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引导
——构建初中语文高效教学课堂
2022-03-02段逸婷
段逸婷
(新疆阿勒泰市北屯镇寄宿制中学 新疆 阿勒泰 836099)
由于我国长期实施应试教育的模式,导致部分初中语文教师传统教学理念根深蒂固,教学时过分依赖板书文字的方式。这一教学手段虽然能够实现语文知识的传递,但其过程相对枯燥,所产生的效果也难以尽如人意。多元化教学是指教师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根据教学需求进行变化,以更契合初中生学习兴趣、更适合初中生学习理解的形式进行讲解,进而实现教学氛围的优化与教学效果的增长。本文,将从多元化教学手段的视角出发,简要探究初中语文高效教学课堂构建的途径,以供相关人士参考取用。
一、开展多元化教学的必要性
多元化教学由多元手段与多元素材两部分构成,前者旨在转变教师单一化的教学方式,为初中生营造更具活力、更加轻松的学习氛围,借此降低语文知识的学习难度,并焕发初中生的学习激情;后者旨在拓展初中生的学习渠道,打破初中生受教材课本限制的思维与眼界,扩大其知识学习范围的同时,促进其全面知识基础的塑造。
教师借助多元化教学的方式开展初中语文授课,其必要因素主要分为以下方面:首先,多元化教学可以弥补传统教学环节中的种种不足,可以最大程度优化初中生的课堂学习体验,并提升其在语文课堂学习的参与积极性。其次,多元化教学可以根据语文文章、篇目的变化,灵活转变教学方式,以更易于初中生理解、消化的形式将知识进行传输。第三,多元化教学可以有效凸显语文知识学习的趣味性,可以快速培养初中生的学习兴趣,塑造初中生积极的学习心态。最后,多元化教学还具有丰富性、广泛性的特点,有效拓展了语文教学的素材,让初中生可以掌握更为多样、更加全面的语文知识。由此可见,多元化教学法对于提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起着十分可观的效果。
二、多元化教学手段构成
多元化教学法应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所产生的效果,并帮助初中生理解并掌握必要的语文知识。教师在应用时不仅要根据教学任务安排进行合理选择,还应对教学内容与使用方式进行精心设计,以此提升多元化教学的有效性。
多元化教学手段主要包含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一)多媒体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法是指教师联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发挥其动态化、可视化的优势,利用生动的影音资源代替传统的板书文字,以更具视觉、听觉冲击的形式刺激初中生的感知神经。这一教学手段既有助于集中初中生的课堂学习注意力,还有助于凸显语文文章当中潜藏的美,强化初中生对文学美的感知。
(二)群组研讨教学法
新课改的落实与发展,要求教师在授课时应将“以人为本”作为教学的指导思想,要在教学环节中时刻突出初中生学习的主体位置。群组研讨教学法的应用就可以完美契合这一教育任务。这一教学手段是指教师转变传统“师授生从”的教学视角,将班级初中生根据特定的方式进行小组划分,并根据当前的教学需求,为各个小组分别设置探索、研讨的命题,让其在小组内部集思广益、相互交流,进而突破知识难点,并深化对当前知识内容的理解与感悟。
(三)生活情景教学法
生活情景教学法是指教师以初中生熟悉的生活元素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将现阶段的语文知识与具体的生活事物、现象、情景进行深度融合,并以生活解析、分析、探索、演练的形式进行知识求索。这一教学手段既有利于降低语文知识存在的理解难度,还有助于提高初中生对语文内容探索的亲和力,并激发初中生学习的主动性。
(四)传统渗透教学法
前三种教学方式是对多元化教学手段的表现,而传统渗透教学法针对的则是教学材料。这一教学手段应用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传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初中生领略传统文化的美,并在此一过程中,树立其文化传承与文化弘扬的意识。除此之外,该教学手段还有助于拓宽初中生的语文知识获取渠道,升华初中生对语文知识表现形式的理解,进而助力其综合语文素养的发展。
三、多元化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多媒体教学法,改善课堂学习氛围
课堂教室是初中生获取语文知识的首要场所,课堂教学氛围、学习氛围的优劣与否,直接关系着初中生的学习状态。教师仅使用传统板书文字的方式进行授课,极易造成单调、枯燥的学习氛围,从而影响初中生的学习效率与质量。对此,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的方式来改善课堂教学、学习的氛围。
例如,教师在教学《济南的冬天》这一文章时,可以联动多媒体投影设备来辅助知识讲解。该文主要描绘了济南冬天的温晴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济南暖冬的喜爱之情。教师在课前导入阶段,可以先组织初中生集体观看一则与“济南暖冬”相关的短片,借此点燃初中生的学习热情。授课时,教师可以跟随教材文章讲解的进度,展示文中描绘的优美自然景色,如“青松”、“群山”、“村落”等等。在展示的同时,教师还可以进行适当的延展,让初中生思考自己所在区域冬天存在哪些优美景色。教师结合多媒体设备的使用进行教学,既有助于改变传统静态的黑白学习视界,还可以以最为直观的方式凸显语文文章的美,进而在绘声绘色的多媒体影像观看中,实现课堂学习氛围的活跃。
(二)群组研讨教学法,锻炼学生学习技能
学习技能是指初中生学习语文知识的方式方法,学习技能的强弱与否,同样影响着初中生知识掌握的速率。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的工作重心大多放在理论知识讲解与教学进度把控方面,对于初中生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稍有不足,久而久之,则不利于初中生学习素质的发展。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应用群组研讨教学的方式,锻炼初中生的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技能。
例如,教师在教学《木兰诗》这一文章时,可以根据初中生在教室中的座位分布进行前后的小组划分。该文主要讲述了巾帼英雄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赞扬了花木兰勇敢善良的品质与保家卫国的精神。教师在授课时可以先简单讲解文章涉及的知识点,让初中生对文章内容形成大致的了解。而后,再为各个小组分别设置深入探究的问题。如,为A小组设置的问题为“文中哪些字眼可以凸显战况之严峻?这样用有哪些好处?”、为B小组设置的问题为“文章各个段落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等。教师基于小组视角开展教学既有利于激发初中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还有助于保持初中生灵动的思维状态,进而在小组探究的过程中,逐步实现合作学习能力的掌握。
(三)生活情景教学法,强化学生知识理解
初中阶段学习时间有限、学习任务艰巨,强化初中生的知识理解能力,既有助于提升其知识学习的速率,还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了落实这一教育目的,教师可以使用生活情景教学的方式来提升初中生的语文知识理解水平。
例如,教师在教学《背影》这一文章时,可以通过生活情景塑造的方式进行授课。该文主要讲述了作者离开南京远赴北京求学时,父亲到火车站送别并替他买橘子的情形,全文字词朴实,但却表达出了父亲对作者深沉的爱与无微不至的关怀。教师在授课时可以先组织学生通读全文,使其对知晓文章梗概。而后,可以选择若干名学生扮演文中提及的角色,并让其结合自身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进行即兴表演。在演绎环节结束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初中生回忆,在生活中,父亲、母亲的哪些行为很让自己感动。教师采用依托生活情景,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授课,可以更进一步活跃语文课堂的教学氛围;通过生活追忆的方式引发初中生的思考,则能够更进一步提升初中生对现阶段文章知识的理解,并让初中生的个人情感在一定程度上与作者产生共鸣。
(四)传统渗透教学法,塑造学生传承意识
现代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塑造初中生的文化传承意识,既是初中语文教师必须要落实的教育任务之一,更是初中生未来发展所必需的素质基础。为了达成这一教学目的,教师可以采取传统渗透教学的方式来塑造初中生的传统文化传承与弘扬的意识。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教学之余或自习课的时间,带领初中生开展传统文化赏析活动。活动开始前,教师同样需要对其内容进行合理设计,既要满足初中生日益增长的知识文化需求,还要契合初中生现阶段的知识理解水平。因此,教师在选择传统鉴赏内容时,可以优先考虑传统诗词,借此丰富初中生的诗词基础,并提升初中生自身的古诗词鉴赏水平;其次则可以选择传统典籍,以此提高初中生的阅读理解水平,并发展其自身的读写技能;再者,教师可以选择传统书法、传统戏曲等内容,让初中生在品鉴的过程中,逐步提升个人文化修养。教师采取课外拓展的方式进行传统文化赏析活动,既有助于充实初中生的学习生活,丰富其语文相关的课外知识掌握,还有助于缓解初中生的学习压力,改善其身心状态与精神面貌,进而在多元化的传统文化知识探索中,助力初中生全面知识基础的塑造与文化传承意识、文化弘扬能力的发展。
总而言之,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绝非一蹴而就的,教师不仅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设计,还要根据初中生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教学手段。教师基于多元化视角开展语文授课,既能够为初中生带来全新且优质的学习体验,还可以促进初中生语文学习效率、质量的增长,进而为初中语文高效教学课堂的构建起到关键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