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式下小学德育教育的思考分析
2022-03-02李春迎
李春迎
(徐闻县南山镇中心小学 广东 湛江 524100)
引言
小学阶段是树立学生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各科课程都承担着引领学生思想开悟、心智成熟、发展学生道德品质重要使命。因此,小学各科教师要充分意识到德育教学对学生的重要性,深度挖掘课本中的德育教育素材,积极组织德育主题活动,营造德育氛围,有目标、有计划的开展德育教育,让学生成长为一个有责任、有品德、有好习惯且心智健全的人,为其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一、新形式下小学德育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素质教育改革已经提出多年,在这些年的持续改革中,小学各级教师在教育观念上发生了巨大变化,德育教育在当代教育中的重要性也不断凸显,通过德育教育的渗透,给学生传递目标发展理念,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和生活中具备积极向上的心态,让其始终保持正确的观念去面对生活中的问题,在学习中及生活中具备坚韧的品格,规范其思想、行为。其次,德育教育是塑造学生道德价值观的有效手段,是促使学生认识世界、融入世界的有力武器,通过德育教育的渗透,让学生明辨是非,既具备诚信、友善等品质,也具备尊老爱幼、爱护环境等美德,让其成长为具备高素质、高品德的新一代年轻人,为今后祖国的发展奉献自身的力量。因而,德育教育不管是对学生自身,还是对祖国的发展,都具备及其重要的意义,值此新形式下,小学教师不能只顾传递书本上的知识,更应该强化对学生思想上、行为上的教育,让学生在无形中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为学生步入正确的人生道路奠基。
二、新形式下小学德育教育的现存问题
1.教师教育理念滞后,存在重学轻德现象
当代部分小学教师仍将成绩、升学作为重点工作内容,严重忽略了对学生人格、思想上的教育,出现了严重的重学轻德现象,主要表现为缺乏对学生的精神教育,束缚了学生的多元发展,使得部分学生无法从心理上收获认同和满足,以致于使得教师和学生关系陷入僵持状态。其次,部分教师即使有意识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元素导入,也多表现为一语带过、浅尝辄止,难以起到引领学生思想开悟的作用,在德育教育手段上,也十分落后,部分教师还在采用传统方式进行“说教”,教育方式单一,且十分老套,学生对其的可接受性不足,也只会选择“左耳进,右耳出”。
2.教师教育方法落后,德育教育落实不到位
传统小学教师更多地是在课程教学中或者开展班级会议和学生实现信息的交流和传递,这其中仍是教师占据主体。然而随着新形式下小学生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这种单方面的“说教”已经很难为学生所接受,并且很难起到预想中的教育效果,长此以往,还会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所以,当下学生的德育教育需要教师更多的考虑的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信息交流特点,秉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3.社会环境复杂化,影响学生的思想、行为
随着新形式下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小学生接收信息的路径不断拓宽,然而,也同样让学生在网上受到一些不良信息的侵扰,如暴力、黄色等,也容易让学生受到一些非马克思观念的影响,由于小学生自身的是非观念较弱,缺乏辨别能力,极易在这些思想的侵扰下迷失自我,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情节严重的,还会对引导学生走上违法的道路。
三、新形式下小学德育教育的原则
一个新时代背景下的小学生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同时还需要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品德意识,而学生德育的塑造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这就需要小学教师把握德育教育的本质和原则。从德育教育的本质上来看,更加倾向于是一种素质教育,是一种对学生价值观塑造的过程。所以,新形式下小学教师开展德育教育需要遵守以下几个原则:首先,通俗性原则。德育教育不只是“课程”教育,而是一种全员性的“大众教育”,它面向的不仅仅是课内的学生,而是全体学生,意味着各科教师不能只顾在课程内对学生进行教育,而是同样要延伸至课外,面向全体学生。其次是社会性原则,德育教育是要让学生具备对国家有一定的认识,要让每一位学生深刻意识到人与国家的重要关联,因此,德育教育要注意对学生个人和社会、国家之间关系,根据国家的实际需求,为国家培育出有用的人才。三是持续性原则。德育教育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而是需要长期的思想灌输方能完成,所以小学各科教师、班主任不能仅仅立足于学校的环境,需要用一种长远的眼光,站在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构建能够满足学生的终身教育和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体系,并让德育教育能够一直延续下去。最后是实践性原则,德育教育并非仅仅是理论知识的教育,更应该是学以致用,做到“行知合一”,这就意味着德育教育一定要让学生能够接受,并且要“接地气”,要让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能够落实到生活实践当中,避免德育教育“浮于表面”“流于形式”。
四、新形式下小学德育教育的路径
1.创建出适当的教学环境,增强课堂感染力
在小学各科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营造情境,增强课堂感染力,为德育教育的渗透打下良好的基础。部分小学生由于思想认知不足,对所谓的德育教育嗤之以鼻,抱有轻视态度,教师如果仍然按照老套的教育办法,则会让学生“左耳进,右耳出”,因此,教师需要创新教育方法,在课程教学中“无形”地传递德育教育内容,再利用多媒体播放“正能量”,侧敲旁击之下,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并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局限性,让学生在获得课程知识的同时让学生获得满足感、让学生具有成就感,在无形中引领学生思想开悟,完成其价值观的塑造。同时,为增强德育教育的可接受性,教师也可以抽出几分钟时间将教育内容和社会时事相接轨,例如在“五一劳动节”期间,可以让学生观看“劳动造就中国梦”、“乡村振兴”等相关的纪录片,让学生感受到德育教育,增强其劳动意识,也可以播放一些社会时事内容,如在疫情期间给学生展示“最美逆行”等影片,既增强学生的主观体验感,也能在无形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2.教师以身作则,养成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
教师是灵魂,是学生的领军人物,不管在任何情况下,教师都要发挥出自身的表率作用,“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无形中感染学生,在教学中时刻秉持“严谨、坚韧”的品格,在平常也要注重仪表和行为,如“仪表整洁、手脸干净、不随地吐痰”等,用这些品格和行为吸引学生,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潜移默化的实现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小学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既要积极阅读德育教育书籍,强化自身的道德素养,也要在日常教学中做好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增进师生关系,给学生树立榜样,为品德教育的渗透创造有利条件。在教育理念上,要坚持以人为本,要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转变教育理念,转变以单方面灌输和说教的教育方式,加强和学生的沟通,要和学生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敢于和教师沟通和交流,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内心深处的真正需求,及时发现学生广泛存在的思想问题,对其采取针对性的德育教育策略。
3.开展主题德育教育活动,营造德育氛围
德育教育的灵魂在于优良的班级文化,营造良好的班风,帮助学生实现自我调节和自我约束。因此,为增强德育教育的实效性,班主任教师方面可以带领学生手动装饰教室,洋溢出德育氛围,在班级的各个角落贴上道德标语。其次,要积极开展班级德育主题活动,如班级在每个月或者每半学期进行一次德育心得活动,让学生在此过程中相互交流自己的心得体会,或者在临近期末时开展“感恩”教育活动,让学生学会感恩“老师”,感恩“父母”。与此同时,班主任还要积极开展一些课外活动,包括社会公益、志愿项目等,带领学生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到社会中去,在实践当中受到感染,让其具备爱护环境、乐于助人的品质,有效促进小学生思想道德的全方位发展。
4.家校协同,全方位深度贯彻德育教育
家校协同是当下应用较为广泛教育手段,即通过教师和家长的共同作用,实现对学生生活上、学习上的全方位引领、教育。具体而言,小学班主任开展协同教育的路径如下:
首先,小学班主任和教师可以通过微信交流的方式向家长咨询学生近段时间来的作息规律、生活情况、行为习惯、思想动态,以便于之后针对性的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班主任要灵活利用微信、QQ等网络平台,深度联系学生家庭,家长如果对学生在校内的动态不清晰,可以及时咨询或者向班主任反映,通过家庭和班主任的共同努力,构建出家校一体化教育机制,为学生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保驾护航。
其次,为增强班主任和家庭之间的联系,班主任也可以定期进行“家访”,从实际情况出发,对于部分在学校存在行为问题、习惯问题、思想问题的学生,要和家长“面对面”商讨,将学生在校内的情况全方位汇报给家长,共同制定德育教育对策。
最后,班主任也可以积极开展家长座谈会,在家长座谈会上给学生讲解八荣、八耻等,之后,教师让各个家长就学生广泛存在的问题进行发言,关于学生是否在思想上存在偏差,在行为习惯上存在不足等,班主任再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一一解答,家长结合孩子在家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从多角度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这一方式,让家长和班主任之间关系更近,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也能更加具体化、系统化。
5.注重鼓励和积极评价,拉近师生距离
教师的评价和鼓励对于学生有着无以言表的力量,在赞扬或者鼓励学生时,其内心深处会觉得“暖洋洋”的,从而无形中拉近师生距离,为教师开展德育工作奠基,因此,教师要经常性对学生进行鼓舞,对于学生表现优异的事件,教师要及时赞扬,让其认为这是正确的,从而在今后的成长道路中坚持这一行为。比如:在某一次运动会上,某位同学因为腿部轻微受伤,难以顺利开展跑步,但是仍然坚持跑完了四百米,对于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班主任教师可以在结束之后,微笑着竖起大拇指,或者拍拍他的肩膀,对学生的行为给予肯定,赞扬了学生坚韧的品质,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举动,就可以让他们心里充满暖意,轻松地拉近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距离,并让该同学在今后的学习中保持坚韧不拔的品质。其次,班主任教师在鼓励同学时,其他学生心里也会产生一种“竞争”意识,进而以这位同学为榜样,无形中实现自身的立德树品。例如班上某位同学学习成绩靠前,在日常生活中乐于帮助他人,班主任在班会时可以对他的行为和表现给予了极大的肯定,并赠送他崭新的笔记本作为奖励,口头赞扬他:“小明同学最近表现的非常好,在学习中有较强的自我管理意识,在生活中也非常约束自己的行为,同学们要多多向他学习。”有了这位同学的“榜样”,其他同学自然不甘落后,为了获得教师的表扬,也在生活中和学习上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无形中实现其立德树品。
总结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小学班主任和各科教师要及时意识到新形式下小学生思想的变化,在教学和德育工作上做到与时俱进,在此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素修养和思想品质,总结经验得失,优化德育教学方法,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生活动态以及思想动态,走进学生的内心,把握教育的本质,秉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全方面提升德育教育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