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课堂导入方法摭谈

2022-03-02甘肃省定西市岷县岷阳镇东关小学王小琴

学苑教育 2022年33期
关键词:环节小学生思维

甘肃省定西市岷县岷阳镇东关小学 王小琴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越来越多的小学语文教师开始重视起对课程教学工作的精雕细琢,以“环节性”和“模块化”的视角来审视工作的优化路径。小学语文是一门强调生本意识和活性课堂氛围的科目,对于学生的综合学习状态以及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更加需要任课教师做好课堂导入环节的工作。在过去一段时间里,由于传统教学思维的影响,相当数量的小学语文教师在组织课堂导入时习惯于单纯的“复述”性语言导入,在导入的形式、内容和技术应用上未能体现出对多元思维、生本思维、生活实践思维和信息化思维的深度运用,故而无法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在笔者看来,这些问题的有效解决应当以下列几方面措施为主要抓手来制定系统性的策略体系来实现:

一、突出课堂导入环节的趣味性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若要让学生真正学好、用好一门课程的知识和技能,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充分激发出学生对这一门课程的学习兴趣,而课堂导入对于这一项工作目标的达成而言便有着非凡的意义。据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设计课堂导入方案时,应当将“趣味”作为重要的关键词来看待,依托对信息技术、生活资源和课外资源的应用来强化导入环节的吸引力,从而为后续的教学提供良好的铺垫。

1.依托信息技术增强课堂导入趣味性。

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育的头部环节,基本上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理性思维和逻辑意识,因此在接触一些概念性较强的学习任务时难免会感到有些吃力,进而表现出一定的抵触情绪。针对这一客观事实,小学语文教师要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在信息呈现方面所具有的多元、形象化优势条件,借助图片、音频、视频等更具感官作用效力的形式来表现知识内容,以可视化的导入形式来快速捕捉学生的眼球,一方面缩短学生对导入目标形成有效理解的时间线,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这种更迎合小学生思维逻辑的方法来增强他们的认知积极性,从而使课堂导入效果得到实质性的优化。

例如对于《望洞庭》这一首诗的教学导入,教师可以首先在网上搜集素材制作或者直接下载现有的视频并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给学生观看,向学生展示诗中所描绘的洞庭湖的美丽景色:阳光洒在浩渺的水面上,照耀着千万点亮银色的“水钱”;清风徐徐吹来,湖面发出“哗啦啦”的波涛声;远处有一艘小小的渔船正在湖面上缓缓驶过,船后拖出一道长长的波纹;湖岸边是翠绿的杨柳,在阳光的照耀和春风的吹拂下与湖水交相辉映……如果条件允许,教师甚至可以用伪实景的形式来表现这些内容,让画面更加逼真,也让学生的兴趣更加高涨。

2.依托生活资源增强课堂导入的趣味性。

小学生的社会阅历远谈不上“丰富”,但是他们依然有着一个个属于自己的生活“圈子”,这个“圈子”中的人、事、物对于他们而言可谓既熟悉又充满魅力。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根据课程教学的内容、目标以及学生们的兴趣和生活经历,选择一些契合学生生活感知和课堂教学需要的生活元素加入到自己的导入材料当中,让学生能够从自己的生活出发来逐步建立起与课堂知识之间的衔接桥梁,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转换变得更加自然,也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语文知识在生活中的巨大“存在感”,进而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比如在进行《慈母情深》这一篇课文的课前导入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今天老师的妈妈从网上学了一道菜,早餐时特意做给老师吃,味道真不错!不知道大家吃过的妈妈做过的最好吃的菜是什么呢?”这个问题非常的生活化,学生们马上就可以给出很多种不同的答案,有些甚至还能说出一些与之相关的小经历。这时教师便可继续说:“看来大家的妈妈也很爱大家呀!其实细细想来,妈妈对我们的爱可不止表现在‘吃’上,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能够感受到‘慈母’的‘情深’呀。”如此便实现了导入的自然化。

3.依托课外资源增强课堂导入趣味性。

小学生的好奇心非常的旺盛,对于自己没有见过的事物永远怀有强烈的了解欲和接触欲,而对于一些习以为常的事物——比如课本中的内容——则常常感到兴味索然,颇有股“喜新厌旧”的意思。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在课程导入环节引入一些课外资源,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课程内容来建立起这些资源与教学内容、目标的联系,让学生在开拓了眼界、满足了好奇心的同时也形成了对标于课内知识认知和理解的适配思维,进而达成“激发学生兴趣”和“梳理学生思维”的双重目标。

例如在开始《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一篇文章的正式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先通过多媒体视频或者口头讲述的方式来为学生介绍一些鲁迅的生平以及人们对于这位文学巨匠的评价:他被毛泽东同志誉为“民族魂”,他是“以笔为刀”的文坛斗士,他曾写下过“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以及“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战斗宣言,在他的葬礼上曾有成千上万的人自发前来悼念并泣不成声,他的作品在近百年后仍常居畅销图书的前十位……这些内容无一不丰富着学生的认知,同时使他们对于接下来要学习的人物感到非常的好奇。

二、突出课堂导入环节的生本性

“学生是学习行为的主体”,这句话几乎是所有教育工作者所共同认同的至理名言,只有依靠学生自主、自觉地学习,教师的教学活动才能取得理想的成效。根据这一科学论断,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导入时应当进一步突出对学生能动资源的重视和挖掘、利用,围绕问题导入、反差导入和任务导入三大主题来彰显出导入环节的生本特点,从而让导入成为优化学生自主学习素养的一大抓手。

1.利用问题导入完善学生自主学习素养。

小学生有着灵活的头脑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对于一个问题常常会在“表现欲”的“加持”下表现出很强的思考兴趣,同时也时常能够取得令人意想不到的思考结果。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们的这一特性,在导入环节中根据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来提出一些具有较大思考价值与空间的问题,让学生能够带着问题去开展接下来的学习活动。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思维能够得到一个“主心骨”,从而使自己的各方面资源都能得到更高效率的开发;同时教师也能够结合这个问题来有效安排教学模块的讲解维度,使课堂的讲解质量得到同步改善。

比如在准备开始《金色的草地》这一篇课文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围绕题目中的“金色”二字提出一个思考问题:“草地对于我们而言都不是什么稀罕物,学校里、小区里到处都是。可是我们都知道,草地都是绿色的,作者为什么会说草地是‘金色’的呢?这片‘金色的草地’又是怎么长出来的呢?”通过这个问题,学生们会产生不同的联想,并对“金色”二字的含义给出自己认为合理的解释,那么教师就可以组织大家开展接下来的学习,让他们在阅读中去印证自己的猜想。

2.利用反差导入完善学生自主学习素养。

传统教育的思维不仅对教师形成了很大的影响,也在较大程度上左右着学生的意识,使他们在接触语文学习内容时形成一种定势思维。为了打破这种定势思维带来的局限,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尝试在课堂导入中引入反差导入,根据课程的内容和教学目标刻意进行颠覆学生传统认知的表述,给学生一种强烈的“反差感”,一方面以此来调动起学生进一步了解相关内容的诉求,另一方面可以为学生接下来的学习思考提供一个全新的角度。当然,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这一项工作时也不要一味“求怪”,仍要照顾到学生的思维常性以及教学的基本需要,否则反而会起到不利的反作用。

例如在进行《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课文的导入时,教师可以故意对学生们说:“以前老师和大家一样,都认为毛主席是一个非常伟大的人物。可现在老师觉得,毛主席好像也没有那么‘伟大’。”这句话对于小学生而言显然能带来不小的“认知冲击”,甚至会觉得“老师是不是在开玩笑”。之后教师则可通过讲解来引导学生感受到文中所表现出的毛主席的“常人情怀”,引导学生从这个角度进行人物认知和思考。

3.利用任务导入完善学生自主学习素养。

一如笔者在前文当中所提到的,小学生都有着很强的自我表现欲,很希望能够在同龄人和教师面前表现出自己的过人之处。那么小学语文教师不妨将课前导入作为一个提供表现机会的平台,在导入中根据学生的能力、课程的内容提出一些具体的任务给学生,让他们在后续的学习中自主完成对任务“碎片”的搜集。区别于问题导入的是,任务导入更加需要学生作出独立思考,并要对多方面的课程知识信息做共融整合,因此常常能够起到更加良好的素养、思维构建效果。

比如对于《将相和》这篇课文的导入,教师可以就文章中的行文过程提出一个宏观性的任务:“‘将相和’中的‘和’字必然是以二人间发生矛盾为前提的。那么在这篇文章里,‘将’和‘相’之间都发生了什么矛盾?又是怎么被化解的呢?”这个问题基本上需要以全文的故事情节来作为材料才能形成完整的答案,因此会让学生抱着更加专心的态度去开展接下来的学习和思考,从而使教学的效果更加显著。

三、突出课堂导入环节的实践性

“实践出真知”,任何一项教学活动都必须以实践作为核心模块,这样才能够实现教学效果的优质化和稳定化,而这一点也同样适用于教学活动中的各个组成环节。据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设计课堂导入时,应当进一步强调出对学生实践活动的组织,依托游戏活动和体验活动来增强学生学习意识,并为他们接下来的认知活动准备更好的综合基础。

1.依托游戏活动组织课堂导入。

小学生有着活泼、好动、爱玩的天性,对于游戏可以说毫无“抵抗力”可言,也经常可以在游戏中表现出更强的行动力和思维悟性。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利用这一特性,在导入环节中加入一些游戏活动成分,让学生们能够在游戏活动中快速形成积极的学习状态,同时使他们的信息接收思维和主观意识快速与课程教学的需要相对齐,这样便可让导入环节的课堂气氛优化作用和学生综合状态调整作用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例如在准备带领学生学习拼音中的前鼻音和后鼻音时,教师不妨先和学生玩一个“绕口令”的游戏,选择一些学生以尽可能快的速度和标准的发音来念出诸如“一只紫蜘蛛,一只纸蜘蛛,紫蜘蛛不认识纸蜘蛛,纸蜘蛛也不认识紫蜘蛛”等充满前后鼻音发音的绕口令,看看哪个学生念得最快、最准,而后再正式引入本课的教学内容。

2.依托体验活动组织课堂导入。

在很多小学生的潜意识里,课本内容和自己之间似乎永远存在着一道看不见的“墙”,只有将这堵“墙”打破,学生的学习才能有更好的成果。据此,小学语文教师就可以在导入环节中加入一些体验成分,组织学生进行与教学相关的体验活动,将学生“拉”入到课本世界中,让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方式来快速融入课程氛围当中,从而缩短学生认知和知识内容之间的心理距离,为接下来的正式教学做好准备。

比如在进行《彩色的非洲》这一课的导入时,教师可以刻意穿一身花花绿绿的衣服来到教室,而后发给学生们一些五颜六色的小丝巾,并让学生们说一说自己手中的丝巾是什么颜色,自己最喜欢的颜色是什么,利用自己和前后左右同学手中的丝巾能够组成什么样的五彩图案等等,使学生首先对“多彩世界”产生一种代入感。

结束语

教育的关键在于“启迪”和“引入”,只有做好这两项工作,学生才能够在学习中真正以自主、灵活的状态开展知识摄入和信息解读,并形成属于自己的综合学习素养。小学语文教师要真正认识到这一点,在日常教学中重视起对课堂导入环节的研究和优化,围绕趣味性、生本性和实践性三大主题来设计、执行系统性的导入策略,帮助学生尽快感受到学习的趣味并形成有助于其开展高效学习的课堂思维和综合状态,从而为后续的教学活动打下坚实的“地基”,并为学生日后的语文综合学习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猜你喜欢

环节小学生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我是小学生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论评标环节的优化与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