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教育信息化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益的思考

2022-03-02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22年3期
关键词:信息化语文课堂

饶 英

(贵州省安顺市普定县马官镇余官小学 贵州 安顺 561000)

引言

信息化教学以网络为基础,利用音频、图像等为学生带来感官刺激,从而为学生带来较传统讲解的教学模式更为新颖的教学方法,教育信息化的应用为课堂改革提供了有力支持。

1 教育信息化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意义

1.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引入信息化教学手段,灵活地将音频、图像、视频等结合在一起,可有效引起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引导学生跟随教师思路主动进行思考、分析,通过信息化教学方法的应用,语文教学课堂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同时借助信息技术,教师更为灵活借助信息技术向学生传授课外知识,开拓学生知识面,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也能刺激学生对未知世界产生探索欲望。

1.2 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通过引入信息化教学,为当前的教学课堂增添了很多活力。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记忆和背诵必不可少,但这些内容对于学生而言,较为枯燥乏味,因此,很多学生的语文成绩相对较低。而引入信息化教学时,学生便明白语文知识学习不再是意见枯燥乏味的事情,语文素材积累也不再抽象,引入信息化教学之后,教师在教学课堂中适时为学生插播新闻、短视频等,不仅确保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也能引发学生兴趣,自觉主动积累语文知识,通过此种方式积累的素材为学生的语文作文写作等提供充足的素材,同时学生逐渐理解语文素材积累不仅局限于课堂上,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和所见所闻均可以作为素材,语文学习也不仅局限于课堂,在校外、家庭中、社会中均可以找到可积累内容。综上,灵活运用信息化技术,可有效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1]。

2 信息化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资源优化过程中的应用现状

2.1 硬件资源适当进行调整

结合当前小学的实际情况分析,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信息化技术得到有效应用,很多小学结合自身实际需求引进了先进的硬件资源,这些资源的大幅度应用为小学语文教学效益提供了充足支持,但在引进硬件资源时,需要注意选择是以自身实际情况的设备,采用合理手段,确保小学硬件资源得到充分整合。学校应积极提升教育现代化基本水平,在多种活动上作出相应行为,更为有效地优化教学成果。同时在引进硬件设施时,需要结合硬件设施的姐帮你要去,构建良好的网络资源平台,从而为教学活动提供更多便利,确保构建的平台与各网络平台形成有效互联,便于教师利用平台查找符合自身教学需求的资源。例如借助多媒体技术构建网络教室,为学生和教师提供多元化的教学环境,为语文课堂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互动方式,允许教师利用网络教室授课,鼓励教师发挥信息化思维为学生提供更为印象深刻的教学体验,这可有效促进语文教学效益提升。另外,为了确保学校信息化建设稳定进行,打造远程教育与资源平台,为学生提供远程自主学习机会,在教育资源平台上防止与语文教学有关联的知识,课外扩展等,从而实现语文教育资源最大化利用。

2.2 逐步优化学校教师资源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学生的引导者,因此教师应明确自身定位,扮演好自身角色,积极为学生树立榜样。为了实现教师资源整合目标,信息化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学校可选择合适时机召开教育信息化活动经验交流会,鼓励教师对教育信息化发表观点,从而激发教师应用信息化技术的积极性,在教学实践中主动将信息化教育与语文教学课堂相融合。另外教师借助信息化技术可提高交流效率,不同教师之间进行充分交流,通过撰写文章等大幅度提高教学设计水平,这可有效实现资源整合。

2.3 科学安排利用网络资源

在当前信息化时代,想要小学语文教学效益提升,灵活利用网络资源是一项有效途径。网上资源内容丰富,可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思路。在实际应用时,语文教师应充分结合语文教材对网络资源进行取舍,选择最适合的优质资源,并且多选择的资源进行筛查,避免负面信息进入学生视野。另外需要注意,网络上资源丰富、各种资料五花八门,小学学生年龄幼小,对于很多内容缺乏辨识能力,所以教师应做好引导工作,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导向。

3 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信息化技术存在的不足

3.1 传统的语文学科教学理念难以消除

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是学生日后学习进入社会的基础,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语文教学认识汉字、学会组词造句,并提升自身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等,同时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养成热爱阅读的好习惯,这为日后的人身发展道路有重要作用。通常情况下,小学阶段主要帮助学生掌握最基础的汉语知识,助力学生形成逻辑思维、提升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是主要教育目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虽然教育模式改革已经深入人心,但很多教师仍遵循传统的教育理念进行教学,认为语文教学中背诵和记忆是基础,尤其是年龄偏大的教师,对此种观点更为认同,日常教学过程中,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忽略理解和情感互动,这导致学生只会教师讲授的内容,但一旦题目发生改变或者表述发生变化,学生仍处于不知所措的境地,无法举一反三,这也是学生语文成绩难以提高的主要原因,同时这些问题的存在也加大了信息化技术助力语文课堂变革的阻力,阻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益提升[2]。

3.2 语文教学中教师信息化技术水平低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国家加强对教育事业发展的投入,例如基础教育设施建设、教学辅助设施添置、教育经费拨款等,在多方支持下,信息化技术进入课堂,在多种学科教学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部分学校由于经费等多方面原因,硬件设施仍较为落后,尤其是偏远地区的学校,内部信息化设施建设不完善,再次加上操作人员对操作步骤掌握不够熟练,这都导致现有的信息化技术无法充分发挥价值,使用信息化设施之后与预期效果存在差距。例如部分教师没有经过信息化设施操作培训,很多操作技能掌握不熟练,一旦设备发生故障或者在应用过程中出现问题,部分教师便开始手忙脚乱,不知道如何正确处理应对,甚至导致课堂氛围受到影响,学生注意力开始涣散,需要教师花费更多的时间拉回学生注意力,再次营造教学氛围。

3.3 家长思想观念保守,与时代相脱节

现阶段很多小学阶段的家长思维和教育模式仍停留在传统阶段,很多家长对孩子的学习关注度极低。具体来看,部分家长由于工作等原因无暇顾及学生学习,部分家长自身教育水平较低,其对教育理解不够透彻,认为教育是教师的事情,自身行为与学生成绩没有关系,家庭教育与学生成绩没有关系,这些错误思想观念不知不觉中影响了学生的思维观念,导致很多学生也认为学习不重要,或者学生在家庭的熏陶下养成了很多不良习惯,这为教师的教育工作带来更多挑战。上述思想观念在农村地区更为严重,农村地区很多青壮年劳动力为了给家人提供更好的生活,选择离开农村远走城市打工,而孩子则由于多种原因成为了留守儿童,由爷爷奶奶抚养,实际上这些老人自身年龄较大,很多身体不够灵便,自身受教育程度较低,几乎只能保证孩子的衣食住行,对于教育问题多数都是有心无力。同时这些老人与现代化时代存在脱节情况,很多老人根本不会操作智能设备,更何况利用互联网对学生进行教育。另外虽然很多孩子与父母在一起,但教育观念仍停留在以前,对现今的教学思想知之甚少,也只承认以前陈旧的教学理念,认为接触手机、电脑就是“不务正业”,这些问题也是目前信息化教育仍需继续宣传推广的主要原因。

4 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益的策略

4.1 信息化在课文阅读教学环节中的应用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越来越多的优秀文章引入,这些文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也能在学习过程中塑造学生的人身观、价值观,提高学生道德素养。同时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掌握教材知识点,课后练习题和考试发挥了重要作用。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教学可助力教师实现动态教学,将教材上的内容通过信息化手段为学生带来更为直观地体验,这可有效助力学生背诵、记忆课文内容。例如在学习《邓小平爷爷植树》这一课时,教师可在开展授课之前,查找相关资料,为本节课内容教学丰富资源,在上课过程中,教师可借助多信息化手段为学生播放视频,从视角角度更为直观地熟悉课文内容和大致情节,另外借助信息化技术对课文中出现的汉字等进行阐述,学生会有更加深刻的印象。最后借助信息化技术可为学生扩展相关的知识内容,例如关于邓小平爷爷的其他故事等,从而丰富学生知识面,强化教材内容教学效果[3]。

4.2 信息化在语文古诗词教学环节的应用

对于小学学生而言,古诗词内容较为深邃,学生无法深刻体会诗人表达的内涵,在学习古诗文时常常存在学生理解困难问题。之所以出现此种情况,其一是古诗词词语表达和句式结构与现代用语习惯存在差距,其二是学生阅历和知识储备量较少,无法体会诗词作者的思想情怀,而借助信息化可有效弥补上述两点短板,从而为语文教学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例如《望庐山瀑布》这一课内容是时,教师可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现庐山的整体景色,以及庐山瀑布的壮丽风光,从而通过视觉、听觉直接感受庐山瀑布的风采,体会作者观赏瀑布时的心情。通过信息化的辅助,学生更为有效地理解课程内涵,可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另外教师可对作者李白制作图文并茂地宣讲视频,在体现作者的文学成就时,也着重强调作者的情怀,从而对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等进行正向引导。

4.3 信息化在发音以及朗诵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语文阶段,助力学生正确发音、熟练掌握汉语的词句表达方式是基本目标,此阶段,学生身体发育还未成熟,音调、语言及语言习惯等较为容易塑造,同时学生此时记忆力较好,很容易将学习的内容转换为深度记忆。因此,在汉字发音和文章朗读教学时科学应用信息化手段有重要作用,可助力良好发音习惯的养成。在教学中,教师可灵活操作信息化设施为学生提供最标准的发音,指导学生进行朗诵。例如在教学《金色的草地》这一课程时,教师可引入人民教育出本社的标准配件音频作为参考资料,为学生播放音频,然后以此为标准指导学生进行朗诵。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时刻注意学生发音,及时纠正发现的从错误发音,尤其是部分地方口音较为浓厚的地区,标准的普通话发音教学极为重要,此时引入信息化教学尤为必要,可避免学生受到环境影响,形成错误的发音认知[4]。

4.4 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教师做好角色转变

在现代化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除了要调整自身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时,还需要转变自身思维,正确认识在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角色定位。新时代背景下,信息化的广泛应用为教育改革提供新的方向,同时也对传统的课堂模式产生冲击,在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是主导者,整节课由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但信息化教育引入语文课堂之后,教师成为了辅助者,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此时,教师和学生之间更像是伙伴而不是传统的领导者和跟随者的关系。通过引入教育信息化,语文课堂的知识素材来源渠道增多,借助网络支持,学生可以获得更为丰富广泛、多样化的相关知识点和拓展知识内容。另外小学阶段是学生正式、系统接触语文的时期,此时学生打下的基础为日后学习奠定了基础,所以小学教师应正确理解教育信息化环境要求,正确找准自身定位,为学生的精神世界作出指引,引领学生树立积极向上、乐观的思想观念。例如以小学的《吃水不忘挖井人》为例,在讲授此节课内容时,教师可将课堂让给学生,引导学生之间进行交流探讨,并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为学生播放相关视频,从而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好奇心,同时,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从而学会感恩和知恩图报,另外教师也可结合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播放与之相关联的故事视频和故事发生时间的背景等,从而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爱国意识[5]。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分析小学教学中信息化应用时存在的不足,并结合实际问题,从阅读、古诗词学习及发音朗诵以及教师精确找准自身定位四方面入手,探究灵活运用信息化方法、提升教学效益的策略。

猜你喜欢

信息化语文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美在课堂花开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