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课堂讨论策略分析

2022-03-02沈在梅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22年3期
关键词:课前预习诗词语文课堂

沈在梅

(江苏省高邮实验小学东校区 江苏 高邮 225600)

引言

小学语文课堂实际教学展开的有效性,对整体教学质量和效果具有直接性的影响,同时也是影响学生学习质量好坏的关键因素。根据实际状况可知,在小学语文实际教学中,依然还存在历史性遗留问题,并且还会产生新的问题,这些问题若是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只会影响到小学语文课程教育的进一步发展。通过研究和分析小学语文课堂讨论的实施策略,有效帮助学生及时找到自身的不足,并借助教师的帮助得以进行纠正,从而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一、小学语文课堂讨论的重要性分析

(一)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讨论是小学语文教学中较为常用的一般方法,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率都具有一定的作用。因为小学生年龄较小,又是正处于热衷游戏和玩乐的年龄,其自身的自我控制、语文思维等能力略显欠缺,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时常出现昏昏欲睡、走神发呆等现象,也是影响实际教学质量的问题。对于这种情况,作为教师应当对该问题给予高度重视,并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需求等角度出发,发挥课堂讨论的重要作用,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和自主参与的平台,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中,并鼓励学生根据个人想法和实际需求提出问题,而教师应当学会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无论学生提出的问题是难还是易,有价值还是没价值,都应当对学生敢于质疑和提出问题的行为给予鼓励和肯定,如此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进一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1]。

(二)有助于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能够起到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保持愉悦健康的学习心态等作用,同时还能使学生之间建立和谐的友谊关系,以及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助人精神。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主要以讲解式的授课方式为主,作为教师没能充分意识到课堂讨论环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致使课堂氛围变得更加死气沉沉、枯燥无味,充满负面情绪的课堂氛围对学生的学习心理容易产生不良影响,使学生逐渐对语文学习丧失学习兴趣和热情。通过展开丰富精彩和和谐民主的课堂讨论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以此引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与他人进行沟通和交流的过程中,各抒己见、展示才华和发表意见,如此能够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有利于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小学语文课堂讨论的要点

(一)精心设计课堂讨论内容

为了保障课堂讨论的有效性,对其内容进行精心设计是很有必要的。由于小学课堂时间是有限的,在有限的时间内需要给学生传授教学知识,还得关注学生是否能够及时消化课堂教学内容,致使教师的教学压力会更大。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应当合理发挥课堂讨论的教学优势,组织具有针对性的、有计划和有目的课堂讨论才能提高语文课堂整体效率。教师应根据学生原有的接受能力和认知水平合理设计问题,选择具有讨论价值的内容,指导学生从多角度对其进行思考和分析,而教师在旁观察每个学生的表现情况,或在适当时机给予帮助,使学生能够顺利解决问题,以及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和发展。

(二)合理明确课堂讨论目标

组织课堂讨论的最终目的并不在于结合如何,而是着重学生在该过程中所掌握的知识、技能和习惯等,以及启发学生的思维。在实际语文教学中,关于问题的难易程度、何时组织讨论,作为教师应当具有明确的目的,如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语文学习效率,或是增强学生之间的沟通等。在设置讨论问题的时候,需要全方位考虑到难易、趣味和价值等方面的具体程度,并遵循短小精悍、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等原则,才能更好地发挥课堂讨论的积极作用。

(三)准确把控课堂讨论时机

由于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涵盖了基础内容和重难点内容,为了加深学生对重难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在课堂上应当突出重点,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而通过课堂讨论环节,是突出重点的有效方法之一。不仅有效保障课堂重难点教学的整体效果,还能发展学生的语文思维和综合素养。

当需要深化知识的时候可以展开课堂讨论活动,大部分小学生对教师存在一种天然的畏惧感,这时候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活动中,使学生围绕语文知识展开交流和探讨,在该过程中不仅有效深化学生的理解能力,还能锻炼学生的人际交流能力,对促进学生各项能力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2]。由此可见,组织课堂讨论也是需要科学把控时机的,否则过度使用该方法则会引发学生的疲惫感,甚至压根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只会起到截然相反的教学效果。

三、小学语文课堂讨论的实施策略

(一)提高对课前预习环节的重视

小学生缺乏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与管理能力,容易被外界事物所诱惑,在进行语文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肩负传授知识的责任,还得扮演着家长的角色,在学校学习时间内对学生加强教导和督促。在过去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大部分教师会布置任务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课前预习,却没有明确预习方向和目标,而家长也没有充裕的时间陪伴学生完成预习任务,最终导致部分学生压根没有进行预习、还有些学生对于预习过于敷衍了事、还有部分学生的预习效率偏低等,也就无法保障课前预习的有效性。因此必须提高对课前预习环节的重视,合理利用课堂讨论的方法提高课前预习环节的有效性[3]。

例如在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这一课教学中,众所周知,古诗词对于小学生群体而言存在很大的学习难度,大部分学生会花费大量的时间背诵古诗,却无法准确体验和感悟诗词的内在含义和思想情感。因此,教师应当从课前预习环节着手,合理确定预习目标和方向,如“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是重点诗句。要求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需要对该诗句进行分析和思考,结合相关教材对该诗句所要表达的含义和情感进行诠释;同时将“惠崇”“河豚”等生词做好标注,并使用字典将其拼音标注在上面,接着进行全文阅读和背诵。通过有针对性的预习能够加深学生对《惠崇春江晚景》这一刻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学习,还能启发学生的多样性思维。

(二)基于教材合理创设课堂情境

通过对众多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思考,不难发现大部分文学作品都具有“情景交融”的特点,在语文教学中也能够运用情景交融的方法展开教学活动。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新媒体、大数据和互联网等技术的兴起为教育领域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也能够为语文教学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具有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特点,从基础的拼音识字到复杂的诗词鉴赏,与学生思维成长情况相符合,因此与其他科目相比,语文学习对大部分学生来说还不算太难。诗词是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内容,借助现代化技术将抽象、静态的知识内容转变为形象、动态的视频形式,便于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4]。

在教导学生学习四年级上册《暮江吟》这篇诗词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体会该诗词中的意境美和与语言美,以及感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首先教师应该对该诗词中蕴含的意境进行详细的分析,通过多媒体教学技术将绚丽的江面景色、晶莹的朦胧夜色以及月光照耀在江面上的光景呈现在学生眼前,通过观看相应的图片或视频,使学生能够深刻体验到该诗词中的意境美,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集中精神思考诗词所要诠释的含义。在适当的时机播放视频课件,引导学生深入感悟残阳映江、月撒光辉的景象之美,有效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同时组织好学生围绕视频课件展开交流,并借助图书等途径搜索和查找关于该诗词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生平等,如此有效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以及对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艺术能力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丰富讨论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丰富多样的讨论形式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探讨热情和参与兴趣,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探讨中,还能活跃小学语文课堂氛围,使学生感受到语文学科的奇妙之处。

例如小组讨论的形式更符合小学生喜欢热闹的性格特点。通过结合个体学生综合情况将其划分成若干小组,并精心设计问题,组织各小组成员围绕问题展开讨论和分析,在该过程中能够给每个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还能锻炼学生的合作意识。例如在学习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观潮》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我国浙江省拥有很多著名的风景胜地,而钱塘江大潮则是其中一个吸引众多游客前去游玩的景点,但是这个地方的危险性也很高,那么如何在满足游客的游玩需求又能保障游客的人身安全呢?”各小组成员围绕该问题进行大胆的分析和讨论,有些小组认为:“很多游客喜欢自作主张,不听从他人的劝告,盲目在江边观看涨潮,应当对这些游客进行思想教育,增强其安全意识。”有些小组认为:“可以设置一个观看平台,安排游客在平台观看涨潮才是最安全的。”……在这个探讨过程中,各小组成员做到了各抒己见、大胆讨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讨论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保障小学语文课堂讨论的高效性和合理性,应当从学生的实际情况、课堂教学内容和新课改要求等角度出发,深入探究有效的实施策略,通过丰富讨论形式、创设课堂情境和做好课前预习准备等策略提高课堂讨论的有效性,促进全体小学生的同步学习和发展。

猜你喜欢

课前预习诗词语文课堂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新课标下小学三年级语文课前预习的有效策略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做好课前预习
诗词之页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