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精准化建设研究*

2022-12-26

图书馆 2022年12期
关键词:期刊精准数据库

马 越

(郑州大学图书馆 郑州 450001)

长时期的经费投入让我国数字资源建设获得了长足发展,但目前却陷入难以为继的发展困境,这引起了图书馆界的高度关注。一方面,数字资源购入价格高昂并持续上涨,同时数字出版产业快速发展,新的资源层出不穷,这些都令图书馆不堪重负;另一方面,当前还存在数字资源利用率不高,服务绩效欠佳,未能充分满足用户需求的突出问题。究其原因,一是在粗放型的数字资源建设模式中,资源内容的选择与需求相脱节;二是采购模式单一,未采用差异化的建设方式,经济性较差。近年来,数据商们相继推出多种灵活的销售模式和不同折扣的价格方案,但图书馆在重新拥有资源选择主动权和经费支配权的同时,也面临着资源内容和采购模式精准选择的挑战。如何实现基于用户需求分析的资源内容精准化选择、基于服务绩效评估的建设方式合理化选择,提高数字资源建设的科学性、有效性和经济性,是当前高校图书馆亟待解决的问题。

1 数字资源精准化建设内涵

数字资源精准化建设以精益思想为核心。该思想源于丰田式生产方式,其基本内容是精准对接用户需求,为用户提供真正需要的产品或服务,并尽可能地消除浪费,降低成本,达到投入与产出的最佳配置[1]。基于精益思想,笔者以图书馆学五定律、信息计量学、成本收益理论和大数据思维为指导,借鉴国内外关于精准服务、精益采购、大宗交易等相关研究成果,提出数字资源精准化建设理念:以用户需求为驱动,以服务绩效为依据,以数据为决策支持,利用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和方法,准确识别用户需求、精确选择资源内容、精细评估服务绩效,选择合理的建设方式,最终实现以最小的经费投入最大程度地满足用户需求的目标。数字资源精准化建设是供给侧、需求侧和技术侧深度融合的文献资源建设新模式,是解决当前数字资源建设困境的重要途径,也是图书馆资源建设转型的发展方向。

1.1 数字资源精准化建设的前提——以数据为决策支持

数据化认知的建构是数字资源精准化建设的前提,只有依据数据定量刻画的客观信息才能作出科学的决策。同时,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也赋予了图书馆数据获取、整合、分析等方面的能力[2],为精准化建设提供了可靠保障。图书馆要以支持数字资源建设决策为目的,将大数据的思维和技术引入用户需求分析、资源选择评价和建设决策过程,通过对用户信息行为数据、教学科研活动数据、馆藏资源数据等方面信息的挖掘分析,更全面、准确地发现用户需求,更有效、客观地评估用户对资源的获取与利用情况,使数字资源建设决策依据从局部信息走向全局信息,从主观的定性考量走向客观的定量判断[3],实现从基于实践经验的建设模式向基于数据分析的建设模式的转变。

1.2 数字资源精准化建设的原则

1.2.1 以用户需求为中心

精益思想的关键是价值,以产品对顾客需求的满足度为唯一衡量标准[4]83-88。“图书馆学五定律”之首即“书是为了用的”,故满足用户的需求才是资源建设的最终目的。这些核心思想决定了数字资源建设必须以用户需求为中心。图书馆传统的资源建设模式是“推动”式的,即基于采访人员对用户需求的预判来购置文献资料,然后推送给读者,其中一些资源可能因恰好符合用户需求而得到有效利用,有的却可能因不符合读者需求导致其利用率不高。在数字资源精准化建设过程中,图书馆应充分重视用户需求,遵循“需求拉动”原则[4]83-88,建立用户需求驱动的动态优化模式,以最终用户为起点,准确识别用户需求,按需采购,解决数字资源供需之间的偏差。

1.2.2 以服务绩效为依据

精益思想强调尽可能消除浪费、降低成本,达到投入与产出的最佳配置,这就要求供给方关注数字资源的使用效益。图书馆需要对所采购资源的服务绩效作出有效评估,准确掌握其利用情况及在教学科研中发挥的作用,深入了解资源与用户需求的匹配程度及成本效益,并以绩效评价为杠杆,以效能为牵引,作出数据库的科学决策并对建设方式进行优化。

1.3 数字资源精准化建设的目标

数字资源精准化建设的目标是通过资源内容的精准化选择和建设方式的合理化选择,最大程度地满足用户需求,实现资源保障能力和成本效益的最大化提升。

1.3.1 资源内容的精准化选择

目前高校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利用情况并不尽如人意,除少数综合性数据库的利用率较高之外,大部分订购资源的利用率并不容乐观。从资源建设的角度分析,其原因在于粗放型的建设模式导致主体对资源内容的选择不够精准,针对性欠佳,特别是大宗交易资源包里包含了不少不适用于本校用户的资源。而精准化建设就是要精之于资源,准之于用户,细化资源的选择粒度,以客观数据为依据,回归纸本时代的“精选”模式,遴选出本校用户真正需要的资源。

1.3.2 建设方式的合理化选择

目前数字资源的建设以整库订购、捆绑销售等大宗交易方式为主,导致图书馆要为相当一部分本校用户并不需要的资源付费。在精准化建设中,高校要结合资源内容进行精准选择,探索以用户需求和使用情况为依据的最经济、最合理的建设方式,为用户提供资源保障,包括购买更小的订购单元,如学科/主题资源包,按品种选择、按篇付费、按次付费、按账号付费等,或取消订购,以文献传递等第三方渠道来满足本校用户对个别资源的需求。通过合理化选择,达到用户需求、资源配置与成本效益的最优平衡。

2 数字资源精准化建设流程

数字资源精准化建设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对建设过程的优化和控制。图书馆要在精益思想的指导下,在数字资源建设过程中引入数据支持,基于用户需求拉动的正向服务价值流和绩效评价的反向价值流对原有的建设流程进行改进。文章从数字资源建设实践出发,立足于已有的数字馆藏基础,以新建设周期中基于用户需求的新增资源采选,以及下一个建设周期中基于服务绩效的续订资源优化配置为主线,设计数字资源建设流程,包括引进前、引进中和引进后三个阶段,主要包括精确提取用户需求、综合评价目标资源、合理选择建设方案、跟踪监测服务绩效、优化调整资源配置五个阶段。同时,因用户需求和资源出版环境处于动态变化中,需要不断跟踪用户需求和服务绩效对资源进行调整,所以数字资源建设过程是一个不断迭代的循环过程,一个建设周期的结束也是下一个建设周期的开始。

2.1 精准提取用户需求

用户是开展数字资源精准化建设的中心元素,加强对需求侧的精准分析,精确提取用户需求是关键性的第一步。受学术交流环境的变化、学科发展的需要、新资源的涌现、资源保障不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新的用户需求也层出不穷。又因数字资源要发挥对教学科研的支持保障和引领驱动两方面的作用,故图书馆应从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两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同时要改变之前主要依靠馆员经验作出预估和判断的方式,而应通过分析用户信息行为、馆藏资源、用户调研等客观信息数据来提取用户需求。

现实需求反映了用户目前最需要的资源,应通过用户信息行为分析获取并重点关注用户多次检索或下载被拒访的资源、引用无馆藏的资源、用户推荐资源、文献传递资源。如郑州大学图书馆对Science Direct、Wiley、Springer、Nature平台的本校拒访资源进行了统计,将拒访量较高的参考工具书、电子书及Nature子刊纳入拟新增资源并进一步论证;利用ERS系统对本校引用未保障的期刊及其所在数据库进行分析,将引用量位于前三的数据库及期刊作为优先考虑新增的资源;还对用户推荐的Reaxys、Jove等数据库进行了调研论证。

潜在需求一方面来自对学校学科发展有引领性支持的需要,应重点关注本校重点学科、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缺少的重要资源,通过对学科资源的保障来获取。图书馆可利用本馆馆藏与相应学科的核心资源、对标院校资源,如外文电子期刊可参照ESI、JCR、WOS或Scopus选取学科核心期刊目录,电子图书可参照BKCI、外文学术图书引证报告、中文学术图书引文索引、中国图书引证统计分析等评价工具制定核心书目。对标资源可选择某学科对标高校的图书馆所拥有的学科资源。另一方面来自用户尚不明确的隐性需求,需要通过用户访谈或主题问卷调查等方式主动发掘。如郑州大学图书馆通过用户访谈,了解到在数据密集型研究范式下,科研人员对面向知识领域的多源科学数据、在线工具、解决方案等有迫切需求。

2.2 综合评价目标资源

目标资源评价是资源引进前的预评估,目的在于作出是否引进资源的决策。通常相关主体会根据提取出的用户需求定位相应资源并将其作为目标资源,经用户试用后再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因数字资源建设具有连续性,所以新增资源的战略性决策必须经过慎重考量,以需求优先、质量保障、成本优化、综合考虑为指导原则[5],对目标资源进行全面考察与综合分析。

2.2.1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是对资源进行评价的依据,科学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是关键。新增资源的采选决策主要基于资源的内在价值、外在需求和可能产生的使用效益。其中资源的内容与质量决定了其内在价值;与本校学科布局、用户结构的契合程度以及与已有馆藏的互补性决定了其外在需求;在本校可能产生的使用效益也是决定是否引进资源的关键因素。因此图书馆应从资源内容与质量、资源匹配度和可能产生的服务绩效三方面构建目标资源评价指标体系,比如可借鉴MIEL2[6]、EQUINOX[7]、E-Metrics[8]等数字资源评估项目的研究成果,以及NISO Z39.7[9]、 ISO 2789:2013[10]、ISO 11620[11]、COUNTER5[12]、COUNTER RD1[13]等标准规范,再结合新增资源论证工作实践,对已有指标进行选择和补充,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及各指标的定义、目的及获取方法如表1所示。

表1 目标资源评价指标体系

2.2.2 评定目标资源等级

依据不同类型资源(如电子期刊、电子书、多媒体、研究数据、文摘索引、集成全文内容等)的独特属性从中选择相应的评价指标,并划分出本馆的核心资源、重要资源、需要资源和一般资源的等级区间标准,然后依据综合评价指标计算公式:

(n为指标的数量,qi为第i项指标的数值,Wi为其权重)计算出目标资源的综合评价指标值,并对比等级划分标准评定所属等级,再结合经费情况,决定是否将其纳入采购计划。

2.3 合理选择建设方案

目前,迫于市场压力及国外高校抵制大宗交易的改革实践,数据商正逐步推出多种灵活的销售模式,数字资源大多可支持全库订购、子库订购、按品种选购、单位付费等采购模式。全库订购是以整个数据库为订购单位,内容全面且优惠幅度大;子库订购是以数据库中按学科或专题划分的子库或资源包为订购单位;按品种订购是在数据库中逐一挑选本馆用户使用率较高的图书、期刊或多媒体资源等,形成自选资源包;单位付费是即时购买或获取数据库中的最小单位的资源内容,包括电子期刊的按篇付费、电子书的单本付费、检索系统的按次付费,以及第三方渠道的文献传递等。

对纳入采购计划的目标资源,图书馆要进一步对其各项绩效指标的表现进行深度分析,选择不同的建设方式进行差异化的资源供给,为用户提供经济的、有针对性的资源保障。

基于对使用数据的分析,图书馆对使用范围广、用户数量大、使用率高的数据库,可选择全库购买、按年付费。对使用率不太高的数据库,则要深入分析数据库中不同内容层级的使用情况再制定采选方案,如总体使用量不高但部分学科/主题子库使用量集中的可订购相应的子库;部分单品资源使用量较高,但没有明显学科/主题积聚特征的数据库,则需按品种挑选采购;对使用量很低的数据可采用单位付费的方式来满足本校用户的零散需求。对于试用期间的成本估算数据,可与集团平均使用成本或文献传递费用进行对比,若使用成本远高于集团平均成本或文献传递费用,则考虑通过文献传递的方式提供保障。历史引用数据除可用于综合考量外,还可用于相近资源的对比取舍。如郑州大学图书馆利用ERS系统,分析了郑州大学2019年被收录在WOS的发文,结果显示本校对AMA和Kager两个医学数据库及其收录期刊的引用情况如下:AMA收录的12种期刊中有引用记录的为10种,总引用量532次,其中JAMA被引量达383次;Karger收录的80余种期刊中有引用记录的为34种,总引用量153次,其中Neuroepidemiology被引量最高,为25次。

2.4 跟踪监测服务绩效

数字资源精准化建设要求注重绩效、分类建设,实现投入与产出的最佳配置,因此在引进资源后,要持续进行服务绩效的跟踪监测,为下一个建设周期的续订、删减或订购方案的调整提供关键依据,并对建设过程进行反馈调整。以优化续订资源、调整决策为目的,服务绩效监测采用特定时间段内的使用量、使用成本和引用量三个指标。根据所选指标,可构建综合绩效指标对数字资源的总体绩效进行测度评价:

P为综合绩效值,n为不同类型资源所采用的绩效指标的个数,pi为各项绩效指标的数值,wi为通过专家咨询法或层次分析法赋予各绩效指标的权重。值得思考和探索的是,对软件工具和解决方案类新型数字资源的绩效评价,无法通过网络完整采集使用情况,更宜通过焦点用户调查,对其使用情况及在本校重大项目、重点科研团队科技创新中产生的贡献和价值进行全面评价。

对各种不同类型资源的最终评价结果可按照综合绩效指标值由高到低排序,再结合经费保障情况,按百分位次将其分为核心区、保留区、调整区、停订区,为下一个建设周期提供续订预案,以供最终决策参考。

2.5 优化调整资源配置

根据服务绩效监测结果,图书馆对处于核心区和保留区的资源予以续订,而对处于调整区和停订区的资源要结合相关指标和因素进行联合分析,再作出订购方案调整、停订或续订观察等最终决策,以此优化续订资源配置,使精准化建设更为科学有效。

2.5.1 订购方案调整

处于调整区的资源,总体上要根据其使用量和使用成本以更小的订购单元订购或改变其付费模式。如文摘索引类数据库,可从全校IP开放使用调整为购买少量账号或按检索次数付费;电子书数据库可结合数据库中零利用率图书所占比例,在之后的采选中由“全库、学科包、版权年”订购调整为“按学科包+版权年”的模式选订,或采用DDA模式基于图书的实际使用量按品种挑选;电子期刊数据库要拆分大宗交易资源包,订购使用量较集中的学科/主题资源包或按品种选刊。其中按品种订购是较常用的模式,其关键在于选刊依据。一般的电子期刊数据库可按每种期刊的全文下载量和引用量进行分级汇总,订购使用率高的期刊,剔除零利用率和低利用率期刊。但对于比较重要的期刊数据库,期刊的选择与剔除需慎重处理,应从每种期刊的利用情况、权威性、用户主观认知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根据全面的数据决定对其的取舍。如萨斯喀彻温大学图书馆利用统计数据、引文分析数据和用户反馈数据,并运用布拉德富定理对权威的美国化学学会(ACS)电子期刊资源包进行拆分,以寻求最重要的ACS期刊订阅列表,最终该馆基于分析取消了一大半ACS期刊的订购,既节省了经费也未对本校用户使用产生明显影响[15]。对于有少量下载且难以通过文献传递获取的论文,则可采用按篇订购。值得注意的是,除各数据商提供的按篇付费模式外,国外已出现集成多个期刊出版商的文献服务平台,提供即刻获取服务,支持用户即时订购来自多个期刊数据库的单篇文献,如Get it Now平台可为用户提供来自 Elsevier、Emerald、Springer 等 130 多家出版机构的期刊文章,被美国、丹麦、瑞典等国家的图书馆视为一种新型电子期刊建设方式并得到较好推广[16],这一模式也值得我国高校图书馆关注。其他类型的数字资源亦可参照上述方法及措施进行调整,如多媒体类型的资源也可采用DDA模式进行精选。

2.5.2 停订/续订观察

对绩效监测处于停订区的资源,要结合其使用量变化趋势、使用成本及资源替代性等因素进行联合分析,再作出是否淘汰的决策。特别是一些新增年限较短的新型资源,有可能在刚开始时使用量较低,但若其增长幅度较大,有较好的发展趋势,且与本馆数字馆藏在资源类型或资源内容上互补,则可将之列入续订观察区,并持续关注其绩效情况;若这类资源的使用量持续大幅下降,使用成本远高于集团平均成本或本馆其他同类型资源的成本,则可取消订购,转向通过文献传递/馆际互借等第三方渠道获得保障。

3 数字资源精准化建设的配套措施

在精准化建设模式下,取消订购或退出大宗交易会使主体失去对部分资源的使用权,因此图书馆要重视拓展资源发现与获取的途径,通过提供资源发现服务,充分利用文献传递和倡导推行开放获取的方式来提升资源保障能力,降低因停订或减订资源给读者带来的影响。

3.1 重视提供资源发现服务

图书馆应通过引进资源发现系统或链接推荐学术搜索引擎,为用户提供更大范围的资源发现服务。资源发现系统拥有海量数据,不仅包括本馆所有馆藏资源的元数据,还包括大量本馆未订购但被中心元数据索引覆盖的其他资源,如与数据商签约获得的正规出版资源、经评价遴选的开放获取资源等,具有准确性、规范性和权威性,为实现更全面、更可靠的资源发现服务提供了有效途径。例如Summon、EDS和Primo三个外文资源发现系统都收录了大量国外主要资源提供商的数据库产品,超星、维普等中文发现系统则收录了较为全面的中文学术资源,并且各资源发现系统都在持续扩大优质学术资源的覆盖范围[17]。当然,资源发现系统需要一定的经费和技术支持,暂时没有能力引进该系统的图书馆,可选择、链接、引导用户使用一些综合性或专业性学术搜索引擎。

3.2 充分利用文献传递/馆际互借功能

在资源发现的基础上,图书馆要进一步解决资源获取的问题。文献传递和馆际互借是一种在国内外图书馆界普遍流行的资源共享模式[18],在精准化建设模式下,这一功能会在补充馆藏资源不足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并大幅度减少费用支出。所以,高校图书馆应进一步加强共享意识和联盟意识,以“可用”和“可提供”为目的,将国内联盟资源与服务纳入自身馆藏资源中,同时也要充分利用OCLC、EXlibry等文献传递系统,在满足本校用户个性化零散需求的同时减轻资源保障压力。

3.3 倡导推行开放获取

高校图书馆要从根本上解决数字资源建设困境,就必须彻底革新学术交流模式,打破数据商对学术信息交流过程的垄断与控制,倡导推行资源的开放获取。

3.3.1 充分利用开放获取资源

随着开放获取的蓬勃发展,期刊、图书、数据、仓储等多种开放资源亦得到了长足发展,成为图书馆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越来越多的传统商业出版社也参与到开放出版中且发展迅猛,不少大宗交易资源中的部分内容已实现开放获取。如Elsvier于2020年出版了600余种金色开放获取期刊,81 000余篇金色开放获取文章,较2019年增长超过65%[19];Wiley推出了450多种金色开放获取期刊,并将41本期刊从订阅模式转换到开放获取模式[20]。高校图书馆应加强对开放获取资源的收集、遴选、整合,将其纳入本馆馆藏,提供多种存取通道[21],同时需对用户进行宣传培训,积极引导读者使用 OA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图书馆退出大宗交易后资源的缺失。

3.3.2 积极推动阅读出版转换

阅读出版转换将阅读访问和OA论文发表结合在一起,旨在将学术出版系统由订阅模式转换为开放出版。在该模式下,图书馆可用与原有订阅协议相同的成本,获取订阅期刊的内容,同时本校作者可在该出版社的期刊上免费发表OA论文。这种转换解决了机构和作者可能存在的双重支付的问题,并使本校作者的研究成果更易获得传播和利用,有助于持续推进资源开放获取的深化发展。图书馆应积极进行相应的数据准备,在条件成熟时与出版社达成阅读出版转换协议,实现阅读与出版的逐步过渡或全面即时转换。2020年5月,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与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达成国内首个开放出版转换协议,支持文献中心与中国科学院26家研究所访问OUP旗下的科技类订阅期刊或论文,同时支持中国科学院研究人员免费在这些期刊上发表一定数量的开放出版论文[22]。

4 结语

文章立足数字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困境,提出以精益思想为核心,以用户需求为驱动,以服务绩效为依据,以数据为决策支持的数字资源精准化建设理念,阐述了数字资源建设全流程精准化改进的实施操作方法,并针对数字资源精准化建设可能产生的问题提出了相关配套解决措施,为高校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但数字资源建设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命题,文章仅从理论和方法上对数字资源精准化建设进行了初步探讨,还有待进一步的应用实践与实证研究。

(来稿时间:2022年7月)

猜你喜欢

期刊精准数据库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期刊问答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精准扶贫二首
数据库
数据库
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