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科学游戏中教师的指导策略研究
2022-03-02孙梦孟
孙梦孟
(江苏省海安市南莫镇中心幼儿园 江苏 海安 226600)
幼儿园科学游戏是游戏教学的一种,高效化实施幼儿园科学游戏教学,对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教师如何优化指导策略,提升幼儿园科学游戏的有效性,达成科学教育目标,成为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在此,笔者结合具体案例作如下几方面研究。
一、激发兴趣,引导探究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强调,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科学探究欲望,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幼儿对科学探究的兴趣,是幼儿园开展科学区域游戏的基础性目标之一。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院士说:“兴趣是成功的秘诀。”教师要在科学区域活动中重视培养幼儿的兴趣,巧妙地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好奇心,进而引导他们把好奇心转化科学探究的兴趣。
1.营造良好氛围,激发探索欲望
幼儿年龄尚小,他们心理的自我意识比较脆弱。在科学区域活动中,教师一句鼓励的话,一个信任的表情,都会对幼儿产生较强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善于说鼓励性的语言,善于给与幼儿激励性的评价,为幼儿营造一个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幼儿对科学活动产生兴趣和探索的欲望。
案例:《 吹泡泡》
在《吹泡泡》科学游戏中,教师首先播放《吹泡泡》音乐,然后和幼儿一起跟着音乐玩起吹泡泡的游戏。随后,教师提问:小朋友们,我们都喜欢吹泡泡,五颜六色的泡泡从我们的嘴里吹出去,它们会飘得很远很高,漂亮极了!接着教师出示“吹泡泡”工具,让幼儿观察并提出问题:“这些工具是做什么用的呢?”幼儿高兴地看到这些工具可以“吹泡泡”,教师由此导入课题:“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来玩吹泡泡游戏吧。”这样就激发了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教师让幼儿用准备的工具进行吹泡泡,并引导幼儿思考“在吹泡泡的时候,你们发现了什么呢?请小朋友们说一说,看谁发现的多?”在小朋友们纷纷回答自己发现后,教师鼓励他们说:“你们都是又聪明、又细心的孩子,吹泡泡的时候,你们发现的共同点是什么呢?”(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究并形成共识:吹泡泡的工具是圆形的,吹出来的泡泡也都是圆形的)。
2.提供探索条件,体验发现乐趣
在幼儿科学游戏的开展中,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幼儿提供探索的条件,引导幼儿全身心参与科学探索活动,感受发现科学的乐趣。
案例:《小知了过生日》
在《小知了过生日》的科学游戏活动中,教师首先出示事先制作好的PPT,并念到:一只小知了要举办生日宴会了,请所有的昆虫朋友都来参加。老师的话顿时激发起小朋友们的兴趣。老师契机提出问题:小知了邀请的朋友都有哪些呢?
老师一边出示课件,一边讲到:金龟子来了、小蜻蜓来了、七星瓢虫来了、小蜜蜂来了……咦,你们看,一只蜈蚣和一只蜘蛛也去了,小知了却不欢迎它们,小知了说什么呢,老师给你们念一下:你们不是昆虫,你们的腿太多了,我只请昆虫,请你们回去吧。
一会又来了一只蚕宝宝(出示课件),小知了很高兴地让蚕宝宝参加了生日宴会。蚕宝宝为什么能参加小知了的生日宴会呢?老师出示了蚕宝宝变成蚕蛾的过程的一系列照片后,说到,秘密就在小知了和蚕蛾的腿上,你们能不能发现呢?找一找吧!小朋友们很快找到了秘密,纷纷说到:“小知了和蚕蛾都有6条腿”老师鼓励小朋友们:你们真聪明,发现了秘密,你们再观察一下,小知了请的昆虫客人是不是都有6条腿。
最后老师出示儿歌对昆虫的特点做了总结:小知了,过生日。昆虫朋友被邀请。一二三、四五六。昆虫都有六条腿。不能多,不能少,千万不要数错了。
接下来,教师和小朋友们玩起了“小知了送蛋糕”的游戏,激发了幼儿了解更多昆虫的兴趣。老师说:“小知了在生日宴会上,做了大蛋糕请昆虫朋友吃,客人太多了,小知了忙不过来,你们能帮忙吗?”
老师出示参加生日宴会的朋友,并告诉小朋友们,如果你们觉得这位客人是昆虫朋友,可以送蛋糕给它,就请你们拍两次手,如果不是昆虫朋友,不能送蛋糕给它就请你们拍一下手。
蛋糕送完后,老师说让我们一起为小知了唱一首《生日歌》吧,祝福小知了吧!要让幼儿掌握昆虫的特征有一定的难度,通过《小知了过生日》这个科学游戏,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参与探究的兴趣,在活动中教师在每一个环节都会巧妙设置,提供探究的条件,有效达成了活动目标。
二、关注游戏过程,抓住引导时机
在科学游戏活动中,要重视培养幼儿的自主能力和探索能力。幼儿在探索过程中遇到困难是在所难免,作为教师要及时介入指导,为幼儿顺利进入深层次的探究发挥出推动作用。
案例:《有趣的磁铁》
在“有趣的磁铁”的游戏中,教师首先引导小朋友感知磁铁的磁性:小朋友们,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位跳舞的小人,现在,我们欢迎她上来好吗?老师给小朋友们演示了小人跳舞(垫板、小人、吸铁石)。跳完后,老师问到:小人跳得好不好?我们给她一热烈的掌声好不好?你们知道她为什么能跳舞吗?小朋友们开始猜测原因时,老师引导说,这样吧,在你们的桌子上,老师也给你们放上了会跳舞的小人和小动物,你们自己来操作一下,让他们跳起来舞来,再找一找他们能跳舞的原因。
在小朋友们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老师巡视并给与契机指导,帮助幼儿找到小人和小动物身上的铁片,并引导他们观察铁片随着塑料板下磁铁移动而移动,这样小人和小动物就会跳起舞来了。
随后,教师引导幼儿认识了磁铁,磁铁有哪些本领,再让幼儿分组动手操作、交流,进一步感知磁铁的特性。
在此基础上教师和小朋友们开展了“磁铁来帮忙”游戏老师讲到,有个特别粗心的人,把一些铁做的东西混在一起了。说这老师出示盒子,你们看,有什么妙招把里面的大头针和铁钉挑出来呢?来试一下,磁铁的本领真大,用它放在盒子里,很快就把里面的大头针和铁钉都吸出来了。小朋友们,今天我们都知道了磁铁的作用,还知道了利用它处理问题的妙招,其实,磁铁还有很多作用,你们想知道吗?教师出示了一些磁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照片,让幼儿认识到,在夏天用的防蝇的门帘,中间就是靠磁铁吸合;门后面防止门和墙体碰撞的门吸也是磁铁;指南针上应用了磁铁;有的文具盒子上也应用了磁铁……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引导幼儿探究:我们的幼儿园中有很多铁性的材料物品,现在请你们戴上自己的小磁铁,去找一找哪些能被磁铁吸引住吧。
在整个游戏的过程中,教师的契机引导,让幼儿的探索发现不断获得新的收获,幼儿在这个过程中充分体验了探索成功的快乐。
三、师幼有效互动,优化指导效果
教师在幼儿科学游戏指导的过程中,首先要掌握开启幼儿智慧大门的钥匙,通过教师、幼儿、游戏材料之间的有效互动,锻炼幼儿的科学综合能力,培养科学素养。优化指导效果。
1.引导性互动,激活幼儿思维
在科学游戏中,教师应用富有引导性的互动激活幼儿思维,提升了幼儿对科学知识的认知。幼儿思维能力正处在发展阶段,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要遵循由简到易,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互动。
案例:《蜜蜂的秘密》
在《蜜蜂的秘密》导入环节,教师首先扮演蜜蜂姐姐与幼儿一起跳蜜蜂舞。老师说:“小朋友们,你们看老师变成了什么?”小朋友们纷纷回答:“蜜蜂!”
老师说:“你们真聪明,认出了老师变成蜜蜂了,老师现在是蜜蜂姐姐,你们喜欢我吗?喜欢我就和我一起来跳蜜蜂舞吧!”老师扮演的蜜蜂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师幼一起跳蜜蜂舞,加深了幼儿对蜜蜂的印象,使幼儿产生了探究蜜蜂的欲望。
接下来,老师说:“既然你们这么喜欢蜜蜂,老师要求你们回家找的关于蜜蜂的资料,你们都找了吗?现在请和你的好朋友一起来分享吧,”教师通过幼儿找资料的准备和幼儿自由交流、提问,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让幼儿之间、师幼之间,以及与游戏材料之间展开有效互动。
在此基础上,教师借助课件,与幼儿一起了解了蜜蜂的生长经历。使幼儿知道了蜜蜂是按着卵、幼虫、蛹、成蜂四个阶段成长起来的,然后教师又和小朋友们一起来做贴图片的游戏,让小朋友把蜜蜂的四个生长过程拼出来。
在这一活动中,教师采用幼儿喜欢的视频及动画制作课件,集图文声像于一体,调动了幼儿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师还注意以提问的方式与幼儿互动,引导幼儿层层递进进行思考,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蜜蜂的生长规律和变化,达成了游戏目标。
2.通过扩展性互动,促进幼儿发展
在科学区域游戏中,教师需要与幼儿开展一些拓展性的互动,开阔幼儿的视野,引导他们从多个层面思考,促进幼儿的发展。
案例:《有趣的肥皂》
在《有趣的肥皂》开始,教师注意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引导幼儿认识肥皂。开始首先和幼儿做游戏导入:嗨,孩子们,我是小鹿姐姐,今天我们想带你们去养鹿场玩耍,你们看,小鹿姐姐这里有一个神秘的小盒子,盒子里有一样东西,你们来猜猜看会是什么呢?说完让幼儿来摸一摸,猜一猜,闻一闻,让幼儿说出是肥皂宝宝。
接下来,小鹿姐姐说,我这里还有很多很多的肥皂宝宝,我们赶快把它们请出来吧。小朋友们开始围着桌子喊:肥皂宝宝,请出来!小鹿姐姐打开盖布。哇!这里有这么多的肥皂宝宝啊,请小朋友们每个人挑一块自己喜欢的肥皂宝宝吧。看一看,闻一闻,说说你的肥皂宝宝的是什么形状的,有什么味道。小朋友之间可以相互说一说,然后再请小朋友告诉大家。
随后,小鹿姐姐说:这么肥皂各有各的样子,有红色、粉色、蓝色、绿色,有圆形、方形、有各种香味。接着,教师又出示课件让幼儿认识新型的肥皂,让幼儿进一步了解肥皂给人们带来的方便。幼儿通过观看课件有认识了棒棒糖肥皂、竹碳肥皂、蛋糕肥皂等。
老师总结:很多的新式肥皂看起来更漂亮,用起来更方便,对我们的清洁和健康很有好处,所以人们越来越喜欢使用肥皂了。
四、优化问题设置,促进幼儿成长
在科学游戏的开展有,教师通过有效的设问,引导幼儿思考,是促进幼儿成长的重要途径。那么,如何才能优化问题设置呢?在具体的科学游戏实践中,教师需要以如下几方面为切入点。
1.激发幼儿探究欲望的设问
在科学游戏开始前,教师需要设置一个导入式的问题,这个问题的出发点是激发幼儿探究的欲望,这样的问题对于促进幼儿思维能动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案例:《认识金鱼》
在《认识金鱼》科学活动中,教师运用了游戏导入:小朋友们,今天老师来做金鱼妈妈,你们来做金鱼宝宝,我们的教室是一个湖,让我们在湖里游起来吧,好大的湖啊,我们游啊游啊,累了,让我们休息一会。这时,教师指着事先准备好的金鱼缸问到,你们看鱼缸里有什么呢?是金鱼吗?金鱼长的什么样?是什么颜色,大小一样吗?教师这些问题的设问,引起了幼儿探究的强烈欲望,为游戏活动的下一个环节按下启动键。
2.导向性的设问
幼儿在科学游戏开展的过程中,在遇到他们的思路不明确,操作方法不恰当的时候,为了帮助幼儿顺利开展游戏,教师可以运用导向性的提问。
案例:《消失的盐巴》
在科学游戏《消失的盐巴》中,教师首先给小朋友讲故事:妈妈让小马帮忙过河去买一袋盐,小马买了盐驮着蹚水过了小河后,却发现自己驮着的盐消失了,只剩下一只湿漉漉的布袋子。这可把小马吓坏了,他急匆匆跑回家对妈妈说,不好了,河里的有妖怪把我的盐偷吃了,妈妈看着慌慌张张的小马,不由哈哈笑起来。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盐为什么没了吗?
然后老师叫小朋友们一起观察老师分操作,把小勺盐倒入小杯后提问:盐倒入水杯后是什么状态?什么颜色?盐最后跑到哪里了?通过这样的导向性提问,让幼儿一边观察一边在老师的启发下思考,认识到盐会溶解于水的想象。
3.逆向化的提问设计
在科学游戏活动中,逆向化的提问设计可以培养幼儿逆向思维,同时也能够引导幼儿进行更细致的观察,培养科学素养。
案例:《水的秘密》
在《水的秘密》游戏活动中,教师给小朋友们出示了关于水的谜语之后,引导小朋友猜出是水,然后教师介绍水的三种状态,探究水的性质和用途,并提出这样的问题:假如没有水,我们会怎么样?如果卫生间没有水会怎样养?如果没有水时做饭会怎么样?这样的反问使幼儿更深刻地认识到水的重要性,增强了节约用水的意识。
4.设置层次性的问题
在科学游戏活动中,教师设置层次性的问题,可以使幼儿在原有的科学知识基础上,得到一步步的提升。
案例:《多变的云》
在科学游戏活动《多变的云》中,教师首先提出问题:小朋友们,你们看到的云是什么颜色?什么样子?你感觉云和什么很像呢?
教师出示课件引导幼儿观察后,有提出问题:云会移动吗?怎么来移动的呢?云为什么会移动呢?在小朋友们通过思考回答了这些问题后,老师再提问:云还会变成别的形状吗?你见过另一种形状的云吗?什么时间见到的呢?在幼儿作出了自由讨论、猜测后,教师向幼儿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又提出问题:为什么云会有那么多的形状呢?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找到了这些问题的答案后,教师和幼儿一起开展了户外观察云,并画云的游戏。
5.设计概括性提问,发展幼儿概括思维
在科学游戏活动的开展中,教师要培养幼儿的概括思维和概括能力,而这源自于教师能够设计一些概括性的问题。
案例:《有趣的影子》
在《有趣的影子》科学游戏活动中,教师出示了一组光影照片后,提问:这组影子有哪些不同?你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小朋友们纷纷回答了老师的问题后,老师继续提问:小朋友们说出了各种原因,那到底是什么原因会形成不同的影子呢?如何找到答案?
随后教师提供实验材料,引导小朋友们进行了实验后再提问:大家发现了影子变化的原因了吗?然后总结了小朋友们的回答并指出:光与小动物距离很近的时候,影子就会变大,距离远的时候,影子就会变得小。
接下来,教师和小朋友一起体验光影造型的游戏,并提出问题:有趣的影子是不是很多人一起合作变出来的呢?大家是不是也想来变一变呢?
幼儿在这个活动中,学会了准确地描述自己的操作、实践以及结论,引领幼儿逐步由直观思维过度为概括性思维。
五、发展多向思维,发挥主体作用
在幼儿科学区域游戏开展中,教师要通过有效的手段引导幼儿去主动会思考、解决问题,并充分调动他们独立完成任务的积极性,引导幼儿思维向多向发展,提高幼儿的科学思维能力。
案例:《一个变许多》
在科学区域游戏《一个变许多》中,教师首先让幼儿来猜一个关于镜子的谜语后,出示面镜子提问:小朋友们,你们平时玩过镜子吗?镜子可以用来做什么呢?小朋友们纷纷说:“镜子可以照一照,看看自己漂亮不漂亮。”“妈妈对着镜子梳头。”“爸爸对着镜子刮胡子。”随后,教师让小朋友们玩镜子,看看能发现什么?然后让小朋友们惊喜感交流,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
在经过小朋友们的自主探究之后,教师把一面镜子贴到纸盒上,做成两个立体平面镜,然后将物品放置其中后,让小朋友们来想一想会出现什么?这时教师没有进行空洞的讲解,而是引导幼儿主动探究,调整镜子的角度,使他们发现两面镜子中成像数量不同。经过一次次的实验,操作,小朋友们终于找到了更多让物体成像的“妙招”
六、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园科学区域游戏活动中,教师的有效指导直接影响着幼儿科学素养、科学综合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作为教师要结合幼儿的认知特点、生活体验、兴趣爱好等,在科学游戏活动中做出及时的、恰当的指导,让幼儿感受到科学游戏活动的妙处,激发幼儿对科学游戏活动兴趣,主动参与到科学活动中,有效达成科学教育的目标,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