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下高中语文课内阅读与写作教学的关系浅析

2022-03-02戴立求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22年3期
关键词:文本文章作文

戴立求

(湖南省涟源市第一中学 湖南 涟源 417100)

引言

语文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人才知识与素质的标准之一,语文教学的重点就是读、写、说,学生在语文中学习到的知识将会促进未来发展。作文和阅读是高中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练习阅读和写作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叙事能力,也是学生获取高分的前提。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要深刻意识到课内阅读与写作之间的紧密连接性,积极采取以读促写、读后续写等方式实现“课内阅读与写作的整合”,让读写并蒂开花,促使学生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的双向提升,最终全面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一、高中语文课内阅读与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

首先,教师写作教学的重视度和科学性不足。由于部分语文教师对作文的重视度不足,缺乏对学生写作技巧的灌输,写作没有获得与阅读、词汇等同的地位,教师更多的是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和写作,以致于部分学生缺乏写作经验,在写作中不能迅速理清文本框架和思路,写出来的文章水平较低。

其次,学生基础不一,写作兴趣不足。部分高中学生对于作文的结构并不了解,写作基础也比较薄弱,再加上自身缺乏阅读量的积累,使学生无法进行有效的写作训练,或者写出的作文逻辑性不足、词汇衔接突兀等,导致其没有成就感,久而久之,学生就逐渐丧失了写作的兴趣。

最后,忽略读写结合。阅读是学生能够流畅写作的前提,然而部分教师通常让学生根据单元的主题作文内容写作,没有让学生结合单元的阅读文本,学生写作时无法从阅读文本中获得灵感,以致于写出来的作文偏离主题,整体水平不佳。例如在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的教学中,该单元可以让学生结合《祝福》《老人与海》等文章开展写作训练,让学生结合文章看别人是如何描写人物、刻画人物形象的,然而部分教师却忽略了“读写结合”,更多的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经验进行创作,无法写出细致入微的文章,或者写出的文章对人物描写不够细致、深刻。

二、高中语文课内阅读与写作教学的关系

(一)丰富学生的情感生活,帮助学生写出更加优质的文章

语文贴近于生活,而创作又来源于生活,高中很多文学作品都是以生活为主要背景,通过有效的课内阅读,让学生在文本中找到生活的影子,提高他们的思维认知,在阅读中成长,且阅读文本大多充满趣味性和哲理性,学生从文本中能够收获到不一样的知识内容,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既丰富了学生的人文情感、知识体系,也能够帮助学生在阅读中收获启迪和感悟,学会将文章的情感运用于写作当中。

(二)通过课内阅读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增强其写作能力

课内阅读和写作之间是一个相互通融、相辅相成的关系,通过阅读,能让学生掌握文本的写作方法,进而让学生学会写作,学会构建写作框架,让其能够更加流畅的进行创作。且阅读能够极大的发挥对于写作的累积作用,为学生提供较多的写作素材,所以,学生可以多在阅读中累积一些成语或者名句,将其记录或者背诵下来,作为作文素材,让自己的文章写得不再那么的平淡无奇,通过学生自己积累的优美语句,来为自己的文章添砖加瓦,更加有质量。例如在写关于“写景”的文章时,学生就可以结合《春江花月夜》中作者所描绘的意象及勾勒出“江、花、月”的画面,将“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等诗句写入作文中,让文章更加充满意境和画面感。最后,课内阅读充满趣味性,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会潜移默化的产生对文本的仿写兴趣,如此一来,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显著提升。总之,课内阅读和写作之间有着丰富的联系,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训练和知识积累,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养成学生良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

阅读和写作都是一件长久的事情,学生通过课内阅读,感知到阅读的魅力,并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从而在今后的写作中保持较高的兴趣,在不断的阅读和写作当中,学生的创作欲望和创作灵感得到广泛激发,也能保持更高的恒心去面对阅读和写作,让阅读和写作不再成为学生的阻力,而是让其成为其学习语文的动力。

三、新课标下高中语文课内阅读与写作教学整合的策略

(一)结合教材单元,实现以读带写

现行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每一个单元都是围绕着同一个主题展开,蕴含了大量的讨论话题,教师可以根据单元主题让学生先阅读再进行写作,对教材的阅读内容进行仿写或者改写,以做到“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比如对《雷雨》中几种故事结局的续写,《边城》中情景交融描写手法,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重复阅读,从中掌握正确的写作手法,强化学生的写作兴趣,发散学生的写作思路。

(二)坚持读写同步,实现读写共进

为实现课内阅读和写作的深度结合,教师可以定期确定一个“阅读主题”,让学生阅读文本后组织观后感演讲,让学生共同品析文本,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阅读后写下一些心得体会,说说自己对文章的看法、该文章对于自身写作的借鉴意义等,既提升他们的思维宽度和广度,也能将之作为提升写作能力的素材。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对其进行总结、仿写,或者写出感悟,表明自己收获了什么,能从中明白什么道理,并将其以作文的形式上交给教师。例如在学习《苏武传》之后,教师可以将2019年 天津作 文为例:“国家是大家的。爱国是个个人的本分——陶行知”让学生结合该作文题目联系今天所学的课文写出一篇关于“爱国之情”的文章,学生可以联系《苏武传》中关于“苏武留胡十九年备受艰辛而坚持民族气节的事迹”“幸而虽历尽磨难,终于完成了使者的任务,维护了国家尊严,保持了民族气节,且荣归故里”的故事作为素材,以人物为原型,写出文笔细腻、情景兼备、有理有据的文章。对于一些故事性较强的文本,可以通过对文本后续的故事进行联想,发散学生的思维能力,并让学生掌握文本的写作方法。其次,教师还可以根据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认知能力,在课内阅读之后,给学生推荐一些课外读物,让学生阅读后进行一定的积累,做读书笔记。通过这样的方式,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养成独立阅读、思考的习惯,另一方面能够积累一定的写作素材,形成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帮助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思考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为学生的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让学生在面对写作时能够从不同的视角展现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让自己的作文更新颖、独特,吸引读者的目光。

(三)根据文体结构进行仿写,掌握写作技巧

为增强写作教学效率,有效实现课内阅读与写作的结合,教师也可以对学生进行仿写训练,而仿写是要讲究技巧的,具体如何仿写,是模仿作文的文体结构,而不是对文章中的句子进行生搬硬套,具体而言,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仿写:

首先,模仿开头,俗话说:“凤头豹尾”,良好的开端意味着成功了大半,好的开头也能有效吸引读者,因而,学生要学会阅读文章的开头,看看别人的文章是如何切入,进而从开头吸引读者的眼球。例如在写人时,可以写“人言水月匆匆如东流水,人言人生如朝露...”对于不同的作文,学生以不同的语言开头,往往能达到惊艳的效果。

其次,模仿过渡,要使得文章结构紧凑,一气呵成,就需要采用好的词汇实现过渡,让段落之间的衔接不至于突兀,让作文看起来更加层次分明。在阅读文本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出文章过渡所采用的过渡词汇,或者找出写作脉络,让学生的文章衔接更加流畅。

最后,模仿结尾,结尾是解揭示主题的关键,一个好的结尾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学生在课内阅读之后,不能就弃之不管,而是要仔细揣摩其结尾所采用的手法,看看该文章是如何顺利收尾的,是否能够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是否留有空白等,都需要学生加以借鉴。

(三)采用阅读-分析-思考-写作的读后续写体系

读后续写同样是课内阅读和写作整合的重要组成,其主要目的在于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阅读理解能力、思考能力和想象能力,让学生能够有效掌握文本写作手法,丰富阅读累积量,对促使学生多元化发展、提高语文教学效益有着重大意义。具体而言,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读后续写教学策略如下:

(1)阅读。在阅读完一篇文本之后,教师要带领学生浏览文章或者故事的基本要素,如时间、地点、任务、事件等,帮助学生循序渐进的掌握故事的基本要素,理清故事情节,清晰故事的发展走向,并鼓励学生自主概况文本主题。例如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教学后,教师要让学生分析林冲上山神庙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从而理清文本的故事情节,为其后续的写作奠基。

(2)分析。在大致掌握文本内容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主人翁的基本性格特征,让学生了解人物性格将会对后续故事产生较大影响,这时教师可以采用思维导图的方法,帮助学生理清人物关系,掌握故事的起因、发展,并推理出后续发展方向,初步形成写作体系。

(3)思考。在预测故事后续情节之后,教师让同学自主分成小组,让学生对文章内容、关键词进行全面的分析与讨论,每一组同学提供至少一种读后续写思路,并指明文中蕴含哪些值得续写的部分和路线,让同学之间进行分享。

(4)写作。学生这时已经具备初步的续写思路,并理清各个部分的细节和要点,并找出了文章的关键词。这个时候教师再引导学生对关键词进行深度思考,借助于该关键词引发学生更多的话题讨论,不断丰富学生的续写思路,给予学生更多的写作路径。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鼓励学生有意识的回读文章,从语言、情节、内容等方向进行提纲式写作,到这一阶段,学生的初稿基本形成,学生的想象力、分析能力也将在此过程中大幅度提升。

总结

阅读和写作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扩增知识厚度的主要途径。而要想实现高中语文课内阅读与写作教学的结合,就需要教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以读促写”“读写结合”“读后续写”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素材积累,以此实现学生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的共同进步,最终全面提升语文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文本文章作文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