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题设计与解读
2022-03-02姚为洲
姚为洲
1
【文题呈现】
随着乡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与人之间有了比较明晰的界限和距离。有人认为,这会给人们带来冷漠和疏离;也有人认为,这会让人们增进理解和尊重。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请写一篇文章,或议论文,或记叙文。
【文题解析】
写议论文,评论对同一个问题的两种看法,或赞成其中一种、反对另一种,或各取其中合理的部分,或提出并阐述第三种看法。
赞成前者——人与人之间的“界限和距离”“会给人们带来冷漠和疏离”的观点,可以阐述:冰冷的钢筋水泥建筑使亲密的邻里关系变得冷漠,高科技下的微信通信使手写信件中蕴藏的亲情、友情变得疏离等。
赞成后者——人与人之间的“界限和距离”“会让人们增进理解和尊重”的观点,可以先从反面阐述人与人之间没有界限和距离的表现及危害——人与人之间没有界限和距离,会把他人的事当成自己的事,过分热心,过度干涉,以拯救他人者自居;而一方是拯救者,另一方必然是依赖者,拯救会强化依赖,依赖会激发对方的拯救情结。人与人之间没有界限和距离,会把别人当成工具去使唤,不关注别人的内心感受;或者讨好、迎合别人,而压抑了真实的自我。人与人之间没有界限和距离,会忠诚于某些人,从而失去自我;也会要求另一些人忠诚于自己,以便控制对方。担心对方不忠诚,就会想方设法加以检验,形成猜忌;猜忌又很容易变成窥探他人隐私,造成矛盾……总之,界限不清,距离不存,不但不会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反而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无尽的烦恼和痛苦。
再从正面阐述人与人之间必须有一定界限和距离的理由、做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无论你与他人的关系多么亲近,都应该保持适当的界限和距离。与朋友相处,友情再密切,也不能把话说尽;与家人相处,亲情再深厚,也要留一点空间;与配偶相处,爱情再甜蜜,也要保持自我独立。人与人之间,只有保留一定的界限,保持适当的距离,以平行线的方式相处,亲疏有度,才能互相理解,互相尊重,才能相看不厌,久处不累,才能避免摩擦,共同进退。大家都应当如此,努力建立新型、有序、和谐的人际关系。如何设立清晰的界限,保持适当的距离?要记得你的权利,树立你的自信;要正确对待他人,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赞成后者,可以从批判前者着笔;也可以从人际交往中的某件事写起;还可以先阐述自己的观点,然后稍稍提及前者,承认在一定的条件下,前者也可能会发生,提出不要让“界限和距离”产生负面效应,作为阐述正面观点的补充。
如果写记叙文,则可以选取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或以生活为基础构思小说,用记叙和描写的表达方式,辅之以适当的议论,表现“界限和距离”“会给人们带来冷漠和疏离”,或者“会让人们增进理解和尊重”的主题。
2
【文题呈现】
根据下面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史铁生曾在散文《我的梦想》里,表达了对体育明星刘易斯的崇敬:“也许是因为人缺了什么就更喜欢什么吧,我的两条腿虽动都不能动,却是个体育迷……我最喜欢并且羡慕的人就是刘易斯。”这篇文章,使得史铁生有了一次和刘易斯的会面。那天,他把自己的一些作品赠送给刘易斯,刘易斯则回赠以签名的跑鞋。刘易斯说:“我相信这些书一定很棒,可惜我不懂中文,真是个遗憾。”史铁生说:“得到您签名的跑鞋,也是特棒的事,可惜我没有健全的双腿,所以也深感遗憾!”说完两人笑着拥在一起。如今,这双跑鞋珍藏在中国现代文学馆里。
【文题解析】
这是感悟式或评论式材料作文,可以多角度立意。
1.从“遗憾”的角度立意:
刘易斯说:“我相信这些书一定很棒,可惜我不懂中文,真是个遗憾。”史铁生说:“得到您签名的跑鞋,也是特棒的事,可惜我没有健全的双腿,所以也深感遗憾!”
①遗憾也是一种美(感悟)——残疾固然遗憾,但是,不屈服于命运而迸发出的生命火花,无疑也是一种美。
②他们不会留下遗憾(评论)——刘易斯读不懂中文,但读得懂一个不屈不挠的人生;史铁生不能穿跑鞋,但追梦奔跑的速度不亚于刘易斯。
2.从“梦想”的角度立意:
史铁生曾在散文《我的梦想》里,表达了对美国体育明星刘易斯的崇敬:“也许是因为人缺了什么就更喜欢什么吧,我的两条腿虽动也不能动,却是体育迷……”
①梦想把不完美造就成了完美(评论)——残疾带给史铁生身体的不完美,但他用自己的梦想铸造了完美的人格、取得了较高的文学成就。
②追寻难以实现的梦想(感悟)——因为梦想难以实现,故能激发起人们无尽的憧憬和不止的追求,生命的意义就在此显示出来。
3.从“馈赠”的角度立意:
那天,他把自己的一些作品赠送给刘易斯,刘易斯则回赠以签名的跑鞋
①精神的馈赠(评论)——有形的礼品中深藏着无形的精神力量。
②馈赠见真情(评论)——有形的礼品中深藏着无形的情谊。
4.从“欣赏”的角度立意:
“我最喜欢并且羡慕的人就是刘易斯。”刘易斯说:“我相信这些书一定很棒……”史铁生说:“得到您签名的跑鞋,也是特棒的事……”
①学会欣赏他人(感悟)——对他人拥有而自己不曾拥有的美好的东西,应当持欣赏的态度。
②羡慕——欣赏——爱(感悟)——羡慕他人者,不应走向“羡慕——嫉妒——恨”的深渊,而应登上“羡慕——欣赏——爱”的殿堂。
(上海市进才中学;200135)
获奖作品
疏离不冷漠,社会更美好
吴 舒
从乡土社会到现代社会,不过区区百年,但人们对距离和界限的感知日益明显,从热情善良变成了所谓的“疏离冷漠”。这代表了一种可贵的变化,代表了我们对于距离和界限的不同选择的理解与尊重正在不断增进,这正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大标志。
“你去哪里?”“我去上班。”普通的对话,和谐的邻里,让我们在寒冷的日子里感动常在;却同时告诉“有心人”,之后的一段时间,你并不在家,如果用最大的恶意去揣测他人,是不是也会让人在炎炎夏日里不寒而栗?
于是,互道“你好”取而代之,疏离的问候,看似划清了人与人之间的界限和距离,实则减少了隐私泄露的概率,成全了人们的理解与尊重。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成为“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冷漠看客,我们只是从依靠距离我们更近的邻里,到依靠看似距离我们更远但更加公平合理、安全可靠的社会制度,代表了我们对于距离和界限的不同选择的理解与尊重正在不断增进,这正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大标志。
我们拉开了与人的距离,与此同时,我们也拉近了与物的距离,拉近了与“我”的距离。
我们或许会养养植物,让几个小小的盆栽,爬满3米高的整个墙壁,用明艳的绿色,惊叹生命的活力。
我们或许会养养动物,一只英短,一只哈士奇,20平方米的猫爬架和30斤的狗粮,还有“要你哄”和坏脾气的无缝切换。你虽然远在千里之外,心中却时时记挂,因为它们不仅仅是动物,更是家人。
我们一定会养养自己,在工作时各种软件运用溜到飞起,在闲暇时网络海洋遨游畅快恣意。世界之大,联系如此便利,有勇气有实力,高中的你完全可以和知名大学的专业教授面对面谈谈高能天体物理中高能光子的产生原理、辐射特征和物理规律(这三个可以并列不?),让未来的“我”伸出大拇指,赞一句“高级”!
猛然发现,我们想做的、可以做的、能做的事情,真的太多,沉迷于自我的小世界,与物、与“我”零距离,其中乐趣,实在妙不可言。
只是疏离人群并非全无缺点。
我们口中所食一粥一饭,皆为他人来之不易;我们身上所着半丝半缕,皆为他人物力维艰……无论是至圣先师,抑或是贩夫走卒,无一例外。
倘若完全疏离人群,我们完全不可能活下去。这是镌刻于基因的真理。
现代社会,快速发展,对于距离和界限,人们的选择,我们理解,我们尊重。
在舆论重压下,我们告诉自己,“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在当地的封建迷信里,也或许隐藏着数十年或者上百年的风俗;在发生一件与自己已有观念截然不同的事情后,审慎思考,“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我们对于距离和界限的不同选择的理解与尊重正在不断增进,这正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大标志。
有一天,当一名老人家受伤跌倒,我拨打120送他去医院,并且主动留下身份证号、电话号码和一份情况说明时,抬头看见对面的女孩儿正在对这件事全程直播,她也在镜头旁看着我,我们相视一笑。
★深入感悟:
一篇作文可以反映一位老师在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四个方面的调和能力,该文在“思维”方面的优势更胜一筹。作者就“随着乡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与人之间有了比较明晰的界限和距离”这一事实阐述主张,站在公民的立场,以“有条件地承认对方的合理性”的策略,先揭示了现代社会客观存在的“疏离”现象,再坦承“我们应选尊重、理解交往的界限”的观点。值得一提的是,这并非“中庸之道”,而是“一种更普遍的文化教养和德性理念”,是以宽和的说理、适度的热情感染人,而非仅凭文采来说理。
(重庆市彭水县第一中学;409600)
遗憾,也是一种美
张冰凤
日有东升西落,月有阴晴圆缺,年有四季更替,人也有悲欢离合。人生百年若白驹过隙,遗憾无处不在,但它能让我们领略别样的风景,品味不同的人生。遗憾,也是一种美。
遗憾,是成就人生的契机。苏轼因“乌台诗案”仕途跌入低谷,给“奋厉有当世志”关上了大门,但正是因为这份遗憾更彰显了苏轼“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淡然旷达,从政治悲伤中走出来达到了新的人生境界。李白因唐玄宗的一句“赐金放还”终结了安邦定国的梦想,从此浪迹江湖,留下“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迈洒脱,诗人不幸诗家兴。屈原因小人谗言惨遭流放,满腔抱负无处施展,放逐汨罗,蕴造“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的雄浑浪漫,浪漫主义诗歌开始登上文学的殿堂。人生或多或少会留下各种遗憾,但在时间的回馈下,常会开出另一朵鲜艳美丽的花朵,带来意外的惊喜,成就精彩的人生,拓展人生的广度。
遗憾,是改变人生的动力。澳大利亚演讲家尼可•胡哲天生没有四肢,身体残疾,饱受同学的嘲笑与欺辱,但他却一直为改变命运而不懈努力,最终成为一名享誉世界的演讲家。德国音乐家贝多芬一生坎坷,双耳失聪,听不见任何声音,无数的痛苦与挫折依旧没有磨灭他对音乐的无限热爱,最终创作出了震撼人心的《命运交响曲》。中国当代作家史铁生在人生最美好的年纪失去了双腿,但他没有放弃对生命的热爱,对诗意的追寻,利用心中的爱和手里的笔,拓展了生命的疆土。他们自身的残缺,是遗憾,但敢于抗击命运进行绝地反击,展现出了不屈服的意志力。
遗憾,能展现独有的美丽。维纳斯,曾有多少艺术家想要为她修复双臂,可尝试之后却怎么也找不到她失去双臂时的那种独有的残缺美。西施因为心口疼痛,走路时皱着眉头,用手扶住胸口的样子,独具令人怜爱的柔弱美。黛玉体弱多病,让她有了“娴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的娇羞美。于雕塑或人物形象,残缺或病态是一种不完满,是遗憾,但正是这份遗憾展现的独有美感,让我们有机会审视生命的独特性,铭记独有的美丽。
遗憾是契机,是动力,也是一种独特点缀,让人在苦涩与叹惋中感受到生命的独特与人生的广度,在翻越痛苦的山丘后尝到喜悦甜蜜的滋味,在穿过荆棘丛林后看到另外一番无与伦比的美景,在历经人生百态后体验到遗憾化作的无尽力量。
★深入感悟:
该文紧扣作文材料内容,用“遗憾,也是一种美”作为中心观点,用“遗憾,是成就人生的契机”“遗憾,是改变人生的动力”“遗憾,能展现独有的美丽”三个分论点,表达了作者对于作文题目的认识。材料翔实,古今中外并包,现实虚构兼具。难能可贵的是,在论证过程中,作者高度重视举例后的论述,层层剥笋,步步深入,使论证更富于实效性。
(重庆市彭水县民族中学;409600)
评委下水
别让遗憾浇灭追求梦想的热情
高 岚
人往往都是缺什么想什么。你看,史铁生两条腿不能动,却是体育迷,喜欢“百米王”刘易斯。他和刘易斯都有遗憾,一个不能跑,一个不懂中文,但这并不能阻挡他们彼此的赏识,因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热爱生活,追求梦想。(由材料引出观点)
热爱生活,就会努力追求生命的价值。(分论点一)人不可能什么都强,但也不可能什么都差。“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这是遗憾,但用心专一,就可以纵横上下。身体残疾,精神不能残疾。越是在某一方面不如人,越要在另一方面超越人。史铁生认为,活着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生命的意义在于如何活着。当一个人不想生死而只想生命的意义的时候,他就会从自怨自艾的痛苦中解脱出来,努力追求生活的层次。他从朋友“为了让母亲感到骄傲”的写作动机中得到启示,产生了为别人创造价值的意识,产生了和别人一起分享创造的快乐的意识。刘易斯也是一个不断刷新世界纪录的短跑王,他对“更快”的不懈追求诠释了生命在于奋斗的精神。虽然他们彼此都有遗憾,但他们都能读懂对方的精神,这是两个素不相识的人彼此能笑着相拥的因缘。(指出与材料的关系)
热爱生活,就有憧憬美好生活的权利。(分论点二)史铁生再怎么奋斗也不可能穿上刘易斯的跑鞋去奔跑,刘易斯也没必要为了读懂史铁生的书去学中文。遗憾永远会存在,但绝不会成为追求生活热情的阻碍。因为生活不仅仅是创造有形的东西,还创造无形的东西,比如友情,比如梦想,比如坚持不懈、永不言败的精神等。所以热爱生活就永远都不会厌倦追求美好,即使美好只是梦想。但追求美好不只是空想,现实是残酷的,但精神可以完美,憧憬不可实现的目标恰恰是为了精神的完美,更何况羡慕往往是追求的动力,有了这个动力,才有了创造本身。跑鞋本是体育用品,却珍藏在中国现代文学馆里,其中所蕴含的精神不言而喻。(指出与材料的关系)
每个人都会有遗憾,没有十全十美的人生,但总得追求“一全一美”吧!有了“一全一美”,那遗憾也就成为美好生活的一部分,就像维纳斯雕塑,虽然肢体有残缺,但瑕不掩瑜,那艺术创造的形体永远闪耀着美的光辉。(史铁生和刘易斯都是有所成就的人,和“一全一美”相对应)所以,热爱生活吧,别让遗憾浇灭了你追求梦想的热情。只要热情还在,遗憾就不会只是遗憾,它还是创造美好的动力。(始终扣住“遗憾”这个话题来谈)
★评审感悟:
看了参赛教师针对这段材料的下水作文,感到普遍缺乏紧扣材料的意识,这和学生的写作习惯如出一辙,说明教师的习惯对学生习惯的养成影响很深。姚为洲老师命制的题目压缩一下,其实就是这几个关键词或语句:“人缺了什么就更喜欢什么”“遗憾”“珍藏在中国现代文学馆里”。重点当然是“遗憾”。无论你是谈梦想,谈情谊,还是谈欣赏,如果不提遗憾,就脱离了材料的核心内容。
应考作文最重要的是不脱离材料,但现实是太多的人对材料的使用只是从中抽出一个话题,然后材料就没有用了,而话题往往涵盖面太大,稍不注意,就可能脱离材料了。比如“勇气”这个话题,它可以是不畏强敌的勇气,也可以是不怕丢脸的勇气,还可以是不患得患失的勇气。谈哪个勇气,关键看材料指的是哪个勇气。所以,写“遗憾”,如果不能结合史铁生和刘易斯的遗憾来写,那就是脱离材料的作文。
史铁生和刘易斯的遗憾是无法弥补的,这不是可以通过奋斗就能实现的,所以单纯谈用奋斗来弥补遗憾就不那么贴切。还有一种倾向就是一些教师喜欢“连环思维”,即想起一个词,又带出另一个词,最后文章关键词离材料越来越远。如有人从材料中想到史铁生和刘易斯相拥而笑是美好的事,然后就想到美好源于真诚,之后就开始以“真诚”为话题展开论述,这样就远离材料的中心内容了。当然,要求教师们在那么短的时间内有那么深的认识确实有些强人所难。作为旁观者,指出这些问题,无非是希望教师今后在写作和写作分析中能有意识地关注材料,贴近材料。以上是笔者的下水作文,体现我个人对材料的认知,欢迎批评指正。
(山西省太原市教科研中心;0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