营造和价值呈现。对此,图书馆需依托大数据,引入并充分利用人工智能、AR/VR等新技术,模糊图书馆与城市的边界,营造与城市相互交融的空间氛围,提升市民的体验感和参与感。

4.3 图书馆包容,关注人的全面发展

主题为“让我们齐心协力,面向未来”的第86届国际图联大会将“图书馆包容”作为分主题,体现了国际图联专注于社会和民主的未来,并以包容性计划为不同类型人群的服务,不让任何人掉队,亦体现了图书馆在社会中的不可或缺性[31]。图书馆实施和开展包容性服务能够促进市民整体素质的提升,体现城市的保障和包容。示范项目在推动公共图书馆融入城市发展方面,重视用户与城市的需求,突显用户的重要性,在为所有人提供基础服务的同时,兼顾不同群体在阅读、知识、精神、交流等方面的需求,推动公共图书馆不断革新服务。一方面,图书馆要全程关注用户需求,在有关空间建设或服务设计等发展战略的制定方面,做好对各类型用户需求的收集、分析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另一方面,图书馆应持续、稳定地根据用户的实际使用感受和服务评价对图书馆服务进行必要的完善和重塑,以最大限度发挥图书馆的社会价值。此外,图书馆还需根据辖区用户的特点,设计开展针对性的服务,尤其是在弱势群体服务方面,应体现图书馆的包容和多元。如面向多民族用户采用多语言服务;面向低收入人群提供就业指导、基础职业培训和办公设施设备等服务,以此促进各类群体用户的和谐发展,增强城市归属感和人文关怀。

5 结语

转型和发展是当前全球图书馆事业的主要发展方向,是业界和学界关注的焦点,也是涉及全球图书馆事业未来发展和图书馆学理论重建的重大命题[32]。进入新时代以来,公共图书馆一直在思考如何转型发展,国际图书馆界也始终致力于强化图书馆的社会作用,推动构建文化性强、知识性强、参与性强的社会,以期让图书馆成为推动社会变革的驱动器[33]。示范项目倡导“公共图书馆是城市的开发者”,为图书馆转型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其不仅在馆舍建筑、空间营造、功能设计等方面为公共图书馆提供了专业指南和重要参考,还提出了“公共图书馆应当作为城市开发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这一核心思想,重塑了公共图书馆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功能定位。如格洛里亚所说,图书馆是一种投资,而不是成本核算[34],图书馆理应成为城市发展的投资内容。笔者希望通过对案例的分析与研究,为国内图书馆提供可参考的思路和建议,促进国内图书馆界进一步强化其用户参与、灵感制造、素养提升、创新展示等多样化、个性化功能,进一步推动图书馆与城市的融合发展。

(来稿时间:2022年8月)

猜你喜欢

案例图书馆空间
空间是什么?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创享空间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图书馆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去图书馆
QQ空间那点事
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