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生活化作文教学策略

2022-03-02李海莲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22年3期
关键词:生活化创作作文

李海莲

(广东省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乳源中学 广东 韶关 512700)

在初中语文作文的教学课堂上,教师应当要引导学生善于站在生活角度来储备知识,激发创作,使得生活成为创作的源源活水,不断迸发出创新思维。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充实写作的灵感,并更形象和贴切地在创作中将自身的情感抒发得淋漓尽致。那么下面就将对初中语文生活化的作文策略进行深入地探索。

一、积累具有生活化的作文素材

如何使得学生能够具有丰富的素材积累储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细心地观察生活,不断从生活事件中提炼出可使用的素材。积累得多了,写作也便具有胸有成竹或者妙笔生花的前提和底气,同时创作的素材取材于生活也容易无意识地具有生活的风采和韵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明确学生的语文写作学习是离不开实际生活,因此,要让学生多接触大自然,亲近自然,记住那些美好的、具有启发的、深刻的、甚至是伤心的、难过的体验,学会在创作中将自身的体验相联系。

在课堂上,教师如何将学生的生活与学习紧密联系在一起,最基本的就是要最大程度地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课文时增加感悟,积累生活化的素材。如,在古诗《使至塞上》的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诗人抒发的情感同自身的旅行经历或者是对他人背井离乡的深刻感悟结合,设身处地地进行领悟。初中生毕竟阅历和其他方面都有限,这样的学习方式显现出来的效果或许并不会显著,即便如此,这样教学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帮助是无可厚非的。就《使至塞上》的学习而言,学生不难发现,从自身受到同学的误解,父母不理解,自己委屈的一些经历中是能够进一步理解到诗人的心理状态及内心压制的情绪。在《使至塞上》的字里行间,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孤独、寂寞、悲伤之情也能够有所体悟。然后,教师要引发学生产生深入的联想,从诗人此刻的心绪解读这一人物,对人物的认识不是拘于表面,而是能够总结出该人物的性格以及该作品的风格等。那么,学生在写作对如何塑造出自身作品的人物性格特征等就能够从课堂中总结出的一些规律中得到启发。

除此,教师要为学生筛选好符合学生年龄阶段的阅读书目并推荐相关书籍以供学生自主学习,推荐出一些优秀的作品来提升学生的思想高度,如,《城南旧事》、《湘行散记》、《海底两万里》、《平凡的世界》等,从而进一步使得学生在品味和咀嚼作品时自主地学习和发展,在作品中开拓视野,增长见识。然后,在优秀作品的阅读中,学生跟随作者去思考人生、看待事物,这也能够提高语文理解能力,强化语文修养。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将阅读书目分门别类有条理地规划,把作品中的优美词句、细腻描写进行多番推敲,并做到有效的记录,尤其是对于名句的学习必须要深入,因为在作文中堆砌再多的华丽词藻,还不如使用一两句名句来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这样更能够明确而清晰地表达出情感。

另外,学生从生活化的角度来感悟,不是学习字词语句表面上的认识,而是通过共鸣来感悟。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学生只有实实在在地端正学习态度,用心去观察,用心去积累素材,才能在创作中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二、教学生活化

课堂是教师对学生教育的主阵地。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学生的情况出发,将课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的障碍或者学生存在的困惑和问题逐步在课堂中引导学生正确的思考,给予启迪,而不是直接将答案给到学生。因此,教师要不断优化教学结构,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将学习与生活相联系,以更让学生理解的角度跨越学生的写作思路的瓶颈,促使其创新内容。

要使得学生灵活地引用生活事例,教师就要让学生不断加强书本上的文章同自身的思想、情感的共鸣,深化认知。对此,教师从教学模式上可以创新性地采用翻转课堂的形式使得学生主动上台进行演讲、或者是简单地针对某一生活事件分享看法,这也不失为一种促进学生生活化写作的发展策略。如,针对 “三个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等名句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个人修养、美好个人品德、人生困惑的理解等方面受到无形的教育和熏陶,促使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思想观,最终推动学生全面的健康成长。在采用翻转课堂的练习过程中,教师要把控好时间更大程度地推动学生的发展。只有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激发他们的潜能,不断培养他们奋进学习的意识,才能使得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更好的锻炼和拓展。在其中,教师也要注重教学的趣味。更重要的是,教师要牢牢将素材进行生活角度的解读,可以将文本内容先给学生解读一遍,然后,将作文教学与课堂紧紧同步并行,在课堂上采用生活化的语言表达和其他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的能力,使得他们的作文教学更具有科学性和全面性。

在《皇帝的新装》这篇文章当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皇帝有新装”这一问题来开展激烈的讨论,引导学生能够针砭时弊,从最近流行的社会热点来对自己提出对皇帝新装的看法进行不断完善。在此篇课文中,愚蠢的皇帝自欺欺人与天真烂漫的童心形成鲜明的对比更推动学生对生活的事情深入思考,并进一步探究本质。而学生展开的讨论越广泛和深入就表明学生的思想越活跃。再者,教师在日常中要教会学生面对形形色色的事件时通过对自身辛酸苦辣甜等事件的感悟进行点滴积累,为学生创作奠定素材。

因此,教师要注重生活化的教学,将生活上的实例融入到课堂过程中,推动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拓展,促使学生发散更多的思维来看待生活中的问题,能够培养个人品德修养的提升意识。对于初中生而言,作文来源于对生活的某一刻情感触发。只有让学生留心生活,才使得创作是能够真实地反映生活。教师对学生的生活作文要指导艺术的加工,进一步推动学生具备实践的运用技能。

三、作文训练督促有效性

学生会写作并不意味着他们的写作水平能显现出高的水准。教师加强对作文的训练使得学生创作更加娴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做好督促工作。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创作作品情况来相应地制定针对他们的教学规划,进一步使得学生的作文学习方向是有效的。创作一篇好的作文不仅是要具有实际的内涵和意蕴,而且还要具有思想性和艺术性,更重要的应该是培养学生对同一篇作文的打磨和不倦修改及润色。

教师可以在学生的作文训练中,做好修改工作,从而加强督促的力度,目前而言,学生的作文往往千篇一律,在对自身的作文的主题上也不能够具有清晰和明确的认知,那么更不必论思想情感了。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将完全不符合的写作内容或者是画蛇添足的内容能够裁剪掉,将画蛇添足的枝蔓能够得到合理地修理。教师从《乡愁》这一课文中,可以让学生学习诗歌结构,对写作进行更多思考,思考作文怎么增添格律美和音韵美,掌握更好的效果,使得情感越法浓厚。《乡愁》具有典型的诗歌艺术的魅力,蕴藏的生活美是学生需要在作文中多加模拟和学习的,那么教师要引导好学生在训练中多学习这样的表达手法及完整的创作结构。在其中,“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强烈的情感色彩激荡起学生的心灵,深深的惆怅和期盼溢于言表,使得学生的情绪也被牵动起来。这里,教师可以引入多媒体来造势,从学生的感官上进行学习环境和氛围的熏陶。

学生学习到清晰的创作脉络外,教师还要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统一的批改并给出公正的评价,以鼓励性的评语来使得学生能够更快更好地学习。对此,教师可以采取学习小组的形式来让学生进行批改。不管他们批改的效果是如何,但是一定要让学生参与到这个学习的过程,通过学生互相批改的方式来相互学习,从彼此的作文中见贤思齐。然后,教师再进行仔细地批阅,统一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有重点地讲解或者是私下的交流和分享,使得学生对自身的作文有所反馈,这样能够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作文评价的具体标准

教师要提高学生的创作标准,使得学生明确写作的适当创新的空间,在空间内发展。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在创作的主题上瞄准方向,不偏题和跑题。同时,教师要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给予学生相互的尊重,即尊重学生的创作内容,给予公正的评价。在其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说话的口吻,因为生活化的口吻让学生更易于接受和认可。

首先,教师不能以自身的要求或者是专业能力来刻板地衡量学生的作文,而是要出于学生的视角以他们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出发,实事求是地对学生的作文进行一定的中肯评价。除此,教师在对学生作文的查漏补缺中给出一定的优化改进建议,使得学生能够在表扬和认可自身闪光点的过程中变得更加积极和开朗,从而更为主动地学习更多的作文知识,而且也能够避免挫伤他们弱小脆弱的心灵。教师要让学生能够创造出灵感的火光使得学生能够获得成就感。面对学生作文中不恰当的词汇和段落,教师要讲解得更为透彻,让学生认知到自己,不断优化改进。最后,教师在学生有兴趣的前提下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大胆去写,勇于表达观点。教师可以让学生大声朗诵自己的文章,这可以是在空闲的时间上进行分享和交流。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担任的角色也就相互转变了,更有利于推动学生充分利用课堂提升自己。再者,教师在对学生的作文可以采取个性化的评价,因为当今的初中生自身的个性化特征也越发突出。在个性化的评语中,学生更能够感受到真挚的情感,融洽师生之间的关系,进而形成浓厚的师生情,那么这极大地有利于学生按照教师的指导来跨越所遇到的障碍,并且使得学生在教师的指导能够发现问题。评语是对学生具有实际指导价值的。如果没有意义那么再多的指导也是无用功。教师要使得学生在个性化的评语中增添活泼的能量,具备创意和无穷的魅力,其实这不是是指教师一定要大加鼓励学生,而是就以上的评价标准,不仅仅是站在他们的知识结构等上考虑,而且要有策略,针对不同的学生实施具有差异化、螺旋式上升的评语。

因此,教师要站在一定标准上来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判定并给出相应的建议,让学生对自己的问题能够有意识地进行改进。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内心世界,促进他们的写作能力提升的同时也不能掌握好他们的实际状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五、结语

总而言之,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要推动学生仔细观察生活,将生活与课堂紧密联系,将写作渗透生活。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过程中,让学生挖掘出生活的乐趣,在作文创作中也能够激发乐趣,让学生在流畅的笔尖创作,在作文中自然地表达,进而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学习过程中实现良性的循坏,得到提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生活化创作作文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一墙之隔》创作谈
红批有声作文
红批有声作文
红批作文
红批作文
创作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