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级管理中开展学生养成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2022-03-02甘肃省兰州新区第二小学吴丽娟
甘肃省兰州新区第二小学 吴丽娟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小学阶段是学生心智发育的重要时期,再加上他们的认知也处于起步阶段,很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作为班级管理者的班主任,一定要认识到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在班级管理中,将养成教育作为教育中的重中之重,指导、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让好习惯终生受用。
一、小学阶段养成教育的目标
一般来说,小学阶段的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多,会受到外界的影响,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别重点体现在习惯的养成上,而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的主阵地是班级,因此,班主任要重视学生课内外习惯的养成。
课堂上要培养的是学生认真学习的习惯,比如看学生的坐姿端正不端正、能否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能否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积极地思考,能否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与他人合作探讨问题,能否按时完成作业,养成按时、持续阅读,课后能否及时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复习等方面的习惯。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执笔习惯非常重要。如果教师忽视了,那么可能造成终身错误的抓笔姿势。如果不能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习惯,那么他们的学习效率不会高,在学习的道路上会很吃力。学生如果没有良好的思考习惯,那他收获的是人云亦云,没有独立的看法与表达。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设法给学生讲明学习习惯和良好思维习惯的重要性。
课外时间大多数培养的是学生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品德。学生文明的举止、得体的行为、文雅的谈吐以及诚实守信的品德和宽阔的胸怀等,都是一个班级要抓的养成教育的主要内容。“性相近,习相远”,每个孩子的天性都是一样的,习惯却千差万别。作为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必须有高远的见识和敏锐的眼光,高标准的专业素养,对每一位个性不同的学生制定有效的培养措施,纠正学生不良的习惯,重建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向善尚美的人格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每一位班主任应该清楚,学生的犯错并不是故意和老师、集体作对,而是不良习惯导致的,这样,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就会少用一些情绪化的语言和手段。
二、教学阶段养成教育的具体措施
学生的习惯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培养出来的。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多渠道、多策略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
1.加强班集体建设。
班集体是由一个个学生组成,学生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班级中度过。良好的班风会影响、带动每个学生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反之,坏的班风,即使是习惯好的学生待的时间长了,也会受到感染,染上不良习气。
形成有特色的班级文化。班级是学校管理的最基本的单位,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场所。优美良好的班级环境总会使学生的身心愉悦,精神焕发。班级文化的熏陶,也会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有特色的班级文化风对学生养成教育有很重要的作用。在班级中,班主任可以组织、引导学生提炼属于自己班级的特色文化。比如,大家共同给班级起一个富有寓意的班名,响亮、具有执行性的班级口号,绘制属于班级独有的班徽、班级吉祥物,共同制定班级公约,制定值日表,有感染力的班歌等。有特色的班级文化,会使学生形成共同的价值观,涵养学生的精神,这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
制定具体可行的班规。俗话说:“不成规矩,无以成方圆。”班规就是学生行为的准则,有了班规,学生就会知道哪些事情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时间长了学生就会形成良好的习惯。班规的制定一定是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必须具体、细致,有可行性。如果制定得太笼统,学生就不知道该如何去执行,对学生是非观念的形成造成一定的干扰。比如,班级里可以制定“进门读书、见人问好、入楼轻声、杜绝垃圾、三操规范、活动有序”这样的“六小”常规。“进门读书”这是对学生读书学习方面的养成教育。早上一到校,学生进教室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拿出课本,开始早读。久而久之,形成习惯,不用老师去督促,学生自觉就去读了。“见人问好”这一条告诉学生:见到老师、同学,要主动问好,这是对学生文明礼仪方面的常规教育。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一个问好,体现了班级的文明、和谐的精神面貌,使学生懂得了文明礼仪的重要性。“入楼轻声”是对学生纪律、安全方面的常规教育,让学生懂得一进入楼道或者是集体场合,一定要保持安静、有序,上下楼梯,靠右行走,保持轻声,不要干扰到别人。“杜绝垃圾”,这是对学生卫生方面的具体要求,学生必须保持桌面、桌仓、脚底下无垃圾,干净整洁。学生吃早餐前先整理桌面,洗干净手,然后按照班主任的要求用餐,食物渣子不能掉在桌面上;早餐后把食品袋、果皮纸屑等垃圾扔到垃圾袋中。值日生按时打扫卫生,为大家服务。“三操规范”是对学生早操、眼保健操、课间广播体操提出的具体要求。整队时要做到尽、快、齐,做操时必须动作规范,起到良好的锻炼作用。“活动有序”是对学生参加活动、集会时作出的具体要求。在集会、活动等公共场合,学生要排队前往,行进有序,不大声喧哗,做到文明参会,文明观看。这些班规的制定有清晰的培养目标,具体可行,是对学生养成教育提出的具体的要求。
班规在制定的时候要和学生一起制定,每一条都要经过学生的同意。学生参与了班规的制定,会对每一条班规非常熟悉,也就不会轻易去逾矩。如果忽视违反了规定,受到惩戒时也会心甘情愿,会起到良好的警示教育作用。
开展有趣的班级活动。活动育人,实践育人,这是教育中常提倡且常用的方法。在班级中可以开展有特色的活动,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受到启示和教育。比如带领学生走上街头,参与劳动锻炼,开展净化环境,美化校园的活动,学生主动承担拿扫除用具的任务,会争先恐后地捡拾垃圾、清扫街道、清除小广告等。这样的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爱劳动的习惯,也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这种积极劳动的习惯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延伸到家中。在家中他们会主动为家人分担劳动,体会到父母的辛苦,促进家庭的和睦。再如,在班级中开展名人故事分享会活动。学生会积极搜集各种名人成人、成才的故事,通过分享,从名人的成长故事中受到感染和启发,从小立下远大的志向,激励学生在学习上勤奋努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坚韧不拔的品格。通过春游活动,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学会和动植物和谐相处,在活动中培养了学生主动和人交往、团结互助的美好品质。“学雷锋、树新风”活动培养了学生为他人着想、为集体付出、无私奉献、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母亲节、父亲节等节日活动,会培养学生孝敬父母、感恩他人、回馈社会的美好品德。
总之,在班级中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是对学生养成教育培养的良好时机。在活动中学生学会合作、竞争,激发学生个体的潜能,丰富学生的生活,也会对学生的习惯养成起到促进作用。
2.抓教育的契机。
对于学生的养成教育,班主任一定要重视技巧,抓住教育的机会,切不可碎碎念,导致学生两耳不闻,或者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
班会。每一次的班会课是对学生养成教育的重要时机。学生会自觉按照学校的安排上课,他们知道这是学校安排的受教育的一节课,从心底里会重视。班会中的夕会点评是学校对上一周学生在学习、纪律、卫生方面的总结和对下一周工作的安排,学生认真听取。尤其是听到表扬本班时,学生会有一种强烈的自豪感,下定决心,在下一周一定做得更好。班级小结时段由班长主持。由于班长、课代表、小组长的参与,学生会变得格外的认真,因为班干部的每一句话是对自己表现的肯定或否定,意味着本周能否评上星级少年。主题班会时段以不同的主题形式呈现,通过观看、讨论、交流,对学生的心理和精神起到影响作用。所以,有经验的班主任都会抓住班会这个重要的契机,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
升旗仪式。每周一的升旗仪式,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又一重要时刻。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和嘹亮的国歌,营造了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这时的学生心无杂念,接受爱国主义熏陶。国旗下的讲话的每一字都会清晰地传进学生的耳朵,刻在学生的心上。升旗仪式本身就是对学生最好的教育。
突发事件的处理。班级中难免会有突发事件发生,班主任恰当、合理地处理突发事件,不仅是对当事人的教育,更是对全班同学的警示教育。处理突发事件要以正面教育为主,绝不能打击学生,不能出口伤人,使用非常手段。如果处理得当,学生会心服口服,再遇到类似的事件,学生就知道该如何应对。如果处理不当,班主任的威信就会下降,一部分学生会逆反,再也不听班主任的话,甚至处处对着干,教育就会失败。
每一次教育的时机,对成长中的学生来说都是非常珍贵的,班主任一定要慎重对待,当机立断、英明果敢,争取每一次都能让学生受到良好的教育。
3.用“师之范”精神点染学生。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亲其师,信其道”,班主任的身体力行,会对学生的养成教育起到良好的榜样作用。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班主任的亲身示范很重要,黑板上每一个生字的范写,每一个批阅符号,每一句话,每个动作,每个眼神都是学生学习、模仿的榜样,班主任一定要注意到生活中自己的言行举止。比如班主任一笔一划地写字,学生也会一笔一划地书写。如果教师笔顺错误,学生也会跟着错误,如果教师发音错误,学生也会跟着读错;每一次打扫卫生,班主任亲身示范,学生就会跟在后面认真学,不至于打扫卫生时,一个在前面扫,一个在后面扫,做重复无用的工作,任何时候都是老师在教学生,学生才掌握某种技能。启蒙教育中好习惯会陪伴学生的一生,当然不良的习惯会在学生身上埋下种子,长大后一定让上学生为当初的不良习惯买单。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班主任除了具体的示范之外,精神的引领,人格魅力的影响更重要。学生会观察班主任待人接物的方式,处理事件的方法,与同事交往的能力,这些都是学生学习的教材;班主任的人格力量、精神风貌,都会影响学生的一生。为什么对教师的师德、师能、师技要求那么高?因为有一群涉世未深的孩子在学他。
“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是对学生养成教育中师之范精神的最好诠释,作为和学生最亲近的班主任要严格要求自己,运用好“师之范”这个法宝,亲身示范,培养好学生的习惯。
4.建立多元的评价机制。
从他觉到自觉,是学生习惯形成的过程,也是养成教育要达到的效果。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主体,学生的自觉觉醒是非常重要的,班主任刺激学生的动机就能够达成良好的教育效果。
班级管理中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觉养成好习惯,最常用的办法是正面的评价与奖励。当学生做出努力时,班主任要及时发现肯定并给予鼓励,会激发学生更进一步的去尝试。奖励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的奖励会让学生得到短暂的愉悦,随着物质的消失,学生的动机也会减弱,同时给学生错误的信息:原来通过这种手段可以换取自己想要的东西,当学生的胃口大了,家长或者老师不能满足时,他会放弃努力;而精神的奖励是长久的,会持续激发学生的动力,让学生明白做出的成绩才是对他最好的奖励。给学生定一个够得着目标,鼓励学生逐步实现目标,在目标实现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习惯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班主任可以在班级中设置星级少年评价体系,从学习星、纪律星、卫生星、礼貌星、读书星、科普星、环保星、进步星、卫生星等不同方面进行评比,设立一、二、三级不同的等级对学生进行评价与奖励。一种荣誉会激发学生无限的潜能。这样的评价机制对学生的优点进行了放大,起到激励作用,激发学生在良好习惯这条主线上一直努力下去。
学生习惯的养成不在于一朝一夕之间,而是在于长久的坚持。班主任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练内功,强本领,提升班级管理的技能与水平,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巧用方法,借助平台,抓住教育的契机,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把养成教育当作小学阶段教育工作的重点来抓,让学生的好习惯受用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